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我不去
为了让李恪明白苏定方前来的意图,打破目前燕王府限制发展的僵局。
马周在李恪面前,从很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他看来,借着代国公李靖,也就是目前这位定襄道行军总管的“邀请”,百利而无一害。
并且,李靖在军中威望极高,与他协同作战,也能汲取不少实战经验,在排兵布阵方面,坊间有传闻,得到过隋朝名将韩擒虎,军事家杨素指点的他。
在军事方面,目前在整个大唐,无人出其右者。
有了他的牵头,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
都不会惹来过多猜忌,那些藏在暗处的流言蜚语自会消散几分。
因为能够等到的好处实在太多,马周实在想不出,李恪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长篇大论的一顿剖析后,马周微微有些口渴。
在厨房内张望了一眼后,也不着急李恪的回答。
径直来到,盛装井水的大缸旁,拿起木盖子上的葫芦瓢,舀起一瓢清冽的井水。
“咕咚咕咚...”就开始灌了起来。
“我不去!”
只是,还不等马周感到喉咙的干涩,被清凉的井水舒缓一下。
“咳咳咳...”
李恪突然掷地有声地抛出这三个字,把马周呛得咳个不停。
只是兹事体大,加上马周对这一计划,有着绝对期望。
所以,就算是因为李恪突然的回答,惊到他之后。
被不少的井水溅湿了他的衣襟。
他顾不上擦拭,丢下葫芦瓢,转身抬头看向李恪,眼中满是惊愕与不解。
“殿下,这是为何?难道臣方才所言的计划,有什么不妥或者说漏洞的地方,让您觉得有隐患?”
马周急促地反问道,声音因刚才的呛咳,还有些微微沙哑。
简到因为自己的回答,让马周这般失态。
李恪脸上也不禁泛起一丝愧疚,他急忙拿起刚才他用来擦脸,还算干净的布巾,快步走到马周身前,就要为马周擦去身上的水渍。
只是,尽管李恪这种体恤下属的行为,让马周备受触动。
但此刻他满心都是计划的推行,无暇顾及这些。
他接过李恪手上的布巾,快速且随意抹了抹衣襟上的水渍。
目光依旧紧紧盯着李恪,迫切地等待一个答案。
面对马周的反应,李恪的手在空中顿了顿,旋即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其实,若不是李恪知晓这一场,在历史中,留下浓浓笔墨的突厥灭国之战。
知晓其详细的战役走向。
此刻,就算是他,怕是也早被马周献上的计策,所打动!
而且,他也不是认为马周的策略不好,亦或者不行。
相反,马周的计策,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开了李恪接下来应对困局的思路,恰似在荆棘丛中辟出一条前行的道路。
可就算是大唐军神李靖亲自带队,拥兵十万余众。
在突厥的龟缩防御战术之下,这场战事的艰难程度依旧远超想象。
历时一年都没能打破突厥的防御僵局,这是李恪从历史中知晓的残酷现实。
只是,这些话,他不能选择直接跟马周和盘托出。
一来,知晓历史走向本就是他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可不想被视作妖异。
二来,他或许在政治、军事上有这么一些小小的天赋,但那都是基于他对历史的了解。在事先知晓历史走向的基础上,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可这毕竟不是稳操胜券的保证。
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能如蝴蝶振翅,引发截然不同的风暴,将原本看似明晰的局势搅得混沌不堪。
想到此处,踱步至营厨房门口,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沉思良久,转过身来。
突然,脸色复杂的问道:“宾王,本王问你,觉得本王此番若听从你的建议,应了李老将军的‘请求’,介入这场战事,是否就会在短时间内打破目前的僵局?”
马周没有想到,李恪会问出这么一句话。
微微一愣...
但一想到,李恪以往的战绩,以及他平日里展现出的睿智与果敢。
马周便觉得,殿下此刻的犹豫,全是因为灯下黑的原因。
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实力与潜力。
在马周看来,李恪兼具果敢与谋略。
在过往一系列事件中,面对诸多难题时。
展现出的智慧,足以让他在北疆战场快速崭露头角。
当下这一时的踟蹰,或许只是被燕王府如今的困境迷了眼。
看不清自身,可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
想到这里,马周的神色旋即变得坚定起来,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殿下,臣以为胜算极大!要知道,殿下您素有勇略,过往在北疆的战事中,多次出奇制胜,让突厥人闻风丧胆。”
“您手底下那些来自草原各部落的精锐骑兵,更是如利刃般锋利。他们熟悉草原的每一处山川、河流,知晓突厥人的战术与弱点。”
“再者,且不说殿下威名远扬,曾屡次让突厥吃瘪,单论当下局势,出兵已然是破局的关键之举。”马周目光炯炯,继续说道。
“此外,殿下您擅长谋划布局,能够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策略。一旦您加入战局,便能迅速整合各路大军的力量,打破如今的僵持局面。突厥人以为我们陷入困境,定会有所松懈,而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李恪静静地听着马周的陈述,也不禁对马周的赤诚与远见深感钦佩。
但事关重大,自家知道自家的事,他不能仅凭马周的一番言辞和过往的战绩就仓促决定。
在他看来,在这场大规模的战争中。
初期就加入进去,费时费力不说,也很难光凭借着他刚开始的三千人,在动辄几万的大兵团作战中,也很难轻易立下什么赫赫战功。
毕竟,草原上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稍有不慎,这三千精锐便可能如泥牛入海,被战争的洪流无情吞噬。
以他的了解,这场针对突厥的战争,会在明年冬季,大雪纷飞的时候,李靖独自撇下大军,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趁突厥不备,长途奔袭,直捣颉利可汗牙帐。
这一奇袭,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可如今离那时尚早,若此时贸然入局,不仅难以发挥自身优势,还可能打乱整体节奏。
并且,好巧不巧的是,李靖以三千人奔袭颉利可汗牙帐。
而他,也刚好有三千精锐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