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君子论
“忠武学院”
四个大字,映在刘辩的眼中。
怀着说不出的心情,刘辩踏进了大门。、
“院长好!”
刚一门,刘辩就受到了学员们的敬礼。
和学院外面不同的是,在“忠武学院”里,刘辩只有院长的身份,这是他自己规定的。
微笑着点了点头,刘辩徒步往里走,看着许许多多的教室,刘辩有种身在地球上的感觉。虽说在地球上,刘辩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但对于学校而言,刘辩也是见过的。而“忠武学院”正是按照地球上大学的模式建造的。
一路上,向刘辩敬礼的人络绎不绝。刘辩也一一微笑,以示回礼。
……
“王爷!”
“老师!”
这一幕,印在所有场外学院的眼中,没有过多的话,在喊了一声老师之后,刘辩便跪倒在蔡邕和郑玄的面前。
“呵呵,一别多日,王爷可好否?”
蔡邕的语气,明显有些激动。
“辨儿一切如故,倒是辛苦两位老师了!”
“我们进去吧!学员们还在上课呢!”
郑玄稍微冷静许多,提醒道。
“嗯!”
刘辩点了点头,跟随两人进入了房间里。
笑声,不断的从房间里传出。
操场上的学员则在心里佩服刘辩,身为王爷,却亦是如此尊师厚道。实为典范。如果刘辩知道了,不知会作何想法。
“辨儿辛苦了!政事还真不适合我等啊!”
在听完刘辩讲述这些时间忙碌的事情之后,蔡邕感慨道。
“嗯,屯田一事,乃是利国利民之策,辨儿不负当年所言也!”
慈祥的看着刘辩,郑玄微笑道。
“呵呵,两位老师抬爱了,不过是辨儿分内之事,倒是两位老师为忠武学院操心不少!”
看着二人的面部以及身躯,刘辩知道,这些时日,他们也一直在为学院忙碌着。刘辩在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语气甚是真诚。
“今天,两位老师可有课?”
聊了一会之后,刘辩询问道。
“王爷降临,必有要事,我等岂可耽搁?课明日再上,也不迟!”
听到蔡邕的话,刘辩的脸微微一红。这蔡邕和当日一样喜欢玩笑。
“哈哈!”
看着刘辩窘迫的样子,蔡邕和郑玄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声过后,两人也正色了起来。
郑玄说道:
“昔日拜读王爷著作《国策》之后,某与伯喈也算是深得其理,在这忠武学院里,一直都是按照《国策》中所讲的一样去办学,相比功效,王爷也略有见闻吧!”
刘辩点了点头,没有打断。
蔡邕接着说道:
“不过,到后面,我等才发现,王爷所著《国策》虽精深,但却详细不足!”
刘辩又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国策》是我还在桃园里学艺的时候所著,虽说涉及方面很广,但却不是很详细。”
听到刘辩如实的说出,蔡邕和郑玄点了点头。
刘辩则接着说道:
“今日,辨儿前来,有一拙作,需要两位老师的验证!”
“哦?辨儿又有新学?”
蔡邕惊讶道。
刘辩微笑的点了点头,从袖兜里拿出了一书籍,递给了二人。
蔡邕性急的抢在了郑玄之前,接了过去。
“君子论。”
看着手中的书籍,蔡邕出声道。
在这里,解释一下,在刘辩所在的封地里,纸张已经取代了竹简和木简的位置,说来,还的归功于李龙和李虎两兄弟负责的华为商行了。言归正传。
虽然接过了书,但蔡邕和郑玄二人并没有利马翻阅,因为他们知道刘辩还有后话。
“五德始终说,两位老师并不陌生吧?”
蔡邕和郑玄点了点头,郑玄说道:
“五德始终说乃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而自从武帝光复汉室之后,确定我汉朝为火德。不过,这和王爷所说有何关系?”
刘辩微笑了一下,说道:
“五德,关于国家,而辨儿所著君子论,乃关于我汉人!”其实刘辩并不想承认“五德”一说,不过目前面临的问题,让刘辩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做耽搁,还是创建新学说更为重要。
“哦?王爷可否略说一二?”
郑玄询问道。
整理了一下思绪,刘辩说道:
“什么是标准,相比两位老师也懂!君子论,正是衡量一个人为人做事的标准!”
