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报告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一位权威人士说了一句名言:没有比听报告、看电影更便宜的事情了!
听报告在上个世纪是平常的事情。在密山中学有两次报告,我终身难忘。一次是松江省省主席冯仲云的报告,一次是国营农场的劳动模范到苏联观光回来做的报告。
1951年夏末,中央人民政府访问抗联根据地松江分团由冯仲云团长率领,到密山访问。一天下午,他到我们学校做了一次报告。我记得他讲了三个故事。一是**从苏联回来到了哈尔滨;一是密山抗联的英雄事迹;一是他本人在抗日中的故事。
1950年2月下旬,**和周总理从莫斯科回来,松江省和哈尔滨市的党政领导到火车站迎接。火车到站,有几个领导人未经允许上了火车,让车上的警卫给撵了下来。冯仲云讲;“**身材伟岸,器宇轩昂,特别有领袖的风度。”他说在哈尔滨期间,**给《松江日报》写了报头;还写了“奋斗”、“发展生产”、“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和“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等题词。**和周总理接见了我们省和哈尔滨市的主要领导同志,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情况汇报。**和周总理还视察了哈尔滨车辆工厂。
冯仲云讲,抗日战争期间,英雄的密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1933年1月,日寇松尾联队攻占密山县城,密山沦陷。密山人民从此开始了抗日斗争。在十几年的斗争中,几千人牺牲了。其中有四位**密山县委书记,两任密山游击队队长牺牲。在密山组建起来的抗联四军一位军长,两任政委,一任副军长也以身殉国。
1938年11月,抗联四军进行西征,部队丧失殆尽,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政治部主任黄玉清在与日寇作战中牺牲。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安福顺,政治部主任黄玉清的妻子许贤淑等为了掩护其他同志撤退,弹尽援绝,不接受敌人劝降,砸毁枪支,相互搀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这就是东北抗联著名的“八女投江”。
在抗联四军牺牲的干部中,著名的还有杨太和,1932年参与组建密山抗日游击队,开辟密山抗日游击区。1934年10月任东北抗日同盟军四军一师师长。1935年9月牺牲。何忠国,四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6月阵亡。金伯万,朝鲜族,1934年组织密山抗日游击队,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团政委。1935年被叛徒杀害。
另外,傅显明,抗联第五军二师师长。1936年2月在密山与日军作战中阵亡。刘曙华,密山县委书记,西征中,被叛徒杀害。
还有两位密山的抗日英豪,一个是吉林抗日自卫军总司令陈东山。日寇占领密山后,他表示“愿担抗日之责任,负杀敌之职志,作断头将军,不为屈膝匹夫”。他在密山、虎林、东宁、勃利一带,对日作战,镇压汉奸,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与日寇作战身负重伤牺牲,年仅五十四岁。另外一位密山出生的张宝和,担任过张学良驻密山守军营长。1932年不甘当亡国奴,率部抗日,张宝和与密山保总单春霖占领县政府,拘押了汉奸县长商振邦。1933年日军松尾联队进犯密山,张宝和、单春霖率部奋起抗击。密山沦陷后,张宝和与两位弟弟率400多人成立抗日救**,为军长。在密山、虎林、饶河一带与日伪军战斗两年。1934年秋,张宝和与二弟在饶河与日寇战斗中壮烈殉国。这些牺牲的同志们值得我们活着的同志永远怀念。他们是密山人民的骄傲,也是东北人民的骄傲。
冯仲云讲,抗联领导同志李延禄、李范伍、崔庸建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都在密山这块土地上战斗过。
关于崔庸建同志。冯仲云讲,“九一八”事变之后,**满洲省委委派崔庸健同志到密山组建**的组织,于1932年在密山建立了**密山区委。为抗日准备了核心骨干力量。1940年我和崔庸建同志与周保中同志一起过江去了苏联。1945年,我们又一起和苏联红军打回东北。现在崔庸建同志回到朝鲜,是朝鲜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之一。他的爱人的家,就在密山的二人班。
李延禄,我们省的副主席。1934年10月,**驻共产国际巡视员吴平到密山视察工作,主持召开了**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密山游击队与李延禄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合并,组成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后来叫东北抗联第四军,李延禄同志任军长。四军组建后,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组织,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密山、勃利、依兰、方正一带的各路义勇军,联合抗日。
