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大周王朝】
孟昶闻言哭丧着脸道:“我父子倾心养士四十年,可是到如今,又有谁能为我挥一刀,放一箭?我就是想去坚守,可又有谁能为我效力呢?”孟昶这个话说得很可怜,但实际上蜀军的战斗力弱成这样,又能怪得了谁呢?
不过自古君臣有别,也没有人敢反驳他,过了良久,宰相李昊方才说道:“事情败坏到这种地步,在抵抗下去已没有了意义,还不如封住府库向宋军请降,或许还能不失富贵。”
事到如今,孟昶也无计可施,只好听从了李昊的建议,将府库封住,又命李昊起草降表,正式向宋军请降了。
这里还要说一句,李昊是前朝老臣,当年庄宗伐蜀时,就是由李昊为前蜀修的降表,这回宋军伐蜀,又是由李昊主笔,所以有人多事,在晚上偷偷跑到李昊门前提了一行字——世修降表李家,狠狠地将他羞辱了一番。
后蜀至此正式灭亡了,其后蜀主孟昶被赵匡胤阖家迁往汴梁居住,并被赵匡胤封为检效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又将孟昶之母李太后尊为“国母”,并对她说道:“国母安心住下来,如果这里住不惯,我就送你回乡居住。”
李太后就问:“皇上准备将我送到哪里?”赵匡胤道:“自然是蜀地。”李太后道:“妾身是太原人,今生若是还有机会能回到太原,心愿就足了。”赵匡胤闻言哈哈大笑道:“等我消灭了北汉,就送国母回去。”
可是孟昶仅在汴梁住了七天,就因病而死。赵匡胤听到消息后还是很伤心。专门为此辍朝五日,并赠尚书令。追封楚王,算是给了孟昶很高的待遇。
但李太后却并不难过。只是以酒酹地说道:“你不肯殉国,只为贪生,我不肯去死,只为了有你。你既然死了,我还活着做什么?”其后绝食数日而死。
关于孟昶的死,社会上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孟昶进京面见赵匡胤时,带花蕊夫人费氏同行。
而这个费氏的美貌又深深地吸引了赵匡胤,使他被欲火冲昏了头脑。随后色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最终派人将孟昶毒死,接着就横刀夺爱,把费氏接入宫中,封为嫔妃。起先费氏尚且委屈求全,但不堪赵匡胤的夜夜宠幸,加之又思念孟昶,最终自尽而死。
这种说法多见于笔记小说。正史中不见记载,姑妄听之。赵匡胤本身并不是一个好色成性之人,不过作为当时最耀眼的一颗政治明星,传出点绯闻也很正常。再说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这种事情就是真的也不奇怪,也影响不到历史的进程。
赵匡胤这次派军西征,从出兵到孟昶递降表。一共只用了六十六天,可谓是极度顺利。这跟赵匡胤的正确领导显然是分不开的。不过,赵匡胤在战前布置上也有失策的地方。
宋军出征前。赵匡胤特地把王全斌等主要将领召集过来,对他们说道:“这次西征,缴获的粮草兵器都归军队,金银财宝则全部分给将士,我只要土地就足够了。”
赵匡胤说这番话的原意肯定是为了鼓舞三军士气,可这话细品起来也有鼓励将士们去抢的意思。
所以等宋军灭蜀之后,王全斌等高级将领们就整天聚在一起大吃大喝,放纵士兵四处抢劫。
而士兵们也知道上头给了好政策,多抢多得,全部归己,所以抢劫的积极性也大幅提高,没用多长时间,就把整个蜀国搞了个乌烟瘴气,并最终引发出暴乱。
使得蜀军降卒聚众而反,共推蜀国旧将全师雄为首领,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十余万人,号称“兴**”,声势极为浩大。宋军用了一年多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
这件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结果却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到事后追究责任时,又因为王全斌等人都是在伐蜀过程中立有大功之人,也不好过于追究。最后只好让他们功过相抵,不了了之了,应该说还是让赵匡胤非常得窝火。
不过这场兵变虽说是千不该、万不该,但对赵匡胤来讲也不是全然无益,因为正是通过这场兵变,才使赵匡胤重新认识到一位将领的重要性,他就是在北宋初年享有盛誉,并最终得到配享殊荣的一代儒将——曹彬。
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当中,涌现出一大批才能卓越的优秀将领,如杨业、狄青、种世衡、岳飞、韩世忠等等。这些人或战功显赫,或独当一面,都曾在不同时刻成为历史的闪光点,同时也使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牢记。
