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牧羊老人不归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夫君,没想到真的是这样呢?不过可惜,草原入秋没什么青草了呢。”
崔语薇抱着苏布衣的胳膊,俏脸上满是看见大草原时的激动,不时指指蓝天白云。
苏布衣看着小孩子一般的笑脸,忍不住扑哧一笑,然后就惹来一阵小别扭。
不知为何,苏布衣总是很喜欢她任性的心性。
女子似乎也对他彻底丢掉了年少的多礼,恨不得将自己一切都坦白给他。
正在这时
“嗨,你们是从中原过来的吗?”
二人看过去,只见羊群里似乎有一个羊皮袄苍髯老人正在挥着手呐喊。
二人对视一笑。
崔语薇嬉笑着挥了挥手回应。
不想那老人竟然一步步朝着这边赶了过来,见到二人激动打量了一眼。
“没想到还能见到中原人!”
老人见二人诧异的目光,连忙行礼解释道:“老夫也是中原人,在这里见到老乡有些激动。”
苏布衣打量了一眼看老人,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老人家是大唐时人?”
“你怎么知道?”老人惊喜的转头看他。
苏布衣嘴角淡笑,想起兰儿小时候给他讲过大唐旧礼。
“因为我学过大唐旧礼,看来我猜对了。”
老人犹豫了一下,笑着看向苏布衣:“实不相瞒,老夫曾经在大唐时做过官,出使匈奴时被扣押了下来。”
“后来大唐亡了,我也就留了下来。”
简单几句话,苏布衣和崔语薇对视一眼,却不禁都有些惊讶。
尤其是,苏布衣看了一眼那根光秃秃的使节王杖。
似乎早已经被摸的光滑油亮。
“二人要是不嫌弃,不如去老夫家里做客,老夫好久没见家乡人了!”老人激动又诚挚的问道。
苏布衣看向崔语薇,见她似乎有些兴趣便依着旧唐礼回应:“那就麻烦老人家!”
“嗨,不麻烦,不麻烦”,老人竟然有些开心的抹了一下眼泪。
看在眼里,苏布衣微微有些心绪复杂,深深地看了一眼老人,有些好奇他的身份。
只是按着唐史去推测似乎也不难。
“我前面带路,几位轻驾车这边走,大草原上驾车倒是方便很多。”
“……”
一路上,老人又问了一些问题,苏布衣都会尽力回答。
崔语薇也时不时也回应一些问题,也会问一些问题。
到了一处蒙古包。
便见到了一个比老人稍微年轻一些的妇人,身后跟着一个灵秀的少女和一个小男孩子。
三人都有一双澄澈的大眼睛,就仿佛这辽阔大草原的天空。
老人和几人用匈奴话交代了几句,几人就下去宰羊,准备待客的一应物品了。
少女大眼睛打量了一眼崔语薇,似乎能感觉出来她的好奇。
见崔语薇转头,少女有些羞涩的低头进了帐篷。
老人看在眼里,转头对崔语薇微笑解释:“我这闺女叫扎敏尔,汉名林敏,平日里对一些新事物最好奇,可能没见过姑娘华美的妆容有些好奇,还请勿怪。”
摇摇头,崔语薇依旧挽着苏布衣手臂四处打量,美眸里似乎也充满了好奇。
苏布衣和老人闲坐闲聊。
许久后
苏布衣几乎已经能确定他的身份了,便行礼开门见山问道:“老人家可是唐末出使匈奴的中郎将林武?”
老人微微一怔好奇开口:“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老夫?”
“真的是您?”苏布衣不禁有些激动,眼睛深深的看了一眼老人。
当年大唐衰弱,匈奴南下,联合北边的几个小国兵犯长安。
有一个中郎将临危受命,出使匈奴,曾靠着唇枪舌战破了敌方联盟,同时也诱导了对方大单于南下的判断。
可惜,北齐开国皇篡权,凭借兵权剑锋直指匈奴,所以他便被扣了下来。
老人行了一礼,眼神里泛着泪花打量了一眼苏布衣,摆了摆手苦笑道:“都过去了,现在老夫只是一个牧羊的老人。”
当年的事,他又能怪谁呢?
苏布衣叹了一口气,举杯向老人敬了一杯,算是代大唐皇室血脉向那些无辜的人致谢。
老人微微有些诧异他的多礼,但还是举杯饮了一口酥油茶。
“您没想过回到中原去吗?”
苏布衣犹豫再三,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老人目光看向身后的蒙古包,老脸上似乎早已释然:“当年时刻都想回去,后来大单于送来了一个女子劝我,想让我归附,我没答应,只是后来就有了一个孩子。”
“如今都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
苏布衣没有说话,毕竟有些事情人力的确难以穷尽。
历史中有太多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
“公子若是有心,不如帮老夫一个忙?”
老人打量了一眼苏布衣似乎有些伤感的神情,心底里似乎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觉浮上心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布衣苦笑着点点头:“老先生请讲?在下能办到一定帮您做到!”
老人看了一眼手里那根汉节王杖,眼神里是无限的眷恋,抬起满是褶子的手掌抚过叹道。
“老夫二十出使敌国,无愧大唐交给我的任务,五十年间未归附匈奴,无愧于先祖先帝。”
“如果有什么遗憾,便是还未能向先帝复命,不能在父母膝前尽孝,如果可以,请公子帮我把这根木杖带回中原即可。”
“北辰愿为先生效劳!”
苏布衣起身恭敬的接过了老人手中王杖,不知不觉有些神色黯然。
直到一只柔软的玉手握住了他的大手,他才恍然回神对着女子微微一笑。
崔语薇歪头抿嘴一笑,随即看向老人正色道:“老人家放心,我们夫妇二人一定帮您办到,这支王杖一定会交给大唐皇族后人。”
因为,这根王杖已经握在了大唐后人之手。
“如此,老夫谢过二位恩人了!”
这位出使匈奴五十多年没屈服过的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郑重得向二人行了一礼。
之后
两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开心的晚饭,又闲聊许久才回去休息。
临别时
崔雨薇把很多女子首饰留了下来,同时也留下了一卷圣贤书。
身为西蜀安川王的李恒留下了一封信,落款处署下真名。
随后,车马开始南返长安,需要将那根王杖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