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江山与美人本可成为王爷您的(2)
这场颇富戏剧性的战斗便以朱令贇成了曹彬的俘虏而宣告结束。巧合的是,当朱令贇从江边直起身的时候,天刚好亮了。
朱令贇惨败之后,李煜和江宁就再也没有什么援兵了。虽然当时江宁以东的一片地盘尚属南唐所有,也驻扎着一些南唐军队,只不过这些南唐军队已经无力西援江宁了:占据苏杭一带的钱鏐已率兵北上攻占了常州,正在太湖以北、长江以南之间扫荡。需要说明的是:钱鏐率军从东边攻打南唐,是奉了赵匡胤的旨令。
李煜既无援军,曹彬和潘美就放心大胆地率军将江宁团团地包围了起来。只要攻克了江宁城,南唐国就算是正式灭亡了。
曹彬和潘美原先估计:顶多一个月,宋军便可打进江宁。江宁城内已无多少南唐军,南唐军几无斗志,焉能久守城池?而城外的宋军求胜心切、士气正旺,即便江宁是铜墙铁壁构成,宋军也能踏而破之。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一连数月,曹彬和潘美也未能踏进江宁。直到这一年(开宝八年)十一月的下旬,宋军才终于攻破城池。宋军不可谓不英勇,曹彬不可谓不善战,而江宁城内也确无多少南唐军,那李煜还根本不问守城之事,宋军又为何久攻才得手?是南唐军中出了什么优秀的将领?不是。是宋军在攻城的时候出了什么意外?也不是。原因是,江宁虽不是铜墙铁壁构成,但城防也的确太过坚固。坚固到什么程度?用“一夫守城,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
李煜虽然一直在担心赵宋来攻,却又疏于防范。最起码的,江宁城内应该储备必要的粮食。但事实是,当曹彬、潘美的宋军将江宁团团围住的时候,城内就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在宋军围困江宁的日子里,城内“斗米万钱”,而即使有万钱在手,却又难买到斗米,所以当时的江宁城内又“死者相枕”。宋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得以攻破城池的。如果城内有充足的粮食,李煜也能花点心思放在守城上,那么,宋军何时才能攻破江宁牢固的城防,恐就很难说了。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潘美昂首挺胸地跨进了江宁城。曹彬令潘美立即着手维护城内的秩序,自己则直奔南唐皇宫。
曹彬率人开进南唐皇宫时,那李煜正在宫中与小周后一起饮酒填词。填的是一曲《临江仙》。可惜的是,因曹彬来得太快,李煜只填了第一句:“樱桃落尽春归去……”
曹彬当即派一千亲兵专门守护李煜和小周后。李煜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而那小周后也实在太美貌了。曹彬有幸见过花蕊夫人,在曹彬看来,小周后虽不敢说一定比花蕊夫人美貌,但至少不会比花蕊夫人逊色。这样的女人如果不重兵看护,那什么事情不会发生?
至此,南唐国灭。南唐十九州、一百零八县土地和六十五万五千多户百姓尽归赵匡胤所有。
南唐既灭,赵匡胤就基本上统一了南方。虽然当时南方尚有两个独立的政权——占据苏杭一带的钱鏐和占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但这两个政权也只是在形式上独立而已:钱鏐和陈洪进早就对赵宋表示臣服了。赵匡胤若想夺取钱鏐和陈洪进的土地,可谓易如反掌。
最可怜的当然还是李煜。当他在宋军重重护卫下乘船渡江、回首江宁时,曾含泪赋诗一首。诗云:“江南江北旧家乡,二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阙今冷落,江宁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该诗真切地道出了李煜在被解往汴梁时的凄苦心境。实际上,李煜也一直未能忘怀他被迫离开南唐皇宫、离开江宁的情景。后来他曾填过一首《破阵子》,词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单说最后三句词,便是李煜对当初被迫离开江宁时的痛苦的回忆。是啊,江宁城内、南唐宫中值得李煜回忆的东西太多了。就说一个叫窅娘的“宫娥”吧,体态轻盈得让李煜心醉。李煜就命人造了一个六尺高的金莲花,叫窅娘在金莲花上起舞。窅娘为讨李煜欢心,别出心裁地用丝帛将一双脚缠成新月状。南唐有一个人叫唐镐的,曾写下“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的诗句来盛赞窅娘缠足及金莲花上起舞之事。没料想,此诗一出,时人皆以缠足为美,许多女人开始竟相效访。毒害了中国女人达数百年之久的缠足陋习便是由此而来。此非李煜之过乎?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初四的早晨,赵光义和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等一行人鱼贯出了汴梁城。原来,南唐后主李煜一家人今日将被曹彬、潘美等人押解至汴梁,赵光义和赵德昭是奉赵匡胤之命出城迎接的。
殊不知,赵光义主动要求出城,是有其特定目的的。不然,即便是赵匡胤点名要他去迎接李煜,他恐怕都要找借口推托。
赵光义出城究竟有何目的?很简单:他要把那小周后率先弄到手。他虽然从未见过小周后的面,但早已闻知她有惊人的美貌。如果不在赵匡胤见到小周后之前即把她弄走,恐怕小周后定要成为又一位大宋皇妃了。那花蕊夫人成了大宋皇妃之后,赵光义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呢。
赵光义和赵德昭出城后不久,那曹彬和潘美等人就押着李煜一家走过来了。赵德昭忙着上前与曹彬和潘美等人打招呼,赵光义以大宋晋王的身份并代表大宋皇上对李煜的到来表示“欢迎”。再看李煜,似乎从江宁一直哭到汴梁,脸上的泪痕好像还没有干呢。
赵光义对李煜的泪痕自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小周后。待弄清了小周后所在何处后,赵光义开始行动了。晋王府的几个仆人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小周后连人带车地“偷走”了。也真的是“偷走”,除曹彬外,几乎无人发觉。曹彬虽然发觉了,一时也没明说。待进了汴梁城之后,曹彬才凑到赵光义的耳边问道:“王爷,皇上如果问起,微臣应该怎么说?”
赵光义回道:“皇上如果问起,你就实说,皇上如果不问,你就不说!”
曹彬心里话:像小周后这样的美女,皇上如何会不问?正想着呢,赵光义又低低地问道:“曹大人,依你的眼光,小周后相貌究竟如何?”
曹彬脱口而出道:“微臣拙见:她的美貌,李唐无二,大宋有双!”
“有双”一语,当指的是那花蕊夫人了。赵光义“嘿嘿”一笑道:“曹大人乃大宋公认的良将,打仗不会错,看人也定不会错!”
