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命中磨难 姐弟逃荒进小镇

第三回 命中磨难 姐弟逃荒进小镇

第三回命中磨难姐弟逃荒进小镇

上回说到,一场山洪大水卷走了姐弟的栖身之宅,姐姐梨花领着弟弟延春来到父母坟前连磕三个响头,而后姐姐梨花把牙一咬,准备带着弟弟去逃荒活命。可是,大灾之年,到得哪里能得以安身?姐弟俩人也是茫然无措。

可怜梨花,被大水冲的连件多余的衣服也没得剩下,为了给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弟弟小延春抵御风寒,她赶紧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穿给了弟弟。真是难为了梨花,就是逃荒要饭,也得有遮体之物才行。梨花看着饥肠辘辘,连饿带冷浑身发抖的小延春,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她拉起弟弟向远处走去。小延春也是明白了些许事理,眼看着姐姐赤身**地领着他往前奔走,心里也自是心疼起姐姐来。他又将姐姐穿在他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递给姐姐,这姐姐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光着身子去要饭吧?无奈梨花只好将衣服穿在身上。小延春跟着姐姐漫无目标地走着,眼见着这方圆百里是汪洋一片,这逃荒也有无路可寻的时候。姐弟俩沿着山路高坡走了大半晌,来到了一座被大水冲毁的小村庄前。能看得出,这是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虽然洪水渐渐消退,可那房屋仍然淹没在水中,只露得屋顶的茅草,哪里见得人之踪影?姐弟俩可怜无助地望着湍急流淌之水面,这小延春到底是眼疾,远远见水面上有一些漂浮之物,便对姐姐梨花说道:“姐姐,你看那水中有些漂浮东西,说不定那里面能有吃穿什物,我且去将其捞来一看。”到了这个时候,姐姐梨花也是没得其它办法可想,只好依着弟弟去捞那漂浮之物过来碰碰运气,或许能有吃穿之类的物件能解一时之急困。小延春随即寻得一根木桩,抱起便下入水中,急急地奔那漂浮之物而去。没一会的工夫,小延春将一个箱子和一个包裹拽到了岸上,姐姐梨花赶紧打开来看,果然有一些破旧之衣物。姐弟俩也不顾那么多,将衣物上的水拧了拧便穿在了身上,再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姐姐梨花寻思着也是,这箱子里如有重物,又怎能漂浮于水上?

这小延春和姐姐已经是长时间没有进食了,姐弟俩是饥饿难忍。小延春本以为,在水中捞取的浮漂物件里一定会有些可食之物,所以,本能促使他拿出全身之力下得水中去捞取,可没想到是什么吃物也没有。眼下已是筋疲力竭,便一头倒在湿漉漉地上再不想前行半步。姐姐梨花见小延春已疲惫至如此程度,心中更是焦急万分,人是铁,饭是钢,这没饭吃是要死人的!自己还可以将就,可弟弟这般小小的年纪如何能承受得了?不觉低头叹息一声,竟落泪啜泣起来。延春见姐姐如此,便起身到梨花身旁对姐姐说道:“姐姐莫要伤感,皆是延春不晓事理才使姐姐这般,我是男儿,当照顾好姐姐才是。”梨花见弟弟如此之说,一把将弟弟小延春搂入怀中,随即将脸紧紧贴于弟弟脸上,哭诉道:“姐姐怎地使你来照看,想咱爹娘如今已不在人世间,姐姐自是将你当做孩儿来看待,见你这般忍受饥寒,姐姐我心已碎矣,可姐姐又是无得办法可寻,我姐弟俩当何是好?”姐姐梨花正无奈与弟弟诉说间,突然见小延春大喊了一声:“姐姐莫要再忧愁,我们有得吃了!”原来,这小延春饿的实在是难忍,连站起来的力气也快耗尽,他爬在姐姐怀里,可两眼却是始终在往那山坡上盯看,忽见一只大老鼠从一洞里钻了出来,这小延春心里顿觉得一亮。想这延春,无论是跟着母亲,还是跟着姐姐,都是以这种地为生,那田间地头的,常常见有老鼠之洞穴,而这老鼠之洞穴里肯定是少不得粮食之类的吃物,所以,他见得老鼠出洞便大喊一声,告诉姐姐有得吃的了。紧接着,小延春一轱辘从姐姐淮里蹦了出去,拿起一根粗实点的棍子便向那老鼠洞穴跑去。这连下了几天的雨,土地也是松软,没费什么力气便将老鼠洞穴挖之开来。姐弟俩一看是喜出望外,这老鼠洞里的粮食是真不少,而且品种齐全。有高粱,玉米,花生,还有山中那野果之类是一应俱全,一会的工夫,姐弟俩挖出的粮食足有百十斤以上。咱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话也有偏颇之处,只看到了老鼠可恶一面,但这老鼠有一最大长处,就是极其勤奋,不管天下是有什么洪灾旱灾抑或其它灾害,这老鼠洞穴里是绝不闹灾,无论何时,其洞穴里都是满仓粮食或野果之类,以防备不测。再说这梨花和延春姐弟俩,如果没有这个老鼠之洞穴,没找着这么多的粮食和野果之类的可食之物,这么大的天灾,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姐弟俩是欢欣鼓舞,终于可从老鼠嘴里夺食来填抱自己。梨花赶紧拣些干柴生起火来,随后找了一个薄薄的石片架在火上,再将从老鼠洞里挖出来的吃物放在石片上烙熟,姐弟俩便大口大口地嚼了起来。几天没进食了,姐弟俩吃的是非常之香。吃饱了饭,姐弟俩这困劲乏劲可就齐涌上来。梨花一看,这水已经将山里的沟沟岔岔皆是充满,人想出去也是无路可行,只好在这里躲避几日,待洪水退去再做计较。梨花生怕弟弟小延春直接睡在地上身体受寒,便起身到周围拣了一些干草干柴铺垫在于地,再将一些衣物置于其上,姐弟俩人便倒倒将上面沉睡过去,这一睡,便是两天两夜姐弟俩方才醒来。

