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谋生之路(下)

第七十六集 谋生之路(下)

在食品厂的冷库,查礼军一直干得很卖力,几个月后,查礼军拿到了1000多元的工资。

拿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查礼军的心里甜滋滋的,他想到了做生意。虽然自己以前曾做过一些小生意,不是很成功,但这一次,他想从头再来,他要做出一些成绩给唐大妈看看。

查礼军来到区市民救助中心,找到唐大妈,说:“唐大妈,我想以这几个月所得的1000多元做本钱,在集市摆摊,做点小生意。”

唐大妈从稳妥的角度考虑,不无担心地问道:“你有把握吗?能不能暂缓进行?”

查礼军想了想,很有信心地说:“吃苦受累我不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闯出条路来,也可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打下个基础。”

唐大妈被他的信心和决心打动了。她想,查礼军现在已是38岁的人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他来说还刚刚起步,还得帮他一把,让他真正地自立起来。唐大妈于是说:“既然你有信心,我支持你!”

查礼军高兴地说:“谢谢唐大妈,我要让人们看到一个彻底与过去告别的我。”

唐大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奔走。她先是到集市管理办公室,请求免去查礼军的设摊费,得到了集市管理办公室的支持。街道、居委会和劳动服务所的干部听了唐大妈的介绍后,也纷纷解囊相助。

最后,查礼军的摊位终于解决了,不过,他的摊位是在这个集市里给硬挤出来的,在两根树桩中间悬挂着一个变压器的下面,就是他的摊位。集市管理办公室的人说:“暂时实在是找不出更合适的摊位了,只能先凑合着吧。”

可查礼军却看中了这个位置,他说:“这个地方不错,恰对着我家那个楼房。”虽然这么说,但查礼军自己知道,大哥还对他紧闭着大门,还有哪家曾经被他偷过的邻居更是对他唯恐避之不及。

唐大妈说:“小查,地方虽然差了点,但好好干吧,有什么困难我们再解决。”

由于查礼军的大哥坚持不让他住进家里,无奈的查礼军只得睡在摊位上。查礼军十分气愤,甚至有过与大哥拼命的念头。幸亏唐大妈及时疏导,才没有酿成大祸。

就这样,查礼军靠着1000多元的工资和一辆小摊车开始了艰苦的谋生之路。他卖过水果、牛奶、草席、水产等等,后来他固定卖蛋。在他的摊位上,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应有尽有。

每天早上,查礼军点就提前出摊了,晚上到6点才收摊。他从批发市场进货后,以低于市场的零售价卖出,所以生意日见红火。他诚实经营,从不短斤缺两,因此拉住许多固定的顾客。渐渐地,他在这个集市上有了点小名气,附近的饭店、餐厅还专门指定到他的摊点上买蛋。

查礼军的底子薄,只能从零做起,比别人辛苦点是可想而知的。他用两张可以折叠的躺椅连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床。睡觉时,查礼军只好像虾米一样蜷起身子。平时还好,可遇上雨天就麻烦了,毯子、棉衣都被淋湿,他时常生病。好在他能吃苦,每逢刮风下雨时,他就喝点白酒保暖,衣服湿了就用身体焐干。

蛋品公司的人知道他的情况后,还以最低价批发给他。当有人问到时,蛋品公司的经理说:“他也不容易,‘六进宫’的人能到今天这样,不错了。”

大家都点头称是,并对查礼军投以赞许的目光。

看到这些赞许的目光,查礼军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像模像样地做人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走上了正道,所以心里也变得很踏实了。

他没有忘记唐大妈,这天卖完蛋,他到一家商店给唐大妈制作一面锦旗,上书:

人间有情

浪子救星

《天都晚报》的记者知道他的情况后,进行了多次报道。查礼军的艰难处境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区委会同有关部门第2天就到查礼军经营的摊点,实地了解情况。经过区房屋管理局和市民求助中心等部门多方努力,终于在区里为他安排下一个临时住所,同时还确认了查礼军在家址遇动迁时有重新获得安置的权利。

查礼军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稳睡觉的温馨小屋了……

吴记者和查礼军说话间,已快到6点了,集市上的人渐渐稀少。吴记者说:“能去你的小屋看看吗?”

查礼军欣然同意了。收拾完摊位,吴记者随查礼军来到离此处不远的小屋。

走进小屋,吴记者发现,小屋的确太小,只有10几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椅子外,大部分是货物。吴记者感慨道:“你现在可真够艰苦的啊!”

查礼军说:“没办法,只能这样。一个集市上的朋友说我这里是‘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里一翻身,压死知多少’,我觉得挺搞笑的。”

吴记者不禁有些感慨道:“想不到你还能这么开心。这样很好,其实人活在世上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课题,难过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必苦了自己呢,你说是吧。”

查礼军笑着说:“是啊,是啊。”

吴记者又问道:“你在监狱的时候考虑过出狱后所要面临的一系列实际困难吗?”

