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轻侠女茔地探秘 险象环生(二)

第一章 年轻侠女茔地探秘 险象环生(二)

李淑兰对栖霞山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上次萧济源曾领着她到栖霞寺游览过,她知道早在唐高祖时,栖霞寺就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南朝时,栖霞山上就有“栖霞精舍”,唐以后,栖霞山因栖霞寺在江南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闻名江南的名山。

李淑兰通过萧济源和栖霞寺的高僧曾了解到,栖霞寺有“三宝”:唐碑、千佛崖和舍利塔。

在上一次游览中,李淑兰和萧济源已经游览过唐碑和舍利塔,还在舍利塔那里待了很长时间。此时,李淑兰回想着当时游览唐碑和舍利塔的情景,她回想着当时看到的周围景象,她觉得在碑和塔的周围,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

李淑兰继续往山上走,她之所以选择在黄昏时上山,就是想利用黄昏这一特殊时间,察看千佛岩,她知道,在千佛岩这种地方,到了黄昏就游人稀少了,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她的观察会比较准确,她不喜欢别人打扰,更不喜欢像上次游览栖霞寺等寺院一样,后面有“尾巴”跟着。

李淑兰感到,千佛岩一定是一块宝地,所以,历朝历代的高僧和信佛的人才会在这里凿龛造佛像,她想仔细看看,在西岩石壁周围,是否有地方可以建陵墓,她要找找看,是否有她想找的古墓。

千佛岩在栖霞山凤翔峰西南麓,从南齐永明七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年,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内,在西岩石壁上建有近三百个洞窟,洞内有五百二十多尊造像,密布在石岭的上下。颇为壮观。

石龛里的佛像靠着石壁,姿势万千,有立着的,有坐着的,大小不同,或五、六尊一龛。或十来尊一室,千姿百态,表情各异,其造型古朴洗练、雄健优美,保持着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明显风格。

在石窟里面,还有各朝各代名人留下的诸多题刻,保存下来的以北宋时的题刻为最多,很值得探考。

关于千佛岩的建造有一个很感人的传说,据说。当年建造栖霞寺的明僧绍,有一天夜里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他可能感到这是佛的托梦,于是,他立志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像,可惜,不久他就病故了,他无法完成建造佛像的愿望。再生之年,明僧绍无法完成他的夙愿。

明僧绍的儿子为了完成他父亲的夙愿。在南齐永明二年,与高僧智度禅师一起,联手在西岩石壁上凿造佛龛佛像,当时他们镌刻了三尊佛像,称之为“西方三圣”,而该佛龛称为“三圣殿”。

之后。石壁上的佛龛越来越多,形成了蜂房鸽舍般的一个个石龛,被称为“千佛岩”,南朝之后,唐、宋、元各朝代都在石壁上凿龛造佛像。形成了很壮观的石窟群。在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大佛阁”的佛龛规模最大,它凿于南齐永明七年,石龛正中坐着一尊无量寿佛,高度近四丈,威严庄重,是千佛岩的代表性造像。

游观了千佛岩,联想到关于明僧绍凿龛造佛像的传说,李淑兰突然想到,如果关于凿龛造佛像的传说含有真实成分,那么,至少表明高僧明僧绍是相信西岩石壁是适合佛居住的吉祥宝地,而这样的宝地也有可能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李淑兰继续游览,她走到一个不大的龛前,她发现,里面有五座佛像,中间佛像的头顶上有火焰,佛像神态祥和,她再往上看,只见石龛顶部有两组橙色的“飞天”,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飞天”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辨,她很兴奋,她只听说过西部敦煌等石窟中有“飞天”,但在东部江南,以前是没有见到过的,而在这千佛岩的不大的石龛了却发现了优美灵动的“飞天”形象,这是非常可贵的。

李淑兰突然想到,她上次在游览栖霞寺舍利塔时,也发现了石塔上有“飞天”浮雕,当时她没有那么留意,此时在石龛顶部发现“飞天”,让她思绪中突然浮现出石塔上的“飞天”浮雕形象,她感到,古代的佛教文化是并行发展的,西部有的雕刻象形,东部也有,江南也有与敦煌风格相似的“飞天”宗教艺术形象。

离开石龛,李淑兰在周围观察,她没有发现适合于造陵墓的地方,她在长满苍松翠柏的山路上走动,天渐渐暗下来了,越来越寂静,千佛岩周围已经没有游人了,她感受着夜幕降临后微风吹过的凉爽,体验到一种特别的舒适感。

李淑兰看着前面的一个个石龛,她赞赏古代佛的信徒很有见识,能在这西岩石壁开凿这么大的一群石龛,佛在这种地方留住,一定是很满意的。

突然,李淑兰浮出一种念头,她想:“也许有很多佛龛佛像的地方,周围只能安葬高僧,只能有一些石塔,不会有坟墓,因为不出家的凡俗之人死后,是不喜欢葬在这样的地方的,神鬼毕竟有别,死去的人需要有自己安静的场所,有很多神的地方,魂灵是不喜欢待的,看来,原先我设想在千佛岩周围找到古墓,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有了这个想法,李淑兰决定下山,天已黑,路上越来越昏暗,下山的路只能近处,远处已经看不清了,寂静的山路,旁边都是树木,有些恐怖的气氛,要是一般的年轻女子,在这个时候,在千佛岩这种地方,一个人独自走在山路上是很可怕的,但是,李淑兰一点也不怕,她很小的时候就受过他父亲的训练,她有熟悉各种技艺,有不错的功夫,她胆子很大,在这黑暗的山路上行走,她一点也不会感到不自在,或许,李淑兰的这种胆识与他父亲的遗传和影响有关,他父亲经常独自在墓地里探察。对于鬼神自然是不惧怕的,李淑兰没有继承她父亲盗墓的兴趣,却继承了他的胆略。

