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警囚之间
阳光明媚,微风拂煦。(看文字手打小说就来HAO123-中文网.)
上午,白湖汽车站门前人群熙攘。
王警官把郭卫军送到了车站,他微笑着说:“郭卫军,今天是你刑满释放的日子,以后有何打算?”
郭卫军指着自己的行李说:“我要‘弃武从文’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王警官问道:“这行李有什么特别吗?”
郭卫军说:“我随身只带了这一件行李,这是我入狱几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的剪贴本和六本《新生导刊》的合订本。”
王警官笑了笑说:“呵呵,看来,不久的将来,监狱里要出个作家了!”
郭卫军说:“哪里,总是一个爱好,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吧。再见了,王警官,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关照!”
“咳,不要再称王警官了,还是称老同学吧!”王警官握着他的手说,“也不能说再见,我可不想在这里再见到你噢!”
“呵呵,哈哈……”两人都会意地笑了。
※※※
六年前的一天。
当囚车将郭卫军等几名新犯人押送到一分监区时,王警官一下就认出来了:眼前这名四肢健壮、浓眉方脸、身材显得魁梧的犯人,就是自己在警校时的同班同学!
郭卫军也认出了王警官,他张开嘴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口,他十分尴尬地低下头。
晚上,王警官坐在值班室里,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在学校时的情景:
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排队买饭……毕业后,王方军被分配到清河监区,而郭卫军则被分配到县城的刑警队……
正想着,郭卫军被带到了值班室。
王警官示意手足无措的郭卫军:“坐吧!”
郭卫军十分小心地坐下,不知说些什么好。
王警官轻声问道:“说起来我们是警校的同学,你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郭卫军一声叹息,说起了自己的入狱经过:
那天,县刑警队一行五人被派驻到派出所侦破一起凶杀案。
搜寻线索,排查凶手,熬了七天七夜,案子才算有了点眉目。队长笑着对大家说:“今晚放松一下,我请客。小郭,你去安排酒菜。”
大家喝得很尽兴,结束时已经快十二点了,都带着几分醉意。
这时,同席的派出所所长对队长说:“刑警队的同志们就是技高一筹,我们这边还有一个棘手的案子,一个云南的妇女拐卖了不少年轻女人到这边来,现在却死活不承认,真拿她没办法。”
带着醉意,郭卫军随同所长来到审讯室,看到一名穿着很花哨的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坐在对面,低着头,却是一副“宁死不屈”的表情。
“你是怎样将几名妇女拐卖到这里的?”
沉默。
“你一共拐卖了多少妇女?”
还是沉默。
讯问的民警看着郭卫军,无奈地摇摇头。
看到这个妇女一问三不知,面露鄙夷之色,郭卫军坐在旁边,早已不耐烦,又被酒劲顶着,便大声吼道:“你到底说不说?”
“我又没犯法,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就是不说,你能把我怎么样!警察,警察有什么了不起,姑奶奶见得多了。”
看到这个刁蛮的妇女不仅态度强硬,而且出言不逊,郭卫军不由得火起,顺手拿起放在案上的橡皮警棍,朝妇女后背就是打了两下。
旁边的民警想阻止,但警棍已经落了下去。这妇女就势朝地下一滚,大声哭喊起来:“打人了,打人了,警察打人了。你打死我!你打死我!”
郭卫军被激怒了,举起警棍,不顾旁边民警的阻止,几棍下去之后,这名妇女躺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呻吟。不一会,便昏死过去。
队长、所长闻讯赶了过来,来不及责备,忙着指挥将妇女送往医院。
经法医鉴定,这名妇女已经死亡。
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郭卫军的大脑一片空白。
妻子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直奔县刑警队。看着被依法拘禁的郭卫军,妻子已哭成一个泪人儿:“卫军,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会这样!”
望着妻子急切、惊恐的目光,郭卫军痛苦地诉说了经过。
妻子听完诉说,颓然地坐在椅子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在年仅四岁女儿的哭叫声中,郭卫军被带上了囚车。女儿稚嫩的哭着:“爸爸,你要上哪儿去,你不要走,爸爸你不要走!”
