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初露锋芒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皱起眉头,对着身旁的太监吩咐道:“去把内务总管冯英廉给朕叫来。”不多时,那位头发已经花白、面容略显沧桑的冯英廉便匆匆赶来,恭敬地跪在地上行礼道:“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他起身回话,然后面色有些不悦地质问道:“冯总管,朕听说你的孙女婿很有才华,如此人才,你为何不早些向朕举荐呢?反而只让他当个看门的侍卫,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冯英廉连忙再次跪地叩头谢罪,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回皇上,微臣那孙女婿和珅确实是稍有一些才华,但他在科举之中并未金榜题名啊!所以微臣觉得暂时还不宜贸然举荐于皇上跟前。而且,那和珅也曾跟微臣说过‘是金子始终都会发光’这样的话,想必也是想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得到圣上赏识。”
乾隆皇帝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颇为满意,说道:“嗯!看来这和珅倒是个有志气之人。既然如此,你就先给他在内务府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吧,也好让他能一展所长。待朕查明究竟是谁在科举考试中弄虚作假之后,再另行考虑对他的任用,像这般有才之士可不能被埋没了呀!”
冯英廉闻听此言,脸上瞬间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那喜悦之情仿佛要从眉眼间溢出来一般。只见他连忙跪地叩头,声音激动得有些颤抖:“谢皇上恩典啊!皇上如此厚爱,真是让奴才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既然皇上开了金口,那奴才这就去好好安排一下,定不会辜负圣恩!”
乾隆皇帝微微眯起双眸,唤来了和珅,语重心长地说道:“和珅啊,时光匆匆,转眼间你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好些年头了,而你也已长大成人。朕平日里忙于政务,对你的成长确实有所疏忽。如今你既已在宫中任职,闲暇之余应当多多去探望皇太后才是。”
和珅垂首应道:“皇上所言极是,皇太后定然不会觉得臣下前去探望是一种叨扰,日后微臣定当常去请安问候。”
乾隆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问道:“那么对于这科举之事,你有何看法?朕记得你也曾参加过科举,以你的满腹才华,按理说本该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可最终却未能如愿,对此,你心中难道没有一丝不甘么?”
听到乾隆提及此事,和珅不禁想起了后世那竞争激烈的高考,略作思索后回答道:“回皇上,微臣以为现今之科举制度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亦存在诸多漏洞。比如试题极有可能会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金钱交易等手段泄露出去,如此一来,便会有一些花了大价钱的人得以事先知晓考题,并先行作答一遍之后再来参加科举。如此这般所筛选出来的所谓‘人才’,恐怕并非皇上您真正想要招揽的贤能之士啊!”
乾隆皇帝听完之后,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他目光炯炯地看向和珅,声音洪亮地说道:“和珅啊,朕听闻此事心中甚是忧虑,不知你可有什么良策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只见和珅微微躬身,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皇上,要想彻底杜绝考题泄露一事,确实颇有难度。不过微臣倒是想到一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那便是在每次考试之前,将出题之人集中起来,并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待到考试结束之后,再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如此一来,这些出题人便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考题被泄露出去的可能性。”
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微微颔首,表示对和珅所提意见的高度认可。只见他大手一挥,和声说道:“和珅啊,此议甚妙,朕心甚慰。你且先退下吧。”和珅连忙跪地叩头谢恩,然后缓缓起身,躬身退出了宫殿。
随着和珅离去的背影消失在殿门之外,乾隆皇帝立刻下令展开对刘主考官舞弊科举一案的深入审讯。一时间,宫廷内外气氛紧张,负责此案的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以赴地追查真相。
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努力,案情终于水落石出。原来,这刘主考官利用职权之便,与众多考生勾结作弊,严重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不仅如此,他们还涉及到一系列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罪行。
