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老弟,你是怎么得到这件珍宝的?
于丰年随即继续阐述:“其二,宣德三年间,由皇帝亲自主导监督打造这批铜炉,所用模型皆出自皇室顶尖画工之手,技艺之精妙自不待言。”
他指着炉子说,“观乎其制造技艺,精雕细琢,仿若艺术品。
若乃伪作,焉能至如斯境地?”
杨建设笑问:“只有这些吗?”
于丰年回答:“难道不足以确凿证明其真?”
“远非足够!恕在下直言,大掌柜您可能误判了。”
杨建设回应,并引起一阵惊呼和不满,“嘿呀!”
旁观者纷纷谴责,认为杨建设是在捣乱,“这孩子不认输!”
“简直胆大包天,敢质疑大掌柜的观点。”
“真是嚣张,太嚣张……”
人们愤怒地质视着他。
旁边的刘海忠(人称‘二爷’)说:“建设,赶快向大掌柜道歉。”
而何雨柱劝阻道:“不要胡来啦,还讲不讲理?大掌柜哪能判断错误?”
另一位许大茂斥责道:“信口雌黄,咱们的面子全被你丢光了。”
杨建设连声道:“好,好,好……”
然而,于丰年并未生气,反而笑着说:“你倒是说说,为何这件器物便是赝品?若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老夫将向社区管委会举报你。”
杨建设并不介意:“大掌柜,我可以近距离查看此物吗?”
得到同意后,工作人员取过炉子递给他。
因铜材质坚硬,即使摔在地上也不会损坏,故而不担心拿出展示的风险。
与之相对,如果是《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脆弱艺术品,则绝不能轻易展露人前。
将铜炉握在手中,轻轻触摸后,杨建设开口道:“每一文物背后皆承载着其时代的印记,华夏五千年璀璨文明孕育了许多宝物。
身为继任者,我们应该谨慎从事,辨别真伪,以期保护真正的艺术品免遭尘封,避免伪劣之物混淆视听。”
此话令于丰年冷哼不已,杨建设显然在讽刺他断言有误。
“勿谈空话,实话直说吧。”
他对杨建设说道。
随后,杨建设指指铜炉的把手,询问道:“大掌柜,您可知道,宣德炉的设计参照的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宋朝!”
于丰年答。
“对极了。”
杨建设应道:“实际上,宣德炉是对宋代风格的一种仿制,每一件都是精品,其中包括各种样式的把手设计。
这尊炉子上的把手形似方天画戟的一部分,但此形态并非宋代特征,反倒更像是源于战国时代的作品。”
于丰年轻轻一怔,仔细端详片刻,面色苍白。
直到此时,杨建设的解说才让他醒悟,这一细节确与宋代的艺术风貌不符。
思索片刻,于丰年辩解:“战国在前,宋代在后。
假设宋代仿制战国作品,并且宣德炉又模仿宋代之作,这也完全合理。
仅凭这一点,难以证明它是复制品。”
杨建设笑着反驳:“作为鉴定专家,应当严谨从事。
当您未完全确认此件是否确实源于宋代的情况下,便匆忙定性为宣德制品,是否显得过于草率?”
于丰年无言以对,“我...”
于丰年无话可说。
如果不确保真假,就轻易断定,这确实是不合格的鉴定专家应为的行为。
杨建设接续道:“另一处疑问在于,此物色彩过于鲜明,过于亮眼,不够稳重。
这与明宣德帝的性格不符。
考虑到他耗费巨大成本制造宣德炉,必定对制作工艺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试想你是宣德帝,你会选择花哨的东西还是倾向于更为内敛的设计?”
这……
于丰年轻声回应:“即便宣德帝追求简约,但如此作品,必将成为流传后世之作,色泽鲜明或许更符合作品欲求展现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你难道没有想过吗?”
杨建设微微一笑:“请你看那些金色和银色斑点,正是因为加入了金、银等材质,所以才会有这种光影效果出现。
若使其色泽更加亮丽,不就显得多此一举了吗?”
“有理……”
于丰年再次沉默,他开始重新评估对杨建设的看法。
虽然年纪轻轻,但对于宣德炉却非常精通,并且能够从细节之处做出精确诊断,这是许多资深鉴定师难以企及的能力。
“怎么回事?”
“该不会是真的赝品吧?”
