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理史话 【15】

第一章 物理史话 【15】

1964年美国科学家克罗宁和瓦尔发现K介子的衰变中连CP联合守恒也不服从。他们共同获得198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显示出“宇宙并不象我们预计的那么简单”的规律而被授予的。

1964年科学家提出了电荷宇称不守恒,但一直还没有能力给予直接证明。历来无用置疑的CPT守恒竟然也会出麻烦,这到底是不可思议,还是必然的自然规律,科学永远在不断的创新中进步。

1996年欧洲核子研究所宣布制造出九颗反氢原子,成为轰动全球的科技大新闻。反物质存在与否成了物理学界新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描述一切微观粒子的量子场论中,从狄拉克方程可以推导出反粒子的概念。通常说法是每个类型的物质粒子都有与其相应的反粒子,当它与粒子碰撞时它们就湮灭,只留下能量。如果反粒子存在则反原子、反物质、反星球、反星系全要出现了。然而所有这些,天文学家却从来也没有观察到过。20世纪60年代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说:“源于宇宙大爆炸初期由于CP不守恒(电荷、宇称不守恒)形成的粒子和反粒子有十亿分之一的微小差异,相互湮灭后仅留下1个粒子,构成了宇宙,所以见不到反物质世界。”他得到不少人支持。但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1936年生~)不以为然,他认为萨氏理论很难证实。丁博士是以寻找稀奇物质著称的,1976年他因发现丁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牵头研制了反物质频谱仪进行宇宙射线太空实验。重点希望放在只可能产生于反恒星的反碳核上;人们拭目以待是否真有这种足以倾翻宇宙学的反粒子存在?试验从2001年2月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为期三年的探测。同时担负有搜索暗物质的重任。

暗物质是摆在天体研究者面前的两大谜之一。第一个谜是类星体,最早发现于1961年,体积与太阳差不多,能量却超过太阳1018倍,亮度可达1000个银河系亮度的总和,推断其寿命有1000万年,已知宇宙中至少有100万个类星体,它们的发能方式是远远超过核能的人类尚不了解的方式,人类对类星体仍一无所知。第二个谜就是暗物质,它占据有人类已知物质九倍以上的质量,而人们用光学、红外线、放射等手段都发现不了遍布宇宙中的它们。

目前,人类已经具备了对小至10^(-17)米的微粒,大到150亿光年(1.439^1027米)左右的整个宇宙进行研究。而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和其它五、六个方程则都是物理学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世纪物理科学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上取得了四大突破:一、相对论在宏观宇宙中突破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二、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学的直观描述方式及单值决定论,用概率波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统计性规律。三、量子场论突破了经典物理中粒子与场(波)的对立,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起源的统一理论范畴。四、对对称和守恒量的认识的突破,成为探索未来奥秘的锐利武器。

[15]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前沿物理暇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前沿物理暇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物理史话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