跟这些人比起来,曹彬显得名头不响、战功不著,似乎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实际上,有宋一朝,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们,无不对曹彬推崇备至,可以说是把他看成了是完美武将的化身。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于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出生在一个武将家中,并于后汉乾佑年间正式成为成德军中的一名牙将,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
曹彬的叔母张氏,丧夫后嫁给了当时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后来郭威称帝,将张氏封为贵妃,曹彬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随即被调入中央工作,累官至阁门使。
阁门使是负责朝会时传宣赞引及纠弹失仪的官职,不算是很有实权,但因为工作地点就在皇帝身边,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可是曹彬并没有因为自己既是国戚、又领肥差而洋洋自得,始终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并以其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深受后周郭威、柴荣两代领导人的赞许。
又过了几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称帝,建立了北宋。这就使身为后周国戚的曹彬处境十分尴尬。
可是曹彬还是保持了一颗非常平稳的心态,从不发牢骚、吐酸水、说怪话。也不怨天尤人,或是疑神疑鬼,依旧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并因此赢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和满朝文武官员的好评。
在北宋开国的头几年,曹彬的地位并不显赫,宋军伐蜀时,曹彬也只是东路军的都监。可是灭蜀之后,宋军几大高级将领都聚在成都腐化堕落,放纵士兵们在外为非作歹。曹彬屡次劝诫。这几大将领却不肯听,终于是闹出了大乱。
等事乱平息之后,赵匡胤开始追查责任,查出征蜀几员大将共贪没财物达六十四万余缗,这还不包括未登记在册的财物,简直就是烂到了骨头里。唯独曹彬拒**永不沾,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由赵匡胤不对他另眼相看。
其后,曹彬就成为了赵匡胤最为倚重的将领。灭南唐就是以曹彬为主帅,也使江南免遭涂炭。赵匡胤死后,曹彬给赵光义当了八年的枢密使,真宗继位。又将曹彬任命为枢密使。咸平二年(999年),曹彬病重,真宗亲自到他家中探望。并当场赐银万两。当年六月,曹彬病逝。真宗再一次到他家中吊唁,哭得非常伤心。其后每次和大臣们提到曹彬,真宗都忍不住要流泪。
曹彬死后被赠尚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并得到了古时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与赵普一起配享太祖庙庭。曹彬能够得到配享的殊荣,这一点颇让人意外。
从配享的人选来看,明显是一文一武,其中文臣赵普,自从和赵匡胤结识以来,就一直是赵匡胤最重要的谋士,从陈桥兵变,到雪夜定策、杯酒释兵权,甚至是后来的北伐契丹、金匮之盟,都没有能离开他的身影,所以他能得到配享当属名至实归。
但曹彬最早是后周的国戚,并不是赵匡胤的心腹,陈桥兵变他没有参加,所以论起资历不够老。征南唐确实是曹彬的一大功劳,但除此之外,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了。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兵分三路大举伐辽,正是因为曹彬所率主力在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被辽将耶律休哥击败,才使这场被赵光义寄予厚望的北伐彻底失败。看得出来,曹彬的战功不能称之为显赫,而军事能力也不见得有多么突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才使曹彬得到配享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呢?这里面自然有其必然的道理。
