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后记(一)勋贵和共和派

第344章 后记(一)勋贵和共和派

【大顺太祖圣皇帝,姓李,讳自成,米脂人士,太祖尝言“吾家十世务农”,意乃皇室非前之显贵也,然天下十世务农而不绝者,屈指可数,故此乃太祖之自谦也。

永昌元年三月,大军克北京,明崇祯帝自尽,时诸将皆言当尽起大军,南下伐明,唯太祖烛照万里,洞悉人心,言关宁必纠结建奴,犯我华夏,而江南明廷君臣,无魄力亦无胆气,必不敢统兵而上,诸将愕然不能解太祖意,然太祖以天威压众,终帅大军向西,破吴三桂,克山海关。

后吴三桂果求援于多尔衮,太祖亲率大军,与建奴战于山海关,鏖战月余,会大雨,太祖谓诸将曰:

“此天雨也,乃上天命我等破建奴于此,吾等岂能逆天?”

诸将皆曰:“愿随陛下平虏!”

大军遂出山海关,寻与建奴战。

时建奴倾巢而出,顿兵良久,亦求与我军战,见我军出,建奴亦出,太祖举旗而冲敌阵,建奴遂围太祖,围之数重。

时太祖侧诸将与虏战,初不利,或求太祖撤兵,太祖斥之,曰“天命在我不在虏!当此时正欲破虏,岂能退乎!”

众将士闻言,士气大振,皆曰:“天命在我不在虏!”

诸将激战良久,建奴围而不得,我铁骑又冲虏阵,终破虏围,反围虏阵,当此时,大将罗虎引军袭虏营,多尔衮惧,乃令撤兵,我军已围虏,遂大破之。】

一个读书人坐在茶楼,听着茶楼说书人扯着一段半文半白的话,他摇摇头,这个说书人显然讲错了:

山海关不在北京西边…

不过似乎没人注意到这些,在说书人讲到【大破之】的结尾之后,茶楼中立刻响起一阵叫好声。

这个读书人没有跟着叫好,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手头的书本,直到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从书籍的海洋中拉了回来:

“徐兄,我真佩服你,读书能在茶楼这种地方。”

被称为徐兄的读书人叹了口气,说道,“只要这里还在热闹地讲着永昌皇帝的故事,我就会来。不说这个了,张兄,你来这干嘛?”

“我是勋贵之后,听听先辈的事迹,我的祖上张鼐那可是大顺平定南明的主帅。”

被称为张兄的年轻人名叫张可颐,其祖上是大顺元勋,永昌皇帝李自成的义子张鼐。

而被他称为徐兄的人名叫徐文杰,相比于张可颐,徐文杰的身份就低得多,他是一个海商的儿子。

不过张可颐之所以结交徐文杰,是因为徐文杰的另一个身份:

徐文杰是共和派成员。

张可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徐文杰是共和派的人,现在保皇党和共和派的争斗日益严峻,谁也不知道哪一方能笑到最后。

张可颐本人其实思想有些偏向共和派,他和徐文杰交往是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共和派。

张可颐和徐文杰交往张家自然知道。

不过张家也没有阻拦,一方面徐文杰的身份还相当隐蔽,另一方面张家虽然身为勋贵,但却也愿意让张可颐去和共和派接触,以此给自己家族留一条后路。

徐文杰听到张可颐的话看向张可颐,和其他元勋不一样,张可颐人如其名,待人温和,没有勋贵身上那种傲慢,而且对民众持有同理心,这让徐文杰觉得张可颐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徐文杰对于大部分勋贵都没有什么好感,或许这些勋贵祖上确实是反抗暴政的英雄,但到现在,这些勋贵早已成了帝国的寄生虫。

而且大顺元勋是大顺保皇党的中坚力量,这帮家伙在军队中影响力很大,共和派渗透军队的计划经常被勋贵破坏。

“说起来,永昌皇帝真是厉害,能火速判断出山海关才是关键所在,这等眼光真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

张可颐有意无意地说道,“你说呢?”

徐文杰说道,“我觉得永昌皇帝最厉害的地方不在军事上,而在他的思想上。”

徐文杰看向张可颐,说道,“永昌皇帝确定的国歌歌词,按照朝廷的说法。是元末红巾军战歌,不过我打听到的说法是,其实永昌年间朝廷有意删改歌词,在永昌皇帝力主之下,才保留了【只为苍生不为主】这句歌词。”

张可颐收敛了笑容,他看着徐文杰,说道,“徐兄,你这句话让我想到一些人的思想。”

徐文杰翻开手中的书,说道,“永昌年间,太祖皇帝与牧斋先生于北京武英殿会谈,太祖皇帝对牧斋先生说,【如果大顺把天下治理得一团乱麻,我支持民众举起闯字旗再度起义】”

两人的谈话在嘈杂的茶楼中并不明显,但徐文杰其实十分紧张:

他这番话近乎是完全摊牌了。

尽管徐文杰经过多日接触已经判定张可颐的思想偏向共和派,但是君主制度和勋贵是高度绑定的,张可颐作为勋贵的一部分真的会认同共和派的思想吗?

张可颐沉默了一阵,最后说道,“徐兄,张家蒙大顺皇恩,无论如何,我张家都不会对皇家不利。”

徐文杰闻言松了口气,张可颐的意思是只要不对皇家不利,他就会支持共和。

于是徐文杰说道,“其实,皇家到现在,很难说他们是真正的掌控者,而且皇室和秘书,官员时不时就会爆发冲突,我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永昌皇帝设立的这套制度中,皇帝其实不是一定要用权的,既然如此,何不让皇帝退出权力中枢呢?”

张可颐没有明确回复,只是盯着徐文杰看了一阵,随后说道,“我对你们的东西了解不多,我必须知道更多。”

徐文杰点点头,说道,“其实,我们共和派的思想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的思想正是来自永昌皇帝。”

说着徐文杰把自己在看的书递给了张可颐,张可颐接过一看,这本书名叫《永昌皇帝秘事录》。

张可颐在徐文杰对面坐下,翻阅起来,这书颇有些标题党,说是秘事录,其实更像是永昌皇帝版《论语》,记录了永昌皇帝的一些言论和与一些官员及士子的谈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末永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明末永昌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4章 后记(一)勋贵和共和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