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一连几日的绵绵秋雨在昨日才消歇了下来,终于归还了一片晴空。但这场雨过后,气温却迅速地回落,让人提前感觉到了那浓浓的深秋寒意。
山岭林海之间,一个身影矫健地腾挪纵跃着,轻盈有如猿猴。丛生的草木,嶙峋的山石,在他脚下似乎完全不成为障碍。若能看到这幅景象,纵然是那些靠山而活的山民猎户怕是也会惊讶不已。
来到一个朝南且颇为隐蔽的山洞外时,郑宇停下了脚步。看到洞外的几个陷阱并未被触发,他才放心地进到了洞内。
与第一次躲藏的山洞相比,这个山洞要显得宽敞许多,没有了那种令人气闷的感觉。
将手里的东西放了下来,又朝那将要熄灭的篝火中添了几根干柴后,郑宇转过头询问道:“醒了,身体好些了么?”
“恩……”回话的声音略显无力。但这柔柔弱弱的腔调,却予人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宛如怀春少女在向自己的情人撒娇一般,惹人无限遐思。
郑宇将手背轻轻贴在了少女那光洁滑腻的额头上,感受了片刻后,收回手轻点了点头。体温已经逐渐地恢复正常,再稍微调理一、两日,基本就无大碍了。
从躲入姑射山时算起,这已经是第五天了。
追兵带来的威胁基本已经解除。因为恶劣的天时地利,加上连遭重创,虬髯大汉一行在第三天放弃了追踪,带着同伴的尸体退出了姑射山。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在莽莽山群之中,即便人数上有再大的优势,也不足对抗一个擅长潜行突袭的对手,没有再派人入山来追踪。
少了追兵的威胁,另一个麻烦却接踵而至--------由于不适应山里潮湿的天气。加上气温的骤然下降,楚风华感染风寒病倒了。&&&首&发
这一突发状况倒是没有出乎郑宇地意料--------当日他所以带着郑静冒险下山,正是因为担心弟弟无法适应山里恶劣的条件。事实证明他的顾虑是完全正确地。不过却是印证在了楚风华身上。
因为早有心理准备。一发现少女情况有异,郑宇便及时地进行了相应护理治疗。
或许上天也不愿看到这般绝色佳人香消玉陨。短短地两天多时间,情况就明显地好转了。
从由树枝临时搭建的架上取下了一个新制地竹筒,郑宇将里面已经烧开的水倒入到一个同样是竹做成的杯里,递给了一旁的少女。
坐在柔软的狼皮垫上,楚风华双手合捧着热气升腾的竹杯,轻泯了几口。带着竹香的水,别有一番清新的滋味,从内里温暖了整个身体。所有地虚弱疲惫仿佛也随之一扫而去。
篝火的火蛇鲜活地跳跃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噼啪噼啪响声。在火光的映照下,少女玉瓷般精细的娇靥显得红艳欲滴。这带着病态的娇美,分外地诱人,连郑宇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察觉到郑宇的目光在注视自己,楚风华的面庞越发红艳了,温度迅速地升。
看出了少女的变化。郑宇觉得很有趣,目光里也带了点兴味之意。
记得在香积寺“初见”这少女时,她冷静淡雅,风华绝代。便如天上地神女一般,感觉高不可攀。而现在,神女坠入凡尘,虽然暂时失去了那让人无法正面以视的夺目光辉,却别有一番娇俏可人之意。
比较之下,郑宇更喜欢这样的她。
两人之间对话仍然不多,但几日的朝夕相处下来,彼此间的关系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发www.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在这与世隔绝的日里。郑宇暂时抛开了一些事情,让自己变得随性起来。
感觉到对方目光越来越灼热。楚风华脸红得几乎可以渗出血来,捧着竹杯地双手都有些颤抖。脑里一片空白,心脏地跳动速度陡然加速许多。
这两日里,虽然身体疲软无力,但她的头脑还算清醒。她知道是郑宇在一旁地悉心照料,才让她的病情得以迅速好转。
但比起感激,少女心中更多的却是羞涩--------生病期间,郑宇曾经两次用热布巾为她擦拭了身体。虽然也知道对方此举是为了让她的身体能保持清洁温暖,不过如此亲密的接触,也实在是太过羞人了。
不想再继续“戏弄”少女,郑宇转过头,用木棍将篝火中预先埋下的另一个竹筒取了出来。
经过烈火焚烧的竹筒业已焦黑,用战刀小心将其一分为二后,一股清甜馥郁的浓烈香气顿时飘荡在空气之中。筒内的东西,是郑宇在山中搜集食物时,恰好找到的一些野黍米。