坐在囚车中的郭卫军禁不住泪流雨下……
※※※
王警官听到这里,很替老同学惋惜,他安慰道:“事已至此,只有面对现实。今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郭卫军叹道:“唉,我现在就像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有出路。”
王警官关切地劝道:“我只想对你说一句:监狱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你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郭卫军没有再说话。
回到六组监舍,郭卫军与其他犯人一样,背诵起《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第七条,按时起床,有秩序洗漱、如厕,衣被等个人物品摆放整齐。第八条,按要求穿着囚服,佩戴统一标识。第九条,按时清扫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第十条,保持个人卫生,按时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换洗。第十一条,按规定时间、地点就餐,爱惜粮食,不乱倒剩余饭菜。第十二条,集体行进时,听从警官指挥,保持队形整齐……”
从警察到囚犯,巨大的落差使郭卫军一时难以适应。入监培训结束后,他被分到三组,进行电脑连线的劳务加工。
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例行检查劳务加工现场。郭卫军手里抱着一批加工好的物品在走道里相遇,他低着头与他们擦肩而过,碰了王警官一身灰。
汪队副叫住了他:“郭卫军!”
“到!”郭卫军答道。
“刚才你忘了什么?”
“我……”
“你背诵一下《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第五章第三十八条!”
郭卫军立正站好,背诵道:“第三十八条,与来宾、警官相遇时,文明礼让。”
“既然知道,但你刚才做得怎样?”
“我错了,一定改正!”
“下次注意了,去忙吧!”
“是!”
※※※
这天郭卫军的姐姐来到清河监区会见室。
姐姐给他带来了一些文学和法律书籍,并安慰道:“卫军,你在这里可要好好学习,好好改造啊!”
郭卫军捧着书本点头答应。
晚上,郭卫军打开姐姐带来物品和书籍,他发现姐姐还特地摘抄了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远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整日惦记着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着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人们对待生命如何?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杞人忧天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建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看完这篇文章,郭卫军深有感触,他很快就给姐姐回了一封信:
“姐姐:你送的书,我认真读了好多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我看完后哭了。我真没有出息,糊里糊涂将自己置身在悬崖上,我很后悔!假如能再给我一次生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一生。姐姐,父母虽然都不在了,但还有你在关心我、爱护我,我一定安心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我要在监狱里坚持写作,虽然我知道自己的底子薄,但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只要用一颗忏悔的心灵来写作,我相信自己会成功的……
弟卫军于狱中”
※※※
入狱一年来,郭卫军的妻子还每月来看他一次,每次都是默默地流泪。看到妻子难过的样子,郭卫军的心里揪心地疼痛。
又过了几个月,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把郭卫军叫到值班室,拿给他一封信。
郭卫军接过信,里面是一纸离婚起诉书,并有妻子的一封信:
“卫军:今天给你写这封信,心情很复杂。我们自由恋爱,两情相悦,感情基础很深厚。婚后我很满足。然而,这意外的灾难打破了我们所有的平静。女儿已经快六岁了,马上就要上学。我们的处境很艰难,没有人能真心地帮助我们。每天晚上,听着已经懂事的女儿‘我想爸爸’的喃喃声,我只能以泪洗面。受再大的苦我不在乎,但不能让我们的女儿受苦。你背负着漫长的10年刑期,我感到无助和恐惧。卫军,你能理解我吗?能原谅我吗?”
王警官婉转地说:“我们也对你妻子做了很多工作,可是……”
郭卫军早已料到会有今天,他没有多犹豫便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并附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只有一句话:
“萍,只要你知道我一直是爱你的就足够了。”
虽然他极力表现得潇洒一点,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
汪队副安慰道:“其实我们都是警校毕业,我只是比你高几届。大道理我也不想多说,相信你都明白。今天我想以校友的身份说几句。”
郭卫军抬起了头,汪队副接着说道:“我只想对你说一个故事。有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他向三个进城打工的人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正在砌墙’;第二个工人回答说‘我正在盖房子’;而第三个工人的回答却是‘我在为人们建筑美丽的家园’。若干年后,这位记者在整理自己的采访笔记时无意中看到了这三人的回答,于是他决定去看看这三个人的近况。当他找到这三个人时,结果令他很吃惊,当年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建筑工人;当年的第二个工人现在是建筑工地的设计师;而当年的第三个工人现在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郭卫军再次抬起了头,他似乎没有明白这个故事的意思。
汪队副又说:“这个故事看起来与你没有什么关系,可它却能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是啊!”王警官也劝道,“在学校时,你就喜欢写作,你应该从新拿起笔,这样不仅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也能排泄不良的情绪!”
有了老同学的关心,郭卫军也决心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
这天,王警官还给郭卫军送来了一篇李敖文章的复印件和一本书《囚徒生活》。
郭卫军认真地看起来。李敖在文章中写道:
“训练一个男子汉有两个最好的地方,一个是在军队(战场上),另外一个就是监狱。如果在这两个地方你能够应付得好的话,你会更坚强、更壮大;应付得不好的话,就会受尽折磨,痛苦万分。监狱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有一百种,有的人可以过得很舒服,有的人则过得很苦,要看你个人用怎样的态度去过……”
这段话给了郭卫军很大的启发。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发现,有的犯人整天愁眉苦脸、悲观绝望,而有的犯人不也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样子吗?我干吗要做那个愁眉苦脸、悲观绝望的呢!
