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汉

第五章 南汉

当陈兆说完后,曹操顿时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于是对众人说了一声:“某自有主意。”然后屏推众人陷入沉思之中。

当日张庸对赫连演达分析时其实有所保留,如果真的进攻曹家,新朝必定会于南汉讲和,割让蜀地与南汉转而出兵攻击北周,到时北周国内叛乱刚刚平定,仅仅以右贤王之兵是难以抵挡新朝的进攻的,这也是北周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张庸想到这里暗暗叹了口气:“莫非这次要无功而反了?”

此时南汉正是汉穆帝赵景当政,国内有李希尧与郑文泰等诸多贤臣辅佐,且赵景的皇后是王永的胞妹,可以喂之君明臣贤了。南汉的先祖是秦朝的南海郡尉赵陀,此人在楚汉争之时封锁关道,阻止义军进入岭南,进而建立南越国,后来于武帝年间归顺汉朝,至王莽废平帝后,由赵辉既南汉太祖,改国号为汉,并以自中国居之。此时北周的使者早已到达南汉,当然这次出使是不公开的,只有北周王室和南汉高层知道.

年轻的赵景此时正端坐在升龙殿中,环顾着李他的心腹大臣们.年轻的赵景跟他的祖先们不一样,他不想偏安于南越偏远之地,他要入主中原,他要为万世景仰的皇帝,赵景的沉默使得殿上的气氛异常尴尬.南汉想要入主中原是非取蜀地不可,别无他途,然而蜀地易守难攻,地形险要多为山地,且道路不通,南汉的战象无法驰骋,南汉的水军无法与陆军形成有效的钳制,贸然攻打,必败无疑,即使胜了也是惨胜,那要牺牲多少南汉儿郎的生命.

但是赵景不再呼这些.为了得到一片土地,为了开疆拓土,为了成为一个英明神武的帝王,赵景是从不在乎人命的.赵景不是个暴君,但是赵景知道,要成大事毕开杀戮,这是他的父亲教给他的.赵景十岁是,他的父亲带着他进行了一次对身毒国的战争,当时赵景目睹了整个过程,战象的践踏让许多的生命变为肉泥,弓努的射击让前面的战士一群群的到下,战场上血流成河,雷鼓轰鸣,锦旗翻滚,并没有让小小赵景感到胆却,赵景从此明白做为一个强者一个帝王是不可以心慈手软的,就像他亲手杀死他的弟弟一样,他没有丝毫内疚,他始终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任何阻挡他的人,他都要予以消灭.

郑文泰犹豫了一会上前说到:"皇上,臣认为此时出兵不可,乃有三弊,其一,事出仓促,我国未即准备,军士未及集结,甲仗物资未及转运,我军战象无法施展;其二蜀地易守难攻,我军急切之下难以攻下,到时曹操派兵来救,匈奴国内尚有宇文家把持与曹家同气连枝,唇亡齿寒的道理怎会不懂,到时宇文家拖住北周不出兵,我军当如何;其三师出无名,我国与新朝有姻亲之盟,有如兄弟之国,今新朝与北周商议婚娶,我等提兵去攻,皇上在天下人面前信义何在.皇上要做有为之君,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赵景突然间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直视众人,沉默一阵后,说:"郑公言之有理,只是朕有三利,一新朝承平数百年,兵士皆未及实战,而我国之兵皆是百战之兵;其二,新朝吏治**,贪污受贿成风,宗室横争暴敛,奢靡颓废,我等只需以金银财务美姬贿赂之,儿等必定关门大开,蜀中何愁不定;其三,新朝皇室与我姻亲,到时我等举旗号"诛曹贼"何愁王永不响应."赵景顿了一会,问到:"郑公以为如何?"郑文泰沉默半晌道:"如此甚好,臣无异议,然臣仍希望皇上谨慎用兵,爱惜民力."赵景并不以为然,环顾众人道:"众卿以为如何."各大臣面面相觑,他们心里始终觉得不应该发动对新朝的这场战争,但是实在找不到反驳皇帝的理由,无奈一个个只得跪下陆续道:"臣附议."就这样南汉确定了对新朝的战争,赵景吩咐郑问文泰督办粮草兵源事物,由大司马顾君恩监督决策,大司徒赵武领御前中枢俯负责制定策略,大司空李希尧负责调派军力,且负责置密使联络贿赂蜀地和新朝高官.赵景又命各大臣一个月内必须准备妥当,最后开战时间则有赵景做主.

而此时曹操心里真在韵量着一个计划,一个收复幽燕的计划.曹操知道这场战争是再所难免,凭借蜀地的军队跟本守不住南汉的进攻,不如先与南汉讲和,事先割让蜀地于南汉,再设计使北周内乱,然后趁乱,由植儿,彰儿分别由江南,河朔两路出兵进攻蓟辽,虽我军马匹不多,可是是北周内乱,此乃收复幽燕的最好时机了,到时幽燕淮南江南等地都控制在我的手中,不说称帝就是割地自立也未尝不可.

曹操之所以不敢称帝,是因为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这他,他可以解决军队的问题,可以解决内政的问题,可以解决边患问题,可以解决百姓民生问题,唯有一个问题他解决不了,他无法解决士族问题,官吏的选派一直牢牢的掌握在士大夫的手中,这让曹操很尴尬,他害怕他以后的子孙被士大夫控制,可是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似乎牵扯到整个帝国的根本,让他无法下手.朝廷士大夫虽然此时迫于他的威势,可是难保自己死后自己的子孙不遭殃,所以曹操一直牢牢把兵权握在手中,这是他对抗朝中士大夫的武器.汉代皇帝用外戚和宦官对付士大夫,最后使得国之不国.王莽当年是借外朝之力弹压,收买士大夫为己用,可是到头来自食其果,皇帝对朝中决策一直无可奈何,形同虚设.曹操实在想不吃更好的办法,只能自己生生的叹了口气.

其实,跟本原因是历史已经改变,没有了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之举使得士大夫阶层良莠不齐,各家各说齐聚一堂,虽然这样对人类的思想解放是件好事,可是却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众多学派使的皇帝不便控制导致官吏选任一直掌握在士大夫手中,使得士大夫在皇权面前的强势.

当然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曹操是不可能知道的,曹操现在等的只是一个机会,或者也许自己永远也等不到吧,于是曹操轻叹了一声:"唉,说天命在曹,我愿为周公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魏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魏书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南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