“绝对不可能,我们掌柜的眼力可是经过考验的。”
旁观众人窃窃私语。
周围的人互相交换目光,个个面露疑惑。
杨建设与于丰年的专业对话如同天书般难解,让外行人完全听不明白。
杨建设继续点评道:“还有一点就是,这个铜炉整体给人一种缺失岁月沉淀的感觉。”
“其次,手感并不细腻光滑,正品宣德炉触摸时应当犹如婴儿肌肤一般润滑。”
听着这话,于丰年冷汗直冒。
他清楚记得文献上描述过,真品宣德炉触感就如同婴儿之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鉴定过程中的确注意到这点,只是当时他认为几百年下来手感多少会有些变化,并未过多关注。
“他的说确吗?”
“谁知道呢!”
“我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啊。”
“难道说这尊宣德炉确实是假货?”
众人议论纷纷。
本以为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没想到竟被杨建设批得体无完肤。
“话虽如此,但这伪造水平确实已达到真假难辨的地步,掌柜的判断失误也是情有可原的。”
听到这话,刘丰年羞愧地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别信他,我看你在瞎说。”
何雨柱迈步向前。
许大茂不屑地道:“老板,您不必听这小工乱讲,他对古董毫无认识。”
刘海忠怒斥道:“建设,快向老板赔礼道歉。”
然而杨建设并未答话,只将目光转向掌柜。
而这时掌柜全神贯注于那座铜炉的研究之中,未曾出言反驳。
博物馆工作人员走来询问:“朋友,你从没亲见过宣德炉,怎么就敢肯定它是假的?快向我们馆长道歉。”
杨建设淡笑道:“凭什么说我没有见过宣德炉?”
说罢,他自怀中拿出一件精致小巧的铜炉。
“你也拥有?”
于丰年双眼发光,一把夺过那座铜炉,
随后,他闭目轻抚片刻,脸上满是陶醉之情,“的确如同婴儿肌肤一般细腻平滑,美不胜收,美极了,这才是真正的宣德炉啊,我之前的判断失准了。”
“这……”
“这怎么可能?!”
“原来它才是真的赝品!”
围观人群纷纷张口结舌。
谁都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杨建设胜出了。
“原来杨建设还懂得鉴赏……”
秦淮茹抿了下嘴,目光望向杨建设,多了几分热切。
这位男士太棒了,无论是何雨柱、贾东旭和他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像我秦淮茹,怎么能错过这么一位出色的男性?“这一切居然是真的!”
林月娥兴奋地感叹着,心中的担忧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这是她选择的男人,真是太棒了。
“建设确实有一手,还能鉴别!”
“他是我们的自豪。”
“这人真是有修养,月娥找到了个好对象。”
四合院里的居民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赞美杨建设。
“太过分了!”
刘海忠、许大茂以及何雨柱三人,脸上的表情难看至极。
阎埠贵则是一脸震惊,他对这个曾经以二元买回的破旧炉子印象深刻。
他曾嘲笑杨建设败家,现在才恍然大悟,人家其实早就看出那是件宝贝。
如果他知道这是由皇帝亲手督办制成的物品,哪怕是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也足以用来炫耀。
杨建设收废品的时候,难道就是为了寻找这样的珍稀物品吗?“这才是真正的货色!”
“手感太滑了!”
人们围了过来,经过仔细比较,才发现杨建设手中的那个明宣炉与博物馆中的展品有微小差异。
虽然表面看起来相似,但在制作工艺、手感、材质和色彩上都有所不同,杨建设手中的那一个明显更胜一筹。
“对不起,年轻朋友,我刚才没看清楚,请问高姓大名?”
于丰年严肃地盯着杨建设问道。
“我叫杨建设。”
他微微笑着,展露了一口整齐的白牙。
杨建设对于丰年的印象也不错,至少人家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这种品质值得敬佩。
“不错,年轻人有志气!”
“小兄弟杨某人,我有个小小的请求!”
于丰年带着笑容说到。
听到于丰年喊“小兄弟”
,众人都愣住了。
毕竟按照年龄来算,于丰年完全可当杨建设的爷爷了,竟然称他为弟弟,可见他有多么看好杨建设。
杨建设答道:“请您直说。”
于丰年道:“我们博物馆每天开放,但五点钟闭馆。
能不能请你暂时借我这个物品,展示给公众看看。”
杨建设稍微考虑了一下,其实他也明白,以于丰年的身份,他不会想要永久占据自己的宝物,只是想展示给大家认识。
看了眼林月娥,他有些皱眉地说:“我老婆怀孕了,我得早上回去照顾她。”
“哎!”
于丰年挥手示意不必担心,“何必急着走呢,今天中午在这里吃饭怎么样,我请你们两个人。”
“好吧!”
杨建设点了点头答应了。
接着于丰年妥善保管好物品,拉住杨建设询问起来:“老弟,你是怎么得到这件珍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