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黄巾起义
某地之上,
汇集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其中,或有精壮之士,或有老弱妇孺,
他们的身躯,看上去是那么的弱小不堪,身上的衣物也极为的凌乱。
此刻,他们都围在一个祭台周围,
只见,
在万众瞩目下,一人登上了祭台,看了一眼远方的夕阳,又看了一眼在场的万人,此人从怀中取出一黄色毛巾,系在头上,祭台下的老百姓,不论精壮还是妇孺,均从怀中取出黄色毛巾,和祭台的那人一样,系在头上。
系上头巾之后,祭台上的那人张开了双臂,大声念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癸亥,天下大吉!”
此人正是张角。
张角每念一句,祭台下的万人也跟着念一句,所谓气势浩荡,也不过如此。
念完之后,
以张角为首,
迅速攻击着周围的县城。
……
……
幽州蓟县城外,
密密麻麻的人群,却丝毫不显张乱,整整齐齐的队伍,告诉人们,这是军队,不是百姓。
从传来的阵阵“喝”声,可以看出,军队正在训练。
而此刻,刘辩就站在军营的点将台上,在他身边的则是贾诩、荀?和辛毗三人。
“几位先生,如何?”
指着下面正在演练的不同番号的军队,刘辩微笑的说道。
荀?点了点头,道:
“可谓是精锐之师!”
“哈哈!”
听到荀?的话后,刘辩大笑了一下,而贾诩却大泼凉水,道:
“可惜啊,可惜啊!”
“先生,这是何意?”
刘辩不解的看着贾诩,他不明白贾诩的意思。只见贾诩微笑了一下,道:
“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却也还称不上精锐之师!”
闻言后,刘辩没有说话,对于贾诩的话,他明白,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是无法称之为精锐的。对于贾诩另一层的意思,刘辩也明白,贾诩是在提醒刘辩,别太骄傲!
感激的看了一眼贾诩,刘辩说道:
“谢先生提醒!”
贾诩则是微笑的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王爷你看!”
辛毗指着远处,说道。
顺着辛毗所指的方向,刘辩看到了精彩的一幕:颜良正在同赵云战斗着。
两人一人使长枪,一人使长刀,骑马交战在万军之中,面对颜良如洪水一般的猛攻,赵云看起来,不说应付自如,至少一点都不慌乱。“喝!”没有得到便宜的颜良,此刻大喝一声,手中大刀如蛟龙一般,直逼赵云面部,赵云手中一杆亮银枪也不是玩具,舞起长枪,以枪把横档身前,硬是驾住了颜良的长刀。
颜良有意,赵云无心,面对力量的对抗,赵云选择了退让,枪尾一扫,直接扫开了颜良的长刀,赵云顺势直接一枪,反攻了起来,颜良暗叫一声好,头一偏,躲开了赵云的枪尖……
两人都是当世猛将,激烈的交战,也引来士兵的关注。能够亲眼目睹自己将军的风采,让士兵们也是异常兴奋,均为各自的将军喝彩了起来。
伴随着阵阵喝彩声,赵云和颜良两人的战斗也更加激烈,“砰、砰”的金属碰撞声,无不显示出两人不凡的武艺。
见两人交战几十回合,仍不分胜负,刘辩便令两人作罢,毕竟两人都是他的心腹爱将,在战下去,难免会有所误伤,不管伤了谁,都不是刘辩愿意看到的。
“哈哈,真想不到,除了大哥和三弟之外,子龙也让某无法战胜啊!”
看着比自己略小几岁的赵云,颜良感慨的说道。
闻言后,赵云也向颜良抱拳说道:
“将军勇猛,云亦深感佩服!”
最高兴的还属刘辩了,两人都是当世罕见猛将,又都同属他麾下,这如何不让刘辩高兴呢?
正当众人聊的起劲的时候,
一人骑马来报:
“禀告王爷,李虎求见!”
听到属下的汇报,刘辩顿生不祥的预兆,看来肯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不然李虎不会在这个时间主动来找刘辩了,要知道,李虎除了定时的向刘辩汇报一些情报之外,基本上也就只有刘辩自己找李虎了。
不敢怠慢,吩咐了一下,刘辩就离开了军营,先赶回了蓟县城。
“什么!情况可属实?”
“消息不会有错,张角已在兖州陈留郡起义了,不到五天的时间,黄巾之众已攻下陈留郡、陈郡、济阴郡、泰山郡、山阳郡。可以说,兖州一大半已被张角占据!”
听到李虎的回报,刘辩大吃一惊!张角居然跑到了兖州,五天的时间占据了兖州一大半的政区,这说明了什么?按照常规,就算黄巾众再多,在五天的时间内,是绝对拿不下这么多郡城的,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张角的太平教,在兖州同样强大,大到内外勾结的程度。
“其他地方可曾有响应?”
刘辩接着问出了另外的问题。
李虎摇了摇头,道:
“暂时还没有收到消息,不过,相信也不久了,还请主人早做准备!”
