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寿星来了 (求点推收赏评)

第三百七十六章寿星来了 (求点推收赏评)

这个时候的禄星完完全全的没有了以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现在的禄星同样鼻青脸肿。

甚至于禄星的表演道具官印还有金元宝也是不知去向。

福星送福依靠送福图完成的。

禄星则是左手官印右手金元宝。

所谓的“升官发财”就是这样的来历。

所以,与福星心里面的送福图一样,禄星手里面的官印和金元宝也算是天界的宝贝之一。

看着禄星狼狈不堪的模样,玉皇大帝心里面的火气又多了几分

常言道,“打狗看主人”,福星是玉皇大帝的走狗,禄星同样是玉皇大帝的走狗。

所以,玉皇大帝火气增加也是情有可原。

因此玉皇大帝便是询问“是谁?”

禄星还没有回答玉皇大帝的问话,寿星又跌跌撞撞冲进来了。

寿星,星名,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详见下文),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朝小说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寿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说见到寿星。天下太平;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讲到如果老人星颜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见,就预示将有战乱发生。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确短暂而稀少。几十年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这颗时隐时现的老人星恰是这种动荡局面的绝好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还远远不够。古人观天象。占星气。都是有很强的实用功利目的。那么南极老人星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呢?或许就在于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够承载一种重要的伦理价值观念那就是尊老、孝道。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这件盛事记录在中,同时敬奉天上的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是汉明帝的一大创举。“寿星祠”,“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宋楼钥四诗:“更添松竹作寿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后借喻长寿之人。元方回二十诗:“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体现。而汉明帝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尊老美德,无疑是希图笼络人心的政治秀。不仅仅是提倡,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这柄手杖代表怎样的特权呢?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代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几桩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权老人。第224章制度文献,类似的诏令时有记述。为什么仅仅因为年老就可以拥有特权,又为什么两汉政府从严立法,来强制推行尊老孝道呢?这是因为尊老不仅是一种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伦理还是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从父权。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亲师五伦中,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那么提倡孝道实际上就是褒扬忠臣品格。既然南极老人星承担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务,古代星象家说他是关乎国运兴衰的寿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浓重的政治色彩却使他偏离祈愿长寿的本义。普通人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长生不老。于是道教提供解决之道,方法是塑造一位长寿有道的成功实践者。四川眉山市彭山镇,记载是彭祖的故乡。对彭山人来说天上的寿星就是人间的彭祖,因为他保持着最高长寿纪录767岁。这种说法来自东晋葛洪的道教著作。767岁的高龄自然是不可信的,但历史上彭祖似乎确有其人。记载了他的显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算起来从夏朝至商朝统共活了近800岁。而有关他的长寿故事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流传。屈原的长诗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庄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将他视为长寿的典范。彭祖虽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们确信他掌握了一套养生的方法,是真实生活中靠修炼获得长生不老的成功者。这也是人们将他与寿星合二为一的原因。可以活到767岁,这是怎样一种长生不老的养生术?中有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彭祖寿考者好之。吐故纳新是说用意念调节呼吸,熊经鸟伸和导引又是怎么回事呢?所谓熊经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动作,所谓鸟伸是指模仿鸟类尤其是鹤展翅引颈的姿态。由此可知。彭祖的导引术实际上是一种模仿动物形体动作的健身体操。先秦道家认为天地是不朽和永恒的。天地化生万物、孕育生命。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们认为天是仁慈的,本来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教给人们长寿之术。可是后来人们沉浸在各种物欲功利带来的肤浅快乐中不能自拔,于是渐渐失去了长寿本能。但还是有补救办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模仿熊。是因为他能在冬眠期长达数月不进食。养生家认为这是因为他通晓食气辟谷之术。模仿鹤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优雅,和扶摇升空时自在逍遥;或许人们想象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应当像仙鹤那样优哉游哉。魏晋以来。道教的养生理论渐成体系。托名彭祖的著述多达数十部,有、及等。除了导引气功,炼丹术,中医中药等养生疗病理论以外,还涉及烹饪饮食,和房中术。道教经典中早就谈到人的这两种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认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与儒家视之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截然相反,彭祖养生术不避讳谈食谈色,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修炼内容。所谓食,是指饮食烹饪术。过去厨师行业将彭祖作为祖师爷,在每年农历传说彭祖生日那天,全国的烹饪大师齐聚徐州城东门外的彭祖庙,拜谒祖师爷彭祖。因为彭祖是有记载以来的第224章制的造神,其结果就是导致权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寿星的神性。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旧时彭山县民众给老人祝寿过生日,都会张挂一幅寿星画像。虽然请神下凡往往流于形式,但生日宴会能博得老人高兴却是实实在在的。家人齐聚,子孙满堂,品尝美酒佳肴,享受天伦之乐。这样的场面是表达孝心和亲情的家庭仪式,寿星画像则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号。过生日祝寿的风俗起初并不盛行,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因为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康乾盛世几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使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这张名为的图画描绘了当时的盛况。老人们在家人的搀扶下应邀赴宴,布满京城大街小巷。上行下效,从清朝以来,给老人做寿过生日蔚然成风。并逐渐形成繁杂的礼仪排场,有些老规矩还一直沿袭到今天。比如过生日的年岁原则,一般是过整数寿,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77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开看就是77,88又称作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这是因为年过七十古来稀,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这样做是儿女表达孝心,希望借此带给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视家庭、亲情,敬老爱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寿典礼则是这种美德的外化形式。虽然寿星不再具有威严的神性,却因为民间伦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牛郎织女天仙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牛郎织女天仙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寿星来了 (求点推收赏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