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键政之风由此始
“什么!陛下不准备进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推行了秘密立储制?五年一次大更迭?若是皇帝有别的想法,也可以通令随时更迭?”
各级衙门,不论官吏,听闻了继承制度的更迭,几乎是一瞬间冷汗都下来了。
皇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
现在忽然推行秘密立储制度,是为了什么?
他们是不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让皇帝惦记上了?
又或者皇子之间出了什么问题?
“此事,皇后娘娘见证。”传旨的人沉默了一下说,“娘娘也认可陛下的选择。陛下还说,总有些人自诩擅长投机,总想着混个从龙,好一步登天。
秘密立储制度,就是专门针对这种人的。
好好的办事,皇位的传承,再怎么传承,也是天家事,不是某些人的登天梯。
哪怕换了新皇帝,也得老实沿着三百年计划走,不发展,国家就稳不住。”
听罢此言,不少人都暗暗缩了缩脖子。
王三开始给整个三百年计划打补丁了。
继承制度的更改,就是为了整顿投机取巧的可能,更是给所有人头顶上金箍,别过分了,否则下一代皇帝若是不支持你,或者被你得罪死了,你的下场如何,不言而喻。
“那……夏王他……”
“夏王也非没有机会。”传旨的人解答道,“陛下说,下一代皇帝就算不是雄主,也必然是能继往开来的主君。
不论中国还是内藩,都是大顺发展延续。
所以,哪怕是已经就藩的。只要一日不曾旨出,一日就有机会。”
此言一出,一些高原而来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有机会就成。
他们所求也不多。
但这对于其他不少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等传旨太监一走,众人前往各个衙门,很快成团聚头。
“如何是好?娘娘怎么就答应了?”有人无奈的看向杨发。
他扫了一眼这人,叹了一口气说:“既然是陛下与娘娘的意思,必然是两人已经商量好了。而且,也确实是如此,有人在投机,陛下不满。”
众人各有心思,也不说旁的。
心思各异很正常,毕竟皇帝不给机会,影响的确实是很多人的利益。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秘密立储制度的背后,是一场场隐性的血雨腥风。
看起来王三好像拴住了争斗,但潜规则只要存在,随着皇子们长大,利益集团就会各自靠上去。
大顺还有封建的藩属制度,如此一来就有保障,最终哪怕是失败了,也有退路,退去当藩国的大臣,也不枉未来。
这么一来,暗地里的争斗,只怕会愈演愈烈。
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只能看出来,未来的大顺皇位继承,是一场场赢家通吃的吃鸡大赛。
裁判,成了皇帝。
而且争斗的烈度,也会增加,只是表面上大家都和善了一些。
毕竟秘密立储一出来,所有搞政治的,就不会轻易站队,多少人明面上都会是皇帝的人。
如此,皇帝也完成了集权。
可以说,现在的王三权势,已经是封建时代真正巅峰。
他一句话,下边所有人都得跟着动,跟不上立刻就会被淘汰。
政治权力上边,高压态势已经形成。
“一切如常。陛下还年轻,我们也还年轻。陛下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皇子诞生。”
杨发抿了抿唇解释,众人不言。
大顺中枢与封疆大吏,年纪都在壮年,真要熬到皇帝交接权力,还不如让自家儿孙提前铺前往海外就藩的路。
终究是一条退路。
万一他们在朝中出事,全家人还能以离开中枢作为交换,换取不被族灭的活路。
只能说,一切都是为了平稳过渡。
……
相较于臣僚他们的动荡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
各个皇子、世子的门客们,就慌了。
秘密立储制度一出来,就意味着所有皇子都进入了新一轮的吃鸡大赛。
要么卷出来,要么早早谋划后路。
大顺皇位竞争的残酷性,已经出现了。
就算皇帝真的莫名出事,圣旨上写的人是谁,除了皇帝与看过的几个人知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甚至这一次有人怀疑,皇后之所以能答应皇帝的选择,是因为皇帝第一封秘密立储的圣旨上,写的是嫡子王叔俊。
用这个作为交换。
换取所有人安心,也加大投机成本。
从而扼杀投机的心思。
让国家的发展不陷入内耗。
所以,王叔佑的府邸内,几个门客看完之后,纷纷对王叔佑作揖道:“殿下,陛下的考验已经开始了。
