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劳卫制
刚上学的时候,给我们上体育课的体育老师是一个体操运动员。他经常穿一身白色运动服,裤线总是笔直。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课余时间,他在双杠上做一些体操动作的时候,同学们会围成一圈,驻足观看。
后来,学校到南方招聘,聘来了两个没有受过专业体育教育的体育老师,一个江苏人会耍**的李老师,一个四川人年轻的席老师。李老师在一次五四青年节晚会上,耍了**。在校园北侧的大操场,李老师双手手持两个棒槌形状的黑色**,舞动起来,两团火球在漆黑的夜里画出了一道道、一圈圈明亮的图案。全校师生看了之后,无不称绝。席老师没有什么绝技,好像是不知道体育课应该教什么。他上课时,让同学们围成一圈,高唱“米抖抖抖发米来,来抖西抖来烧烧……”跳起舞来。有个别同学不爱跳,席老师让他们站到圈子中间,然后,令同学们手指着他们;席老师高喊:“笑他!笑他!”弄得上课的同学和围观的同学哭笑不得。席老师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上课认真负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人民日报》上意外看到了表彰全国先进体育教师,就有密山中学席岚石的名字。
体育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教过体育理论。还是美术黄老师在给我们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候,讲到礼仪,从身体美的角度讲了一些有关知识。后来班主任赵老师也在讲德智体美的关系时,涉及体育。他们都强调通过体育锻炼要达到古人讲的“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我的腰比较软,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很少能够做到挺直腰板;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摆,没有好看的姿势;唯独睡觉时,老是弯着腰、侧(zhāi)不棱子(土语:侧着身)睡。没上中学之前,和奶奶睡在一铺炕上,奶奶总是说我睡觉没正形,团团成一个球,活像个大虾米。
初中第一堂体育课,学习走正步!同学们觉得可笑,不免议论纷纷。体育老师:“不要说话!谁会正步走?科代表!出来!你做个示范。”科代表出列后,看看同学,看看老师,没有迈步。体育老师:“走啊!来!我喊:正——步——走!”科代表迈出左腿,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大腿成90度角;右臂伸直上摆至与地面平行、手指并拢伸直、手心向里。左脚落地后,右脚与左手重复上一个动作。这是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的正步走姿势。走了几步之后,老师喊道:“立定!回去吧。”
这时,恰巧俄文李老师从我们班列队旁边走过。体育老师:“李老师!能不能耽误你一点时间?”李老师:“可以。”体育老师:“今天体育课教同学们正步走。你在苏联受过正规训练,请你给同学们做个示范。”李老师欣然接受,他整理一下列宁服上衣领的纽扣,正了正扎在腰间的皮带,拽了拽衣襟,挺胸叠肚,在同学们面前走起了正步。他上体正直,微向前倾;左腿蹦直,脚掌与地面平行,向正前方高高踢出;右臂弯曲,小臂与上臂成90度角,上摆至与肩平行;同时,左臂伸直,向左甩出至与肩平行。两手攥空拳,手心向下,右手虎口向里,左手虎口向前。李老师在我们班列队前从排头走到排尾,然后,向后转,走到中间,立定。体育老师:“好!太好了!同学们看见了没有?从现在起,正步走就要像李老师这样走。”李老师:“同学们!这是苏联的正步走。过去你们的正步走都是旧社会的正步走,是封建的、殖民地的走法,我们新中国的青少年不能继承那些落后的东西。只有苏联的,才是最进步的。”体育老师:“李老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讲苏联正步走的要领。”李老师没有课,于是主动配合体育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做示范。从此以后,我们在正式场合,都是走苏联的步伐。
我们中学没有专用的体育室。初一的时候,最南面那趟校舍,既是开大会的礼堂又当体育室。跳箱,垫子、跳板以及可调整双杠都放在这里。当时,体育器械少得可怜,在室内的,也就是这些了。操场上,篮球四、五个场地,都有球架,篮筐上只有筐圈,没有筐网;排球、网球场地上有网柱,不举行正式比赛时,很少挂网;足球有门框,也是没有球网。由高到低的固定单杠,固定双杠,都设在校园内操场边上,是同学们经常性的锻炼器材。校园操场东侧有一个天桥,大概有五、六米高;天桥上的横木大约20多厘米宽,七、八米长;天桥的一端是梯子,另一端是滑梯。除了几个胆大的同学和老师,没有多少人敢上去。有一次我们的化学赵老师就从天桥的横木上掉了下来,所幸没有摔伤。天桥横木下悬挂两个爬杆、两个爬绳,同学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会比赛爬杆或爬绳。杆比较好爬,绳比较难爬。由于自己体轻,还有一定的臂力,不用腿脚协助,只靠双手就可以爬绳爬到天桥顶部、摸一下横木再下来。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爬绳、爬杆,到了顶端,手不摸天桥横木,不算数。
