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石家庄院
光阴荏苒,春去秋来,在世人的忙忙碌碌之中,不觉六年已过。
通天山脚下往南五里之地,有一个数百之户的大村庄,唤作石家村,村上有一大户人家,在当地一代名声也十分响亮,大有来头。追本溯源,这事要从晋未说起。
晋未之时,刘宋之初,有一名叫石伟的人,武艺十分了得,曾跟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东征西讨,杀敌无数,屡立战功。后刘裕称帝,也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上天怪他以往杀戮过多,眼看大势已定,大富大贵就在眼前,可他竟忽然得了不治之症,日渐消瘦。武帝得知,十分着急,带着御医亲临,去探他的病情。怎奈带去的几个御医给他瞧了之后,都言其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武帝听言,难过不已。石伟自知大限将至,便请求武帝让其落叶归根,回到出生之地石家村。武帝只得答应,并御赐一块大匾,上有武帝亲笔“开国大将”四字以及赐匾时日,都写在上面。
石伟回到石村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叫人把御赐大匾挂在家中大堂正中,不久,便一命乌呼,死前自道:虽死犹荣。
武帝得知他的死讯,扼腕长叹,念其昔日功劳,恩其子嗣,赐良田千倾,牛马数千。
如今,石家村上这个大户人家掌家之人,正是那已殁功臣之子,名叫石丰,曾因皇恩浩荡,因此在数十里甚于百里,此门楣都是极具声望,石丰其人也倍受世人尊敬。
石丰年少之时饱读孔孟之书,后又随父习武,曾跟着父亲参加过不少战役,是文武全才之人。其父死后不久,武帝曾想招他入宫为官,但又想到他正值家中守丧之期,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打算日后再作计议。不料,一年之后,武帝甍,便是当今天子文帝即了位。
岁月忽忽而过,一日,文帝忽听人提起当年武帝曾想受官而用石丰来,便向臣下打探石丰之人,最后知道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可大为国家所用,便着人赍旨来宣石丰。却不想,石丰竟不愿为官,陈书文帝。文帝念其父石伟为本朝开国大将,功苦功高,也不怪他不遵之事,就此作罢。
这便是石家村中,石丰家世的履历。
如今正值仲夏之际,天空祝融高悬,将人间晒得如火炉子一般。
这日,石丰庄上有一友人来访,与其谈把酒闲谈一番,不觉谈到国家政事,原来前不久本朝国储刚立,乃文帝的六岁长子刘劭。石丰得知,不知为何,脸色竟忽然一变,良久之后,才恢复正常。
待那友人走后,已是酉时,石丰心事重重,背负着双手来到后院,灯火之下,只见自己的三个孩正尚入回房睡觉,正在院中一边听妻子宁氏讲牛朗织女的故事,一边纳着凉,又有两名小鬟在旁待立。
石丰至今只娶一妻,已有二子一女,可喜的是,他的三个孩都生得十分好看,尤其那次子与女儿。长子石阳,今年八岁,生性敦厚老实,家中虽然有一群下人,但他身为大公子,对下人们却十分和气。二子石星,今年六岁,性格却与他其兄截然不同,是个极其机灵好动的孩子,有时又十分倔强,牛劲一上来,父母经常这之头疼不已,好言劝导吧,没用,带怒打骂吧,不妥,也舍不得。
石丰另外一女儿,名叫石月,与其次子石星乃同一天出生,兄妹二人是众所皆知的龙凤胎。石月今年虽然只有六岁,可谁见了都说日后必是个美人胚子。
此时,石丰见妻子宁氏正在讲故事,三个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也不去打搅,眼望着妻子孩子,原本凝着的眉头渐渐地展开了。
待宋氏说完牛朗织女的故事,三个孩为牛郎织女的可怜遭遇一阵悲叹后,次子石星又央请娘亲再讲一个。
宁氏沉吟道:“再说一个,说什么故事好呢?”
旁边一个丫鬟上前道:“若论相爱却不能相守,牛朗与织女的悲苦恐怕还是比不了魔神跟玄女。夫人就说魔神跟九天玄女的故事吧,这个不光孩子爱听,就连大人们也是爱听的。”
宁氏笑道:“好,好,就说魔神与玄女的故事。”那丫便笑着又退了回去。
这时次子石星往宁氏面前靠了靠,一踮脚尖,扭着屁股坐在娘亲的腿上,眨着两眼问道:“娘,魔神跟玄女是谁呀?”
宁氏尚未答话,石月见二哥坐在娘亲的腿上,说道:“我也要坐娘的腿上。”说着也坐了上去。老大石阳一见,说道:“你们两个都坐上去,也不怕娘累!”两个丫鬟听言,都嘻嘻的笑了。
宁氏面带微笑看了长子一眼,分向腿上的两个孩子嗔笑道:“看老大多懂事,知道你们这样娘会累的,就你们两个小家伙不知道娘累。”
老二石星抬头看着娘亲,说道:“等我像哥哥这般大的时候,我便不坐了。”石月听了也道:“等我也像哥哥这么大的时候,也就不坐了。”
宁氏不禁失笑,笑对女儿道:“你呀,就知道学二哥,连说话也学!”
石月一听,满面的委屈,道:“小的肯定跟大的学,难道要大的跟小的学么?”
宁氏一愕,忍俊不禁,旁边的两个丫鬟也都掩口失笑。
便在这时,石丰大笑着走了出来。
石阳与石星一见到父亲,齐声道:“爹!”而石月却从娘亲腿上下来,蹦蹦跳跳地朝父亲去,扯住他的衣袖,叫父亲抱。
三个孩子之中,因为只有石月儿一个女儿,所以石丰对她更加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当即满面笑意,便将女儿抱了起来。
宁氏见丈夫来了,站起身来,微笑着问丈夫道:“客人走了么?”
不料石丰听了,忽然笑意一僵,随即点了点头。宁氏看在眼中,不解地看着丈夫。石丰对妻子道:“我那友人跟我聊天之时,说了一些皇宫里的事。”说时,转头向石星看去。不料宁氏听了,神色一动,也是转头看向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