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全]

第148章[全]

没有抓到斯大林,却白白搭里好些人。德国人吃了个哑巴亏,还没处说理去。在专家指出后,才知道真正的损失在后面。希特勒一怒之下,把顽抗到底的喀山俘虏尽数处死,并把叛变的喀山守军都扔到矿山去挖石头。

当然,这还要托苏联梅赫利斯将军的福,若非他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带头投降。并组织人员,阻止了斯大林准备就绪的,遍及全城的近万吨“易燃易爆危险品”被引爆。否则,这些军火炸药一旦爆炸,不仅德军的死伤会立即翻上十倍八倍,也把全喀山的人为斯大林殉葬了。

希特勒再生气,也还是放过了这些投降的苏联高官。这些人多少有写号召力,可以协助德军维持在俄罗斯的统治,提供情报什么的。不过,喀山是白占领了,在随后的几年里,进攻喀山的德军和苏军喀山守军、高官、喀山居民等,反正所有在场的人都陆续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一批批死于非命。

这些都是闲话,说过就算。希特勒总算征服了俄罗斯,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业,怒气很快就消失了,他一面封锁了核爆炸的消息,一面兴高采烈地向世界夸耀自己的胜利。

德国民众也彻夜狂欢,热烈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打法国才用了四周,损失人员不到苏联战场的零头,失败的阴影几度笼罩住德国人。如今终于胜利了,德国人自发地在全国各地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以示庆祝。希特勒的声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人们向一切代表他的标致致敬,向一切与这场战争有关人和物欢呼。

希特勒好大喜功,又从前线调回兵力,趁机进行了胜利大阅兵,并亲自出马公开发表了演讲,把为期一周的庆祝推向了高潮。

对希特勒而言,狂欢很早就结束了。苏联完成了核爆炸,虽然因技术原因,没有办法投入实战,美国却不会如此。希特勒可不会看轻美国的技术,在德国的军工里,就采用了大批美国提供的最先进技术。庞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美国对原子弹研究起步晚一点儿,却也没多久,苏联能完成,那美国也快了。如果美国率先完成了原子弹,那德国就非常被动了。作为一国的领导人,希特勒在战略眼光上,还是很敏锐的。

至于中国,早十年就开始研究了,从中国派出的专家和医生,对此等情况也有很深的造诣。德国方面判断,中国应该已经完成了原子弹的研究。从结论再去寻找证据,总能找到许多;通过秘密途径向中国请求帮助,试探的结果也证实了判断。原来没有例子,还可以骗自己,如今希特勒对此则深信不疑了,其心态愈发的着急。说直接点儿,原子弹不象其它东西,别人有自己没有,那真是睡觉都不踏实的。

德国研究也早于美苏,却进展缓慢,希特勒的不满已无法抑制,遂决定对德国的研究机构进行清洗。在获得的苏联技术后,拿来与德国的研究加以比较分析,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德国的理论研究早,在希特勒清洗过后,研究速度一下子加快了许多。

对比德国人的狂欢,中国民众的庆祝,就显得有节制多了。中国民众从来没有觉得会失败,对苏战争完全是一场趁火打劫的瓜分行为。战争进行了一年多,中国也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中国总兵力也只有五百七八十万,直接参与到苏联战场的,不过区区三百万。至今为止,中国国防部公布的伤亡才三十七万多人次,仅为参战兵力的百分之十二强。

在短暂的庆祝后,中国民众的注意更多的集中在西伯利亚。国会已经通过决议,决定在西伯利亚实施《宅地法》,标准就按照北海的标准,即每个成年男子可以申领40公顷土地。从战争开始以来,农产品的价格一路上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己有地的农民生活上,也许没有生活在城市里便利,收入却远远超过了工人。

而且,中国的公路建设一日千里,已接近三百万公里。买车又不是很贵,普通二手车才三四百元,节省一点的话,多数人家都买的起,更别说是自己有地的农民了。一句话,技术进步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气候也不是难题,大棚和覆膜技术的出现,也使在寒带的农业生产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宅地法》的吸引力就很大了。

不愿作农民的,也可以去做工,铁路、建筑、木业、矿山等行业的入驻,都在以高薪吸纳工人,工作一年却挣一年半,甚至于两年的钱,这一报酬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军方强制将俄罗斯人迁移,多少令某些企业不满,但汪道铭亲自出马,主持此事。况且,如此移民也是各方面都有默契的,再不满也得忍了。

到44年底的短短年余时间里,中国居民迁移至西伯利亚工作生活的,就高达一千三百万。这个数字一公布,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移民潮。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西伯利亚的土地是能接纳四五千万移民,但照这速度,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手快有,手慢无”的道理,是人人皆知的。

42年10月以后,苏联有组织的抵抗,基本结束。德国开始着手把俄罗斯欧洲部分分解成若干块,组建新的国家和政府。德国是还要在当地驻军,以保证德国的利益,但基本的行政权力,却要依*当地人来执行。与中国的约定,不是完全符合希特勒的期望,但也差不多少。像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几个大些的国家,也拥有领土一二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三千万。拥有不弱的实力,威胁不到德国,却也不会被中国轻易吞并。德国在履行约定的时候,还是基本信守诺言的。