听到这里,蔡邕和郑玄都重视了起来。
“呵呵,至于详细,两位老师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蔡邕和郑玄闻言后,一阵郁闷。
吃过午饭后,刘辩就离开了忠武学院。
而蔡邕和郑玄二人开始翻阅起来。
越往下看,两人越是心惊,越是感慨。
书中究竟写的是什么。还有待解答。
次日,
刘辩再次来到了忠武学院。
“两位老师,意下如何?”
看着二人的表情,刘辩就知道,自己再次装13成功。
“王爷,此论,可先从学院推广,慢慢推广到社会之上!”
听到郑玄的话后,刘辩眼前一亮,说道:
“如此,今日,辨儿可为学员们做一番解释!”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我等也拭目以待!”
“哈哈!”
不一会儿,院长讲课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学院。
军官学员、政治学员还有其他行业的学院,均是期待。
一天之后,忠武学院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各个领域的学员和老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听靠山王讲课,内容:君子论!
从后面,看着这么多的学员,刘辩的心里有些紧张,
“看来自己的第一次,又要丢出去了!”
深呼一口气,刘辩走向了讲台。
“院长好!”
整齐洪亮的声音,刺激着刘辩的耳膜。
“各位学员们好!”
如果有现代人在这里,一定会感慨,整个教堂的建筑,加上刘辨身前的简易麦克风,都是超出整个时代的物品。不得不说,只要有心,一切都不是问题。
好了言归正传。
场下众多的学员都盯着刘辨,眼神中,没有因为刘辨的年龄而产生的轻视。
整理了一下思绪,刘辨开口道:
“各位学员,将来担负的重任,我就不多说了,首先在这里,我先祝愿大家学业有成!”
开场言,就这么简单,刘辨慢慢的进入了状态:
“今天跟大家讲的,名为君子论!何谓君子?这个问题,一直被人重视着!古时,君子大多为士人的标准,什么是标准,你们应该清楚。不过,此时的士人和古时的士人不同。古代的士人要修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些课程是文武兼包的,简单一点来说,古时的士人是文武全才的,而对于现代(东汉)的士人,却单走着读书致学的路子,单一的才华,注定对社会的作用不大。”
说道这里,刘辨看了一眼下面的学员,见没有人反驳他的观点,他很欣慰,毕竟刘辨当初建校的初衷,已经达到了,就是颠覆现在士人的位置。
刘辨接着说道:
“何谓才德兼备?我并不这样认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要排在才德前面。一个人再有才却没有德行?如何?一人无才,但有德,如何?”
询问了一下以后,刘辨没有继续说话,只是看着下面的众多学员。
在刘辨鼓励的眼神下,一欲开口说话的学员站了起来,道:
“院长所言,是否是,学才亦先学德?”
刘辨点了点头,示意这个学员坐下,说道:
“这位学员明白了我的意思,不错,一个人学才之前,先学会什么叫作德!观我华夏历史,德一直是备受推崇的,不过,却没有哪一家学说能详细的制定一个标准,哪怕是儒家,孔子!”
“院长,儒家的智、信、圣、仁、义、忠这些难道不是德吗?”
在听到刘辨说完上面的话后,一学员举手反驳道。
尽管被反驳,但刘辨很高兴,道:
“标准,在这里,我再次重复标准这个词语!”
全场的学员,都被刘辨的话弄的很是疑惑,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有些明朗。
看着眼前的情景,刘辨解释道:
“儒家所讲的德,不管对社会还是人民,有几分的理想与浮华,却少了几分剽悍与实用!我们的精神就是要务实!太过理想化,有些不符!”
“院长所言,是否是建立一个以德为标准的做人方式?而这种方式则建立在法治和道德之间?”
刘辨很高兴,这个学员的话,很明了的阐释了他要讲的君子论的核心。
“不错,法治太过严肃,德治太过理想,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衡量人德行与知法的标准,我暂且称之为原则!”
“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整整一天,刘辨向全场学员阐述了君子论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君子论不过是刘辨根据儒、墨、法三家的核心思想,加上现代人的一些观点,而著的。说白了,就是地球上的人,所说的原则问题。刘辨不过把这个原则问题尽量去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符合统治者的思想。
“你我还是小瞧了辩儿啊!”
讲课完毕之后,蔡邕和郑玄说道。
一边的刘辨却似乎感觉这话好像不是第一次听说一样。
和蔡邕、郑玄两人又聊了一下午,刘辨就离开了忠武学院。
冀州。
刺史府内。
“诸位,王爷之才,如何?哈哈!”