说话间,就到了李煜献降之地。只见赵匡胤,黄袍加身,高高地端坐在明德楼之上,脸上荡漾着浓浓的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得意。再看李煜,不知何时换了一身白衣,头上还扣了一顶纱帽,一动不动地跪在明德楼下。
赵匡胤让李煜跪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然后才唤“李煜平身”。李煜却不动身。赵匡胤笑道:“李煜,朕又不杀你,你何故不起啊?”
李煜这才爬起。不知是爬的速度过快,还是因为跪的时间太久,李煜在爬起来的时候,一个踉跄,差点栽倒,惹得赵匡胤止不住地“哈哈”大笑。
倏地,赵匡胤敛了笑,因为他分明看见,李煜的两个眼角赫然挂着几滴清泪。于是赵匡胤就沉声喝问道:“李煜,你何故落泪?是对此番下跪心有不甘还是情有不愿?”
李煜慌忙伏地磕头,言道:“罪臣对皇上下跪心甘情愿……只是罪臣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而皇上适才宽大仁厚,有赦臣之意,罪臣一时感激,故而情不自禁潸然落泪……”
李煜所言可是实话?赵匡胤不管,立即大笑言道:“好!李煜,你这样说话,朕很高兴!你放心,朕说过不杀你,就决不会杀你,朕不仅不杀你,还要封你在大宋为臣!”
赵匡胤真的当即对李煜进行了加封:授李煜为检校太尉兼右千牛卫上将军。这虽都是虚衔,但也大出李煜事先所料。李煜本以为,到了汴梁之后,即使赵匡胤不杀他,也会将他打入囚牢。看来,他李煜是想错了。
这么想,李煜还真的对赵匡胤生起了些许感激之情。感激之下,他便要对赵匡胤叩头谢恩。就在这时,只听赵匡胤又大声言道:“李煜,朕召你来京,你倔强不朝,朕派兵过江,你又据江宁抗拒,你既有如此表现,朕就再封你一个违命侯吧!”
“违命侯”显然带有很强的侮辱性。但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低头。李煜还是伏下身体,向大宋真龙天子谢恩。
看到李煜如此谦卑地匍匐在自己的脚下,赵匡胤当然无比地兴奋。就在李煜归降的当天晚上,赵匡胤吩咐内侍王继恩从李煜的宠姬中挑选出几个来送到他的寝殿里去。南唐宫中的许多女人,包括李煜的一些嫔妃,都随着李煜的归降而成了大宋的宫娥。
令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王继恩安排好了一切后来向他回报时,说起了一件事,使赵匡胤一时颇有感慨。王继恩说的什么事?王继恩说,那些刚刚入大宋宫中的南唐女人,晚上居然都不点灯,因为在南唐宫中时,她们全以夜明珠照亮。
赵匡胤感慨万千地对王继恩言道:“李煜奢侈如此,又焉能不亡国?看来,人的欲望,真是无穷无尽啊!”
不过感慨归感慨,赵匡胤还是兴致勃勃地走进自己的寝殿与李煜的几个宠姬共度春风。
春风共度之后,就是第二天了。在这一天里,赵匡胤遭遇了一件令他很是尴尬的事。
曹彬、潘美等人一举攻灭南唐,军纪严整,几乎没有发生一起宋军无端烧杀抢掠之事。曹彬等人立功如此,赵匡胤当然要设宴为之庆贺。那尴尬之事就发生在赵匡胤的庆功宴上。
赵匡胤为曹彬等人出征饯行时赵匡胤曾执着曹彬的手言之凿凿地许诺,待曹彬平灭南唐归来,就封他为大宋的宰相。
赵匡胤的那番许诺,当时在场的人都记忆犹新。可惜的是,独独赵匡胤淡忘了。淡忘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如果无人提起,那曹彬是断然不会向赵匡胤要求当宰相的。
可是,在庆功宴上,偏偏有人提起了。提起的人是赵光义。在赵匡胤喝得酒酣耳热之际,赵光义笑嘻嘻地言道:“皇上,此时此刻,何不就当场宣布曹彬为相?”
赵匡胤大愕:“晋王,你……这是何意?”
赵光义更大愕:“皇上,你……又是何意?”
但旋即,赵光义便明白过来。赵匡胤在那次饯行宴会上所言,果然并非真心,乃是酒话。而很快,赵匡胤也依稀明白过来。说“依稀”,是因为赵匡胤并非忆起了自己何时说过要封曹彬为相的话,但赵光义既然提起,那他赵匡胤就肯定说过这样的话。
赵匡胤不禁心中一紧。曹彬虽为良将,但并非能够胜任宰相一职。可皇上乃金口玉言,说过的话那是要算数的,不然岂不失信于臣?既失信于臣,皇上也就没有什么威信可言了。
再看赵匡胤,眼也红了,脸也白了,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好在赵匡胤早已喝得面如张飞,所以眼红也好、脸白也罢,别人是轻易瞧不出来的。只他急促的呼吸,多少显出一些尴尬来。
为掩饰这种尴尬,赵匡胤冲着曹彬举起了杯:“来,曹爱卿,朕与你共饮三盏!”
皇上之命,曹彬敢不相从?三杯酒落肚之后,赵匡胤看着曹彬言道:“爱卿啊,朕本是想现在就封你为相,可又一想,天下尚未太平,刘继元还在太原逍遥快活,辽人更是对我大宋虎视眈眈,以后还得倚仗爱卿为朕驰骋沙场,所以,朕就在想:待大宋平定了北汉之后,朕再封爱卿为相也不迟。不知爱卿意下如何啊?”
赵匡胤所言显然是托词。虽然北汉尚未平定、辽人更是大患,但这与封曹彬为相似乎并无直接联系。试想想,曹彬即使做了大宋的宰相,岂不同样可以率军征战?
曹彬很聪明,略一思忖之后,马上离席伏地冲着赵匡胤磕头,且言道:“皇上大恩大德,微臣没齿不忘!但微臣以为,微臣只是一介武夫,除了舞刀弄剑、冲锋陷阵之外,别无所长,更无济世经国之略,又怎堪胜任大宋宰相重职?不堪胜任事小,误国误民可就事大了,所以,微臣斗胆恭请皇上收回圣命……”
曹彬的话音还未落呢,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地言道:“曹爱卿此言,其赤诚之心足以感天动地!朕依爱卿所言,收回成命!”赵光义觉得赵匡胤“收回成命”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于是就堆上笑容、举起酒杯为赵匡胤打圆场道:“曹彬曹大人一心为国为民着想,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这种精神,又何止于感天动地?来,各位大人,就让我们为曹大人的这种精神共饮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举杯过后,赵匡胤的这种尴尬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不过,赵匡胤并未完全忘记。庆功宴会刚一结束,他就把赵光义留下问道:“光义,朕何时何地说过要封曹彬为相?”