乾隆皇帝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刘主考官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并严惩不贷。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就此拉开帷幕。所有与此案有关的人员都被一一查处,无论官职大小、身份高低,只要触犯律法,皆难逃制裁。
最终,那一直负隅顽抗、企图瞒天过海的刘主考官及其子,在堆积如山般确凿无疑的铁证面前,终于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不得不俯首认罪。曾经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他们,如今也只能乖乖地接受法律的制裁,承受着应得的严厉惩罚。
至此,这场引起轩然大波、震惊朝野上下的科举舞弊大案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它让人们对于科举制度的公正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也使得朝廷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来杜绝此类舞弊现象再次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此,乾隆皇帝特意在朝堂之上召集众大臣共商大计。只见乾隆皇帝龙颜肃穆,目光如炬,环视着殿下的群臣,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次科举舞弊之事令朕痛心疾首。为保我大清科举之公正严明,确保真正有才华之士能够脱颖而出,朕欲与尔等商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绝后患。”
话音刚落,和珅便站了出来,拱手向乾隆皇帝进言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可将考试试卷于考前统一开封,并对相关出题人员实施严格管制,限制其自由活动,直至考试结束后方可恢复自由。如此一来,既可避免考题泄露,又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和珅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有人点头称是,觉得此计甚妙;亦有人眉头微皱,似乎对此还有疑虑。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众人皆认为和珅的这个建议切实可行,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乎,在乾隆皇帝的亲自拍板下,这一举措正式得以推行。自此以后,每届科举考试之前,所有试卷都会被严密封存保管,待到开考之时方才统一开封发放。而那些负责出题的官员,则会提前被隔离监管起来,断绝一切与外界的联系,直到考试全部结束才能重获自由。
随着这套新制度的施行,科举考试中的舞弊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贤能之士通过自身的真才实学步入仕途,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珅之所以如此行事,原因无他,皆因若欲获取皇帝之绝对信任,务必遵循以下三大准则:其一,科举考生之钱财万不可贪取;其二,查抄贪官污吏所得之财产断不可染指;其三,来自下属之贿赂更是严禁收纳。此三者犹如三道红线,一旦触及其中任何一条,便等同触动了乾隆皇帝的核心利益。
然而,想要完美避开这三条红线又谈何容易?但这对于和珅而言却并非难事,只因他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原来,这位融合了数世记忆的和珅,其灵魂已然强大到能够分裂出灵魂印记。凭借这些灵魂印记,他竟可掌控他人意志,宛如一只织网的蜘蛛,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大清朝的每一个角落。但凡被他留下灵魂印记之人,皆如同他的分身一般,受其操纵与指挥。
正是靠着这般神奇的本领,和珅于官场之上可谓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正因如此,他的升官之路堪称神速,其晋升速度简直可比乘坐火箭扶摇直上。而且有趣的是,他升官的途径竟与那庄有恭颇为相似。
且说那和珅所需要的这些人呐,皆是源自于他担任刑部官员的时候。这些人无一不是因为遭受了天大的冤屈,才会深陷囹圄之中。在这群人中,有这么一号人物,名叫刘大,正是和珅府上的管家。
要说这刘大呀,可真是长得与众不同。他那颗脑袋,硕大无比,比常人可要大出不少来。再瞧他头顶那块儿,还略略有些光秃,锃亮锃亮的,远远望过去,活脱脱就像是个外星人似的,模样甚是怪异。
遥想当年,刘大刚被关进牢房那会儿,整个人形销骨立、瘦骨嶙峋的,看上去简直比那猴子还要弱不禁风几分。也不知他究竟是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大的苦,才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还记得最初见到刘大的时候,就连和珅都忍不住大吃一惊。哎呀呀,这不就是自己后世的高中同学嘛!谁能想到兜兜转转,命运竟然如此弄人,这位老同学最终竟成了自己的管家。回想起来,当初他向自己请教数学问题的时候,自己可是满腔热忱地悉心指导呢。如今看来,一切皆是缘分使然呐!
一日,和珅将刘大召至跟前,缓缓开口道:“你的案子嘛,本大人倒是可以替你翻案重审。只是从今往后,你须得乖乖给我当个奴才,全心全意听从我的差遣方可。”
刘大连忙跪地磕头,涕泪横流地哭诉着:“和大人啊,小的实在是冤枉至极啊!若您真能助小人洗刷冤屈,小人定当为您赴汤蹈火、做牛做马也在所不惜呐!”
