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弹弓效应

第二十六章 弹弓效应

等待的时间总是让人觉得漫长,不过好在方舟里面出人意料的景色,至少让人有可以赏山玩水的娱乐去处。在各人收拾玩行李,把装备都落位后,我便提议大家集体搞次野餐会,一帮“闲人”也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方舟的生态圈面积大约十几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五个美国的大型农场的大小。穹顶的高度约为四百多米,虽然上面也会有云和雾气,偶尔也会降雨。不过并没有完全模拟地球上的天空,方舟的圆盘的最上层是储水箱,厚度约有七八十米,覆盖住了整个圆盘结构的上方。不过在储水箱的中心最上方,还有一个雷达站,可以通过位于生态圈的中心小镇上那部被我们戏称为‘通天梯’的电梯上去。人工太阳每天都从方舟圆盘的前端升起,后端落下,至少通过太阳的起落,我们还不至于在生态圈里迷失方向。到了夜晚,圆盘外层的被称为天顶的金属外壳会向四周收拢,露出整个上方的储水池,而宇宙中星空的色彩直接映射在透明的水箱壁上,再经过水的折射投入生态圈内的景色,也颇令人震撼。只是若方舟不幸面对太阳时,就会让人有种被天火燎原的感觉,周围四周的天空一片漆黑,但大地却被阳光照得雪白。所以为了防止灼伤,方舟在未出太阳系前,很少有打开天顶的机会。

生态圈的降雨虽然不多,但土地却依旧肥沃。这最主要还是归功于方舟内部的水循环系统。由前至至后,总共有三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在不断的灌溉着周围的土地。水不是很深,即便是中央小镇边上的那个湖泊的最深处也才10米不到,里面大约养着数十种水生生物。只有中央河流的水循环是利用湖泊底部的回水系统进行循环。其余两条较小的溪流则通过生态圈边缘的环形水槽进行循环。大自然中生物最聪明的部分--适应性,在这里尽显无余。尽管没有任何人去指导它们,但这些鱼依然很少会游去几乎没有任何水生植物的环形带里,更别说在那里产卵繁殖。

靠近飞船的前端和后端都有一座像堵墙一般的半月形的山丘。唯一的区别是,前端的山丘大多怪石嶙峋,植被并不多见,而后端则遍布郁郁葱葱的茂林,虽然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何要安排前端那样古怪的山丘,但至少我们所在的居住区能被后面的密林与环形水带所包围,还是让我非常满意的,尤其还有一条小溪从我们的驻地经过,给我们这里更多加了一份轻松的诗意。

生态圈里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大型动物基本都是养殖型,比如牛、羊之类。山林间只有些山雀与野鸡为我们的早上鸣唱欢乐的歌曲,当然也会有些野兔、獾之类的为我们可能有些无聊的旅途增添点打猎的乐趣。不过过于和谐的环境并不适合长久维持,所以必然需要些食肉兽类来平衡,而山猫则当仁不让的成为我们的首选。

除去中央小镇周围有一片近1500英亩的种植区,以及大片的养殖草场之外,其他的每个居住区都还有一片不小的种植区,而可选种的种类也非常繁多。只是方舟内的季节过于死板,全由程序编排完成。所以一些特殊季节的作物,比如冬末初春的笋类,就只能依靠养殖棚来种植,这让我感觉有些失望,毕竟植物和动物在某些方面还是一样的,家养与野生的鲜美程度那可是差上许多倍呢。或许那些欧美人对这类事情并不太苛求,但我们中国的饮食还是非常讲究料理的色香味。

野餐就在我们驻地附近的小溪旁进行,那里有一块不小的草地。周围的树林很好的包围着这块几乎就是为了野营准备的草坪。沿着溪流向上游走不远,就能看见一个很小的瀑布群,而山溪的水流声更为这块美妙的草地增添了一份安详的宁静。我想可能是被山体阻隔的缘故,溪流中的鱼并不多,所以这里很少有成群的鱼儿。但不走环形带的鱼群会出现在这里,还是让我觉得颇为奇怪,只能想像在我们的脚下有暗河的存在。伴随着晶那轻巧的双手在烤架上舞蹈的节奏,阵阵烤鱼、烤肉的香味回荡在这密林之间挑逗着大家体内的食虫。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野生松蘑就木森先生的话来说,在日本这个松蘑大爱的国家里也是难得一见的极品。

清醇的佳酿配上香甜的料理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另一重境地,要不是卡尔将军那厚重沙哑的声音在广播里召集大家去舰桥集合破坏了这一美好的氛围,我想我们这群贪图安逸的‘闲人’到现在还在躺那草坪上等着天顶打开赏星观月吧。

“非常高兴各班的第一次合作就能如此完美的完成指定的迁移任务,现在距离我们正式出发的时间还有16小时,届时我们将从地球的向阳面出发,利用地球的弹弓效应做第一次初加速,请大家及时做好准备。”卡尔将军在舰桥的主席台上发表着出发前的感言和说明。

“什么是弹弓效应?”离我稍远些的小宸轻扯着身边一鸣的衣袖小声的问着。

“就是利用行星的引力,以及行星的公转方向让飞船获取更高的飞行速度。”一鸣也小声的回答着。

“这怎么个获取法?行星引力不是会让飞船减速么?那些太空垃圾不是还依靠引力拖回地面的么?”