赵光义叹息一声道:“看来皇上那天是真的喝多了……”
赵光义把饯行宴会上的事说了一番。赵匡胤也喟然叹道:“这是朕的不是啊!朕既然说过要封曹彬为相,现在又一言收回了成命,那曹彬岂不是会有一种上当受骗之感?”
赵光义点头道:“臣弟以为,皇上应作一些相应的弥补才是……”
赵匡胤亦以为然,当场草拟了一道圣旨。旨曰:曹彬一心为国征战、功劳卓著,又清廉自律、两袖清风,家境颇不殷实,特赐赏钱五十万以补曹彬家用。
五十万钱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据说曹彬领到赏钱后非常高兴。他曾这般对朋友言道:“人何必要做宰相?官做得再大,也只不过多弄些钱而已!曹某有这五十万赏钱,足矣!”
赵匡胤闻听曹彬这么说话,自然也很高兴。高兴的还有赵光义。赵光义以为,如果曹彬不主动请求“收回圣命”,那对赵匡胤而言,还真的是一件很难受的事。
没曾想,难受之事也找到赵光义的头上了。对这种难受,赵光义虽不无预感,但终究是极不情愿它降临的,而且降临得还那么快。赵光义就更加地难受了。
就在赵匡胤为曹彬等人设宴庆功的当天晚上,赵光义呆在自己的晋王府里喝着闷酒。虽然中午在宫中已经喝了不少酒,他的酒量本又不大,但他回到晋王府后,却依然还是要喝,因为他心中确实很闷。
一眼看过去,赵光义似乎不该有什么苦闷的。只他一人喝酒,却围了十多个女人,而且那十多个女人还个个都可用“花容月貌”来形容。有替他斟酒的,有为他夹菜的,有的殷勤地帮他抚背,有的热情地往他怀里拱……一个男人幸福如此,还有什么苦闷?
然而赵光义就是感到苦闷。因为那小周后不在他的身边。与小周后相比,身边的十多个女人即使真的是花容,花容也失色,即使真的是月貌,月貌也无光。所以,杯中所盛虽然是芳香无比的美酒,但喝到赵光义的嘴里,都似乎比黄连还苦。
那小周后在昨天的时候不就被赵光义的手下“偷”来了吗?不错,赵光义喝闷酒的当口,那小周后就在晋王府内的一间屋子里。既如此,赵光义为何不把小周后唤来侍酒?小周后一来,赵光义不就了无苦闷了吗?
问题是赵光义不敢直面那小周后。不是赵光义胆小,而是赵光义怕事。赵光义第一眼见到小周后的时候,就勃然生起了一种将她揽入怀中的念头,且这念头还异常地强烈,差点使他不能自已。还好,他最后终于克制住了。
赵光义既然“偷”来了小周后,那又何必如此克制?与她尽情亲热一回,不就万事大吉了吗?他将那小周后闲置,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闷?
问题还在“怕事”二字。赵光义虽然有些色胆包天地将小周后偷到了王府中,但他的神智还是清醒的。他至少清醒地认识到了两点:一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偷走小周后的事情,赵匡胤定会很快知道;二是小周后不是寻常的女人,如果赵匡胤知道了赶来晋王府索要,而小周后偏偏又被他赵光义抢先一步染指了,那赵匡胤心中又会怎么想?
不要以为赵光义这么想是多虑了。实际上,赵光义对赵匡胤的看法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转变。这转变多源于赵普的被贬。赵普为大宋朝的创立、为大宋朝的强盛可谓是立下了不朽之功,可到头来,只因为得罪了赵匡胤,就被贬到了孟州。而若不是他赵光义从中说情,赵普还不知会有什么下场。他虽然与赵普有所不同,乃赵匡胤的胞弟,但赵匡胤的胞弟不只他一人,还有赵光美,赵匡胤更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如果,他在小周后的事情上真的得罪了赵匡胤,那么,谁又敢保证他赵光义不会成为赵普第二?成为赵普第二事小,失却了崇高的地位和莫大的特权可就事大了。
所以,赵光义虽然如愿以偿地将小周后偷到了晋王府,却又强迫自己暂时把小周后闲置。他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给这件事情留有余地:如果赵匡胤真的前来索要,那就忍痛将小周后原封不动地交出,自己虽有偷抢之过,却也并无大过;如果时隔多日,赵匡胤没有索要之意,那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小周后了。不难看出,就此事而言,赵光义也的确颇费心机。
但心机化解不了苦闷。小周后明明白白近在咫尺,几乎伸手可及,他却不敢伸手,还要担心赵匡胤前来,他就只能默默地喝着闷酒了。
闷酒是容易醉人的,况且赵光义的酒量还不大。就在赵光义将醉未醉的当口,忽然,一声吆喝直灌他的耳底:“皇上驾到!”
赵光义一震,忙着令身边的女人躲开。但已经迟了,赵匡胤已经大踏步地走了进来。赵光义只好率十多个女人一起迎着赵匡胤跪下。
赵匡胤且趋且言道:“光义,快快起身,不必多礼!”又“哈哈”大笑道:“光义,桌上有美酒,身边有美人,你的生活很有滋味啊!”
赵光义晕晕地爬起,瞪了那些女人一眼,那些女人就顿作鸟兽散了。赵光义正待询问赵匡胤所来何事,却听赵匡胤问道:“光义,适才那些美人之中,可有那个小周后?”
赵光义暗叫一声“不好”。赵匡胤真的索上门来了,而且来的这么快。只见赵光义,强自挤出一缕笑,讪讪言道:“皇兄都知道了?告知皇兄的可是那曹彬?”
“什么曹彬?”赵匡胤大眼一张,“今天傍晚,那李煜派人见朕,说是小周后已被朕留在宫中一天一夜了,能否交还于他,朕大感蹊跷,就走到你这里来了!”
赵光义一皱眉:“皇兄,你既然并不知情,为何见了臣弟就提及那个小周后?”
赵匡胤大嘴一撇道:“光义,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像小周后这样的女人,想把她弄到手的人固然很多,但敢把她弄到手的人,除去你晋王爷还会有谁?”
赵光义心里话:皇兄,别给我说好听话了,放眼大宋,真正敢把小周后据为己有的,只你皇兄一人啊!
想虽这么想,但不敢直接这么说。赵光义说的是:“皇兄,臣弟不敢隐瞒,那小周后确已被臣弟于昨天上午接到府里来了。臣弟之所以这么做,是怕小周后发生什么意外。不瞒皇兄,从昨日上午到现在,臣弟只见过小周后两次,绝未动过她一根手指头!”