和珅那双狭长的眼睛微微眯起,透露出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光芒,嘴角则悄然泛起一抹极其细微、几乎无法被人察觉的冷笑。紧接着,他缓缓地伸出自己那白皙而修长的右手食指,毫不犹豫地放入口中,然后猛地用力一咬!刹那间,一股殷红的鲜血如泉涌般从伤口处汩汩流出。
然而,和珅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仿佛这突如其来的剧痛对他毫无影响一般。只见他动作轻柔地将沾满鲜血的指尖轻轻地触碰在刘大那颗圆滚滚的脑袋之上,并开始低声念叨起来。他的嘴唇快速开合着,吐出一连串晦涩难懂的咒语。
然而,这所有看似精心设计、令人瞩目的行为,其实仅仅是用来蒙蔽周围人眼睛的表面现象而已。事实上,当他口中念念有词地诵起那晦涩难懂的咒语时,一道充满神秘色彩且异常强大的灵魂印记正悄然从他的身体内部裂变出来。就如同暗夜中的鬼魅一般,这道灵魂印记毫无声息地潜入了刘大的脑海最深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要让这道灵魂印记真正扎根于刘大的脑海之中并发挥作用,还需要得到对方心甘情愿的应允和承诺——即答应替自己办事才行。只有这样,这道神秘莫测的灵魂印记才会被允许深入到刘大思维意识的核心区域。一旦成功植入,那么从今往后,不管刘大做出怎样的举动,哪怕仅仅只是在内心深处稍纵即逝地掠过一丝念头,和珅都可以借助这道灵魂印记轻松自如地洞察得一清二楚。仿佛他与刘大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无形却又紧密相连的纽带,使得任何细微的心理变化都无法逃脱和珅敏锐的感知。
话说这刘大,本是个老实巴交之人,却不想竟遭此厄运。原来,他那心怀叵测的二弟觊觎着家中的财产已久,一直寻思着如何将刘大赶出家门。终于,一个恶毒的计谋在他心中酝酿而生。
一日,刘大如往常一般在家中忙碌,他的二弟假惺惺地邀请他一同用餐,并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毫无防备之心的刘大自然不会拒绝弟弟的好意,欣然赴宴。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陷阱。
就在酒足饭饱之际,刘大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的景象逐渐模糊起来。不一会儿,他便失去了意识,昏倒在了桌上。原来,他的二弟早已在饭菜中下了迷药,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实施下一步计划。
趁着刘大昏迷不醒,他的二弟迅速将其与自己的妻子剥光衣服,放置到了床上。随后,他又故意大声呼喊,引来了众多邻居前来围观。当众人闯入房间时,看到的便是刘大赤身裸体地趴在弟媳身上的不堪场景。
“好啊,刘大,你竟然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二弟故作愤怒地质问道。此时的刘大仍处于昏迷之中,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紧接着,一桶冰冷刺骨的水迎头浇下,刘大猛地惊醒过来。他惊恐地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身处如此尴尬的境地,一时间惊得不知所措。看着周围人们鄙夷的目光和指指点点,他百口莫辩,心中充满了绝望和冤屈。
“我……我没有……这不是真的……”刘大口齿不清地辩解着,但显然没有人愿意相信他。就这样,刘大背负着这莫须有的罪名,被硬生生地送进了监狱。
当和珅了解到刘大所经历的悲惨遭遇之后,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这岂不正是后世所说的仙人跳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珅很快便推断出,刘大那不成器的弟弟刘二便是此次仙人跳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官府显然已经被刘二用金钱收买,想要替刘大翻案简直难如登天!