梨花定睛来看,见水已经消退落下,当即心想:“我姐弟俩不能总是在山坡上依偎,当寻那逃生之路快些前行。”想此,梨花赶紧起来将剩下的粮食和衣物收拾了一下,拉起弟弟延春便朝山下走去。眼见这一路之上是惨状连连,大水把整个整个的村庄冲的是令人无比心碎。跑到山的高处躲过洪灾的人已经从山上回到了家里,可那是什么家?又怎能叫做家?墙基下仅靠几块旧石还能模糊看出是原来所住之地,可那低洼之地已是被那淤泥所填,哪里还认得出原来栖住之地。到处所见皆是活人在找死人,母亲哭嚎唤儿郎,丈夫翘盼妻儿归,皆是在互相寻找,只可怜那人之心情,失去之人哪里还能找得到?所以,整个整个村落里是哀号遍野,哭叫之声接连不断,梨花领着弟弟小延春是每到一个村落皆此这般。这梨花也曾听上一辈人说过,这大灾之后必有瘟疫流行,虽然他不知道瘟疫是什么东西,也没见过,可她知道,这瘟疫就是死人,而且是一片一片地死,一个一个村子地死,有的甚至全家皆死没得活口。因此,她对弟弟延春说:“我姐弟俩当是加快脚步,最快离开这受灾之地,如果赶上瘟疫袭来,我姐弟俩定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姐弟俩是克服劳顿,星夜兼程,即使是停脚歇息,也是远离人多之地以防不测。

连行月余,梨花和延春终于走出了哀鸿遍地的洪灾区来到了一座小镇。这小镇子不大,只有二三百户人家,可这里之人看起来日子过的倒是不错,镇头镇中这买卖吆喝之声是从不间断,行走于街上之人也是衣着齐整,笑容挂脸。梨花心想:我和弟弟何不在此地暂且谋生?瞅此地界之繁荣,料得我与弟弟若是勤快一些,衣食温饱也是指日可期。可怜这姐弟俩是一路逃荒至此,除剩余些从老鼠洞穴里掏出之食物是身无分文,就是梨花欲弄些菜蔬瓜果来叫卖也得有本钱来支撑?况且,此地是一个熟悉之人不曾有得,借些小钱也是无门可求。梨花是左思右想也拿不出好主意,只好和弟弟延春坐在路边暂且歇息。