这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而本朝所造成的动乱比历朝历代都小,也都大的问题,就是陛下想要让殿下看明白,为什么大顺能摆脱历次改朝换代时,农民起义大多失败,唯有本朝成功了。”
王叔佑点了点头,但他身边另一个门客反驳道:“这话不对。陛下的考题是问,历朝历代更迭,无不死亡数以千万计,而本朝前后不过数百万丧乱,并且快速迈向扩张,民间发展如火如荼,治乱迅速的根由。”
“有道理。”王叔佑也赞许。
第三个门客却呵呵一笑说:“殿下,此二人都错了,陛下的考题,是想要问,为什么大同能赢,而地主会输。考验的是,如何配置资源,协调发展。
陛下对发展看得极其重要。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两人都不曾看过大同论的后续补充,其中的阶级论、国家论、政治论,都是陛下这些年施政时,整理出来的成果。
还有三百年计划的核心就是,对未来社会与国家发展达到瓶颈的预测跟解决方向。
皇帝与藩属存在的意义:协调资源配置让金钱、资源、人力耦合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回应陛下的是,本朝之所以比前朝代元时,所造成的混乱小,是因为本朝的纲领明确,对敌人划分清晰,并且拥有完善的发展纲领,用最短最有限的资源,快速铺平道路。
圪垯山四百英杰,就是当初陛下一手培养起来的火种,也是核心。
他们之中,真正成材的可能只有百十人,但如今也都是大顺的砥柱中流。
所以,我们拥有平替大明的官职。
而之所以造成的混乱大,是因为我们的对手不是大明的皇帝,而是整个大明的地主阶级,我们为了消灭他们,一路上杀了很多地主士绅与藩王贵族。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清算。
哪怕投降内附的地主与贵族,更多是被用各种借口往边疆和海外丢。
所以混乱到现在我们都不曾平息,而且还会持续爆发,基本上每五年,就会爆发一场清算。
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干掉中国境内的地主阶级,不让他们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臣预计,至少还需要十年,这种清算才会结束。
因为十年之后,第二代投入官场,他们之中很多人,从小都是接受大顺大同熏陶出来的,他们很清楚什么是屠龙术,也很清楚朝廷维系安稳与和平是多不容易。
所以,想要死灰复燃的人,都会被他们击倒。
因此这一套题,要分三部分阐述,最终回到治理上,那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与藩国的协商发展。
陛下的崇文阁,勉强能够通过吸纳地方各级官吏,每年一次参议学习,得知地方大部分发展问题。
但这个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任何制度,时间久了都可能变质。
崇文阁久而久之必然会成为名利场,地方任职到期的官吏,也不见得有机会都能来学习,可能会被各种顶替。
至少,已经有地方这么干了。
崇文阁最多两代,必然取代内阁,成为真正的代行。所以,我们要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王叔佑听罢,缓缓点头。
这个幕僚,果然厉害,稳定发挥。
“如此,就有劳陈先生了。”
“名夏必全力以赴。”陈名夏躬身。
大顺虽然打击东南地主颇多,但架不住东南在明末真的有钱,养出了一堆人才。
大顺上下,包括藩属在内,对东南薅了十几年,还是没薅完东南的人才。
虽然因为大地主身份,陈名夏失去了考试资格,但给皇子当门客、白手套还是可以的。
当然他也在寻找机会平反。
不然真搞三代不仕,陈氏也必然没落。
因此,他对接下来的论述着作,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开始呼朋引伴,将京中的同乡、友人,尤其是复社的人召集起来。
开始深度剖析大顺的政策,也反思他们的过往。
毕竟大顺已经对东南整顿完毕,投降的地主都被迁往河南当商人,东南已经回不去了。
如此一来,发展未来才是硬道理。
而皇帝的秘密立储制度,对于朝臣来说是提高投机成本的警告,但对于底层学子,企图逆天改命的旧宦来说,这就是机会。
哪怕最后不能在中国落脚,到了藩国,当藩王的总不能不给赏赐吧。
这要是扶龙成功,未来什么罪孽,也都可以一笔勾销。
很快,残存的复社成员聚首,开始在民间掺和政事。
茶馆内,传来了打字机的键盘转动的声音,大家讨论,几个速记员负责载录。
键政之风,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