第61章 风云变化
如今这局势,因着努尔哈赤身负重伤而起了变化。原本来势汹汹的后金大军,此刻士气也明显低落下来。反观大明一方,重伤了努尔哈赤之后,就犹如打了鸡血似地,气焰瞬间高涨。如此一来,双方攻守互换。
孟古从建州匆忙赶来,一路上风餐露宿,又为努尔哈赤处理伤口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实在没办法处理善后。不过所幸还有皇太极在此坐镇,后金方才稳住了阵脚。
转眼便是努尔哈赤昏迷的第八天的傍晚。长时间的昏迷,努尔哈赤悠悠转醒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是朦朦胧胧,仿佛与世界有着隔膜的样子。
他艰难地睁开双眼,只觉眼前的一切都显得那般陌生,仿佛经历了一场生死,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此次能够大难不死,从鬼门关捡回一条性命,努尔哈赤心中感慨万千,但同时又隐隐觉着自己似乎失去了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到守候在床边的孟古时,心头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
“孟古……”努尔哈赤努力张开口,试图呼唤出那个在他昏迷中,光里怪录的梦境中最温暖的存在。奈何他的嗓音早已嘶哑得不成样子,发出的声音微弱且含混不清。
即便如此,孟古那敏锐过人的听力依旧捕捉到了这声轻唤。原本她只是前来探视一番,见努尔哈赤尚未苏醒,正欲转身离去。可就在此时,那熟悉而又虚弱的声音传入耳中,孟古娇躯一颤,猛地转过身来,一眼便望见了微睁着双眼的努尔哈赤。
孟古满脸欣喜,激动得声音都微微颤抖起来:“努尔哈赤,你可算醒来啦!”她一边说着,脚步匆匆地朝着努尔哈赤的病床走去。
经过数日精心调养和悉心照料,努尔哈赤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如今总算是能够勉强下床走上几步了。而此时,前方战线的大军已与大明军队交锋数次。自从皇太极接管大军的指挥权以来,虽然仍处于磨砺阶段,但双方互有胜负,这样的战绩对于皇太极这个新手来说已然称得上相当出色。
皇太极相较于过去明显沉稳了许多,这将近一年在外游历的经历着实令他成长不少。努尔哈赤凝视着眼前这位越发沉稳、精明能干的儿子,心中满是宽慰与自豪,不禁微笑着转头对身旁的孟古道:“看,你为我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为了能够安心养伤以尽快恢复健康,努尔哈赤决定放下手中的权力,信任皇太极。他伸手轻轻拍打着皇太极宽厚的肩膀,语气坚定且充满鼓励地道:“孩子,放手去干吧,不必有所顾虑,相信你定能不负众望!”
皇太极有些意外地看向鼓励自己的父汗,目光缓缓移向一旁微笑着点头示意的孟古。那一瞬间,他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嘴角微微上扬。
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刻,后金的权力交接悄然拉开序幕,一个和平过渡的新时期正徐徐展开画卷。然而,对于孟古而言,此刻更为关注的事情是皇太极的婚姻大事。
她深知皇太极最终会喜欢上那位名动后宫的宸妃海兰珠,那个名为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的女子科尔沁女子。然而令人无奈的是,海兰珠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方才降生人世,也就是说今年,这位佳人才出生。
而皇太极现在已年满十五周岁,两人有着如此巨大的年龄差。即便想要成婚,皇太极都步入而立之年甚至更晚。面对这样长久的等待时光,让皇太极等显然并不现实。
更主要的是,前段时间,努尔哈赤已与她提及要为皇太极的婚事问题。孟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娶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但是显然自己更没有合适的理由劝说父子两人。
她私下找到皇太极,问了他对娶妻的想法。显然,现在的皇太极似乎对于这些事情并未深思熟虑过。在他的认知里,周围之人大多在十几岁时便已成婚,这仿佛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且,他目前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会如同父汗那般痴迷于某位女子,甚至爱到愿意为其舍弃众多妻妾。毕竟,在他心中,这世间怕是再也找不出如自己母妃这般的女子了。
于是,皇太极笑着安抚母亲,只是回答很是平淡:“一切但凭母妃与父汗做主安排便是。”听到这样的答复,孟古不禁无奈地轻轻摇了摇头,但她心底仍存一丝希冀,期望着皇太极日后莫要因此而懊悔。
孟古还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守护好海兰珠。即便林丹早已命丧金台吉之手,但谁也无法保证科尔沁部不会将海兰珠许配给其他人家。所以,至少在自己的儿子皇太极遇见海兰珠之前,她定要确保海兰珠不会被科尔沁随意嫁出去受苦。
孟古此刻正满心忧虑地为皇太极的婚事操劳着,然而与此同时,前方的战场上,一场和谈正在艰难地推进。
这场激烈的战斗已然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难以再进一步突破对方的防线。自从努尔哈赤决定放权给皇太极后,这位年轻的将领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谋略。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向后撤退十里地以开启和谈之路。
但这绝不是对之前所取得胜利成果的轻易舍弃,相反,皇太极深知后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并非是短暂的军事胜利,而是能够获得足够的时间来巩固自身实力,实现长远的发展。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战双方似乎心有灵犀般地暂时停止了相互攻击,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休战时期。然而当这个消息传至大明的朝廷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各个党派的大臣们显然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些激进派们坚信后金之所以选择和谈并后退,必定是因为心生畏惧,应该乘胜追击,夺回失地。他们慷慨激昂地陈词,极力主张立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可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以稳重着称的求和派。他们担心过度的军事行动会引发后金更为强烈的反击,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心思叵测的和谈派,企图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局势中谋取私利。这些人各怀鬼胎,争论不休,使得整个朝堂充满了紧张气氛。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大明皇帝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后金一探究竟,以便更好地了解努尔哈赤及其军队的真实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