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放逐四千里
申时行眼睛一眯,沉声责问道:“周吉,今日你在当阳街上纠结手下调戏民女,姜澈前往制止,你恼羞成怒之下指使扈从首先对姜澈动手,却被其反击擒拿。本官问你,上述经过,可是事实?”
周吉不肯承认,狡辩说:“大人,您是不是被别有用心之人误导了?在下才是原告苦主呀,姜澈在大街上凶性大发欲砍杀在下,多亏在下家仆拼命阻拦,才侥幸逃脱魔爪。”
申时行面无表情,说道:“你现在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无须多言。”
周吉发觉形势不妙,申寺卿来者不善,他赶忙抬出自己的大靠山:“申大人,在下今晚还要应邀前往越王府做客,恳请您行个方便。”
他这话意在委婉提醒申时行,他可是越王的小舅子,在王府是有点分量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希望高抬贵手,官场之上花花轿子有人抬。
不过他的话没有达到意想中的效果,申时行莞尔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周吉,估计你今天是没机会去越王府做客了,还是乖乖在北城司待着吧。”
周吉的底细申时行自然是清楚的,若是在平时,或许会考虑卖越王的面子,放他一马。不过今日,取舍之下只有拿他开刀了,就算是越王来了也保不住他。
这么一个花花公子,申时行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周吉姐姐不过是越王一个侧妃而已,越王有志于储位,难不成会昏了头为这个不成器的便宜小舅子和自己这样的一寺主官交恶?
事实上,越王本人得知周吉今天为非作歹捅出来的大窟窿,都恨不得亲自动手打断他的一双狗腿,省得他再坏王府的名声。
申时行不想在周吉身上浪费口舌,周吉身份特殊,动用手段多有不便,于是便让衙役抬着躺在担架上的周吉手下入内开展审问。
有三位大儒在场,用不着动刑,自然有更好的方式让此人乖乖从实交代。
譬如,儒门有一道高深的儒术,名曰“洗心革面”,只有立言境及以上的儒修掌握“微言大义”的神通后,才有能力施展出来。
顾名思义,“洗心革面”就是能够清除受术之人的旧思想,让其认识到自身错误的行为,进而攻破其心里防线,使其幡然悔悟。
这种术法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差距以及审问之人意志的坚韧程度。虽然不能保证一下子实现对犯人的彻底改造,但是通常用来让犯人松口交代某些事情绰绰有余
卢怀缜上前一步,对着这名周吉随从道:“亚圣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故,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此言一出,一种不可言述的精神力量作用在了随从身上。
结果毫无悬念,这名随从并不是心智坚韧之辈,二品大儒和八品武修之间的实力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在“洗心革面”儒术的影响下,随从感到全身血管血液流速不断加快,心脏“噗通噗通”剧烈跳动,脑海中止不住浮现出他昔日为虎作伥帮着周吉做下的累累恶行。
他忽然觉得自己真不是个人,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现在只有将他过去的种种劣行全盘托出,才能良心稍安,才能够从这种巨大的愧疚中稍有解脱。
因此,不消片刻,他再也坚持不住,痛哭流涕忏悔道:“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是人渣,我是个混蛋,我不该帮助少爷欺辱百姓做下种种恶事,不该忘了自己的出身。今天悔不该听少爷的命令,对姜公子这样的正直之士动手。”
心理防线被破开,他有问必答,申时行三两下就拿到了完整的口供。要不是申时行没心思深挖,估计他还会顺带着把周吉之前狗屁倒灶的破事都给供出来。
申时行瞥了一眼面容沮丧的周吉,含怒道:“事到如今案情已然明了,周吉你还准备如何花言巧语、颠倒黑白?”
周吉喃喃道:“冤枉啊,在下冤枉,大人,这个恶奴的话……”
不等周公子说完,申时行便打断他,直接说出判决结果:“人犯周吉,目无王法,当街调戏良家妇女被人劝阻,羞恼之下又指使家仆行凶伤人,更恶劣的是企图收买朝廷命官掩盖案情、污蔑良人,恶行累累,令人触目惊心。”
“按大黎律,数罪并罚,流逐四千里。来人,先将人犯周吉押入监牢,等候处理。”
大黎流放的处罚按照距离来说共分为五等,以两千里起步,每一等往上添五百里,流放四千里的距离已经属于第五等,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判决。
申时行接着对从犯做出审判:“周氏四名家仆目无法纪当街恶意行凶,按大黎律,领队脊杖八十,另外三人脊杖五十,并罚处苦役三月。念在四人目前皆受重伤,姑且暂缓执行,由钱通判监督,待到其伤愈之补足。”
高个子随从听到自己被判处脊杖八十,心中叫苦不迭,脊杖是施加在罪犯脊背上的杖刑,每一杖下去都得见血,所以很容易把人打残。就算他身为明窍境武者身体比普通人强壮很多,八十脊杖下去,也得皮开肉绽、淤血内伤,甚至伤到肺腑动摇根基。
至于周吉,更是惊得差点瘫软在地,脸上血色褪去。妈呀,流放四千里,这么远,那岂不是要跑去甘州吃沙子或者去交州与猴子作伴?山高水长,他这副小身板可受不了。
申时行没有留给周吉求饶的机会,直接挥手命人将他收监。
姜澈看的出来,申时行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易,周吉不管怎么说都是算是皇亲国戚,现在他身上背负的罪名不足判处死刑。
若是姜澈再提出异议,那就是给申时行找难看,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姜澈现在实力不足,要团结能团结到的一切力量,不能把申时行推向对立面。
申时行见到姜澈这个年轻人行事稳妥,知进退明得失,心中对他又多了几分好感,此子不凡,将来定能成为一代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