李虎的话,让刘辩稍微放心不少,如果兖州和青州共同起义,以刘辩和张角的恩怨,那么幽州和冀州的压力就大了,特别是同时和兖州、青州接壤的冀州,压力则更大。而刘辨也有一种感觉,这次张角的黄巾起义,似乎要比真正历史上的要厉害了许多。
“主人,我们设在其他州地的一些情报系统,可能会受到黄巾众的些许影响,怕这些时日,有些消息传递的不及时!”
“可有办法补救?”
刘辩可不想在自己还没有任何行动的情况下,就失掉自己的“耳朵”。
李虎说道:
“主人也不必太过担心,我们有好几套方案,应付此类的问题!”
“如此就好,李虎,紧盯着各地的黄巾众,已有消息,立马报告!”
“是!”
李虎离开之后,刘辩刚准备召集众人,商讨对策,一时又想起了什么,考虑一会儿之后,刘辩只将贾诩一人叫到了自己的书房。
听刘辩说完张角起义的事情后,贾诩反而微笑了起来,刘辩不解的询问道:
“先生,虽说我手握五十万大军(三十万外军加上新征的二十万的内军),可此事非同小可,再者说,先生之前曾言,境内刚稳,此时不宜大动干戈!此刻为何而笑?”
贾诩抱拳说道:“主公,切勿着急,且听诩详说!”
“辩,洗耳恭听!”
“张角起义,对于主公而言,也绝非坏事!”
听到这里,刘辩就反应了过来,不过他没有打断贾诩,而是示意贾诩继续。
略有深意的看了刘辩一言,贾诩说道:“张角之势,前期声势浩大,乃朝廷不能敌之,朝廷欲平黄巾,唯有放权地方。即时,王爷可’以正义之师,清剿各地黄巾,收复失地!”
听到贾诩的话,刘辩不得不佩服贾诩的智慧,历史上,汉灵帝正是采纳了刘焉的意见,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虽说此番方法,剿灭了黄巾众。但也致使地方军拥军自重,轻视中央,从而为后期的三国鼎立,埋下了种子。
说到这里,贾诩看着刘辩,笑着说道:
“主公既已明了,为何要诩多费口舌呢?”
“呵呵,先生多虑了。不过,如此以来,我幽、冀两州的压力不就更大了?”
“主公此言差异。主公虽和张角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以诩之见,张角未必会攻打我幽、冀两州!”
似乎看透刘辨心思的贾诩,自信的说道。
“哦?何以见得?”
“主公,张角发动起义,目的无非是为了推翻汉室,故而,诩认为,其必会猛攻洛阳,而非幽、冀两州!”
听到贾诩的话后,刘辩思考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便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地图,铺在了桌子上,道:
“以先生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指着地图中的城池,贾诩说道:
“主公,此时重心当放在冀州,主公有雄兵五十万,当用三十万于冀州!”
刘辩点了点头,指着地图说道:
“先生言之有理,幽州二十万大军足矣,余下三十万大军可分别屯于渤海郡一带,界桥一带,邺城一带!”
“不错,如此以来,东可攻向青州,南亦可攻向兖州、司州一带。退可守,进可攻,乃最稳妥的部署!”听到贾诩的赞同,刘辩心里暗暗得意了一番。
“不过,主公,最稳妥的办法,也绝非最好的办法!”
听到贾诩的不过,刘辩顿时郁闷,好不容易找到一点自信,又被贾诩无情的击破。。。
不过,刘辩并没有任何不快,反而虚心求教。
贾诩道:
“主公,并非诩怀疑主公的部署。”
“哦?那先生是何意?”
对于贾诩的智慧,刘辩自认为遥不可及。
贾诩接着说道:
“主公,此时可先谋青州!”
“我也有此意,奈何没有名义,如何谋之?轻易行动,只会授人以柄!”
在贾诩面前,刘辨丝毫不隐瞒自己的居心,对于青州,刘辩确实是早就有意染指,奈何找不到任何理由,在这个时代,很讲究一点:出师有名。
“青州不亚于冀州,可做根基。眼下,不正是机会吗?”
“先生所说,可是此次黄巾之乱?”
贾诩点了点头,道:
“虽说张角不会攻击冀州,但主公别忘了,有一个人会。”
“此人可是青州张宝?”
贾诩的提醒,让刘辩有些明白了。
“不错,诩断定,张角所在兖州,并会全力攻打司州洛阳,而其弟张角定会攻我冀州,一来报仇,二来,冀州深厚的根基,也足以让他们眼红。如此一来,主公大可固兵待守,以逸待劳。”
指着地图,刘辩说道:
“如此,我们的重点当放在界桥和渤海郡一带!到时,定让张宝有来无回!”
“先生,可还有更好的计谋?”
看着贾诩的样子,刘辩询问道。
贾诩谦虚的说道:
“好计谋到没有,不过,诩认为,主公可在张宝来袭之前,暗派人前往青州!”
听到贾诩的话,刘辩眼前一亮,顿时,一个想法出现在刘辩的脑海里,想了一下,刘辩觉得十分可行,便说道:“如此,可派辛毗与元霸一起,暗中前往青州,即时,青州一乱,元霸和辛毗即可见机行事!”