“是吗?”赵匡胤的目光在赵光义的脸上旋转了两圈。那目光,是颇不信任的。
赵光义赶紧道:“皇兄若不相信,可唤那小周后前来对证!”
赵匡胤“嘿嘿”一笑道:“此事何须对证?只是朕已封那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并答应李煜将小周后送回他的身边,所以,光义你只能忍痛割爱、放小周后出府了!”
赵光义不禁一怔:“皇兄,你要把小周后放回到李煜的身边?”
“正是!”赵匡胤重重地点了点头:“对那李煜,朕岂能做个失信之人?”
见赵光义满脸的狐疑,赵匡胤不由笑道:“光义,你以为是朕来向你索要小周后的?谬也!朕与你乃亲兄亲弟,纵然那小周后比花蕊夫人还美艳三分,但既已被你抢先得手,朕就不会厚着脸皮来向你索要的。不然,还有什么兄弟情谊可言?”
赵匡胤既然把话说到了这种地步,赵光义就只好把小周后交给赵匡胤带走。赵匡胤带走了小周后,同时也带走了赵光义那颗难受的心。
说实话,赵光义并不相信赵匡胤所说的话。他以为,赵匡胤说要把小周后送回到李煜身边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所以,他就派了几个得力的亲信暗暗尾随,看赵匡胤究竟会把小周后带往何处。
亲信回报:皇上确已把小周后送到了李煜的身边。赵光义油然生起一丝愧疚之情来。自己胡乱猜疑,岂不是在以小人之心度皇兄之腹?他又不禁长叹一声:皇兄,你这是何苦呢?你不希罕小周后,把她留在晋王府该有多好?李煜乃亡国之君,留他一条性命就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干嘛还要把小周后那样的人间尤物送到他的身边?
不过,一声长叹之后,赵光义心中的那种难受多少减轻了些许。不管怎么说,赵匡胤并没有将小周后据为己有。然而,没过多久,赵光义心中又变得越发难受起来。原因是,赵匡胤虽然没有将小周后霸占在宫中,但却常常召幸小周后。
因为小周后是大宋“命妇”身份,按例是要常常入宫的,而每次入宫,都要被赵匡胤留下数日,数日之后她重回到李煜的身边,又常常痛骂李煜,李煜呢,佯装不知,低头皱眉填他的词。
赵光义就难免对赵匡胤生起一些看法了:皇兄啊,你要是大明大亮地将小周后从我这里夺走倒也罢了,可为何嘴里说的是一套背后做的又是另一套呢?你这么做,还有你所说的那
种兄弟情谊吗?
赵光义真是越想越难受。如果,仅仅是他一个人窝在家里难受,似乎还没有什么,时间一长,这种难受自然就会减轻。但问题是就在赵光义极端难受的当口,晋王府里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是赵普。
赵普是一个人回汴梁的。他走进汴梁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因为他经过了一番乔装打扮,在夜色的掩护下,竟无人能识出他来。在城内闲逛了一阵,至夜深人静时,他才蹑手蹑脚地摸到了晋王府的院门前。
赵普叩门。府门打开,开门的人本与赵普相识,现在却不认得。赵普捏着嗓门言道:“烦请禀告晋王爷,就说他的一个老朋友求见!”
开门人问赵普从何处来,赵普说来自洛阳。赵光义闻报后,以为是侄儿赵德昭的岳父来了。当时赵德昭的岳父为洛阳令,赵光义与这位洛阳令关系并不融洽,只是碍于他是赵匡胤的亲家,平素不便闹僵,虚与委蛇而已。所以,赵光义就吩咐开门人道:“叫他在客厅稍候,本王这就出迎!”
当时赵光义已经上床休息了。他的大床上,自然不乏女人。他一边让女人为他穿衣一边暗自思忖道:洛阳令此时见我何干?
待见了赵普,赵光义才且惊且喜道:“原来是赵兄啊!”又忙着问道:“赵兄何故装扮成盐商模样?”
赵普回道:“愚兄思念王爷,偷偷回京,不敢惊动皇上,怕皇上不欢迎,所以才弄成这么一副模样!”
“赵兄,”赵光义连忙道,“兄弟我不是说过了吗?我晋王府的大门,是永远向赵兄敞开的!就算皇上真的不欢迎你回京,我赵光义也永远欢迎你来府做客!”
一个人心里难受的时候,往往想对朋友倾诉。又何况,赵光义和赵普还不是什么一般的朋友。更何况,自赵普被贬孟州之后,这还是二人的初次相逢。故而,见了赵普,赵光义直如见了久别的亲人一般,毫不停歇地对着赵普倾诉起来。倾诉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既包括曹彬“辞相”之事,也包括小周后在赵匡胤和李煜之间穿梭之事。末了,赵光义长叹一声道:“赵兄啊,自你离京之后,兄弟我真是备感孤单啊!无论遇着什么事,也没个知心人可以商谈,更无人可以为我拿出主张!赵兄,我真想把你永远留在我的身边啊!”
赵光义对赵普倾诉的一切,其实赵普早已知晓。若不知晓,赵普就不会偷偷摸摸地到晋王府来了。他来晋王府,就是想对赵光义做一番试探。
所以,静静地聆听了赵光义的倾诉之后,赵普轻轻一笑道:“王爷,你太看得起我赵某了!据赵某所知,朝中上下,谁不惟王爷的马首是瞻?王爷纵然有天大的委屈,也会有人来排解,又何须赵某乎?”
赵普并非在当面吹捧赵光义。赵光义任开封尹多年,现又加封王爷,京城内外大小官吏,的确多看他的眼色行事。不过,赵普在话中故意用了“委屈”一词,却是别有用意的。
果然,赵光义苦笑道:“赵兄,听我话的人虽然很多,但能为我出主意的人却少之又少!比如,我很想把那个小周后拥为己有,可现在呢?她不是走进皇宫就是走回李煜的身边,但就是不会走到我的晋王府里来……且为之奈何?”
赵光义已经对小周后念念不忘、难以释怀了,而这正是赵普所希望的。赵普轻启双唇问道:“王爷既然对那小周后如此钟情,那当初为何不一直将她留在王爷的府中?”
赵光义“唉”了一声道:“赵兄,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皇兄向我索要,我岂能不还?我若敢不还,当初也就不会将她闲置府中而不去问津了!”
“是啊,是啊!”赵普脸上的表情,既充满理解又充满同情。“王爷处心积虑地想得到小周后,可到头来,却事与愿违……细想起来,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赵光义急忙朝赵普的跟前凑了凑:“赵兄你乃足智多谋之人,你说,兄弟我日后还能否有缘与那小周后相会?”
