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没有错!我是在等!

我在等日本人发动全面战争,将强大的美国人拉下水。~~~~

但是我更在等,等待日本人在中国的战场一步步的陷入泥潭,将他们国内仅存的财力和物力全部耗尽在无边无际的人民战争海洋里;

我更在等,等他们为了占领和维持更多的占领区的安全,不断的从国内增派新的部队进入中国,然后我们再集中兵力,一点一点的消耗鬼子的兵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调集军力增援中国战场!

最后等我们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时,他们就会因为在中国战场投入和消耗过多,而造成兵力和装备物资的短缺。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占领日本本土,将日本人彻底的踩在脚下,让他们永远都不可能再威胁到我们中华民族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安全!”

“哦!我明白了,老师,如果要是真的可以那样,那么我们不就可以彻底将这个威胁给解决掉吗?”

“是的!如果按照我的计划和步骤一直走下去,这个愿望就不会太远了。所以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积储力量,大力发展生产,扩大军队规模,加强部队训练,增强海军实力,等待时机。

而且我们还要往敌占区大量派遣精锐的小分队深入到敌占去,不停的消耗日军的守备力量,让小鬼子不停的从本土抽调部队前来增援。”

“哦!老师,现在我全明白了。敌进我进?!是吧,老师!”

“是的,这就是这一段时间,那两百个接受特种训练的连级部队组成的作战小分队,不断地向他们各自防区开进的原因。

我们,注意是我们,这是我们中央领导的早就拟定好的方针!

就是让他们在他们的老家那里生根发芽,发动群众,增加力量,壮大队伍,然后等鬼子占领了那些地区之后,他们就会像敲牛皮糖那样,一点一点的消灭当地的日军守备队。

这样一来,日军为了能更好的巩固这些占领区,必然会不断的从国内抽调大量的部队来补充这些因为战斗而造成的消耗。”

“我明白!老师,您的战略意图是零敲勤打,在战斗中一点点的消耗日军的军力,让他们不停的从国内增兵,不断的削弱小鬼子在国内的守备力量以及他们的战略物资。www.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李德中激动的喊道。

“对!而我们则趁机积蓄力量和物资,为登陆日本本土作战做准备!现在你应该明白中央为什么没有派出太多的部队去北平的原因了吧!

就说李向阳带领的那个武工队第一纵队来说吧,他们将在北平救出几个抗日英雄后,就回到太行山,在那里开辟根据地!

这样他们就会熟悉那里的乡亲,那里的一草一木,他们将会在那里生根发芽,。。。。。

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必须积攒每一份战力,为了将来反攻日本本土做准备。”

“老师,我现在终于完全明白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实现这个伟大的计划,让小鬼子知道侵略我们中国的代价有多沉重。”

“呵呵!你明白就好了!这个计划需要我们全体华夏儿女共同努力。希望这一天真的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陈天柱站起身来,缓慢的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日落说道。

“老师,这一天一定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的!它一定会早日到来的,你就放心好了。”

“恩!希望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们更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了。”陈天柱转过身来对着李德中说道。

“是啊!为了那个伟大的计划和梦想!!”

“恩!是的!为了那个崇高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好!共同努力!我现在就回去安排一下工作!老师你自己也要多注意休息,千万不要太劳累。”李德中说完就起身离开了。

根据地一系列的命令早就被下达到各个部门以及生产企业,兵工厂、坦克厂、飞机厂等军工企业被命令加速生产,二十个常规步兵师立刻由二线转入一线,新兵训练中心则被告知再增招十万新兵的命令。

总之,根据地的战争发条早已经被拧得紧紧的!

。。。。。

再说说武汉。

比真实的历史提前了一年,1937年8月6日至15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149人。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张伯苓、王造时、黄炎培、史良、沈钧儒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在参政会议召开前的几天时间里,国民党元老中的开明人士、第三党、青年党、民主同盟、国家社会党等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纷纷登门拜访,把**和根据地的参政员们搞得应接不暇,每天都要不停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并把根据地政府和民众的愿望逐一说明,以寻求最广泛的支持。

与此同时,重庆的各大报纸全部把焦点汇集到即将召开的参政会议上,每天用最大的篇幅来进行相关的报道。

中国**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以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受到格外的关注,照片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报纸上面,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在民间引起不小的反响。

会上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分别作了报告,通过了吴贻芳、史良、邓颖超等提出的《“七·七”周年纪念献金案》,通过了《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改善各级行政机构案》、《切实保证人民权利案》、《调整民众团体以发挥民力案》等。

会议期间,中国**参政员李大钊、**、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邓颖超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地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

这次大会通过的这些有利于团结抗战、有利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推动整个抗日斗争的决议和宣言,是值得称赞的。但决议的大多数内容并未付诸实施,这就从根本上减弱了国民参政会的作用。

。。。。。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淞沪平原上。

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

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来回奔忙。

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如同白昼一般。

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

当时的上海以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军人政客。

上海,当时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仅止于其外表的繁华迷人,它还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当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居第5,在中国自然居老大。

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介石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分。但令蒋介石和中**沮丧的是,中国最大的军港,中国却没有驻兵权。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介石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北中国,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

6年前,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结果海军大丢其丑。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介石虽忙于应付华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

蒋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和军事大港。

今日战乱之秋,为着中国全局,他不得不横下心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

然后,正当前方战事渐趋激烈之时,一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不事情竟然发生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红星闪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之红星闪闪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9章不设防的大上海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