然而,和珅毕竟久经官场,见多识广,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他并没有轻言放弃。他深知,像刘二这种利欲熏心之人,一旦尝到了仙人跳带来的甜头,必定不会就此收手。因为这仙人跳就如同贩卖毒品一般,不仅来钱迅速,而且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可以断定刘二必然还会再次犯下类似的罪行。
想到这里,和珅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心里已然有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只需精心安排一名可靠之人,装作无辜受害者的模样,引诱刘二再度落入陷阱。只要能够成功抓住刘二的现行,那么要为刘大洗刷冤屈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在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豪华酒楼之中,有一间装饰得极为奢华的包间。包间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位身着锦衣华服的中年人正独自坐在桌前,悠然自得地品尝着美酒佳肴。而站在一旁侍奉酒水的,则是刘二的妻子潘凤莲。只见她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一袭艳丽的裙装更衬得她娇艳动人。
美人在侧,这位中年人自然心情大悦,一杯接一杯地畅饮起来。不多时,便已是醉意朦胧,喝得唏哩呼噜,最终竟直接晕睡过去。就在此时,包间门外突然闪入几道黑影,原来是几个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他们动作迅速而敏捷,悄无声息地走进包间,将那衣着华贵的中年人与潘凤莲抬起,然后匆匆离开了酒楼,径直送往隔壁的旅馆。
这一幕场景与之前刘大所经历的颇为相似,但唯一不同的是,当刘二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情节,带领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冲进旅馆房间准备捉奸之时,眼前所见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原本以为会看到那对男女赤条条地躺在床上,然而事实却是只有潘凤莲被五花大绑地扔在了床上,而那位衣着华贵的中年人则神态悠闲地翘着二郎腿,稳稳地坐在一把椅子上。
刘二和他带来的众人顿时都傻了眼,一时间呆立当场,不知所措。还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群身穿官服、手持兵器的刑部官兵如潮水般涌入房间。这些官兵训练有素,行动整齐划一,瞬间便将刘二等人团团围住,不容分说地将他们全部捉拿归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讯之后,刘二夫妇坐在冰冷的椅子上,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尽管面前站着威严无比的和珅和一群目光锐利的差役,但他们仍然咬紧牙关,坚称自己对于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完全是无辜的。
然而,就在这时,和珅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厚厚的账本。这本账本仿佛有着千斤之重,沉甸甸地压在了刘二夫妇的心口上。当和珅将其翻开,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的账目清晰可见。这些账目详细记录了刘二夫妇藏匿在家中的每一笔收支情况。
紧接着,另一名差役呈上了一份关于酒水的检验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彻底打破了刘二夫妇最后的心理防线。原来,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他们所贩卖的酒水中竟然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刘二夫妇再也无法抵赖。他们的身体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嘴唇也哆嗦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和珅并未有丝毫懈怠之意,依然全神贯注于那本神秘的账本之上。只见他目光如炬,一页页仔细翻阅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突然间,仿佛一道闪电划过夜空,和珅的双眼猛然迸射出惊喜之色。原来,在那密密麻麻的账目之中,他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账本上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刘二每一次向县官行贿的详细情况!不仅明确列出了具体的钱财数额,就连行贿的时间和地点等关键信息也无一遗漏!
这一惊天发现犹如一把利剑,瞬间刺破了笼罩在案件之上的重重迷雾,使得原本扑朔迷离的案情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毫无疑问,这个重大突破将成为整个案件的转折点,为后续的侦破工作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自从这次关键性的发现之后,和珅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反腐败斗争的浪潮之中。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决绝的行事风格,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凡是被他盯上的贪官污吏,皆无所遁形,最终纷纷落马。
更为难得的是,和珅对于所查抄得来的赃款赃物从未有过半点贪恋之心。所有财物均如实上缴至朝廷,分毫不取。他这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作风赢得了朝野上下一片赞誉之声,同时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与器重。
为此,乾隆皇帝对和珅大加褒奖,并赐予其诸多丰厚赏赐。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和财富,和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负皇恩,为国家和百姓铲除更多的腐败毒瘤。
刘大随着刘二夫妇伏法后洗刷了所谓勾二嫂的罪名,和珅就把他安排到自己府上当管家了。从此,很多和珅不方便出面办的事就由刘大代劳了。
和珅不仅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游刃有余,而且在内务府方面,同样给予了冯英廉极大的助力。众所周知,冯英廉可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凡涉及到宫内事务所需花费之处,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替皇宫节省开支。正因为如此,他深受乾隆皇帝的信赖与器重。
然而,冯英廉过于拘泥于规矩行事所带来的弊端便是,内务府承办的各项生意几乎无一盈利,反倒常常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时不时还需仰仗乾隆皇帝自个儿的小金库予以接济方能维持正常运转。
不过,自打和珅涉足内务府之后,这一局面便逐渐有了改观,并最终实现了扭亏为盈。以皇宫内宫女、嫔妃以及太监们日常所需的丝绸布匹为例,其数量原本都是经过精确计算且有定数的,但实际采购时往往会稍微多进一些。久而久之,库房里便积压了大量的存货。面对这种情况,冯英廉采取的应对之策便是将多余的丝绸布匹原封不动地退还回去,如此一来,不但没有赚到分毫利润,反而由于这些货品在运输及存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耗,导致了实实在在的亏损。
和珅见此情形,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外头开办一家布行,专门用于对外销售那些积压的库存货物。随后,他将这个精心构思的方案详细地呈报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听后眼前一亮,认为此计甚妙,全然可行!于是乎,在和珅的巧妙运作之下,内务府的生意从此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