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王府做客
在三姨太她们说话的时候,马车驶入了一个小巷内,停在了一扇朱漆大门前,顶上写着"王府"两字,两座石雕狮子守在两边。一棵如伞的古树骑墙而立,一半在墙里,一半在墙外。
马车停下后,我将三姨太和许紫霞扶下马车,又把两个孩子抱下马车。
"终于到家了,平阳、伯禽过来,外祖母牵着,我们回家。"
"外祖母,你们家的门好大呀。"伯禽睁着大大的眼睛,惊讶地站在门前。
车夫老王抢先一步走上台阶,敲了敲门。门打开了,一个老妇人站在门前,看到三姨太和许紫霞连忙说道:
"老夫人和太太回来了,老爷正问起你们呢,你们出去时也不让小红跟着,老爷正担心呢。"
"王婶,没事,我和我妈有王叔陪着就行。"
这时从里面跑来一位扎着长长的小辫子,穿着一件绣有几朵小花的白衫子的小姑娘,身高比平阳略高一些,估计年龄也同平阳差不多,她跑到许紫霞面前行了个礼说道:"太太,你走的时候为什么不叫醒我,我也想去。"
"看见你睡得香,我不忍心叫醒你。再说我们只是出去一小会儿,不碍事的。"
"母亲和夫人回来啦!"我抬头向院子里望去,大厅门前的凉台上站着一位个子中等,体型瘦弱的中年男子,正瞧着我们说道。
三姨太牵着平阳和伯禽绕过院子里的假山水池向这位男子走去。边走边说道:
"女婿,我给你介绍三位客人。"
我跟在许紫霞后面,一起走了过去。
"女婿,这两个小孩是紫霞姐姐紫烟的孩子平阳和伯禽,这位是你姐夫的书童月华。"三姨太把我拉到许紫霞前面说道。
"姨老爷好。"我连忙向着男子行礼道。
平阳和伯禽齐声喊道:"姨父好。"
男子手捻着不多的几缕胡须,微笑着看着我们说道:"欢迎欢迎,屋里请坐,亲戚家就要常走动才亲,姐夫没来吗?"
"回老爷,我家少爷陪朋友出去了,我和平阳伯禽是在大街上碰见三太太和二小姐的,我们就跟着太太小姐过来了。"
"别站着说话了,进屋坐。"三太太牵着平阳、伯禽朝屋里走去。这是一间宽敞的大厅,正对面两张太师椅上铺着色彩温柔的两张锦缎,左右两侧面对面摆着两排古色古香的椅子,四周墙壁上有规律的间隔挂着几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每一张茶桌上都摆着一瓶造型奇异的花瓶,瓶里或插着花,或插着草。一走进大厅就给人一种置身山水田园间的感觉。
平阳走进大厅,放开三姨太的手,围着大厅转了一圈,感叹道:
"外祖母,你们家的客厅好美啊!"
"这些都是你姨父喜欢的,你姨父可是有学识的人,以后好好跟姨父学习。"
"外祖母,我也要学。"伯禽插嘴说道。
"都学,你们姨父的学堂里也不缺你们的两张桌子。"三姨太高兴的笑着说着在正对面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
我拉过平阳和伯禽在下面的椅子上坐下,识趣的站在了伯禽的身后。
"月华,你也坐,别站着了。"紫霞说道。
"二小姐,我还是站着吧。"
"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大家都很随便的,坐吧,月华,小红,上茶,把王妈做的糕点端上来大家吃。"许紫霞的丈夫说道。
小红答应了一声,高高兴兴的朝厨房跑去,不一会儿同王妈一道,一人端着两个盘子的糕点来到了客厅。
我们边吃边聊着,这时我才知道许紫霞的丈夫姓王,他们是在许紫烟去世的第二年春结的婚。
由于王先生的父母早已离世,家中只有王叔夫妇照顾,又加上王先生整天埋头读书,不善经营,父母留下的丰厚家产慢慢的变卖来只剩下了这处宅子,眼看王先生年龄大了还未娶妻,王叔夫妇便托人四处寻找。在一次许紫俊带着吴叔去京城谈生意的时候,同王叔相遇,谈及此事,吴叔便想到了许紫霞也是年龄大了尚未婚配,便同许紫俊说起这事,于是便由许紫俊做主,促成了两人的婚事。
结婚以后,许紫霞便带着她的母亲来了京城,家中的一切交由她的兄长许紫俊管理。
虽然许紫霞有经济来源,但王先生却不好意思让妻子拿钱出来做日常开销,便吩咐王叔将隔壁空置的院子收拾出来,置办了书桌,开始招收学生,办起了私塾。
这一带本就是外地来京做生意的人居住的地方,家家的大人都很忙,在家里请先生又不放心。因此,私塾的招牌刚一挂出,便有几人来报名,后来,又听说先生教得好,来读书的就更多了,到现在有二十几个学生,波斯,新罗人都有。
许紫霞结婚以后,一直没怀上小孩,心里很着急,时常在母亲的陪同下去大兴善寺祈祷许愿,有一次在大兴善寺门前遇到了在那里哭泣的小红,看到她年纪小,又无依无靠,便领了回来做侍女。现在,许紫霞终于怀上了,今天便是去寺里还愿。
我们在王府吃了午饭,许紫霞在王妈的陪同下休息去了,王先生去了学堂,三姨太和小红便领着我们在王府里四处参观。王府比许府还大,光院子都有好几个,三姨太和她的女儿女婿住了一个最大的,里面花草树木假山水池都配备有,可见王先生也是一个寄情山水之人。下人们住了一个院子。另有一个院子不大,里面四间房,一间全是书籍,一间全是各类陶罐玉石之类的,还有一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参观完这个院子,我心想王先生不教私塾也几辈子吃不完,难道说在唐朝这些都不值钱吗?还有一间辅有一张卧榻,这应该是供休息用的。另外还有一个空置的院子,还有一个做客房的院子。
"太太,王府真大呀!"我感叹道。
"大是大,就是人丁稀少,小红来之前,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连丢颗针到地上都能听见响。小红来之后,总听到她叽叽喳喳的说,风风火火地跑,家里才显得有点生气。现在好了,我女儿有了她的孩子,平阳和伯禽又来了,我们家里再也不会显得冷清了。你们不会回东鲁去了吧?"
"太太,回不回东鲁,要看我家少爷在京城的发展情况。若能挣得一官半职,我们也许就在京城住下了。"
"姑爷苦心奋斗这么多年,这条路不好走啊。"三姨太若有所思地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