后周年间,身为禁军重要人物的赵匡胤为培养自己的势力而广泛交际,曹彬也成为了他结交的对象。不过曹彬为人非常低调,除了公事以外不跟任何人往来,对赵匡胤的拉拢视而不见。
赵匡胤为了跟他拉关系,故意向他讨要御酒,曹彬也很为难,如果把酒给了赵匡胤,不免要犯错误,如果不给他,肯定要得罪人。曹彬既不想犯错误,又不想得罪像赵匡胤这样的红人,思来想去后,就先拒绝了赵匡胤的要求,然后自掏腰包,上街买来好酒给他送去。
这个事情不大,但是却给赵匡胤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他称帝之后曾对群臣说过这样的话:“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可见评价之高。
曹彬还很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征南唐前,赵匡胤对曹彬说道:“等打下南唐就将你任命为宰相。”可是到南唐平定后,赵匡胤又反悔了,借口道:“太原还未平定,等打下太原再让你做宰相。”然后就赏给曹彬二十万钱作为补偿。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一定会对赵匡胤相当不满。可是曹彬下朝之后,逢人便说:“做宰相有什么好?还不就是为了钱吗?主上赐给我钱才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其实曹彬一生不爱钱,他这么说不过是为了解赵匡胤的心疑。
曹彬还很懂内敛之道。曹彬在伐蜀之后,就开始平步青云,逐渐成为北宋诸将之首,又当了很多年的枢密使,可谓位高权重,但是曹彬任职期间,从不违背皇帝的意愿,也不在背后议论人之短长,对人谦虚有礼,从不对手下人发脾气,也不直呼他们的姓名,还很能为他们着想。
有一次,曹彬的一个手下犯了错误,论律应该杖责,但是曹彬一直拖到一年以后才传令行刑。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解释道:“这个人刚结婚,如果打了他,他家里人就会认为是新媳妇给他带来的霉运,免不了要对其斥责,又要叫那个新媳妇怎么在这家里生活下去呢?所以只好延期行刑。”曹彬一国首将,能把问题想得这么细致,手下人能不对他感恩戴德吗?
曹彬为人谦虚有礼,他从不穿便服会客,如果有事出门,他也一定要嘱咐家人,不得大张旗鼓。如果在路上遇到文臣士大夫的仪仗,不论对方官职大小,他都要抢先回避。
曹彬还很有容人之量,雍熙北伐失利后,御史中丞赵昌言上书要对这些败军之将施以军法,曹彬也因为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
但是仅过了一年,曹彬就被重新起用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而赵昌言却因受人弹劾,从枢密副使被贬为崇信军行军司马,直接赶出京城,连觐见的机会都没有。还是曹彬不计前嫌,为赵昌言上书求情,才使赵昌言得以进京面圣。
看得出来,曹彬身上有着太多的优点,这也使他一生深得皇帝信任、百官景仰和士兵们的爱戴。
不过尽管如此,似乎也构不成曹彬配享太祖庙的必要条件,因为配享这种殊礼,首先要求的是臣子的功劳,其次才是人品,而曹彬在这方面上,显然又有所不足,那么又是什么才是曹彬获此殊荣的真正原因呢?
其实本文之所以用去这么大的篇幅介绍曹彬,目的并不是要给他树碑立传,而是为了说明宋朝评判武将的标准。宋朝对武将的要求很特殊,它并不要求武将们有很强的军事才能,而是首先看他们忠不忠心?听不听话?
好不好管理?在这些方面上,曹彬完全符合要求,再加上他有着仁慈、廉洁、谦逊、大度等诸多优良品格,使他几乎就成了为宋朝量身定做的样板将领,也就不怪他会受到如此的推崇了。
宋朝对武将的防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密的一个朝代,这也是它的一大弊病。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对周边民族最为弱势的一个朝代,并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
不过在北宋开国之初,这个问题显得还并不是很严重,一切还都在赵匡胤的掌握之中,就在后蜀被他征服的数年之后,相同的命运又不可避免地降临在远在岭南的南汉身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