当然,这种守信行为,更多的是出于德国自身利益的考虑。中国的要求,并不侵害德国的利益。老实说,中国对德国并无依赖,贸易也好,还是其它方面,德国更依赖于中国。在西方面临美英压力的时候,希特勒怎么也不会再与中国交恶。

在中德两国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的时候,美英等盟国的气氛却是一片压抑。

敌人的胜利,就是自己的失败,虽有心理准备,却没人愿意真的看到这一天。然而,罗斯福是极为现实的人,年中盟军登陆战的失败,已经表明了“先欧后亚”政策的失败,美国也不再顾忌英国的反对,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太平洋战场。说到英国,丘吉尔满心的不情愿,却也知道,事情无可挽回。反而摆出了很高的姿态,以密切美英的关系。

欧洲、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三大工业中心,占据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产能力。不论是从传统考虑,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美国对欧洲都非常重视。在明确知道,苏联今年必败的情况下,美英联军于五月间,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以改善欧洲局势。

五月下旬,美英联军先后在法国北部和西西里岛,进行了登陆作战。这两处登陆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进攻却很激烈,德军迅速反击,也花了不小的力气将之扑灭了。但是,这只是诱饵,盟军真正的目标是巴尔干半岛。盟军集中了一百八十万大军,三千多架战机和庞大的坦克部队,从希腊登陆。并迅速席卷了希腊全境,向周边诸国进军。不仅与南斯拉夫铁托领导的游击队联系在一起,还侵入了保加利亚,切断了中德的直接联系。

盟军的算盘很简单,德军会师以后,势必会向北非、中东和英国中的一个,或几个目标,展开攻势。与其等德军从容布置,不如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把战场燃烧在欧洲,震慑土耳其和伊朗,确保盟军在中东的控制地位。

盟军下了很大的决心,从42年末开始,美英两国竭尽全力,精心策划,甚至放缓了太平洋的反攻。

工夫不负有心人,盟军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果然一出手,就震动世界,希特勒连下数道命令,也止不主德军的败退。隆美尔的穿叉反击,也不能挽救德军战线的动摇,只将盟军的攻势迟滞而已。盟军迅速解放了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领土。希特勒被迫从各地收刮军队,乃至于从苏联战场连续抽调了近百万部队,才改变德军防线和欧洲局势。

中德运输线的切断,并没有影响到苏联战场的德军物资补给,从中国发往苏联的物资,足以供给德军的作战需要。除了少数武器弹yao外,中德的很多武器弹yao,都可以通用的。

尽管盟军最初的形势一片大好,随着德军在苏联作战的精锐部队大批调回,德军的装备不落下风,逐渐在数量上也占据了优势。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是进,是退,这是一个问题。

从战斗力讲,德军是百战百胜的雄师,远在盟军之上;从作战区域看,德军与本土近在咫尺,属于内线作战,而盟军的主要物资来源于美国,远隔千山万水都足以形容;从形势看,盟军背*大海,侧后是心怀叵测的土耳其,又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希特勒很谨慎,没有从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大量调兵,而选择了从苏联……综合考虑,盟军既不能撕开豁口,进攻德国本土,那就必然陷入持久战,但以盟军的处境久战是不利的。

从法国和从苏联调兵,距离相当。希特勒宁愿从苏联调兵,是害怕盟军声东击西,也有苏联大局已定,希望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意思在内。这些算计无须多言,但希特勒出人意料的反映,却是盟军预计的最坏一种结果。因为这意味着,德军随时可以获得大量的机动兵力。对苏战争到如今的地步,中国也没有可能抽身了。必要的时候,单独也得把苏联干翻。

盟军在此情况下,毅然选择撤退,在军事上是明智之举。盟军还占据优势,进退自如,以轻微地损失,带给德国沉重打击,是一次不小的胜利。依托盟军的海上优势,在阿拉伯半岛,或者北非作战,都会占据更多的主动。然,撤退不是那么容易的,盟军占的便宜,都在撤退了又吐了出来。

何况,这个决定在政治上是个大失败。如果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动承担了撤退的责任,英国又缺乏合适的人选,只怕丘吉尔政府就此垮台了。

这一战,双方都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国际军事评论家则一致认为,双方打成平手,盟军占据主动。

盟军的缺陷是花费巨大,取得的战果,却不得不放弃。而德国在整个战役中,都处于被动。显而易见,盟军还不足以登陆欧洲。但在今后的作战中,德国已不能不考虑盟军的登陆威胁了,必须分兵把守。这也会削弱德军的战力,盟军在战略上取得了主动。

不过,这些都不能弥补苏联战败,对盟国民心和士气的负面影响。德军结束对苏战争后,至少可以从苏联撤回二百万大军,德军是越打越弱,但那是需要长久的时间,无以数计的鲜血和牺牲。想到这个,美英等盟国民众的心里象压了块石头,沉甸甸的。

不管怎么想,在德军的实力削弱至一定程度之前,盟军再次登陆欧洲,是不现实的。美国自然而然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上。44年,日本人的日子可就没有43年好过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中国近代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新中国近代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8章[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