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药神大爆

第241章 药神大爆

截至2018年7月6日,电影上映仅两天,票房就突破5亿。豆瓣上有21万人打分,评分仍保持在9.0分。糯米最新的票房预测高达33亿。所有人都在期待又一个爆款的诞生。

然而,对于华国电影而言,《我不是药神》的意义远不止于成为爆款。

在《无间道》之后16年才出现的这部豆瓣9分电影问世后,电影行业猛然发现了两件事:其一,韩国、印度电影能拍的题材,我们也能拍,而且能拍得更出色;其二,如此精彩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完全能够成为票房爆款。

豆瓣9.0分和类似《战狼2》的票房狂欢背后,是华国电影现实主义的胜利,更是一群电影人不粉饰现实、为现实主义和普通人找回尊严的道德勇气的胜利。

这个故事如此动人,即便多年以后,人们想必仍会记得这个夏天这部触动人心的电影。

2018年夏天的这个爆款故事既简单又复杂,对它的解读会贯穿整个夏天,但最终或许还是会归结到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一部值得观众欣赏的好电影,以及一部拍得足够精彩的电影,是如何找到它的观众的。

《我不是药神》首先是一部极其出色的电影,这是整个传奇故事的基石。倘若电影拍砸了,再多的解释都是徒劳。

但萧喆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这部电影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勇气,勇敢地直面了过去华国电影不敢也不会提及的现实,虽不能尽述,但绝无虚假。

电影以萧喆饰演的懒人和周一卫饰演的混不吝警察开场,奠定了故事基调——这是一部不向现实低头、有骨气且不做作的电影。

影片取材自内地真实的陆永案,虽是改编,但“药神”本人也对电影称赞有加。

电影中的所有演员,包括那位仅有一句台词的老太太,都贡献了极其动人的表演。主演们的表现更是令人惊艳,仿佛脱胎换骨。

萧喆把一个窝在皮沙发里、两眼无神盯着破电脑、随时耍赖、视钱如命的烂人,逐步演绎成了一个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真英雄。他的表演极具说服力,有一种宋康昊式的平民魅力。

王传军也在一夜之间从喜剧演员转型为演技派,甚至让萧喆都为之折服。

萧喆如今常夸赞王传军,毫不吝啬地对所有人说:“这个角色我演不了那么好。”这种小人物的喜剧式悲哀,不仅展现了演员的演技,更赋予了演员尊严感。在被鲜肉演技困扰许久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年轻演员也能让表演大放异彩。

对于同档期的竞争对手来说,这部电影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塑造了一两个光彩照人的角色,更在于塑造了一群底层、质朴却无比亲切接地气的小人物,呈现了华语电影中少见的精彩群像表演。

这一切都证明这部电影当得起一个“好”字。

但精彩不止于此,更关键的是,或者更直接地说,《我不是药神》没有成为像《嘉年华》《清水里的刀子》这类高口碑低票房电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尽管是现实主义题材,但电影的表达方式非常商业和类型化。

这要归功于导演萧喆对电影的改造。拿到初始剧本后,这位商业电影经验不多的新导演很快察觉,电影过于沉重和文艺。原本电影的主角是王传军饰演的病人角色,他将其改成了萧喆现在饰演的角色,目的明确:让电影更具观赏性。

很多人将其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对比,实际上这部电影比之更加商业化。导演甚至精确地将电影一分为二,上半部如侠盗喜剧般组队行侠仗义,下半部则是充满现实意味的煽情戏。

导演清楚自己的意图,电影触及了华国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无奈现实,展现出朴素的良心和对现实的同情。那段关于穷病的论述,直戳人心。

可它同时是一部高度类型化的电影,精彩的故事、引发社会共鸣的主题、出色的演员阵容,再加上适当的喜剧和煽情元素,充分激发了口碑带来的票房爆发力。

这使得电影的票房大卖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然而,《我不是药神》想要迎合大众观影口味,意味着要找到合适的幕后团队和演员团队,与资深优秀演员良好沟通。简单来说,导演要能掌控全局,而萧喆在这方面毫无问题,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对每一场戏都有精准把控,能精确指导演员“整个节奏再慢半个拍”。当宁浩和徐峥在现场提出问题,他都能迅速解答,让人安心。

真正让《我不是药神》具有爆款统治力的,正是被一些影评人诟病的影片定位:现实主义商业类型片。这是个精准的概括。

电影没有深入探讨某些问题,而是凭借人物的朴素良知推动故事发展。故事需要反派,药厂代理商恰如其分。这种拍摄方式既保留了道德、人性与法律的冲突,又巧妙规避了潜在风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讲述了一个纯粹的情感故事,最终归结为一句:“谁家还没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得病?”

但我想对质疑者说:难道所有电影都必须成为批判的武器,才能获得赞美?以如此贴近人心的方式打动观众,融入恰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注,并保持吸引人的叙事方式,有何不妥?

况且导演并非粗暴地赢得观众,影片巧妙地构建了人物弧光。

故事开头,萧喆的角色听到“救世主”一词,直接怒吼:“我靠我是小人物,你和我谈什么拯救苍生?!实在太可笑了好伐?!我要赚钱!”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最终因黄毛的死,愤怒地揪着周一卫角色的衣领喊道:“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着,他犯了什么罪?”

这场戏,萧喆哭了多次,每次结束,其他演员都会上前安慰。

这时,整个剧组就像一支团结的队伍。

虽然电影展现了应对现实的机智,但终究拍出了人类的同理心。当一部电影只是想以更聪明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何错之有?

这其实是一场险胜,一场华国电影和华国电影观众的险胜。

谁也没想到,与现实正面交锋的现实主义电影也能如此卖座。

某种程度上,华国的现实主义电影渐成某种魔幻现实,有些敢言的缺乏卖座潜力,有些则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现实关注中寻求情怀与票房。

但《我不是药神》是直奔现实的精彩商业类型片,它的成功恰逢其时。

它的成功证明:观众不再只为明星扎堆的影片买单,也不再忽视影片内容。好电影,自然会赢。华国观众对影片质量有鉴别能力,好观众成就了《我不是药神》。

这让电影评分虚高的问题不攻自破。

对于这种评分虚高,萧喆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个电影之所以有反响,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题材。华国观众对这种题材太渴望了,会在潜意识里加很多情感分。”

但观众给情感分,又有何不可?难得有这样一部精彩又有胆量的电影,难道不准观众冲动一回吗?

《我不是药神》为何能如此火爆?这种现实主义题材能斩获36亿人民币票房!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不是药神》为何不能这么火?

这是华国电影与观众的狭路相逢,他们都赢了,这场欢呼与庆祝,是他们应得的。是英雄,就该享受英雄的荣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华娱:我不是姐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华娱:我不是姐控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1章 药神大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