郑宇将黍米饭拨入竹制成的小碗内,连同两根竹筷一起递给了楚风华。
野黍米本身的滋味清香甘甜,其中更渗透入了竹筒的独特香味,待得咽下后,口中回味里却还残留下些许淡淡的极妙焦香气息。病后初愈,本来没有什么胃口,但这些香甜的黍米饭却是令少女食欲大增。
“……郑世兄,你……”或许是因为真的饿了,一连吃了两小碗饭,准备再盛第三碗时,楚风华才想到一件事,放下了小巧的竹碗,羞赧地看了看面前的青年。
“饭都是给你准备的,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我有其他东西吃……”郑宇将一只早已清理干净的山雉放在火架上烘烤了起来,又取过竹碗再盛了一小碗饭,递给了少女,“吃饱了,你就早点休息。早些恢复好身体,我们准备出山了……”
接过竹碗正准备动口,楚风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诧异地抬起头,有些不敢确信地问道:“郑世兄,你说什么?”
“出山,回临汾城……”似乎料到少女会有这反应,郑宇微笑了笑说道,“突厥人要退了……”
下午外出寻找食物时,他顺便潜到山外看了看,发现了些令他感兴趣的迹象……
夜晚降临之后,让小小的端氏县城内喧嚣依然。街道上虽然已经看不到普通百姓,却有一匹匹快马流水般地驰进驰出,马蹄声响彻不停。
作为一县核心之所在,端氏县衙内一片灯火通明。许多探马和使者行色匆忙地进进出出,带来了一条条军情信报,也将一道道紧急文书传送了出去。
县衙的三中,李景谌将一封文书丢到了案上,以手拄额,微微闭起了双眼。
驾临端氏县后,他就将这里作为了临时的行营,着手调度兵马准备驱逐突厥大军。但事情的进展远远谈不上顺利-------往河东道各地的调兵文书,还没有得到回讯;从端氏及附近诸县征调起的土团兵,仅有不到两千人;而派往临汾的探马,甚至连突厥兵马的大体数目都没能打探得出来…………
说到底,都是因为突厥大军的寇犯太过出乎意料,简直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突然便出现在了晋州,让人完全没有反应的机会。在到这一惊人的消息时,李景谌自己都不敢相信。幸好他当时已经渡过黄河,正准备经晋州返回汾州,总算是赢得了些时间。
“殿下,您已经一天一夜未曾合眼,还是先去睡上片刻吧。这里有我守着便可,若有什么重要事情,我会让人通报殿下。”正在整理信报的亲王府录事参军司琦,看到李景谌疲惫的神态,不无担心地说道。
“军情紧迫,我如何睡得着……”李景谌摆了摆手,声音低沉地说道。他虽然有过统军征战的经历,但如此被动的局面却是首次碰到。更关键的是,此次的事情已经超脱了战争本身,牵涉的问题太深太广。后果之严重,连他自己也不敢想象了。
司琦暗叹了一声,心中有些自责无法为主分忧。他精通钱粮文案、游说纵横一类事情,却并不如何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李景谌府中最擅奇谋军略之人,是远在汾州的姚景,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
这时,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司琦眉头微皱,冲守卫在门口的明辉使了个眼色。
明辉会意地点了点头,走到外去了解情况。片刻之后,他急匆匆地折返了回来,脸上的表情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声音中却透着一丝激动:“殿下,探马刚刚回报,突厥人撤了!”
“什么?”李景谌猛然站起了身,面上满是错愕……
“到底怎么回事?”司琦同样一脸震惊。
待仔细了解了探马传回的消息后,临淄王殿下和他的幕僚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那深深的疑惑之色。
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晋州刺史萧师鲁登上了临汾城头,望着空荡荡的城外,犹自不敢相信围城多日的突厥人竟然已经撤了。
城外四、五百步远处林立着百余支木架,架上那上千颗人头,证明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一阵凄寒的秋风吹过,带起了呜呜的风声,宛如惨死的亡魂在哭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