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少年时
眼前画面一帧帧的快速闪过,这一生有太多的遗憾和不甘心。
曹崇敬心底的留恋和遗憾又一点点的化为了释然。
闭着眼睛,曹崇敬在想,若是有下辈子,他不想背这么多的责任在身上。
意识陷入了昏暗,他知道自己这是要走了。
………………
耳边传来一阵嘈杂,像是从房间外面传来的,男男女女的声音。
不像是争吵,就是农村人说话都这样,人一多嗓门就不自觉的大了起来。
这声音吵的曹崇敬头疼。
虽然很想让他们闭嘴,可他一辈子窝囊,都要死了,也实在懒得跟他们计较。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崇敬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唰的一下睁开了双眼,映入眼帘的确不是住了几十年的房间。
这……
医生说他已经是最后几天了,他这会儿要么是在自己的房间,要么就应该在堂屋准备后事了。
可这低矮破旧的房顶是怎么回事?
他奋斗一辈子给儿子留的大房子哪里去了?
随着视线的转动,曹崇敬不由自主的恍惚。
这房子……
这房子怎么这么像是老宅?
土墙,低矮的破木门,狭小的木窗户外面透着阳光,屋顶是扎成把的芦苇杆铺就的。
就在曹崇敬还在懵圈的时候,房门被推开,一个脑袋探了进来。
看到曹崇敬睁开的双眼,眼睛瞬间瞪大。
“呀!小哥你醒了?”
还不等曹崇敬回答,就又转身朝着外面喊了一句:“阿娘,小哥醒了。”
曹崇敬偏头,愣愣的看着那个鲜活的少女喊完就推开门,快步走到了他跟前。
这是……宜秀?十五六岁的宜秀?
曹崇敬抬手,想确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房门外却涌进来一大堆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一瞬间所有的声音朝耳朵灌了进去,让他头痛欲裂。
“儿啊,你醒了?头疼不疼?”
“老二,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崇敬啊,醒了就好,醒了就好,你娘都担心的吃不下睡不好了,你醒了,她也能放心。”
“小哥,你渴不渴?要喝水吗?还是饿了?我给你端饭去。”
曹崇敬愣愣看着一大群七八个人,挤进了他这小小的房间。
每一个人说的话他都听的清,可却张不开嘴回应。
曹崇敬嘴巴张了张,还没说出话,就一阵头晕目眩,紧接着一阵干呕。
“唉唉!你别说,我们都知道,田老头说你这是伤了脑袋,是什么脑震荡,醒了就好,这几天会头晕想吐,过几天就好了。”
一个国字脸的中年人开口,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
“你先静养几天,没多久就要收麦子了,身体养不好可不行”
“你那屋顶你也别惦记了,你大哥也回来了,还有我们几家你这些弟兄们,还能拾掇不好你这三间房,安心养着。”
中年男人话落,旁边一个青年脸色不好的开口。
“是啊,老二,你说修房子这事你又没干过,房子漏雨了你倒是招呼一声,大家一起来帮你修,你就自己上去弄了,要是弄好了还算了,弄不好还摔了一身伤,你说你图啥?”
青年话落,旁边一位中年妇女看了青年一眼,伸手拉了他衣摆一下,才开口。
“崇敬你先养着,房子你叔他们说帮咱们给弄了,你大叔还提了一斤大米来,我让宜秀给你烧稀饭喝,你好好养着。”
几人说话间,曹宜秀端着一个黑色的缺口粗陶碗就进来了。
“你先吃饭,吃完好好睡一觉,田老头说你这毛病就要多睡,我们就不在这吵你了。”
国字脸中年男人像是很有威信,他说了话,其余人都不反对,都跟着他出去了。
房间里就剩下端着稀饭的曹宜秀和躺着的曹崇敬。
“宜秀?”
曹崇敬听到自己声音沙哑的轻声唤道。
“哎,小哥,饿了吧,快吃,这可是大米稀饭,我抓了一小把大米,烧开了还浇了小半碗面浆,总共就两碗多点,你吃完剩下的晚上再吃,田老头说你一次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再吐出来可就糟践好东西了。”
曹崇敬想说什么,但腹中的饥饿和头上的不适让他住了嘴,就着曹宜秀的手快速的吃完了一碗温度刚好的大米稀饭。
“小哥你再睡会,我去锅屋看着,要不然宜芳和小叔家那几个皮小子说不定就把你的晚饭给偷吃了。”
说着也不等曹崇敬回应,端着碗就走了,出去的时候还带上了门。
曹崇敬能听见外面还有人在,隐约听他们在安排怎么修房子的事情。
周围安静下来,曹崇敬才静下心来整合刚才得到的信息。
刚才的少女是他的大妹曹宜秀,那个说话的国字脸中年男人是大叔曹德富。
旁边脸色不好的瘦削青年是他大哥曹崇海。
中年妇女是他娘王兰英。
还有那些没开口的人,大婶,三叔,小叔……
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太年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曹崇敬的目光放到了挂在门边的日历上,那上面是1958年5月8日。
六十多年前啊……
曹崇敬不知道是在感叹遥远的记忆,还是在回忆这些人,总之心中五味杂陈。
以前总有老人说,人快死的时候能够看见自己最想看的人。
以前曹崇敬没那么相信,轮到自己了,他信了。
死了快四十年的老娘,心中有疙瘩的大哥,心怀愧疚的大妹……
只是德富叔……
曹崇敬有些恍惚,他有些记不清大叔的面容了,可刚才见到那人,他就知道,那是大叔。
可当年两家也就关系平平,他爹死的早,那几个堂叔也不是长寿的人,也就下面这些老兄弟,相处了几十年,但要说关系多好,也没有。
只是在农村,谁家兄弟多,也不容易被外人欺负了去,他们这些一个太爷爷的自然也会抱团,显得就亲近了些。
刚才那一幕他也记忆深刻,1958年夏收之前,下了一场雨,房子漏的实在不成样子,他就打算修补屋顶。
却没想到屋顶湿滑,他没站稳摔了下来,磕到了脑袋。
他还记得,也就是这一摔,让他在接下来的夏收中表现不好,刚开始的公社记分中得到的工分不多。
年底大锅饭弄不下去了,各家分粮食分的少,接下来又是三年自然灾害。
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老娘和大妹差点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