“你说的没错。不过在太空里绕星运动的速度分三种,一种叫逃逸速度,一种是轨道速度,还有一种就是会最终导致坠落的速度。当我们的飞船飞过星体时,飞船与星球之间会遵守轨道能量与角动量守恒的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它们在相互环绕的运动中会交换互相的轨道能量及角动量。从中飞船会获得更多的轨道能量而得到加速,当然这其中的前提是飞船速度大于该星体的逃逸速度。而当飞船速度等于轨道速度时,它所获得的轨道能量正好与星体的引力平衡,这是飞船就会变成该星体的卫星,就好像我们现在是月球的卫星一样。假如飞船速度低于轨道速度时,就会被星体的引力所吸引而导致坠落。你明白了么?”

“你说的太专业啦!通俗点。你当我是你啊,我学的是文科。”小宸不满的抱怨着。

“厄,那你了解链球这项运动么?”

“啊,这我知道,就是一个铁球绑着个铁链甩啊甩的。”

“对,运动员使劲的把链球甩起后,不断旋转的过程时,其实就相当于铁球因为运动员拉力和旋转而不断获得加速。而运动员的拉力大小决定了铁球的逃逸速度,当铁球达到逃逸速度后,运动员就无法再拉住铁球,于是只能松手,这时就铁球就会根据逃逸速度的大小飞出远近不一的距离,从而比较各位运动员的力量。”

“哦,有点明白了。旋转过程中,运动员不断加力,让铁球保持轨道速度,从而提高逃逸速度的极限,对吧。那坠落怎么解释呢?”

“你自己想象嘛,假如你用很大力甩起铁球,却不让它加速,甚至有刹车的意愿时。铁球会怎么飞?”

“哈哈,我明白了,我小时候甩绳子时老是怕绳子会抽到自己,估计这就有点那个感觉了。”小宸吐吐舌头,“想来被那个铁球砸到一定很疼啊,嘿嘿。”

“别说话了,现在正在介绍飞船构造呢,以后迷路了我可不管你啊。”黄莹莹突然插话进来打断了小宸和一鸣的交谈。

“哦,放心好了。本小姐向来路盲,听不听一回事情。”小宸厚着脸皮发表着谬论,但她并没有注意到黄莹莹的脸色变化。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生态区的下方,是主舰桥。”卡尔将军动员词已经说了很多,所以飞船介绍则由另一个没见过的人继续。

“从主舰桥的前端可以看到270度的视野范围,但是方舟上方的监测则需依靠储水箱的雷达站提供信息,所以我们会安排各个班轮流去该雷达站执行观测任务。主舰桥的主要任务是雷达信息处理和指令发布。环绕主舰桥的蓝色装置想必大家也比较熟悉的重力装置,不过这里的重力装置分两种,一种是提供飞船着陆时使用的反重力悬浮装置,另一种是提供飞船内部的模拟重力系统。除去生态区所处的圆盘有重力装置之外,飞船后方的三个辅助舰体中最下面的那个舰体也有重力装置,在那里有我们的第二舰桥,必要时刻可以脱离飞船单独航行。”

“圆盘的四周均使用原子力发动机,而辅助舰体的尾端则是我们主动力系统,反物质引擎。机库除去大家登舰时使用的舰桥走廊内的机库之外,三个辅助舰体及圆盘的侧后方,均有机库出入口,目前里面只有探索飞船。而我们的旅行当中所必须预备的战斗机型,也会在这些地方分别开发与制造。请参与项目的人多加注意。”

“方舟的基本构造,我已经给大家大致讲明,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电话联系舰桥的服务台。最后我想提醒大家,飞船给各位配备的生存系统请随时保持装备状态,哪怕是休息时,因为它才是保证你太空旅行安全无忧最可靠的朋友。请放心,该系统没有装任何监视设备,不必担心**的泄露。”发表演讲的人长得还蛮可靠的样子,我想这也是卡尔将军的用意之一,若是其他显得尖嘴滑舌的角色难免会遭到质疑。人习惯以貌取人的劣性,这可不是靠嘴皮子说没有,就能没有的。

“一鸣,你回头还是研究下这东西。”我指指腰上绑的一个小盒子。从作用上来说和上次扫墓时用的生存装置有点类似。唯独少了那些触手,这点我还是非常欣赏的,要知道冰冷的传感器紧贴着皮肤可不是什么舒服的享受。

“我明白了。”

还有十六小时了,我拉紧身边的晶的小手,终于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么?心里不免有些发虚,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人类必然会走上的征程,但拖着晶一起下水,是不是个正确的选择呢?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侧过头看看晶。她发觉我在注视她时,便凑上来捏捏我鼻子,“傻瓜,还在迷茫自己的选择么?你要是敢不带我来,老娘就让你也走不成。哈哈。”

“嗯,一会一起去看会星星么?”

“你就想看地球吧,你当我还不了解你啊?好啦,不过回去你要给我作按摩。”晶调皮的说到。

“没问题,嘿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方舟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方舟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弹弓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