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二部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

第011章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生活

唐高宗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十三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也是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他上面还有二个哥哥,大哥李承乾比他大九岁,二哥李泰比他大七岁。

李治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人们对他的称呼来看,第一个阶段是殿下时期,第二个阶段是陛下时期。唐太宗在世的时候李治是殿下,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开始了陛下时代。

殿下时期,李治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以前,他的生活是风平浪静的;贞观十七年,他的生活充满惊涛骇浪;确立太子地位以后,他的生活暗流涌动。

李治出生一年后,过周岁生日,搞了一个“抓周”活动。所谓抓周,就是通过小孩子的动作,观察他的喜好,从而预测他的未来。

当时有很多像征性的小东西摆在李治面前,只见李治抓起一支笔,有人又在他面前放上纸张,李治抓笔乱画。只是乱画,奇迹出现了,在纸角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个草书的“敕”字。

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上报皇帝请示工作的报告要经过皇帝审批,或者皇帝要发布什么命令让有关部门(中书省)起草,皇帝审阅之后要签发,不要写很多字,只写一个字,那个字就是“敕”字,这就叫“署敕”。因此,写“敕”字是只有皇帝才能做的特有行为。

唐太宗看见李治竟然画出一个“敕”字,立刻严肃起来。这不正好预示着他未来将继承皇位吗?这难道是天命的预兆?这可是个麻烦事,因为当时太子已经确定。唐太宗立即发出两道命令:第一、把这张纸条烧掉;第二、此事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许再提起,否则重处。唐太宗为什么要当场封杀这件事呢?这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是相信天命的,当时的人认为,天人感应,人间的重大机密可以通过天象观察到,天机总是要泄漏的。不向今天,我们已把抓周看成一场游戏。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九岁的李治十分哀痛,这么小的孩儿就这样懂事有孝心,让左右的人都很感动。看到李治如此伤心,李世民多次抚慰,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亲自抚养长孙皇后留下来的最小的两个孩子: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多愁善感、聪明伶俐而又体弱多病,十分招人怜爱。李治虽然也是个孩子,只有九岁,但毕竟比公主大六、七岁,在这个让人怜爱的小公主面前,他必须当好大哥,义不容辞地照顾好小妹妹。

兄妹俩朝夕相处了整整七年,晋王对小公主关怀备至,小公主对晋王哥哥十分依赖,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书法。李世民上朝后,无事可做的兄妹俩就研究书法,后来有人评价李治的书法“兼绝二王”,说他的书法得到了王献之、王曦之两位书法大家的真传。

这段时期对于李治一些兄长性格的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谓兄长式的性格,大约有这么一些特征:宽厚容忍、考虑全面、有责任有担当。不仅如此,由于从小跟着李世民生活,李治对父亲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怎样讨李世民的欢心,这点对他以后在太子之争中胜出帮助甚大。

总之,这就是李治早年生活的基本状况。每天的工作是读书、写字、照顾妹妹。照顾妹妹的时候,他是一个好哥哥;跟别人学习的时候,他是一个好学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话说唐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话说唐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