李淑兰下山的速度很快,她很快就走到山脚下,在下山的路上,她一直在想。这一次上山,虽然没有能达到她预想的目的,但让她只是排除了千佛岩周围存在着她要找的古墓的可能性,加上上一次游览栖霞寺,她敢确定,从西霞寺的舍利塔到千佛岩的一整片山地,是不可能有她要找的古墓,凭她所掌握的风水常识,她很自信地得出这一条结论。

李淑兰决定。明日她要到栖霞山的另一片山腰去探察,她希望在山的另一面能发现她要找的古墓的踪迹。

夜里的南京城街巷,有一些人在街上走动,但人不多,也许李淑兰行走的这一条街巷不是不要街巷,不热闹,所以行人很少,而这样的街景正是李淑兰所喜欢的。她不喜欢人员川流不息的大街道,那样的街道很吵闹。太吵闹了。

现在,李淑兰正在实施探秘计划,她不想在闹市中被人发现行踪,她知道,原先那些跟踪她的人是不会放弃继续找她的,为了让秘密探察行动获得成功。她现在的行动必须保密。

回到小街巷的旧房子里,李淑兰把从街上买回来的开洋干丝、五香茶叶蛋和蟹壳黄烧饼放在桌子上,烧了一壶水,慢慢品味着,有了这几样美食。李淑兰感到很舒心,探察生活很艰苦,住豪华客栈时虽然住的地方好,吃的食物很丰盛,但总有被别人跟踪的危险,而在这小街巷中的旧房子里,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品尝南京美食,她觉得比住在“望柳阁”时更自在。

李淑兰回顾着住在“望柳阁”里所遇到的人和事,她有了一些想法。

为了去游览寺院,她结识了萧济源,后来萧济源成了她的好朋友,她相信寺院里的高僧对萧济源的看法,她认为萧济源离开她之后,一定会去修读佛学的,也许真有某种机缘,或许萧济源会被某个寺院里的高僧收为弟子,也许还能从高僧那里学到了了不得的武功。

李淑兰有一种预感,将来某一日,萧济源会有能力有机会与她携手共同办什么大事,她一直认为萧济源是她很好的拍挡,不只是一起游览寺院,而是一起做某种大事。

“望柳阁”里的店小二给李淑兰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之所以把租下的贵宾房留着,一是为了让客栈里的掌柜以为她还会回去,二是她设想把“望柳阁”当成一个据点,而店小二就成为她的线人,她知道,经过一阵子进入“望柳阁”之后,那些跟踪的人,特别是后来到“望柳阁”的那一胖一瘦两个不速之客,一定会认为她已经从那里撤离了,不会再到那客栈去找她。

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当敌人以为她不会再到“望柳阁”去的时候,她将那里作为据点,有时可以去那里住,那地方就成为安全的了。

李淑兰一边品尝着蟹壳黄烧饼,一边继续回想着。

李淑兰想到,傲蕾进了“望柳阁”之后,听了李淑兰讲明她的难处,傲蕾不仅表示理解,而且还为她出了主意,并提醒她尽快撤离“望柳阁”,如果不是傲蕾的及时提醒,李淑兰就可能就要与那一胖一瘦的两个讨厌家伙拼杀一番。

李淑兰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后怕,她感到,既然那一胖一瘦的恶人直接到她住的地方来找她,那就说明他们不是一般的跟踪者,一定是不善的来者,是直接冲着她来的,一定会当场出手的,而李淑兰对他们的来路、功夫、目的等一点也不清楚,这就等于是处于非常危险的处境中。

李淑兰一边想着,一边在心里非常感激傲蕾对她的帮助,此时,她挂心着傲蕾了。

李淑兰记得,在她走出“望柳阁”时,傲蕾曾让一个年轻女子告诉她,傲蕾要去王府,李淑兰知道,傲蕾去王府的目的与探察谢府秘籍有关,她担心傲蕾此去会遇到警跸司的恶人,她怕傲蕾会有危险。李淑兰在心里默默祝愿傲蕾一路上能安全顺利。

李淑兰心里清楚,此时的王立言府邸,一定是不安静的,眼下探察谢府秘籍的人已经不只是一两派的人了,除了沈德义派出了高手在探察,还有江湖中的其他派别,也一定是没有闲着,明里暗里都会有人在参与秘籍的抢夺,而那些暗中争抢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傲蕾独自去王府,她遇到的一定不只是警跸司的人,而那些暗中出手的恶人更阴险,对此,李淑兰越想越为傲蕾感到揪心。(未完待续。。)

ps:最近,讲政治谋略较量的《琅琊榜》得到了观众、读者的认可,很多人喜欢,这说明读者和观众开始喜欢有深度,耐看耐读的作品,也许,讲武侠、谋略、探秘的《江湖方圆》也能让一些喜欢立体感的读者感兴趣。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江湖方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湖方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年轻侠女茔地探秘 险象环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