看着眼前的几人,曹操微笑道,
刘辨前些时间的君子论,也传到了冀州,而在曹操属下的一干谋士,如审配,辛评、辛毗,荀谌、荀?几人都以读过,听到曹操的话,几人都未说话,从他们眼神可以看出,他们对刘辨更加的好奇了。
曹操也很高兴,哪怕君子论并非他所著,他也为刘辨高兴。
“我想,我们过段时间就可以见到王爷了!”
一旁的荀?出声道,众人都很疑惑,唯独曹操微笑的点头。
其余众人,都是一副疑惑的表情。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呵呵!”
一边的辛毗也反映了过来。
“佐治(辛毗的字),不若,你我二人各写一字条,如何?”
看着辛毗和荀?二人,曹操也同意了,道:
“如此甚好!拿纸来!”
尽管另三人很疑惑,但都强忍住没有说话。
片刻功夫,荀?和辛毗已经各自写完,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便将字条递给了曹操。
随着曹操来到桌前,几人看清了纸上的内容。荀?和辛毗两人更是相视一笑。
“张角危已!”是荀?写的;
“实为太平教!”则是辛毗所写。
见状,曹操则是不停的点头,而另三人更加疑惑了。
“大人,这?”
看着三人胸有成竹的样子,一边的辛评忍耐不住心中的疑惑,出声询问道。
曹操闻言后,看了一眼辛评、荀谌、审配的表情,微笑道:
“还是由佐治(辛毗的字)来说说吧!”
众人皆看着辛毗,希望能从他这里找到答案。向曹操作了一揖,摸了摸胡须,辛毗说道:
“某认为,王爷不久之后,就会来冀州,而且,某猜测,王爷此行目的,正是太平教!”
“哦?那这些又和君子论有何关系?”
在听完辛毗说完之后,辛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不明白,原本在讨论君子论,为何又联想到王爷来冀州的事情上。
“兄长,你可知,目前王爷所顾为何?”
看着自己的哥哥,辛毗提醒道。
不过,辛评却没能从弟弟的话中猜到什么,邹了邹眉头,辛评说道:
“算来,也就只有打人所说的太平教为王爷心患了!”
无奈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哥哥,辛毗解释道:
“王爷前些日子,曾给大人一封信,令大人做好一切准备。由此,可看出,王爷已掌握太平教些许消息,甚至有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内,王爷就会有所行动。而王爷却在这个时间推出君子论,某想,无非是想以正统思想去抨击太平教邪义,为武力行动做好铺垫,也为彻底铲除太平教做准备!”
“而大人早就在我冀州巨鹿郡一带,发现过张角等人的踪迹,以王爷的行事,若要才去行动,必会亲临冀州!原来如此!”
听完弟弟的结识后,辛评才明白了过来,见几人点头后,审配、辛评和一直没有说话的荀谌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
“文若(荀?的字),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见荀?如此,曹操知道,其肯定有别的想法,示意其讲下去。
稍作沉思,荀?说道:
“某以为,王爷所著君子论,也绝非我等猜测那么简单!”
“哦?文若有何见解?”
一边的辛毗也被荀?的话题吸引了过来。
“大家想想,若王爷此君子论只为抨击太平教邪义,那么王爷在这个时间推广,难道大家不认为有些为时已晚吗?”
听到荀?的话后,包括辛毗在内的几人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
“哈哈!”
“大人,为何大笑?可有何解?”
刚才正是曹操在大笑,听到辛毗的询问后,曹操先是摇了摇头,微笑道:
“操是在笑汝等多虑了!”
“这?哈哈,大人言之有理!”
众人也随着辛毗的话后哈哈大笑起来。也是,他们没有必要去弄懂王爷的目的,身为属下,他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这样去盲目猜测,只会徒添烦恼。其实话又说回来了,以辛毗和荀?的智慧,他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也只能说明,他们对刘辩的好奇心太重而已。
“好了,如今事已明了,当务之急,就是准备应付太平教,我等须做好准备,以配合王爷将来的行动,太平教的威胁,大家也都清楚,都下去准备吧!”
“是!”
众人离开之后,曹操独自一人站在了窗前沉思着。
早前读过《国策》的他,对现在手中所拿的《君子论》倒没有多大的感触。刘辩的才能,他也早就领教过。今天众人的表现,也让曹操对他们有了更新的认识。
看着窗外,曹操也越发期待未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