赵普莞尔一笑道:“王爷这是说什么话?以你的身份,到那李煜处走上一遭,或者干脆入宫见驾,不就能与那小周后相会了吗?”
“赵兄,”赵光义确实有点急,“兄弟我所说的相会,不是你所说的相会……”
赵普那么聪明,会听不出来?只是故意这么说引赵光义发急而已:“王爷,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很想帮你的忙,只不过连王爷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我赵普又能想出什么计策?”
赵光义明显的失望了:“唉,你赵兄都无能无力,那我就只能死了这条心了!”
“王爷莫急,”赵普又慢条斯理地开口了,“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王爷细心地琢磨,那任何事情都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任何事情”不就包括小周后之事吗?赵光义赶紧问道:“莫非赵兄已经有了主意?”
赵普却反问道:“王爷,你说,皇上为何先答应曹彬为相然后却又摆手了呢?”
赵光义一怔:赵普为何此时要问起此事?但赵光义还是答道:“因为皇上答应曹彬为相的时候说的是酒话,等酒醒了,皇上以为欠妥……”
赵光义说的应该是实情,但赵普不这么看。赵普带着笑容言道:“王爷所言,皇上肯定爱听。但普以为,王爷只说出了表面现象。究其实质,乃皇上是大宋皇上,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皇上高兴,他明日还可以许诺让曹彬为相。王爷以为如何?”
赵普所言,应该也是实情。但因为不知赵普为何提及曹彬之事,所以赵光义只是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并未言语。
“王爷,”赵普又问道,“你说,皇上为何可以对那小周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回赵光义知道正确答案了:“因为皇上乃大宋皇上,小周后不敢不依旨而行。”
“那么,”赵普接着问道,“王爷为何就不能如此召唤小周后?”
这答案好像也是现成的:“赵兄,我只是一个王爷,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待小周后了!”
“是啊,”赵普故意不看赵光义的脸:“如果王爷也是大宋皇上,岂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吗?不仅是小周后了,就是那花蕊夫人……”
“赵普!”赵光义大震,“你,你说什么?”
赵普却好像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王爷,我没说什么啊?王爷为何如此惊诧?”
“你!”赵光义二目圆睁,“你刚才……没说什么?”
“哦……”赵普这才像恍然大悟似的,“我刚才只不过是开了个玩笑,没想到王爷居然当真了!如果王爷把这玩笑话告之皇上,那我赵普恐就回不了孟州!”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赵普脸上的表情都像是在开玩笑。赵光义不禁长吁了一口气道:“赵兄,你如何能开这样的玩笑?这话要真是传到皇上那里,恐兄弟我也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不会吧?”赵普一本正经的样子,“王爷是皇上的亲兄弟,即使这种玩笑出自王爷之口,皇上也不会把王爷怎么样的!皇上可以不念君臣之谊,但总要记念兄弟之情吧?”
“何来的兄弟之情哦!”赵光义的声音倏地低了下去,差不多低到了连赵普也难以听清的程度。“如果真有兄弟之情,他就不会以冠冕堂皇的借口把小周后从这里弄走了……”
赵普看来真的没有听清:“王爷,你在自语什么?”
赵光义慌忙道:“没什么……我是在说,有些玩笑是不能随便开的……”
“王爷说的是。”赵普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如果随便乱开玩笑,那是有杀身之祸的。不过,我刚才也是被迫无奈才胡乱开玩笑的。王爷想想看:小周后既已被皇上从这里带走,那王爷也只有成为皇上才有可能把小周后重新带到这里来……”
“好了,赵兄!”赵光义不仅压低了嗓子,还朝四周瞅了瞅。“这事就到此为止吧!我不再去想什么小周后了,你也别再为我出这种馊主意了!”
赵普所言,仅仅是“馊主意”三个字就可以了得?反正,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赵光义和赵普的话题虽然转移了,但二人却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特别是赵光义,明显的是在思索着什么。而赵普又似乎知道赵光义的所思,因为赵普曾偷偷地笑了一回。如果赵光义得以看见的话,便会发觉,赵普的偷笑是大有深意的。
令赵光义颇为意外的是,赵普第二天便要返回孟州。赵光义不解地问道:“赵兄匆匆而来,为何又要匆匆而去?”
赵普的解释是:只因思念赵光义才匆匆来到汴梁,既已见过赵光义,那就没有必要再留在汴梁了,不然,让皇上知道,恐又会生新的事端。
赵普还这么对赵光义言道:“不瞒王爷,我被贬孟州之后,变得有些胆小了,不敢再惹皇上生气了……”
但赵光义执意挽留,说是要尽地主之谊好好地款待赵普一番。赵光义还道:“即是皇上知道你回京,又有何干?你现在毕竟还是节度使,又兼着检校太尉衔,虽然皇上未召你返京,但你总有回京看看的自由吧?”
似乎是盛情难却,赵普最终同意再留下三天。不过赵普提出了二个条件:一、他就呆在晋王府,别处哪儿也不去;二、尽可能地不要让皇上知道,也不要让其他朝臣知道。赵光义自然一一答应。
而实际上,赵普根本就不想离开晋王府。他回汴梁的目的,就是要对赵光义进行试探。现在,在赵普看来,试探已基本上有眉目了。既如此,他就更应该留在晋王府对赵光义做进一步的观察了。他说要马上返回孟州,其实同样是试探。换句话说,如果赵光义不对他挽留或者挽留得不够热情,那赵普恐就有些心灰意冷了。
当然,赵普是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赵光义的。他只这样对赵光义言道:“王爷既如此挽留,那赵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也不瞒王爷,自被贬孟州之后,我就无心喝酒了,更无心去寻花问柳,连那洛阳私宅,虽距孟州不远,我也很少涉足……”
赵光义马上道:“赵兄放心!我这里虽没有小周后那样的女人,但美女多得是,美酒更多得是,只要赵兄愿意:美酒尽你喝,美女任你玩,保证让赵兄你玩痛快!”
赵光义这么说话是不是有点过分?如果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要知道,赵光义并非什么愚蠢之辈,如果他明知道此言过分还故意这么说,那就肯定有他自己的考虑了。但不知,赵光义的考虑和赵普的考虑是否接轨?
赵普就这么留在了晋王府,赵光义也没有失言:赵普的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一眼看上去,乐呵呵的赵普真有点乐不思蜀的模样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仿佛转眼间,三天就过去了。赵普应该回孟州了。但赵普没有走,因为朝中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情的发生,使得赵普对自己未来计划的实现更加充满信心。
发生了什么事?赵匡胤面谕朝臣:他准备将大宋都城迁至洛阳,着文武百官详加考虑迁都事宜。
一开始,赵光义对赵匡胤准备迁都还是蛮高兴的。他回府对赵普言道:“如果迁都洛阳,我与赵兄离得就比较近了,彼此也就可以常来常往了!”