查礼军说:“考虑过。入狱前几年考虑的不多,因为那时余刑还长,过多的考虑等于是自寻烦恼。到了快出狱的时候,我就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慌了。”

吴记者问:“为什么越来越慌了?”

查礼军说:“我以前是个文盲,在监狱那么多年也没学到什么文化。没有文化,学技术就很难。虽然每次文化课、技术课都能考及格,但那都是我花‘高价’请人‘代劳’的。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感到挺后悔的。觉得那么多年的大好时光被自己白白浪费掉了。再加上我的家人早就不理我了,将来出狱后无依无靠,你想想,能不慌吗?”

吴记者笑道:“慌到什么程度?”

查礼军说:“最主要的就是失眠,平时心神不宁,其次就是喜欢向新犯人打听外面的事,越打听心里就越慌,越慌就越喜欢打听。”

吴记者说:“你犯的都是盗窃罪,有6次之多,你当时盗窃的动机是什么?也就是说,盗得的钱财是想干正事还是只是为了吃喝玩乐?”

查礼军惭愧地说:“唉,就是为了吃喝玩乐。那时我比较年轻,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和奋斗目标,现在回顾过去那段时光,觉得很心痛,那么美好的青春年华被自己白白浪费了,真是可惜。”

吴记者问道:“你后悔过吗?这件事对你的打击有多大?”

查礼军说:“起初没有后悔过,那时觉得犯罪受到处罚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当时主要是太年轻,不懂世事,所以就谈不上打击。”

吴记者又问道:“罪犯出狱都要进行出监教育的,你觉得出监教育对你的帮助有多大?”

查礼军说:“我出狱前经过了两个月的出监教育,对我来说帮助很大。出监教育主要是向我们传授一些关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就业指南、生存技能、出监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民警还带我们到外面参观,让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我完全是遵照民警当时教给我的方法进行咨询和求助的,没走什么弯路,我是得益于出监教育的。”

吴记者问:“区市民求助中心为你所做的一切,你现在感到满意吗?”

查礼军说:“非常满意。但更多的是惭愧。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区市民求助中心的唐大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而政府部门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人道主义援助。可我一开始却错误地认为这一切是政府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我不但未能体谅政府,而且给政府增添麻烦,甚至惊动了很多领导,让他们在百忙之中亲自过问我的事,现在想起来觉得真不应该。。。”

吴记者问道:“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查礼军十分肯定地说:“可以说是肺腑之言。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事理、有良心,没有良心那怎么能为人?很多道理是事后渐渐悟出来的。”

吴记者问:“你现在与周围的人关系处理的怎样?”

查礼军说:“由于我能做到真诚地忏悔过去,老老实实地为人处世,周围做生意的,包括邻居渐渐地对我产生了好感,并在心里接纳了我。当周围不管谁家遇到困难,我都会尽力帮助。当我遇到困难,大家以乐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吴记者说:“你做得很好。”

查礼军说:“我虽然到现在还只是刚刚起步,但还是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我还通过市民求助中心向街道敬老院捐款100元,四川大地震时,又捐出200元。再怎么说,我现在每月也能挣1000多元,比下岗的人总归好多了。我会记住所有帮过我的人。”

吴记者笑道:“你有这种想法,真是难得!平时除了卖蛋之外,还做些其他什么吗?”

“有,我还买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每月缴100元。”接着,查礼军还憨厚地笑着说,“福利彩票我也经常买,中奖不中奖,就算报答社会上这么多关心我的人吧。生意做得好了,我还要多买点……”

采访结束,第2天,吴记者来到区市民求助中心,找到了唐大妈。

唐大妈果然像查礼军说得那样十分热情,见是监狱管理局来的记者,她说:“你们真应该采访采访查礼军,他能做到今天这样很不容易。”

吴记者笑着说:“这一切都是在你的帮助下取得的。”

唐大妈说:“查礼军以前可是个‘六进宫’啊!不过他现在头脑变的清醒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么多年来,从没做过违法的事。为了做生意,他已有4辆手推车先后失窃。失窃第1辆那次,他气得要命。我安慰他说:看看你现在这副样子,想想当年你偷人家的东西,人家是何等痛苦,你该有体会了吧?说得他愤怒之下又有了一些自责。之后,虽然多次失窃,他除了报案,仍是从微薄的收入中扣出钱来再买新车,没有再干违法的事。”

吴记者笑道:“过去他是害人的小偷,现在是被小偷所害,两相扯平了啊!”

唐大妈也笑笑说:“也许正是由于这件事情加深了他对犯罪的憎恨吧,所以他还有了两次捉拿小偷的举动呢!”

