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黯然别离远沧州
那一年,他只有六岁,可也就是那一年,他的头上便有了一个太子的封号。
在他面前的是鳞次栉比的建筑,太阳就快落山,炊烟袅袅升起。这里便是沧州,李瑛出生的地方。
他独自坐在酒楼的的瓦房顶上眺望着远处,左手捧着一本《老子》,右手捧着一本《金刚经》。但其实他早就能把这两本书倒背如流了。
阿梅是他的奶娘,之前是赵丽妃的婢女。赵丽妃自他出生后便离开他陪在了皇帝的身边,而他,每到夜晚,只能依偎在阿梅的怀里。他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赵丽妃和皇帝的儿子,要不然为什么他的母亲在京师长安而他却在遥远的沧州。
阿梅从他身后走来,坐在他的身边。
“明天就要走了,也不知道你这一去还会不会回来……”
阿梅不仅是他的奶娘,同时也是沧州很有名气的巫师。
他歪着小小的脑袋去看她,他没有问她这话时什么意思,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她总是会说这么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她掐算着,脸上阴晴不定,过了好半天他的心神才稍有稳定,她看了看他,他在看远处缓缓落下的太阳。
“当你离开后,最好忘记过去的一切。”
他转过头去看她,她转身向着连着瓦房顶的窗户,她忽然站住,可是没有回头。
“……这句话是说给17岁的你听,现在,你却只有六岁……将来的路还很长,皇宫大院里,你不可以去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话。”
“也包括我的父亲吗?”
她叹息一声,“不错,不止不可以相信他,所有的人,包括你的母后……最值得相信的人,不是他们,而是你自己……官场总是那样的尔虞我诈……”
他哦了一声,然后转过头继续看他的太阳。
她还没走,忽然想起了什么,然后卡口问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梵歌你天天吟诵,但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嘛?”
他小小的脸蛋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心如止水。”
她没回头,但是她也笑了,“不错,言简意赅,但是如果进了京城,别人问你话你可不能这样一针见血的直指要害,要学会兜,绕弯子……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这其实才是一生中最有深度的学问。”
他转过头去,远处的村庄此时才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第二天,他坐上了豪华的马车。马车已经出了沧州,可是他还是一直望着那里……烟雨重楼,应是柳绿花红,黯然别离,为何灰蒙蒙如阴霾布满天空?
小小的脸蛋露出惨然的一笑。
烟火年年新,别离日日愁。
*
远处,远远地便看见了长安城高大的城门。他的手里拿着阿梅临别时送给他的锦囊,他的眼中带着些许的迷茫,小小的脑袋,不知怎么的,也多了几分愁绪。
老子和金刚经从没离开过他的双手,他就这样看着两本发黄的书皮发呆。他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微微一笑。
护送他来京城的宦官掀开车窗帘,阴阳怪气的说道,“太子爷,长安到了,您是直接进宫吗?”
小小的脸蛋上露出微微的笑意,然后点了点头。
*
那一年,正是开元十五年。
*
进宫后便一直和他的母后住在一起,他变得不喜欢说话了,除了和他的母后说一两句以外,其他时间很难听到他的声音。
赵丽妃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此小小的年纪,为何就是如此的沉默寡言。年年又岁岁,转眼之间已经过了5年。
他已经不是初时那般沉默着了,每天都能看到他笑,开心的吟诗作对。
身上随时都带着阿梅送给他的那个锦囊,他记得阿梅曾经说过,这个锦囊在他十一岁寿辰的时候打开。
*
一个人坐在阁楼的琉璃瓦顶,盲目的看着远处的天空。
*
身后传来二皇子李琮的声音。(李琮:死后李琰追封为唐明皇。)
“四弟为何这般忧愁?”
他也只是大他两岁,都只是孩子。
他回过头冲他笑了一笑,“李琰现在可是去读书了吗?”
李琮点了点头,他笑了。今天正是他的生辰,阿梅送给他的锦囊他已经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和另一个更为精致的锦囊。
*
那一夜,他彻夜未眠。他记得阿梅曾经对他说起过,他三月出生的那一天,大唐境内所有的桃花尽数凋谢……
*
第二天,有一个传说在宫中流传开来。
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在那天的夜里将十一岁的太子带走,有人说是太子去了观世音那里做了善财童子,也有人说是太上老君将他带去做了小道童。说法不一,已是无法确信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只有赵丽妃清楚真相,可是他却对此事闭口不答,只当作没有这一回事。
*
是时,玄宗李隆基明令禁止宣传佛教文化,也因此事而诛杀的史官更不下百人,杀一儆百,故而此传说因此只流传于宫廷内部,尚未流传于世,太子之位也依然保留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