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花瓷
“哦!”
杨建设若有所思,“您这儿的旧货是自己收来的,还是别人送来处理的?”
“我自己不曾走乡串户收集东西,都是有人主动带来的。”
老板笑着说。
“我想去乡下收一些破烂,然后运到你这里来卖掉,可以吗?”
杨建设提出建议。
老板有些意外地看着杨建设,心里想着通常都是年纪较大的人才从事这项工作,而且通过中间倒手赚取微薄的差价,其实是非常辛苦又利润薄如刀锋的职业。
“你一个小年轻有手有脚,做什么不好,干这个可太辛苦,就算是在街上打扫卫生也能多赚些。”
老板忍不住提醒道。
杨建设解释道:“我在轧钢厂工作,就是想要利用下班时间赚点外快,帮补家用。”
听到这个理由,老板点头同意:“行,只要你将来收到了旧物,直接送到我这里就好,我可以稍微高些收购。”
“太好了,多谢了,那我先告辞!”
杨建设礼貌地点点头,跨上自行车离开了废旧物资回收站。
是的,杨建设真的计划这么做。
那个时代垃圾很少,收集旧物本身并不赚钱。
然而他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旧物回收,而是在回收旧物的过程中暗自寻找古代文物的机会。
当时,像潘家园这样的专业文物流通市场尚未形成,鸽子市也不可能有太多有价值的古董。
但以旧物回收作为掩护的话,就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居民家里去看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只要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就想方设法把它买到手。
在返回的路上,杨建设边骑车边细细观察新得的宣德炉。
那光滑细腻、光泽均匀且带有些许金、银色斑点的小炉,让他爱不释手。
宣德炉并非纯铜制成,里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金银材质,这些点缀的金银色泽使得其外观更加华丽。
据传,宣德炉是由明朝宣德年间由宣德帝亲自监制的,总共生产了三千多个。
这类型的珍贵文物原本属于皇室成员或朝廷显赫人士所拥有。
后来许多被随葬在主人的墓地中,因此进入清朝后,真正存在的宣德炉已经非常稀少了。
于是,宣德炉到了清朝仍极为珍稀,深受藏家喜爱。
连一代的乾隆皇帝也对其情有独钟。
因此,在整个清朝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宣德炉,据说数量达到数万件。
而模仿宣德炉技艺最高超的是雍正年间的作品。
因此,能够拥有真品的宣德炉是非常难得和幸运的事情。
这只炉子当时只花了两块钱,到了后来市场价格却达到了一千六百万元。
无论货币怎样贬值,这一买卖无疑是稳赚的。
“啊!建设啊,你就这么用两块钱把它买了?真是乱花钱的败家子!”
阎埠贵有点为杨建设感到痛惜。
在阎埠贵看来,这炉子一点用也没有,花了两块钱买回来当然是赔了。
“呵呵,叁大爷,你难道不觉得它很精美吗?”
杨建设只是轻笑着,并没有多加说明。
阎埠贵撇了撇嘴:“精美有什么用,又不能拿来当食物吃。
算了,既然你那么有钱,我自然也不会去买这样的东西。”
“对了,建设,你还真的打算去做废品回收的工作吗?”
杨建设点了点头:“是的,我回家准备一下就出发。”
“哦……”
阎埠贵摇摇头,对杨建设的选择感到费解。
杨建设回到家就开始准备行动。
他先是找了个形状适合挂在自行车上的编织筐,然后带着这个筐和自行车来到供销合作社换了一些零钱。
接着他就开始了他的收货行动。
“收废旧咯!”
“哪位有废旧物品想要出售?”
“谁有废旧物品要处理吗?”
杨建设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道和巷子里大声地呼喊。
“这小伙子是不是脑子有病,骑着个自行车来收购废品。”
“也不怕车坏掉了!”
“看他那样子,像是家里出了什么不幸的事情,挺令人同情的。”
沿途上不少人在背后议论纷纷。
大家都知道有人收购废旧物资,但没见过有人用自行车来收废品。
在这个时代,谁会有自行车而还来做这份工作呢?
“年轻人,废旧的铁你打算怎么付?”
在一个巷口里,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妈拦住了杨建设。
“噢!大妈,您这里有废旧的铁材吗?”
“怎么算价呢?”
“每斤废旧的铁三分钱。”
“快来我家看看吧,快进,快进来!家里积攒了不少废旧的铁料,我自己年岁大了,也搬不动,全给您了。”
老太太赶忙拉着杨建设进入自家院落。
“好嘞!”