赵普却渐渐地锁紧了眉头,然后问道:“王爷,你可知皇上为何要迁都?”
赵光义回道:“皇上说了,他诞生在洛阳,所以要把都城迁回到洛阳去。”
赵普缓缓地摇了摇头,但一时没有开口。赵光义犯起了疑惑:“赵兄,你……何故摇头?”
赵普开口了:“王爷,有些话赵某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光义催道:“你就快讲吧!当着我的面,你还有什么话不能讲?”
赵普点了点头:“王爷,在普看来,皇上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去,其原因并非洛阳是皇上的诞生地,而是皇上已经对王爷不信任了!”
赵光义一惊:“赵兄,你不是又在说玩笑话吧?”
赵普绷着脸皮反问道:“王爷,你看普像是在说玩笑话吗?”
赵光义真的对着赵普仔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言道:“赵兄,你能不能……把话讲清楚点?”
赵普侃侃而谈道:“王爷,放眼大宋天下,除了当今皇上之外,王爷就是最有权势之人。王爷何来这么大的权势?仅仅是因为王爷乃大宋的皇弟吗?大宋还有一位皇弟,大宋还有两位皇子,他们的权势为何就不能与王爷比肩?所以,普以为,王爷之所以会有莫大的权势,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王爷已在汴梁经营多年,汴梁内外,上自朝中大臣,下到百姓仆役,谁不熟悉王爷的尊面?谁敢不听王爷的号令?整个汴梁,几近于偌大的晋王府了。在普的眼里,汴梁就是王爷的地盘,就是王爷的家!如果把汴梁比作是一座大山,那王爷就是山中的猛虎!如果把汴梁比作是那条黄河,那王爷就是河里的蛟龙(请注意,赵普在这里很自然地用了一个“龙”字;尽管是“蛟龙”)!可是,王爷想想看,如果大宋都城真的搬到了洛阳,那山中的猛虎又会是谁?河里的蛟龙还会是王爷吗?是故,窃以为,皇上准备迁都,实乃对王爷失去了信任,至少,皇上没有过去那般对王爷备加信任了!”
撇开赵匡胤是否真的不再信任赵光义不说,就赵普这一番话本身而言,不仅听来颇有道理,而且很能打动赵光义的心。试想想,如果汴梁真如赵普所言是赵光义的地盘、是赵光义的家,那么,洛阳就是那位洛阳令的地盘、是洛阳令的家了。洛阳令还并非寻常之人,乃赵德昭的岳父、赵匡胤的亲家,论身份地位,似乎并不比赵光义逊色。赵光义在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家里尽可以呼风唤雨,可一旦到了洛阳令的地盘、洛阳令的家里,那风雨还可以听任赵光义的呼唤吗?更何况,赵光义与洛阳令一向貌合神离,如果大宋都城真的变成了洛阳,恐赵光义就难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说不定,赵光义还会处于一种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大宋皇弟赵光义,如何甘心寄人篱下?
赵普的一席话,竟然说得赵光义满脸紧张,差点冒出涔涔热汗来。赵普见状,不失时机地言道:“王爷,赵普所言,也都是推测之辞,王爷大可不必当真,就当是赵普又说了几句玩笑话……”
“不,不!”赵光义紧张兮兮地言道,“赵兄所言,颇有见地,说不定,正是那洛阳令暗中鼓动皇上迁都……”
“王爷说得对!”赵普连忙道,“普被贬孟州后,虽很少涉足洛阳,却也时有耳闻:洛阳令在洛阳内外苦心经营、颇有野心!王爷切莫可等闲视之啊!”
赵光义默然,默然了好长时间。尔后,他微锁眉头问道:“赵兄,我们心自问,从没有得罪过我的皇兄,他又为何对我失去了信任?”
“不!”赵普毫不含糊地言道,“王爷你得罪过皇上!”
赵光义一愕:“赵兄这是从何说起?”
赵普言道:“王爷没经皇上恩准便擅自将那小周后藏于府中,这还不算是得罪了皇上?”
“赵兄,”赵光义赶忙道,“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虽然偷来了小周后,但并未对她如何,甚至都未碰过她的衣襟……”
“王爷,”赵普的目光炯炯有神,“普自然相信你的话,但皇上会相信王爷所言吗?”
是啊,赵匡胤会相信赵光义的话吗?如果不相信……赵光义吞吞吐吐地言道:“赵兄,纵然皇上不相信我的话,我好像也没有犯下什么太大的罪过呀?那小周后虽然美若天仙,但毕竟是李煜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我即使将她据为己有,又何罪之有?”
赵普长叹一声道:“王爷此言差矣!王爷莫非忘了我何以被贬孟州?就是因为那辛文悦是皇上早年的师傅,皇上才百般为他护短。我仅仅得罪了辛文悦就遭此下场,王爷擅将皇上钟爱的小周后藏于府中,那又该当何罪?只是王爷身份与我有异,皇上不便随意处置罢了!不然,普恐王爷也难以久留京城啊!”
赵光义有些发愣了:“赵兄,你……不是在危言耸听吧?”
赵普诚恳地道:“普句句发自肺腑!如果王爷不信,就当普什么也没说!”
赵光义又沉默了。沉默之后,他期期艾艾地问道:“赵兄,姑且算你所言属实,那我现在该当如何?”
赵普言道:“依普之见,王爷现在紧要之事,是设法劝阻皇上迁都。只要都城还在汴梁,那洛阳令就无法与王爷一争短长。”
赵光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我的皇兄会听我的劝阻吗?”
“会的!”赵普异常肯定,“皇上北伐在即,并无多少精力执意迁都,只要王爷联络朝中大臣上书反对,皇上就必然改变主意!”
赵光义终于提起了精神:“好,就听赵兄你的!本王虽不才,但在朝中说话,也还顶用!”
赵光义就依赵普所言去联络朝臣了,他一共联络了数十位大臣一起具名上书反对迁都。反对的理由大半是赵普拟就的。理由虽然不足以使人信服,但看起来倒也很充分。
结果,赵光义的目的(或者说是赵普的目的)达到了:赵匡胤见这么多大臣反对,而且还是赵光义牵头,便表示“暂缓迁都之事”,“待北伐成功之后再行商定迁都事宜”。虽是“暂缓”,也毕竟没有迁。
成功地阻止了赵匡胤迁都的意图,对赵光义而言,无疑是一场小小的胜利,所以赵光义很高兴。但更高兴的,还是赵普,因为他潜回汴梁的目的几乎完全达到了:赵光义不仅相信了他的话,而且听从了他的话。就这么着,在高高兴兴的氛围中,赵普别了赵光义,暂回孟州去了。
二人分别之时,赵光义依依不舍地问赵普何时再来汴梁。赵普也颇为动情地回道:“三月之内,普定会重新站在王爷的面前!”