我爱好体育,但是体育分数并不高。跳箱,跨跳过五节还是没有问题的。垫上运动,前后滚翻还可以,三角倒立,一直没有立起来;侧滚翻,总是不能把身体伸直,双腿与腹部常常夹角90度,体育老师有一次说,“这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打篮球,个小,成不了主力;打排球手指发软,弹球没劲;踢足球,我的脚法还是过硬的,奔跑的速度也可以,但是,冲撞、争抢能力太差,班级球队正式比赛时,多是几个朝鲜族同学和胳膊腿粗壮的同学参加,我也只能在场外呐喊助威了。
乒乓球比较起来有一定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小学时自己和同学们经常在拼起的课桌或木板做球案子、自己制作的球拍、在裂口的乒乓球上粘上胶布的“艰苦条件下”经常磨练的结果。
学校食堂窗外有一个砖砌的、水泥面的乒乓球台子。乒乓球打坏了,打皮球,没有皮球,打排球。因为在那个水泥球台上打排球,朝会上,教导主任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九丁班。
北满的中学学生不会滑冰,一定会招人耻笑。冰鞋在那个时代就是奢侈品,像我们这样的中学生,连想都不敢想能够有一双冰鞋。密山街里的、知一的几个同学,拥有八一五时从日本军营里得到的战利品——跑刀,花样刀,令我们羡慕不已。
学校老师倒是想出一个好办法。在县里的小铁工厂加工定做一批“土冰鞋”。土冰鞋的冰刀是用2、3毫米厚的钢板做的,淬火后,其硬度不亚于齐齐哈尔制造的黑龙冰刀;用厚木板做成鞋底;然后把冰刀与鞋底用两条钢板连接固定在一起;厚木板鞋底两侧用牛皮做了四个可以穿绳子的耳子。使用的时候,把土冰鞋用麻绳绑在棉鞋上就行了。
由于自己左腿发生过骨折,在冰上需要格外小心,滑冰水平自然不会有多大进展。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可以勉强在冰上站立不倒,能够短距离地向前滑动。在睡觉的时候倒是经常做梦滑冰。梦里,有时在无垠的冰面上高速度飞快地滑行;有时在积雪的、疙疙瘩瘩的冰面上缓慢地滑走;有时在积水的草地或是满是车辙的土道上两只脚艰难地拖动沉重的冰鞋行走;有时甚至可以作出跑弯道、后褪、急停等一些高难动作。
抗美援朝时,七班、八班的同学参军,多数是空军。受其影响,学校在体育器材方面增加了滚轮、浪木等设施。课间休息的时候,很多同学争着滚动滚轮,好像是在校园中能够滚动几圈,就可以成为空军了!滚动滚轮持续时间较长、不发晕的,也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和老师,最厉害的还是从天桥上掉下来的化学赵老师。体育老师倒是很少有人滚滚轮的,就是浪木也很少上去玩一玩。对于这些运动,我只能望洋兴叹,从来没敢亲身试一试。
俄文李老师早在1950年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苏联的“劳卫制”好。在体育课教过我们苏联正步走之后的一次俄语课上,李老师讲道:“苏联的十年一贯制中学和大学都实行准备劳动保卫祖国体育锻炼制度。苏联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比我们中国的同学就是好。我们的中小学也应该进行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锻炼。我要给教育部写一封信,建议我们中国也应该实行劳卫制。”李老师写完信,一直没有回音。
1954年,我们到了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实行“劳卫制”。劳卫制按年龄、性别规定了体育项目和标准,并分成不同的等级。我记得,大概分为三级,我们中学生基本要求达到最低的级别就可以了。在全校实行劳卫制动员大会上,教导主任讲:“劳卫制是‘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的简称,是苏联创造的一种体育制度。当时,列宁共青团倡议,由苏联部长会议体育委员会颁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其目的在于促进苏联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提高青少年的体力、耐力、速度、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现在,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单位发出了《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贯彻国家体委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要求全国的中学和大学掀起群众性体育活动热潮。我们学校从现在起就要开展劳卫制锻炼和考核。……”
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的体育课基本上是练习劳卫制项目。锻炼的项目和标准记不清了。测验速度的是百米,标准大概是16秒,经过反复练习,大多数同学都可以达到;测验体力的有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引体向上大概八次为合格;检测耐力是跑1500米。还有体操、器械操,跳绳、跳远……。我们班多数同学能够达到最低标准。有几个体育好的同学、朝鲜族同学能够达到第二级标准。外班级的少数几个同学,高中毕业时准备报考体育学院,他们的劳卫制项目达到了运动员的水平。达到劳卫制规定的标准,有徽章和证书。
(2008年9月7日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