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清兵出击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黄得功驻真州(仪征)、刘良佐驻寿州(今寿县)、刘泽清驻淮安,独有高杰受命安顿家口于扬州城外,接着又命他领军北上。这让高杰十分不满,凭什么他们三个守在家门口享福,自己要到外拼命。
扬州城外搜刮干净之后,高杰当然不满足于已有的财富,下令进驻扬州。
扬州城内的老百姓早就听说高杰的所作所为,高杰要是进驻扬州那他们可就惨啦!说什么也不让高杰进城,高杰狗急跳墙,发兵攻城。
扬州城兵精城坚,高杰本以为吓唬吓唬,守军自然乖乖开门投降。没想到他自己把战争当作儿戏,扬州守军却是如临大敌,大不了鱼死网破。城中军民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一打就是几天,史可法也觉得情势严重,轻骑加鞭奔来。到了扬州,心凉了半节,这边战事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高杰自认精兵强将不把扬州守军当回事,结果吃了大亏,损兵折将,手下一参将刘三,自恃勇猛,亲自登城,被守军一箭射死。
史可法的到来让扬州官军松了一口气,毕竟扬州城内官军有限,再战下去,非城毁人亡不可。
史可法亲率三百亲随出城和高杰谈判。高杰损兵折将安肯罢休,除非让他进驻扬州。扬州百姓恨高杰入骨,自然不能让高杰进城。史可法无可奈何,前车之鉴,当初一扬州进士郑元勋自以为是,出城同高杰面议,同意只让官兵家眷安置城内,但不在城内驻军。不料郑元勋刚回到城里,扬州百姓群情激愤,当场击杀郑元勋。
史可法又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只得天天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开导。想那高杰原李自成部,大老粗一个,哪里管你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硬是拖了月余。
恰一和尚法号德宗于高杰军中,同高杰谈论“祸福奇中”,高杰深受熏陶。德宗佩服史可法的忠义,劝高杰说:“居士起扰攘,今归朝为大将,为通侯,此不足为居士重。惟率从史居士,儒家所称圣人,我法所称菩萨,居士与之一心并志,可谓得所归矣。”高杰听了,若有所思。
又高杰妻邢夫人,深谋远虑,恐高杰杀戮太多,民怨太深,他日必定遗臭万年,也劝高杰罢手。高杰平日在外威风八面,到家柔顺得像小猫咪,最听老婆话。高杰放才罢休,史可法也算大松一口。
大同兵变,李自成听闻大怒,“当日要是杀了姜瓖,何至于今日,张天琳,张天琳,你是自食恶果啊,还把我的大同城给丢了。”
大同一丢,大顺北部失去天然屏障,**裸呈现在满清军队眼皮底下。李自成心知大事不妙,亲率大军北上。
陕北,李过在延安,高一功在榆林听闻清军占领大同,早就如林大敌,调兵遣将。又听闻闯王亲率大军增援,心中更是加足底气。
阿济格占领大同,收编大同守军,仍让姜瓖担任大同总兵。清军原由八万大军,加上大同五万人马,号称“三十万大军”,气势如虹,借道蒙古,挥师南下,旌旗直指榆林。
清军一个大拳头猛打过来,单凭高一功一员大将,如何能抵挡阿济格率领的满蒙汉八旗大军,清军之中除了满蒙虎将之外,还有吴三桂、尚之信等明朝投降将领。
李过闻讯,当即亲率大军火速支援。
清军与大顺军在榆林排兵布阵,大战一触即发。
镇北台,是明代长城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台之各层均青砖包砌,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
尚之信奉命领军叫阵,大顺军也不示弱,令游击将军刘清出战。
两军对垒,风起尘烟飞,仇人相见,眼睛分外红,杀气十足,只待命令一出,策马杀敌。大顺军新败,不过那是因为吴三桂勾结清军,寡不敌众所致,并非不敌。大顺军的战士一致认同这一看法。
刘全,刘清的侄儿,请令出战。
尚之信见一小儿出战,老脸一拉,有些不屑,伸手一挥。一肌肉男,典型熊样人,浑身是毛,袒露的胸口胸毛横生,十分旺盛。熊人手拿着浑身是钢锥的狼牙棒,跃马而来,睁圆环眼,一脸杀神模样,满是不屑。
“吼、吼、吼、、、、、、”熊人待近身,一声呼啸。马嘶长鸣,马失前蹄,失去控制,瞬息万变之间,刘全难以制止坠马。熊人一棒打下,后脑崩裂,脑浆喷洒一地。
刘清早已情难自控,策马怒奔,长枪一挺,力道十足。熊人没有自满,而是不带一丝情感,眼睛发红,见枪驶来,一侧身,抓住枪头,使出吃奶劲,力挺而上,将刘清硬生生悬置空中。
“啊”,一声之下,长枪至地,熊人力甩于地。刘清腰受重创,吐血而亡。
大顺兵见状,早已心生惧怕,丢盔卸甲,乱了阵脚,纷乱回奔。清军见机而动,杀奔而来,大顺军见状,不管城门之外的战友,城门慌忙关闭。可怜大顺兵无处藏身,任人宰割,一剑、一刀、一斧、一锤、一枪,一个个乱窜的大顺兵死于非命。一瞬之间,镇北城外,城外屠宰场,血流成河。
清军之强,大大出乎镇北台守将的估料,就那熊人就如此厉害,看来东夷非人力所能胜。今日一战,死伤两千余众,毫侯(李过)知道定难逃一死。是夜,镇北台守将,开城投降。
李过、高一功闻讯,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