如果赵匡胤能够得知赵普曾在晋王府里逗留了数日,那赵匡胤是否能够从赵普的行踪中嗅出一些不祥的气息?可惜的是,赵匡胤对赵普所为全然不知。因为他那段时间太忙了,他全部的精力都扑到即将进行的北伐之事上去了。不然,纵有赵光义带头反对,赵匡胤也不会轻易地就同意暂缓迁都。他实在是很想把大宋都城迁到他的出生地,却又如赵普所料,北伐之事始终是占第一位的。若与北伐相比,迁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前文中多次提过:北伐始终是赵匡胤挥之不去的情结。南方尚未平定时,他就曾不顾赵普等人的反对两次北伐,现在,南方基本上统一了,赵匡胤就更没有理由不大举北伐了。当然,赵匡胤北伐的对象,依然是刘氏的北汉国。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匡胤即将进行的北伐是有很多有利因素的。这些有利因素归结起来大略有二:一、宋辽已经议和,宋军不必担心辽军会来相救北汉;二、北汉国一步步地走向腐败,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北汉国究竟腐败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来说明吧。有一个和尚叫刘继颙,曾经开过银矿,积攒了不少银子。他用这些银子打造了数百件首饰,一骨脑儿地送给了北汉皇帝刘继元的妃嫔。妃嫔们很高兴,竞相在刘继元的面前夸赞刘继顒。刘继元一高兴,就把北汉国除皇帝外最大的官——太师兼中书令——封给了和尚刘继顒。
还有一个叫范超的,本是刘继元一个妃子的仆人,刘继元同样是一高兴,范超就摇身一变,成了北汉国侍卫亲军都虞侯。据说,范超得封都虞侯之后,差点喜极而疯。
刘继元还不仅仅是变得会“一高兴”了,他本就有些多疑而残忍的性格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人说大将张崇训、郑进、卫俦等人想谋反,他就二话不说地将张崇训等人杀了。有人说宰相张昭敏、枢密使高仲曦等人有通宋之嫌,他眼也不眨地就把张昭敏等人处死。甚至,有人说他的弟弟刘继钦有篡位之心,他也不问青红皂白地就送弟弟去见了阎王。
可以说,这时候的北汉国,根本就无力再与大宋抗衡了。赵匡胤此时不北伐更待何时?
这一年(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八月,金秋时节,赵匡胤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任命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党进为北伐统帅、宣徽北院使潘美为副帅,领兵十万,兵分五路,沿汾河直攻太原;同时任命防御使郭进为偏帅,领兵五万,扫荡北汉国除太原以外的五个主要城市:忻州(今山西忻州)、代州(今山西代县)、汾州(今山西汾阳)、辽州(今山西左权)、石州(今山西离石)。很明显,赵匡胤此次北伐,是想一口将北汉国全部吞掉。
据说,在赵匡胤任命北伐将帅之前,赵光义曾向赵匡胤建议:应任命良将曹彬为北伐主帅。谁知,赵匡胤颇不高兴地诘问道:“光义,你是不是想把朕一统天下的功劳都记在那曹彬的头上了!”
赵光义本是诚心诚意地为北伐着想,却被赵匡胤这么一呛,呛得满心不舒服,还不好发作。不过,赵光义事后冷静地一想,又觉得赵匡胤所言不无道理:在已经结束了的南征北战中,曹彬不仅大都参加了,而且还都是军中的主帅或主将之一,如果,此次北伐仍用曹彬为主帅而曹彬又顺利地攻下了太原,那么,大宋一统天下之功,似乎就真的要记在曹彬的头上了。果真如此的话,曹彬岂不是就有了“功高震主”之嫌?
只是赵光义虽然理解了赵匡胤闲置曹彬的用意,但被赵匡胤诘问的情景,他却一时难以淡忘。那赵普虽然走了,但赵普所说的话却一直在赵光义的脑海里萦绕。
出征前,赵匡胤为党进、潘美、郭进等人饯行。宴会上,赵匡胤慷慨陈词道:“在此之前,朕曾经两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以致让那汉匪刘继元一直在太原城内苟延残喘到今日!刘继元一日不除,朕心就一日难安!现在,天下大局已定,铲除刘继元的最好时机到了!
朕命尔等代朕第三次北伐,就是希望尔等能够抓住这最好的时机,一举平定北汉弹丸之地!到那时,朕定北上太原,就在太原城内,为各位爱卿设宴庆功!”
赵匡胤说得豪情奔放,党进、潘美、郭进等人也先后应和,都对此次北伐充满了十二分的信心。他们甚至以为,宋军一北上,北汉国就完了。
只不过在这豪情奔放的气氛中,也有一点不和谐的景象。那就是赵匡胤发现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在整个饯行宴会的过程中,几乎始终是沉默寡言。还不仅是沉默寡言,赵匡胤敢肯定,赵光义有心事。
所以待饯行宴会结束后,赵匡胤就把赵光义留了下来。他也没问赵光义有何心思,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问道:“光义,你是不是以为,朕此次北伐,同样会无功而返?”
赵光义愕然回道:“皇兄何出此言?大宋征服李煜,只不过发了十万人马,此次皇兄北伐,一下子就出动了十五万大军,且党进、潘美、郭进、杨光美、牛恩进、米文义等身经百战的大将皆位列军中,臣弟以为,此次大宋北伐,定能马到成功!”
看上去,赵光义不像是在说谎。于是赵匡胤便又问道:“既如此,光义,朕先前为何见你一直在低头不语、闷闷不乐啊?是不是朕没让曹彬做主帅,你对朕还有意见?”
赵光义硬是挤出两缕笑容来:“皇兄恐是误会了!让谁做宋军的主帅,只能由皇兄你定夺,臣弟哪有权力干涉?既无权干涉,又何来的什么意见?还有,臣弟先前虽然在低头不语,但并非闷闷不乐。臣弟只不过听了皇兄的话后在想着一个问题:待宋军马踏太原之后,大宋接下来又该做些什么呢?”
虽然,透过赵光义那勉强的笑容,赵匡胤情知弟弟所言并非全是实话,但赵匡胤还是铮铮言道:“待宋军马踏太原之后,朕就发兵继续北上,从辽人的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
赵匡胤还一往情深地言道:“到那个时候,朕就真正地完成了统一大业了!”
