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大约三千步军已经登上岸并且排成一个方阵,口中一起发出“吼、吼”的吆喝声,用手上的腰刀拍击着盾牌,缓慢而整齐地向岸上移动。更多的人马正在上岸。

百济军的阵列开始骚动起来,终于“轰”的一声四散开来。

然后,数百隋军骑兵发起了追击。

百济并不是出马的地方,所以也意味着他不可能有像样的骑兵,尤其是这样一直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仅有的几匹马分给了将领,他们此时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不过,幸运的是百济军逃得很分散,这使得追击有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海上颠簸了二十来天刚刚上岸的马其实腿软。

来护儿把登陆点选择在了百济的西南(今天韩国全罗南道)的某处,恰好是百济军防线的最南端。

登陆点如果靠北,虽然近了不少,却可能被高句丽和百济夹击---高句丽再不仗义,也不会不顾自己的利益,而靠中部,离泗沘近,遇到的阻力自然也大,虽然可以“直捣黄龙”,可是灭掉百济并不是来护儿此行的目的。

于是,当扶余璋终于可以拼凑起一直像样的力量时,来护儿已经开辟了一个有百里海岸线,并向纵深挺进了近百里(大约近两千平方公里)的一个根据地,并且在登陆点附近择一河流入海处筑起一座土城---当然算不上宏伟---和一个码头。土城附近的一处高地,则立起木栅营寨,互为犄角。

船只和水手已经返航了,留下了左翊卫的三万人和一千骁果卫。水手们留下,对陆战帮不了什么忙,反而消耗随船运来的物资。这批船是大隋远洋的主力,来护儿还指望着它们的运输接济呢。

西南也传来了新的消息---骠国王遣使求和。

原来,正当骠国王率领骠**队的主力在与隋军相持的时候,他的后院起火了。国相杀死了留守监国的王太子,占据国都室利差旦罗(今缅甸卑谬),自立为王。

室利差旦罗与远在北方(今缅甸密支那附近)的国王相距千里,等到国王收到消息,叛军已经控制了中部(今缅甸曼德勒)、南部大半的国土。

将士们的家眷大半在中南部,而大军粮草,也大半需要中南部供给,数万大军自然军心不稳了。骠国王有心南下平叛,可是旁边的隋军虎视眈眈,他虽然依旧大军在手,实力要强于叛军,可是腹背受敌,实在是兵家大忌。无奈之下,骠国王遣使求和,前线将领立刻快马回报,我与内阁商议,觉得大隋而今与骠国、宝髻、高句丽、百济多方作战,不利于集中精力对付突厥,倾向于与骠国停战。只是信使一往一返,却有一月有余。

这一个月,骠国王的日子并不好过,一些士兵已经开始逃亡,而叛军原本有些忌惮,一直没有北进,现在实力增加一倍,已经蠢蠢欲动了。

侯君集摇身一变,成为了大隋的全权议和大使,而他提出的和谈条件,可谓苛刻---骠国不仅不能再觊觎金齿东部的八部,连西部四部,和本土北部(今缅甸邦坎-太公-班塔以北,唐宋时期这里长期归属大理国,所以我才指示侯君集尽量争取),都要割让给隋帝国,而骠国也要比照林邑等国向大隋纳贡称藩。不过为了表示善意,隋军愿意化敌军为盟军,不仅可以提供一批粮食,还可以出兵协助平叛---正好控制一些要害,免得将来对方反悔。

虽然条件苛刻,但为了保住王位,骠国王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时间大隋拖得起,他却拖不起。况且如果大隋与叛军结盟,侯君集今天从他这里得不得的,也绝对可以从新国王那里得到。

杨义臣合贾务本尚未到马邑,马邑就有了新的战报传来。

二月底,马邑镇武贲郎将王智辩和雁门郡丞陈孝意联合,凑集了七千人马,袭击刘武周的老巢桑干,桑干有刘武周的万余人,双方相持不下。而王威集结起河东道的地方部队一万人,攻击刘武周其他几处据点,使其不能支援桑干,官军的战斗力到底要强于变民军,祭天下来,桑干已经岌岌可危,而王威也拿下了刘武周占据的几个县城。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两千突厥骑兵突然在王智辩、陈孝意背后杀出。我最担忧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刘武周真的已经勾结了突厥。

这两千突厥人,是绕过有重兵防守的城池和长城,化整为零,悄悄潜入的,两千人分成百人一股,并且换上了官军的衣服,一路又一改往日抢掠的作风,以致隋军毫无警觉。

战局可想而知:王智辩战死,七千官军,仅剩下两千多和陈孝意逃回了雁门。刘武周乘机占据了守备空虚的马邑城。

王威也遇上了麻烦。

他亲自率领的三千官军,遇上了一千多刘武周的部下。

三千官军对付一千多乌合之众,王威充满信心。

可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他的三千地方军,战斗力远不如王智辩的镇兵,固然是一个方面。

但是更重要的,是对方一名使槊的黑脸头目,实在勇不可挡。

这个人,是我惦记了很久的尉迟恭。

于是,王威只能带着不到一千残兵败将,逃回太原,其他各路官军也撤回原防,河东道北部各郡县,只好闭城坚守,整个马邑,连同娄烦、雁门的数个县,都落在了刘武周手中,刘武周一时聚众近十万,声势大振。

三月,榆林又出事了。

榆林今年遭了旱灾,当地官员虽然没有像王仁恭那般中饱私囊,却不肯开仓赈济灾民---理由是官府的存粮要预备着突厥围城时救急,一时民怨***。

一个叫郭子和的人,发现机会来了。

这个郭子和,本是左翊卫的一名曹长,因为犯了军纪,被发配到榆林,做一个守城门的小卒。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卒,却在榆林秘密结交了十八个拜把子的“生死兄弟”。这一天,他集结死党,突然冲进太守府,太守董纯恰好去了榆林镇将军处做客,于是郡丞王才倒霉,被郭子和一刀砍了脑袋。郭子和开仓放赈,一时聚集起饥民五六千人,就是榆林郡兵,大半逃散,小半归降了郭子和,只有十数人战死。

榆林与马邑不同,作为边关一线,它的兵镇与郡城是分开的,兵镇在郡城以北三十里。守镇的中郎将得到逃来败兵报来的消息,立刻派武贲郎将杜伏威领两千骑兵,随同太守董纯平叛。郭子和人数虽多,到底是乌合之众,刚一交手,人马就散去一半,剩下不到三千人,逃出郡城。杜伏威当下安抚百姓,戒严城池,也不追击。

很快,郭子和也和刘武周一样,和突厥建立起联系,阿史那咄吉封刘武周“定杨天子”,郭子和“平杨天子”,这“杨”,自然指的隋朝皇室杨家---我现在的名字,叫做杨广。郭子和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区区两三千人马,又没有像样的城池,当“天子”未免滑稽,坚辞不就,于是阿史那咄吉改封他做“屋利将军”。

消息报到朝廷,一番廷议之后,诏命光禄大夫鱼俱罗、左光禄大夫吐万绪领军五千,往榆林平叛,又派武贲郎将麦孟才、来整各领禁军五千,协助贾务本、王威平定刘武周。

然而大军未至,雁门再传噩耗,雁门郡丞陈孝意被手下的校尉张伦杀害,张伦带着数百郡兵降了刘武周。好在雁门郡城有镇兵驻防,才不至陷落,而刘武周又占据了雁门郡数县,一时声势大振,拥众十万,自称皇帝,年号“天兴”,而郭子和也自称永乐王,年号“丑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大业风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大业风云》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