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早期的公交――马拉铁道车
20世纪初,沈阳城内没有公共交通,普通百姓出门都是步行,官宦、富商则乘马车、人力车代步。出城远行要坐带篷的马车,有铁皮雨棚四轮马车、四轮马车、三轮脚踏车,马车仅能载两三人,而且价格昂贵,百姓很少去乘坐。
随着沈阳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内公共交通系统开始形成,出现了相应的交通工具并逐渐有所发展。那么,沈阳市内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什么呢?
马车铁道――沈阳现代交通雏形
市民最早可以花钱买票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一种叫“马车铁道”的怪模怪样的东西。
所谓“马车铁道”即是用双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驶的车辆。用两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笑谈、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交通工具却实实在在地在辽沈大地上运行了18年,从而拉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
19世纪下半叶,有的国家一度使用铁道马车,参加纽约世界博览会,1896年开始传入ri本。
1906年12月,在沈阳的几个外国财团向当局递交照会,要求在沈阳修建马车铁道路线,而且要绕沈阳城一周。一番交涉之后,马车铁道由中ri合办,中方占的股份多。双方签署契约,共同经营15年。
1907年2月,奉天交涉总局给军督部堂发去一呈文,提出创办马车铁道事宜,军督部堂经过仔细研究,回复准予开办,并发布了行车管理章程和管理条例。条规中规定“以经营马车铁道为限,不得兼营他业或与他商号合并营业”。
双方签定合同,公司经理由奉天军督部堂委任,设董事5人,中方3人,ri方2人,除技师外,运转手及其他员工均由中国人担任。如果遇到重大事件,要召集两国股东会议,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议决为凭。
4月,公司任命赵清玺为中方创办人,并开始培训御者、车掌,培训结束发给免许证,此证每半年检查一回,车辆、马匹发给检查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病马及时得到替换,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同时,对御者车掌的年龄、服装都做了统一要求,要求年轻力壮,身高在1.7米以上。
当年即动工铺设铁轨,分单、双轨,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奉天车站经北市场、小西门至小西边门,全程4.3公里,由小西边门到小西门间用单线,其余用双线。
1908年1月4ri,由沈阳南站旧站(今北货场)到小西门段正式通车;不久,小西边门至小西城门段也相继通车。
随着奉天车站迁往新站,马车铁道随之延长至5.2公里,当时有马车27辆,马73匹。这就是沈阳最早出现的公共交通工具,这在当时的沈阳成了一件大事,当时的《盛京时报》以四分之一版面刊登了通车广告。
马车铁道风靡一时
两匹红鬃马拉着漆黑油亮的车厢,车厢两侧四门,车窗明亮,长木座椅,绳环扶手,御者头戴窄边黑斗笠,身穿黑衣、洋裤,戴黑手套,手执一把红缨长鞭,大鞭子一甩,发出“啪啪”清脆的响声,“驾”的一声,拉着一车的人向目的地驶去,这成为当时奉天一景。
马车可以载客40人,而且车票价格低廉,坐一站地只需奉小洋半角,合铜元六枚,百姓都可以乘坐,人们兴奋地奔走相告,“我们也可以像富人一样坐马车了”。马车每天运行160车次,载客7000人次。到1913年,客运量达158万人次,营运收入95万元,利润23万元,因为乘客在不断增加,每车增加一匹马,变成了三匹马。
弊端ri显终被淘汰
然而,马车铁道车严格来说还属于畜力车,就是用两匹马拉着一辆车在轨道上行驶,这是一种不伦不类的交通工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被视为先进,一时间生意兴隆,但随着更新鲜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出现,马车铁道逐渐失宠,因为它的速度和运载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大城市的需要了。
当时的沈阳已经成为东北旅客量最多的城市,市内交通不可能完全由人力、畜力车承担。而且铁道马车车身大,常阻碍交通,数马并驾,马路中间终ri践踏,使地势变得低洼,遇yin雨天积水,全路受害。
鉴于此,1921年,当时的jing察局长王家勋提出“马车铁道有害而无利”、“修不胜修、禁不胜禁”,请求废除马车铁道。奉天当局同意了此请求。
1922年签约到期,马车铁道便逐步停止营业,一切建筑,铺设的轨道陆续拆除,按照合同由马车铁道公司恢复路上原状。到1925年8月,这**车铁道作为历史的轨迹,在沈阳永远消失了。
有轨电车取而代之
1923年8月,奉天省长公署酝酿将马车铁道改建为有轨电车,沈阳开始修建有轨电车线路,从大西城门经太清宫大西边门到西塔,同时订购车辆、购置器材。
首批8辆有轨电车是花重金从德国购进的,虽然花了大价钱,但沈阳却有了真正的“电气铁道”,进入了电气交通时代。
11月8ri奉天市政公所举行通车典礼,营业路线全长4.2公里。
电车出现时,沈阳市民甚为惊奇,不知道该如何“关照”这个家伙。当局为了安全,只好发布告示:“经查,有沿线小儿搬弄石块、砖土填塞轨道,全车生命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