赵匡胤的想法是美妙的,更是伟大的。只不过,再美妙、再伟大的想法也不等于事实。事实是,北方的辽国还很强大。宋辽虽然已经议和,但一直在窥视着中原大地的辽国,就真的会那么恪守和约吗?要知道,你赵匡胤既然有收复幽云十六州之意,那辽人就必有马踏中原之心。既如此,辽人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北汉被大宋所灭而作壁上观?
如果赵匡胤想到了这一层,恐就不会这么急着北伐了。至少,他也得做好了防范辽人的准备之后才会大举攻打北汉。然而,赵匡胤没有这么想。相反,他倒以为,宋辽议和之后恰是攻灭北汉的最佳时机。
而宋军一开始的战事又的确不出赵匡胤所料:进军迅速,连战连捷。先说党进和潘美的主力宋军,沿汾河直扑太原,几乎没遇到任何有力的阻击,于九月上旬顺利地开到了太原城外。在太原城北,党进和潘美与数万北汉军大打了一场。结果,数万北汉军小半战死,大半逃进了太原城。
再说郭进和另外五万宋军,自攻入北汉境后,也可谓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郭进先率军拿下了辽州城,然后向西,渡过汾河,攻克了汾州,再接着向西,一鼓作气地占领了石州。至此,太原以南的北汉土地被郭进扫荡完毕。郭进也没歇气,挥师直插太原以北,于九月中旬连克忻州、代州,并把俘获的三万七千余北汉军民押回宋境。之后,他领兵南下,与党进、潘美一起,将太原城紧紧地围住。
十多万宋军已经围攻太原的消息传到汴梁后,大宋朝中上下一片欢腾。就是汴梁城内的百姓也坚定地认为:太原必下,刘继元必完。
最兴奋的当然还是赵匡胤。他把那小周后召至塌前,一连留宿了五天五夜,惹得花蕊夫人都不无嫉妒之意了。而最可怜的似乎还是小周后,她从赵匡胤的身边回到李煜身边后,足足流了有半个时辰的泪。而李煜,则在小周后哭泣时,一口气连填了两曲《忆江南》。其一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其二(又名《望江南》)云:“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李煜填罢两首词后,早已流成了一个泪人。小周后见状,慢慢地止住了自己的泪,然后去为李煜拭泪。李煜悲鸣一声,紧紧地把小周后搂在了怀中。
与李煜、小周后悲悲戚戚的景况相对应的是,整个汴梁城几乎都沉浸在莫大的欢乐中。似乎太原城已经被宋军攻下,那刘继元已经被宋军押解到了汴梁。有许多老百姓都在焦急地等候着,去看那刘继元如李煜一般地跪在明德楼下,向大宋皇上赵匡胤献降的情景了。
赵光义也没闲着,他思索了一天一夜,然后上表请求赵匡胤在“大宋皇上”的尊号前面再加上“一统太平”的尊号。亏得赵匡胤还有些冷静,他对赵光义言道:“你太过性急了吧?刘继元尚未解来,幽云十六州还在辽人的手里,朕如何就能加尊一统太平?”
赵光义本是想讨好赵匡胤一回的,不料想遭到了否定。虽然赵匡胤所言不无道理,但赵光义的心中却油然生起了这么一个疑云:我存心讨好,他却不领情,莫非他真的不再信任我了吗?
实际上,如果没有赵普回汴梁之事,那赵光义是不大可能产生这种怀疑的,但正是因为经过了赵普的“点拨”,赵光义才会对赵匡胤的言行举止疑神疑鬼起来。
赵匡胤没料想高兴得太早了:宋军不仅未能攻下太原、捉住刘继元,还在太原城外吃了一次大败仗!
那是一个下午,赵匡胤正在宫内悠闭的散步。他自然不是一个人散步,偎在他左边的,是花蕊夫人,傍在他右边的,是那个小周后。小周后虽然极不情愿侍陪赵匡胤,但她却也知道,如果忤逆了赵匡胤,李煜恐有性命之忧,所以,尽管她回到李煜身边之后就大哭不止,而在赵匡胤身边的时候,她也是强颜欢笑的。事实是,她这么做很聪明。想当初,花蕊夫人入宋宫时对赵匡胤不苟言笑,结果那孟昶一命归天。而正是因为小周后对赵匡胤假意奉承,那李煜才得以苟活了一段时日。
赵匡胤可不管这些。两个美人面带微笑地依偎在他的身旁,这就够了。更何况,沐浴在初冬的阳光下,想像着宋军攻破太原的情景,岂不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赵匡胤正尽情地享受着呢,忽见一个太监引着赵光义急急地走来。这种季节,赵光义的鼻尖居然挂着两粒豆大的汗珠。
赵匡胤见状,忙着撇下两个美人,只一步就跨到了赵光义的眼前,且迫不及待地问道:“光义,是不是宋军已经攻下了太原?”
然而赵光义的脸上连一点笑意都没有。他告诉赵匡胤的是:宋军眼看就要攻进太原的当口,辽军忽然兵至。辽国宰相耶律沙亲率五万骑兵及五万步兵赶到太原城外攻打宋军。北汉大将刘继业又倾城出动与辽军里应外合。宋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只得南撤,现在撤至汾州一带。党进、潘美等请示:是继续留在北汉境内与辽人作战还是速速撤回宋朝?
赵匡胤闻言大为震惊,脸色一下子变得刷白:“这……光义,辽人为何不守信义?”
赵光义无以应答,只是低低地言道:“皇兄,党进他们还在汾州一带候旨呢。”
赵匡胤沉思半晌,终于从牙缝迸出一个痛苦的字来:“撤!”
赵匡胤作出撤军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然,北伐的宋军将会遭到更为惨重的损失。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么一撤,以后就再也不能攻灭北汉了,更不能从辽人的手里收回幽云十六州土地。不是他没有能力去攻灭北汉和收复幽云十六州,而是他没有时间这么做了。对一心想完成统一大业、尤其想北伐成功的赵匡胤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即便用“千秋之憾”来形容,也不为过。
赵匡胤说完“撤”字后,又迈着踉踉跄跄的步伐去往别处了。那赵光义并没有跟随,而是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因为,就在距赵光义不远的地方,袅袅婷婷地站立着那花蕊夫人和小周后。在冬日和暖的阳光映照下,花蕊夫人和小周后显得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富于诱惑力!
赵光义的耳边又不禁回响起赵普所说过的话来:“如果王爷也是大宋皇上,岂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吗?不仅是小周后了,就是那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