一听这个价钱,大妈显然非常高兴。
按照现在市面价格,铁大概是每斤一毛钱,废旧铁则只需三分钱。
不过如果要将废旧金属拿到回收站卖掉,还需要亲自搬运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果是卖给下乡回收物品的人,价格自然会便宜一些,最多也就是两分半钱一斤左右。
而杨建设给出的价格相对高些,大妈当然十分满意。
事实上,
杨建设做这废品回收并不图赚钱,而是希望通过更高的回收价吸引更多生意。
“年轻朋友,这些废旧的金属,我已经认真称过了,如果您觉得重量有问题,我可舍不得卖给您哦!”
大妈说着带杨建设走进杂物间,里面的一个角落堆积着不少的废旧铁材。
“您放心,我做事绝不会坑人。”
杨建设拿出秤量了量重量。
“大妈,总共有二十八斤,没有差错,您看可以吗?”
“没问题,没问题,小伙子真是个实在人!”
大妈非常开心,因为她之前确实称过,与杨建设所称出的重量分毫不差。
“对了,还有几公斤的废旧纸板,您可以一起带去,一斤多少钱呢?”
大妈问到。
杨建设答:“废旧纸箱的话,是一分钱一斤。”
“好!好!太好了!”
大妈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建设:“好的,这些废旧铁总计八角四分钱,废旧纸箱是二分钱,共计八角六分。
这是您的钱!”
“太好了,小伙子,下次我如果有废旧物资一定会卖给你的。”
“多谢您,顺带问下,阿姨,您家里有老古董吗?我非常乐意以高价回收。”
“你说的老古董是什么?”
大妈一脸迷茫地问道。
杨建设解释说:“指的年代久远的东西,尤其是祖辈传下来的一些物件,我可以付给您很丰厚的报酬。”
“这事儿啊……得想想……哦,想到了,有一个东西可能挺合适的。”
大妈说着。
“真的吗?是个什么物件呢?能否让我看看?”
“您稍等一会儿!”
说罢,大妈步入了厨房,不久便抱着一个外表脏污的罐子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腹部鼓起、两端逐渐变细的白瓷罐,还配有一个形似古代士兵帽盖子。
然而,罐子上满是污渍,导致上面的图案已模糊不清。
“这是一只……”
将军罐。
一见到这东西,杨建设马上认出来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容器?”
杨建设好奇地问。
“哟!这个啊,”
大妈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家中祖辈传下来的腌菜用的坛子,小伙子,这绝对是个年深日久的老物什,我家搬进这里时,它就已经在那儿放了很多年了。”
“是这样,让我来清洗一下。”
杨建设打开水龙头,彻底把罐子清洗了一番。
随后,两人面前出现了一个色泽斑斓的将军罐。
这个将军罐的中间部分,绘制着一朵色彩鲜艳、富贵逼人的牡丹,其周边点缀着绿植,绿意盎然,极其美丽。
纯白色的罐体更增添了牡丹的高雅之美。
“哇!真没想到这腌菜的坛子竟如此精致!”
大妈也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
按照她的记忆,这个坛子一直很破旧不堪,每次腌菜时也只是简单洗涮内部,外壁基本没碰过水。
哪想到,清洗干净后的它居然如此出众。
好家伙,这可是个大宝贝呀!杨建设内心激动不已。
令人惊喜的是,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将军罐,它竟然还是件珐琅瓷器。
清代制陶工艺的鼎盛时期,从郭守敬时期官窑的恢复重建,历经多年,至康熙年间方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青花瓷生产。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不仅畅销国内外,而且为清朝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而在康熙晚年,基于原有的青花瓷技术,更是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珐琅瓷。
如果将青花瓷比作淡雅朴素的艺术品,那么珐琅瓷则是色彩丰富绚烂的瑰宝。
由于受到了画家郎世宁西洋技法的启发,清朝珐琅瓷还融入了不少西式元素,这使得这种五彩缤纷的瓷器更加深受西方世界的欢迎。
自此之后,尤其是从康熙末年至乾隆统治期间,珐琅瓷工艺达到顶峰,成为那个时代陶瓷艺术的一个象征。
故而,谈及珐琅瓷的收藏价值与价格水平,当属乾隆时期的作品最高。
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瓷器知识,中国瓷主要划分为民窑和官窑两大派系。
一般而言,民窑所生产的器皿在制作技术和绘画技艺方面相对较逊……这意味着,相对于官窑产品,它们在品质和精美度上略显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