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安静
“静”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形声字,青为形,争为声。本义为图画或色彩鲜明细致。
那么“青”呢?是形声字,表示颜色的丹(后演变为月)为形。生(后演变为三横一竖)为声。本义为蓝色或者深绿色。
而“争”呢?篆文是会意字,两只手一上一下,像是在抢夺一样东西。
静字有两个读音:jing,四声,zheng,四声。
静字的释义有四个:
第一:静止。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第二:寂静无声。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的《鸟鸣涧》中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第三:沉默无语的。《诗经》中有:“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第四:通“靖”,平定,平息。陈寿的《三国志》中有:“昔圣帝明王,静乱济世,保大定功。”。
静字的组词很多,比如:安静,宁静,恬静,静谧,静心,平心静气。
很享受静的感觉,尤其是心静,心一旦可以静下来,就可以看清事情背后的真相。
就像沏茶,先放茶叶,然后倒入滚烫的开水,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然后飘在上面,等足够长的时间,茶叶就会慢慢的下沉,到容器底下,此时,这杯茶水就是静的状态,那么,此时水是清的,这很像沉浮的人生,当经过岁月的煎熬,耐得住寂寞的人,会像这茶水一样,最终可以静下来,看透人生,活出通透。
静能生慧,定能生慧,很多人都在追求智慧,那就不妨让自己静下来,智慧自然会出来。
那么如何让自己可以静下来呢?平心啊!让自己的心平和,气才静,叫:平心静气。
我们先人造出的字,词,句,都是带有很深的寓意和内涵的,需要我们去咀嚼,体会,很有智慧的。
就像另一个词:心浮气躁,这是和平心静气相对应的,不好的气从身体发出来的地方是脾,所以叫:脾气,人脾气很燥的时候,是因为心浮起来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真正的静是可以养生的,因为养生最终就是养心,让心没有那么大的浮动,平和些,神就不会乱跑,因为神居住的地方是心,它的环境需要静,一旦动,它就呆不住,我们不都是想做事要聚精会神吗?那就把心静下来,神自然会安住于心,如此,人才会显得有精神,我们不妨试试?
“贵”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的字源中解释为:形声字,贝为形,虫为声。本义为价格高。
那么贝呢?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海贝的形状。古代用贝做的货币,也是一种树名,其叶可做纸。
“贵”的释义有五个:
第一:价格高,与“贱”相对。陆游的《首春连阴》中有:“今年米贵如黄金”。
第二:社会地位高,尊贵,显贵。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苟富贵,无相忘。”。
第三:宝贵,重要。《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刘向的《战国策》中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第四:以......为贵,崇尚,重视。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有:“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第五:敬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翻看老子的《道德经》,提到“贵”字的地方很多: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贵,是我们很多人想求得的,但贵确实是不能求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想遇到贵人,因为我们认为贵人是来帮助我们的。不想遇到小人,因为小人会给你磨难,让你不舒服。
人穷尽一生,要的就是一个安逸,但这是不可能的,人活着并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经历磨难的,是要还债的,有的人在磨难中过不去,那就会被淘汰。一旦过去了,那就是灵魂的提升,这才是是我们来到世间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这样从长远看来,给你制造磨难的人,是不是也是你的贵人呢?是的!所以,先让自己成为贵人,就会遇到贵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哪!是不是这样?
修为自己,依道而行,守德,做好事,丰厚德,才可以承载万物,叫:厚德载物。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再挥霍自己的德,多积德,因为它弥足珍贵呀,有了德,才会有一切,你信吗?不信就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用”这个字在古汉语字典字源中解释为:象形字,甲骨文像桶的形状,桶最初写作用字,后桶字分化。用的本义为可以使用、施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用字的释义有十个:
第一:使用。《孟子》中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陈寿的《三国志》中有:“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第二:运用,利用。《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
第三:任用。《孟子》中有:“见贤焉,然后用之。”;屈原的《九章》中有:“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三国志》中有:“贤能为之用。”。
第四:采用,采纳。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第五:作用,功用,用处。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三十辐为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韩非子》中有:“赏其功,必禁无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以为先礼无所用。”。
第六:统治,治理,处理。《荀子》中有:“故仁人之用国,非特将持其有而已也,又将兼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第七:资本,资财,费用。《荀子》中有:“强本而节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有:“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第八:拿,因由,凭借。司马迁的《史记》中有:“用财自卫,不见侵犯。”;方苞的《狱中杂记》中有:“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
第九: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
第十:因此,因为,由于。陈寿的《三国志》中有:“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用,这个字,我们通常是和“利”字连起来的。叫:利用。其实它是可以分开理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三十辐为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房子,盖好了以后,这是一个室,它真正用的是空的部分,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空间才可以用。
就像一个杯子一样,它是空的,才可以往里倒水,否则没有用,所以,为什么有一种说法就是要有:空杯状态呀?就是只有空,才可以盛东西呀!是不是这样?
思想也是一样啊!让大脑时不时地放空,才可以有新东西进去,思是对过去的想,想是对未来的思,无论思和想,神都不在当下,也就是不在身体里的心上,那么人的表情就是愣神儿,一旦人通过某种刺激,才会把神拉回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回过神来的状态,是不是这样?
所以,这样看来,用和无,和空是分不开的,只有无和空的状态才可以为用,而有和实的状态才可以为利。是不是这样?
不断修为,放弃执着,放松精神,放空自己,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也不枉来世间走这一遭!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