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金山的得名
金世宗完颜雍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悍然发动了对南宋淮河流域的进攻。大宋新败,不仅防守兵力不足,而且军心动摇。趁势而下,无疑是最佳选择。宋军接连失利,一路上丢盔弃甲。反观金军则似有破竹之势。南宋王朝又一次面临了危机。
前线告急如雪片般,发往京都临安。大臣们都急成一团了,可杨过似乎根本不上心,也不拿定什么退敌之策。杨康倒也不着急,有大臣来找他,一律不见。在他看来,杨过真要解决那些南下的金军,轻而易举,只是个时机问题。但听闻金人马上就要杀到长江边了,再也坐不住了。心里纳闷,这儿子到底是怎么打算的,难道要让金兵一路杀进都城临安?
杨康将杨过找来密商,想听听他的说法。杨康问:“过儿,你准备什么时候去解决这些金人啊?听说完颜雍都带兵杀到长江边了。”
杨过随意地答道:“等到来时再说吧。”
杨康吃惊非小,说:“你这是什么态度,就凭完颜雍那十几万人,动动手也不消片刻便解决了。你为什么拖到了现在?”
杨过不再接话,似乎不愿再说什么。
杨康继续说:“难道要让我亲自出马不成?”
杨过想了想,说:“其实孩儿已不想再当这个皇帝。”
杨康说:“若是你不当皇帝,这江山社稷该怎么办?”
杨过说:“愭儿已年满十八,德才兼备,堪当大用。我已有禅位之心。”
杨康说:“论修为,他还太嫩。而你已经登峰造极,完全不惧任何强敌。这国家离不了你啊。”
杨过说:“那让我再考虑考虑。”
杨过离开杨康所住的养心殿后,思来想去,径直去找儿子杨愭(赵愭)。将自己的功力输了不少给他,使他很快具备了仙家的实力。
复一日,完颜雍亲率十余万铁骑,攻克镇江,接着就立即准备渡江。完颜雍的策略是“以快打慢”、“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以闪电战术,迅速插入南宋境内,攻下临安,灭亡对手。经过事先充足的准备,加上骑兵的高速度,果然打了南宋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渡过长江,临安也就不远了,简直是成功在望。到此为止,完颜雍及手下部队的表现,都堪称完美。比起早先的兀术,有过之而无所不及。
船只很快征集妥当,金军人马拥到江边,准备依次而渡。突然江水暴升,漫地而上,向江边的金兵淹去。顿时人慌马乱,也不知谁喊了声“快往山上跑”。所有金兵立即朝渡口旁边的一座山上跑去。此山被当地人唤作“马头山”,可能是因为侧看略象马头,而且也立于码头的一旁。山上的树木长期遭船工砍伐,早无大树,只有些矮树灌木。所以金兵跑起来,无大阻碍。但是江水涨势出奇地快,跑在最后的金兵不断被吞没。这水也奇怪,离地涨起约三、四米高,像长了眼睛似的,追着人跑,完全不遵循“水往低处流”的重力原理。很快整座马头山都被水围了起来,而山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金兵。这水完全没有涨停的意思,不断朝山顶覆盖而去。只是速度,没有平地漫得快。这水无论在平地,还是山上,都是约三米高,而且离山远处,不去半滴,完全不合常理。金兵被淹死者,难以计数,一时间水里都是人马的尸体。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完颜雍及一干亲随,分开站得密密麻麻的金兵,直往山顶而去。沿途的金兵见是皇上,也都给他让道。在这种情况下,山顶确实是最安全的。就算被淹而死,也是最后一批。
随着暴涨而上的江水,不断有金兵被吞没。到处都是尖叫声,扑水声。眼看不一会,这水就要漫到山顶了。十余万金军及一同南下的完颜雍,即将全部葬身于这默默无名的马头山。完颜雍挤到山顶一处断崖边,双手上举,仰天大呼道:“天亡大金,天亡我也。”突然身后受挤,将他一撞。完颜雍站立不稳,脚下一滑,竟然要跌下崖去。幸好旁边的士兵及时将他拉住,而后又将身子悬空的他拉回崖上。就这当会,水又涨上不少。完颜雍被拉上来时,小腿已经全被水浸湿了。
完颜雍惊魂未定,突然听见旁边的金兵说:“皇上,您千万不要想不开啊。”一时间气血上涌,两眼一黑,竟然晕了过去。
眼看江水即将吞没整座马头山,突然天空中照下一片金光,接着传来一声响亮的佛号。这漫山的江水很快往下退去,比起涨时,快了不知几分。山顶处残存的金兵抬头望去,竟有众佛陀菩萨浮立高空,不禁磕头跪拜。
待完颜雍醒转,方才发现水已退去,十余万人马只活千余。当下不敢耽搁,拼命北逃。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因为是逃命,比之来时,更快了许多。因为宋境已乱,最后还是幸运地回到了金国。
从那以后,镇江的百姓都将“马头山”改唤作“金山”。不知是因为那里淹死过金兵十万,还是因为曾有金色佛光照山。因为曾有佛陀现身,百姓们都认为是佛替他们消灭了金兵,使自己免受灾难。最后佛还是以慈悲为怀,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所以留下完颜雍及手下残余人马的性命。百姓们集资在山顶修建了寺庙,留存至今,唤称“金山寺”,全是为了纪念佛陀的恩德。
另有野史记载:“完颜雍抢镇江欲渡,奇水漫山,折十万,遂北逃。雍谓于左右,此生不愿再见长江。后,与宋和。”但是无论是宋,还是金的正史里,都没有这件事的收载。金史完全没有提及。宋史则模糊地说,完颜雍曾领兵攻到镇江、南京一带,因故而退。原来金人认为此事会大伤民心,颇似亡国之兆,所以密而不传。宋人则是另有隐情,不得不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