而俄国作家赫尔芩在《囚徒生活》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倘使有一点内心的养料,他不久就会习惯于监狱生活。他很快就会习惯笼子里的宁静和充分自由,没有一点烦恼,也没有一点消遣”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不禁感叹起作者的超然!
郭卫军每天劳动之余,开始坚持看书、写作。终于,他的第一篇文章在《新生导刊》上发表了,题目是《享受孤独》:
“不要把孤独视为生命的苦旅,孤独会教你在时间与空间之中隔出一小块绿草地,在这块芳地里,你是唯一的主人,清风明月,水欢鸟鸣。在这种氛围里你可以做无数个美丽可爱的梦,会使你充分理解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幸福与痛苦的并存。生活原来就这样既简单又复杂……享受孤独,你会在自我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深刻自己,这种对自我人格的尊重,如深谷幽兰,绝壁孤峰;也如室内的一盆小花,在孤独宁静中进入一种自然的生命运动形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从此,他的新闻、散文、通讯等作品不断见诸报刊。鉴于他在通讯报道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几乎每年都能获得监狱的优秀报道员奖励。而且,在计分考核公告栏里,他因为写作加了分,所以每次都排在前几名。
※※※
郭卫军一直认为自己是一时冲动才导致今天的下场,被判十年刑期过重,时常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王警官就找他谈话:“郭卫军,我知道你一直都有不满的情绪,可是你想过没有,你自己内心深处把犯罪嫌疑人不当人、草菅人命才是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
这话虽然说得很尖锐,但郭卫军仔细一想也觉得很有道理。他想,是啊,如今我也成了一名罪犯,如果监狱里的警察也不把我当人,也这样对我,那结果将会怎样?他只好责怪自己做事鲁莽,怨不得他人。
王警官又说:“执法者采用暴力手段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总希望通过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安全与强大,这是一种不健全的精神状态;二是认为自己拥有了警察身份便能够左右他人的命运,内心充满了道德自信和权力迷恋;三是需要不断地获得经济来源和向上级邀功请赏,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郭卫军不禁暗暗敬佩,真是一针见血啊!自己过去怎么就没有认真地想过呢?他不禁笑道:“王警官,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想不到你当了几年监狱警察,水平提高了这么多啊!”
王警官也笑道:“你曾听说过‘人生三课堂’的说法吗?叫做不到天文台不知天与地和自己的渺小;不到殡仪馆不知生与死和生命的价值;不到监狱不知善与恶和自由的可贵。”
郭卫军叹道:“听说过,现在看来,这话真是深刻啊!
这一年,郭卫军第一次获得减刑,减了一年。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给一直来看他、关心他的姐姐写了一封信:
“姐姐,你好。谢谢你常来看我。说来也巧,这里的王警官是我在警校的同班同学,他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帮助。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精神崩溃。我没有自暴自弃,我愿意在狱中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仍然昂扬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姐姐也来信鼓励道:“卫军,人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姐姐相信你仍然是好样的,将来仍然会干出一番事业,但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你要继续努力,路在自己脚下……”
光阴荏苒。郭卫军服刑已六年。这天,王警官把郭卫军叫到值班室,高兴地将中文专业自学考试本科证书交给了他,说道:“恭喜你,你现在已经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了。”
郭卫军很是欣慰地说:“几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我还有几个月就要刑满释放了,这都要感谢你对我的帮助……”
王警官笑道:“到时候我一定送你!”
※※※
郭卫军刑满释放一个月后。
这天正午,骄阳当空。田野已在酷热中昏睡,只有几只蝉在嘈杂地鸣叫。
汪队副来到办公室,像往常一样查看服刑人员的来信。这样的信他每天都要看很多,一个星期要看几十封,这还不包括服刑人员寄出去的信件。他取出一封信,见是写给王警官的,于是说道:“王警官,你的信,是从广州来的。”
王警官接过信,心里很纳闷:自己在广州并没有熟人啊!这会是谁呢?
看完信,他高兴地大声说道:“嗬!郭卫军被广州一家报社聘为记者啦!你们看,是他来信说的。他向主考人员说明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并拿出了大量在监狱里发表的文章,结果在一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破格录取了!”
民警们都围了过来,惊奇地看着信。大家感叹道:“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