“辛毗此人,才智过人,加上元霸之勇,诩认为可行!”
“主公,可再写信一封,上书朝廷,请命剿贼。即时,一明一暗,则青州可谋之!”
对于贾诩的意见,刘辩深感赞同,随后,两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选辛毗而不是荀?,则是因为,通过接触,加上历史上的评论,刘辨认为,荀?此人极为的忠汉,如果他知道刘辩的真实目的,估计留不留下,还是个问题,而辛毗此人则是一心投向了刘辩,而且历史上,跟随曹操的辛毗,最后是支持曹丕代汉称帝的。相比之下,刘辩选择辛毗,就很明了了。
而青州作为刘辩所图的第一个目标,道理也很简单,不管是从战略位置上来看,还是从前期的发展,刘辩都不得不首先考虑青州。也可以这么说,青州也是刘辩南下的一个跳跃地吧。至于青州刺史田楷,刘辨还真没放在心上。
不过,这些东西,刘辩也只能和贾诩商讨,至于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随后,
刘辩又将辛毗和元霸叫了过来。
“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也不强求!”
看着辛毗和元霸两人,刘辩说道,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是刘辩专门对辛毗一个人说的。
把两人叫过来之后,刘辩就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安排告诉给了两人。
元霸倒无所谓,刘辩说干什么,他绝对会去干什么。而对于辛毗来说,也是一个抉择,在听刘辩说出安排之后,辛毗在瞬间就猜出了刘辩的居心,看着辛毗的样子,刘辩才说出了刚才的那句话。
“主公如此信任,毗愿往!”
片刻后,辛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刘辩倍感欣慰,不管如何,辛毗这才算是真正的踏上了他刘辩的阵营。
“如此,元霸,狼群里的军士,任你挑选。切记,在青州,听从佐治(辛毗的字)安排!”
“元霸知道了!”
看了看两人,刘辩点了点头,道:
“如此,我在幽州,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辛毗将自己的典农尉一职暂且交给了刘虞,而通过此,刘辩对两州的存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得知存粮的数量后,刘辩还是大吃一惊。
两州的存粮加起来,居然大约有三百五十万石,(一石粮食等于一斛粮食又等于一百二十斤粮食),三百五十万石的粮食,也就是四亿两千万斤的粮食,按照,一个士兵一天需一斤的粮食来算,刘辩现在拥有五十万的军队,一天的消耗就是五十万斤粮食,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万斤的粮食,一年则是一亿八千万斤的粮食,抛开发放的公粮以及百姓的一些补助,余下的粮食,足够五十万大军吃两年多。
知道自己的底细后,刘辨也更加的雄心勃勃,虽然他本人没有高深的智慧,但他身边智有贾诩、荀?等人,武有赵云、颜良文丑等人,加上雄兵五十万,以及雄厚的粮草存量(粮食的存量是影响兵力数量的重要因素。而且,两州的粮食不断的在生产,屯田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存粮的数量和消耗的数量,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些,就是刘辨的本钱!
在送别两人之后,
刘辩又召集了其他众人,商讨黄巾之事。
“主公,当立即上书朝廷,派兵镇压,迟恐生变啊!”
在得知张角起义的事情后,不出刘辩所料,荀?第一个出声道。
“文若(荀?的字),无需着急,我已上书朝廷,今日召集大家,正是商讨日后行动!”
荀?点了点头,说道:
“张角所为,实为大逆不道,主公,身为汉室正统,一地之王,更应做好表率,勿让天下之士寒心!”
听到荀?的话后,刘辩点了点头,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本王身为靠山王,更不会对张角逆行坐视不管。不过,战事一起,受苦的终究是普通老百姓啊!”
不管从任何角度,刘辩必须装13。
好在装13的功夫比较深厚,在场众人均为刘辩的态度感到欣慰和赞同。
赵云说道:
“主公心系百姓,更应当派正义之师,剿黄巾邪徒,尽早恢复百姓安宁和谐的生活!”
“子龙言之有理,如此,赵云、高顺、颜良、文丑听令!”
“末将在!”
“本王命你等,率三十万大军前往冀州渤海郡一带、界桥一带、邺城一带固守待命!”
“末将领命!”
这次调兵,也可以说是集合,毕竟冀州也是有军队的。对军种的划分,刘辩分的很详细,部队除了自身军种技巧的训练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进行军种与军种之间的配合作战。这样的话,训练更加精细,分工更加明确,指挥起来,则更加得心应手。
而至于军区的划分,则要等到以后才可以,至少现在时机不成熟。所以赵云等人也只是暂时担任某单一军种的最高长官。
随着刘辩下达的调兵令,幽、冀两州顿时忙碌了起来。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两州优异的政治管理体系下,各种准备工作进行的也是井然有序。粮草辎重也在运往目的地的途中。
这一次,刘辩和贾诩也准备一同前往。随着士兵们的整装待发。
战火,即将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