“是吗?!”吴记者来了兴趣。

唐大妈说:“一次是他从批发公司进货回来,在巷口发现两个形迹可疑者正在撬自行车,他急步上前,吓退一个,然后逮住一个。另一次是一天下午,两个陌生青年在其摊位兜售3把微型冲击钻,开价仅80元。查礼军想,这种价值近1000元的东西只卖80元,不是赃物又是什么?他略施小计稳住了对方,随后便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将他们抓获后,经审查,果然是偷来的……”

吴记者笑着说:“这叫做昔日做贼,今朝抓贼,为的是《天下无贼》……”

几天后,吴记者以“8年谋生路”为题作了长篇报道,发表在《新生导刊》上。在全省监狱系统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天,吴记者拿着报纸,来到查礼军的住处。正巧,天都卫视的记者也来到这里,他们要拍摄一个纪录片“我想有个家”,其中的主角就是查礼军。

查礼军说:“我要跟他们去一趟白湖监狱清河监区。”

吴记者说:“那好,我陪同前往。”

第2天,一行人驱车赶往清河监区。查礼军终于又回到了生活改造过的清河监区一分监区,他显得很高兴、也很兴奋。

清河监区的领导和一分监区民警得知消息后,都很高兴。他们对通过自食其力走上生活正轨的查礼军给了极高的评价,对摄制组给予了热情的配合。

曹指导员还热情地说道:“查礼军,想不到我们又见面了,不过这样的见面是好事。你的经历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你8年来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甚至是很艰难的,但你都挺过来了,这些经历将再次成为你的人生财富,希望你再接再厉,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查礼军的心里暖融融的,他一个劲到道谢。拍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

吴记者笑着问查礼军:“你刚才说她是看了我写的那篇报道后,才知道你的地址的,以后你们是通过写信才联系上的?”

查礼军于是说了与罗红侠认识的经过——

那天,拍摄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后,回到天都市不久,查礼军就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女子监狱一个正在服刑的女犯写来的,名叫罗红侠。

她是从《新生导刊》上了解到查礼军的通信地址的。从信中,查礼军得知:罗红侠很快就要释放了,她对未来生活很绝望,不知走出大墙后如何面对社会,如何面对亲人、同事和朋友。她给查礼军写信,是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查礼军收到信后,十分理解在那种环境下一个女犯的心情。他给罗红侠回了一封信。信中鼓励她认罪服法,好好改造,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快到大年三十了,查礼军很早就出摊了。这天虽然天幕低垂,整个集市格外清冷,但查礼军的生意格外的好。一些大嫂还多买了几斤蛋,一个阿姨临走时还硬要留下100元钱,查礼军死活不肯接收。

6点多,查礼军准备收摊了,想到大年三十自己还要一个人回到小屋,心里不觉有种落寞的感觉。

回到小屋,正准备做饭,住在隔壁的年轻夫妇将他叫了去,这顿年夜饭查礼军就在邻居家吃了。邻居问起他:“老查,是否有成家的想法?”

查礼军轻轻摇头,毕竟快到不惑之年,他有些自嘲地说:“现在想也不去想了。”

年轻夫妇都笑着说:“总归要找的嘛!”

从大年初一开始,查礼军一天3顿仍然是千篇一律的盒饭。虽然夜幕降临之时走进那个小屋,有了回家的感觉,可心灵深处的伤感还是弥漫着他的身心。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更渴望得到母爱和亲情,可现实却令他很失望,难道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吗?

春节过后,罗红侠就刑满释放了,她来到天都市。她又给查礼军写了一封信。随着信件不断往来,他们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罗红侠先后做过护工、饭店小工,但都未做多长时间就被“炒鱿鱼”了。

有一次在饭店被欺负,她哭着找到查礼军。查礼军拿了几百元到这个小店去吃了一顿,争回个面子,然后“炒了老板的鱿鱼”。

罗红侠对查礼军十分感激,不久,他们决定结婚了……

听了查礼军的述说,吴记者很替他俩感到高兴。这时,天都卫视的几名记者也赶来了,大家送上了“红包”表示了心意。

查礼军说:“我已经在饭店定了一桌酒宴,请大家一定赏脸!”

于是大家一起来到饭店。席间,查礼军还说了一些最近的经历。天都卫视报道他的经历后,有人主动要和他办公司,经营不锈钢制品,他感到不顺心,退了下来;还有不少企业表示愿意提供工作岗位,但他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够,只能选择体力劳动而没有去……

酒至半酣,查礼军笑着说:“我选择罗红侠,是因为她出身于穷困地方,我们又有着同样的经历,她能支撑着我走过人生艰辛的道路!”

吴记者提议大家一起举起杯子,向查礼军和罗红侠表示了祝贺,吴记者说:“祝你们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于是大家欢笑着一饮而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监狱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监狱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六集 谋生之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