刚刚坐定,就见一位老妇人经过眼前,梨花赶忙上前打听:“老人家,敢问这是何地?”老妇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梨花和坐在路边的弟弟延春,便回答道:“此地叫做柳槐镇,看姑娘这般,敢问是从何处而来?此地可有亲属投靠?”梨花见这老妇人是心怀慈念,便向老妇人说道:“我家乡遭水灾,一路领着弟弟逃荒月余,今日才到这里。”梨花也将自己现在之窘境也一并说与老妇人来听,那老妇人便叹息一声说道:“可怜你这孩儿真是命苦之人,如欲在此地谋得生存,我便给你指一条道路来行。”梨花一听,赶紧拱手相谢道:“那我姐弟二人就谢老妇人了,还请指教于我。”老妇人对梨花说:“你沿着这条路简直往东边走,走到尽头时可见有一颗老槐树,到了老槐树之下便往左边观瞧,见有一棵粗壮之百年柳树生长于一户人家正门之前,那便是大户人家本地财主柳槐生之家宅。听说他家里近日正缺少人手,你可前去一试。”老妇人边说边给梨花指点着。梨花听过是再此对老妇人施礼相谢,随即便领着弟弟延春朝柳家走去。

再说这本地的财主柳家,家主柳槐生老爷今年已经是七十有三,是本地响当当的寿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不多,能活到七十三那更是不容易,所以镇里的人也都尊称他为老寿星。别看这柳槐生已经是七十有几,可这身体是非常之健壮,耳朵不聋,眼睛不花,每日里看着儿孙满堂自是心中欢喜。这柳老爷原有三房太太,共给他生了九个儿子三个女儿,九个儿子当中有的去充军领兵,有的到大城里去做了官,也有的去了一些地方经营些买卖,九个儿子现在在家的就只有老四和老七,姑娘们也是早就出嫁了,而且嫁的都是很远,甚至是一年半载也见不得一二次之面。再说这三房太太,现如今也只有这三太太尚在人世,其余两个是早已归西。而这三太太最近正是身体染疾躺卧在床,在家里的两个儿子又非她亲生所养,三个媳妇伺候起来也自然不很上心,所以,这柳老爷就想请一个人来专门服侍这三太太,刚好,梨花领着弟弟延春找上门儿来。柳老爷上下打量一番梨花和弟弟延春,仔细问了来处和缘由,最后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亲自引领着梨花和弟弟来到了三太太房间。三太太看这梨花出落的俊俏,又是逃荒落难到此,更是没可挑剔,便点头应允。柳老爷赶紧吩咐,把紧挨着三太太的房间腾得出来,供梨花和弟弟延春居住,并当场说好,这工钱是每月五文,姐弟俩吃住自是不算其内,如果伺候好了,三太太满意高兴,老爷的赏钱另算,梨花也是乐的欢喜。自此每天是专心伺候三太太,倒也落得个安静。

在说这小延春,时直六岁有余,柳老爷见他年龄尚小,做不得什么成人之事情,便送他到学堂里去读书识字。小延春也是上心,千字文章,别人须得月余能熟,他只须三日便可倒诵如流。教书先生对他甚是喜欢。自此,梨花是专心服伺三太太,小延春是一心到学堂读书,姐弟俩均相安无事。

春去秋来,时光过的真快。梨花带着弟弟在柳老爷家里一干就是四年的光景。梨花姐弟与柳家上上下下所有之人相处得异常之好,犹如一家人一般,三太太让梨花伺候的更是满意万分,老爷时不时的还送些赏钱与梨花,逢年过节的更是少不了多送一些。三太太见这梨花对自己是尽心尽意,也常常要给梨花一些,可这梨花说什么也不肯收,说这工钱老爷已经给过,怎能再收三太太一份儿?老爷听了以后是满肚子的欢喜高兴,愈加敬佩梨花之为人,常常还给小延春一些零用钱,使其到那集市上去买些喜好之物。可这小延春是从不乱花一文,每次老爷给予之钱都如数交到姐姐手里。一来二去,这姐弟俩也有了小许积蓄。可到了梨花在柳老爷家里干到第五年春天的时候,三太太终于病逝,柳老爷也是年迈已高,在三太太去世仅三个月后也随之而去。梨花在柳家已经无事情可做,只好带着已年满十一岁的弟弟延春离开了柳家另寻出路。

姐姐梨花领着弟弟延春一边走是一边打听,打听哪里得以生活的更好。忽然一日遇到一位道士,道士指示姐弟二人,须往北行,方有富裕生活。

正是道士所指之路,才引得姐弟后面之故事。想知道梨花和弟弟究竟去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看下一回:为救延春梨花卖身员外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宫阙红尘尽逍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宫阙红尘尽逍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回 命中磨难 姐弟逃荒进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