李范伍,黑龙江穆棱县人。他现在是国家林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早在北大读书时就参加了革命,是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后组建了**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曾经当过合江省政府主席,松江省政府副主席。担任吉东特委书记期间,他在密山二人班领导了吉东地区抗联工作。
冯仲云说,提到李范伍同志,我们就要讲一讲我党设在密山的两个国际交通站。我党于很早以前就开通了三条中国与苏联之间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交通线,以保证党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密山就是其中的一条。在密山地区设置的秘密国际交通站有两个,一个是徐道吾同志领导的满洲省委密山兴凯湖国际交通站;另一个是李范伍同志领导的吉东特委密山半截河国际交通站。这两个交通站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工作,一直坚持到光复。他们以当日语翻译,在东安市办日语学校等多种手段打入敌伪内部,搜集大量重要的日本军事情报。为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发挥了重要作用。交通站为中国**传送党的重要文件做了大量工作。对东北抗联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八一宣言》都是经海参崴转到半截河国际交通站,再由吉东特委传送到东北的党组织和抗联部队。交通站还传递各种抗日刊物,党内文件等重要信息。交通站在中国和苏联之间安全地接送转运大批党的干部。比如接送**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巡视员、后来的《解放日报》总编辑吴平到吉东地区指导抗联工作。**满洲省委书记杨光华和宣传部长谭国甫去莫斯科向**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接送抗联高级干部以及密山县委和抗联四军年轻干部赴苏联学习或回国工作。李延禄、李延平、李范伍、刘署华等数十人来往于中苏之间,都是他们接送的。一些干部中幸存的同志建国后都成为中朝两国高级干部。
冯仲云讲他自己的事情,分了三个阶段。抗战初期,满洲省委在哈尔滨市里与日寇斗争。为了工作方便,他把爱人和女儿从江苏接到哈尔滨。他的家就是满洲省委的秘书处、档案室。随着日寇强化统治,党在城市里无法开展工作,被迫转移到山区游击队。他的爱人和女儿回了江苏老家。
冯仲云讲抗联的艰苦岁月,一年四季,游击队员奔波于荒山野岭,正如李兆麟同志那首《露营之歌》的词中写的那样。“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呀,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弟兄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进入四十年代,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之间孤军奋战,困难重重,难以为继,为了保存实力,以利再战,在周保中等同志率领下,经过与苏联谈判,东北抗联去了苏联。在苏联整顿、学习、训练之后,抗联部队经常在中苏边境,骚扰打击日寇。后来,编入苏联远东军88旅,1945年参加了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战斗。
冯仲云报告结束,音乐张老师亲自指挥同学们高唱:革命人永远是年青,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摇来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的劳动模范每年都要应苏联的邀请,去苏联游览参观。密山国营农场的劳动模范每年都有代表参加。
一个晴朗的下午,全校同学集合坐在校园操场上,听密山某国营农场的一个劳动模范作报告。
劳动模范讲苏联城市、农村的繁荣景象我们都十分羡慕,同学们都有一个发自内心的愿望: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够和苏联一样啊!
劳动模范说,他们到了苏联,吃饭时,光吃白面包,不吃黑列吧,苏联人说我们不懂科学,不讲营养。他们并不以为然,就是不吃黑列吧。
劳动模范说,你别看苏联人笨,笨可灵巧,人家的马都会踢足球。他们在列宁格勒看了一场马踢足球比赛,大开眼界。
劳动模范说,他就是爱听苏联歌曲。从苏联回来,买了一沓子唱片,回到家里,没事就打开留声机,听了这面听那面。他说他们的农场每到星期六,都要举行篝火晚会,农场里的苏联专家跳舞唱歌,他的喝彩声最大、掌声最响亮。
劳动模范说,苏联人民热情好客,跟中国人非常友好。他们所到之处,都有很多当地的大人小孩的亲切迎送。坐火车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回来的时候,每一个停车站都有人欢送,他们和我们热情拥抱,流下依依不舍的眼泪。
(2008年10月4日15: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