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全]

第151章[全]

在中日之间勾心斗角之际,在东印度群岛也发生着一件事,在稍后震惊了世界。

日本人应该也有好人,但从整体看,变态更多。日本在澳大利亚登陆以后,就在占领区内实施了极残酷的压榨掠夺政策。这是日本一贯的方针政策,所有日军占领区都是一样的,也不必多说。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人体实验基地。

日本开始人体实验很早,在32年开始,就在朝鲜设立了以人体实验为目的的东乡部队。实验体主要汉城监狱,但35年的一次监狱暴东,迫使石井四郎重新设立了另一个研究基地。实验体的来源始终是个难题,日本人清楚,此事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日本占领了东印度群岛,就把主意打到了俘虏和劳工身上,把本部迁移到那里,朝鲜部分也随之而成为分部。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日本防疫给水部(生化研究部队的公开名称)的支部也越设越多。

不过,实验体的来源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依托华裔,在东南亚的渗透很深。在名为“马路大”的人体实验体的抓捕行动中,行动人员有意无意中抓了几个华人。中日民间交往比较频繁,但很多日本人并不喜欢中国人,一是嫉妒,二则是中国挡了日本的路。当然,研究动机毫无意义。当地的中国使馆向日本占领军施加了很大压力,消息甚至一直通到最高层。最后,“马路大”行动被禁止了。

对石井四郎中将来讲,完全是‘无枉之灾’(活该!)。但情况就是如此,倚*中国支持,日本在武器装备上不落下风,对生化武器不很重视。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转机。在日本原子弹的研究陷入困境,中国又使用云爆弹后,日本人感到,日本需要自己的终级武器。防疫给水部队再次开工,规模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由于日本的抵赖,失踪的华人始终没有找到,中方对此一直保持警惕。石井想来想去,就把目标定在了盟军的俘虏身上。俘虏数量众多,来源复杂,处于日军的管理中。失踪与否,无人问津,其间痕迹很长容易抹去。于是,又成立了几个分部,主要任务就是筛选合格的“木头”(实验体的代号),向本部输送。

被俘虏的盟军,多半编制被打乱,彼此互不相识。在这时候做手脚最容易,只要不予以记录,此人就直接蒸发。澳大利亚分部干的非常出色。在45年七月末,太田澄军医大佐被派往澳大利亚,进行表彰慰问,并顺便进行下实战演练。

按说,日军在澳大利亚攻势强劲,势不可挡,太田澄此行就是公费旅行了。

人算不如天算。

8月初,澳大利亚日军遭到了原子弹打击,全线动摇,狼狈逃窜数百里,才稳住阵脚。日军防疫给水部的澳大利亚分部所在地,也被美澳联军趁机收复。因为失败的很突然,不仅分部的资料未销毁,太田澄军医大佐也当场被俘。

这一下,事情就麻烦了。

澳大利亚分部问题不大,那里只是负责检查身体,挑选合格的“木头”,没有什么。

太田澄军医大佐可就不同了,太田澄是第二部部长兼总务部部长,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以及生物武器的在战场上的使用,特别是在传播细菌和寄生虫的设备的研究方面。太田澄地位重要,且极为关键,对整个防疫给水部了如指掌。此次前来,他还携带了一批实验器材,如细菌弹之类的。

有这种种迹象,美军施展了浑身的解术,没用多少时间,就搞清了给水防疫部队澳大利亚分部的本来面目。随着审讯的深入进行,愤怒的美军进一步使用了限制级手段,别看日本人拿别人做实验的时候很凶残,轮到自己成为实验体的时候,更是害怕。

随着太田澄的开口,美军对日军给水防疫部队,有了清晰地认识。所有知情的美军都感到极度震惊,“这不是人能做的出来的!”。由于情况远远超出想象,过于骇人听闻,澳大利亚盟军司令部暂时封锁了消息。但美国军方要求采取最强硬的措施,对日本进行报复,声称要把日本“核平”。

美国总统杜鲁门考虑的,则不仅仅是报复。经过五年的漫长战争,却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美国国内产生了厌战情绪。但是,目前停战的话,是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杜鲁门个人利益的。如果签订一个失败和约的话,他下届大选就肯定没戏了。反之亦然,假如他率领美国获得哪怕是部分胜利,也有希望竞争下届总统。

杜鲁门计划利用此事激起美国民众的愤怒。然美军手中的证据薄弱,澳大利亚分部没有人体实验,太田澄是带去一批细菌武器。这些却都不足说明情况。现在,他需要更确切的证据。在杜鲁门要求下,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计划。

短期内,美军不可能攻克东印度群岛。那里是日本的石油来源地,驻有重军,守卫森严。美军的计划是对东印度群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对该地油田进行一轰炸、空降登陆相结合的袭击,以此为诱饵,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以一小规模的特种部队,袭击日本给水防疫部队本部,以取得确凿证据。

行动很成功,日本根本没有想到,一次动员十几万大军的行动,只是为了一次特种部队的袭击。这么说好象有点儿过了,破坏日本的石油供给,也是美军的重要目的之一。

总之,在中国帮助下成立的,世界第二支特种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胜利完成了任务。取得的证据,多的出乎意料。

接下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开始了。

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的天性,例外的是变异人。

日本人拿朝鲜人,用东南亚人,做人体实验的话,美国人也就是茶余饭后那么一说,感叹几声也就完了。但拿美国俘虏做实验,确实美国人万万不能接受的。此时此刻,美国已经全民动员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入伍。实验用美国人,就有可能是自己的亲人。

杜鲁门发表演讲,誓要报复,绝对不与日本人妥协,一定要彻底消灭日本云云。这番讲话,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最广泛认可。

日本人拿盟军战俘作人体实验,如何在欧美引起震惊,姑且不论。美国的激烈反映,却在日本引发了轩然大波。

日本在澳大利亚日军被原子弹攻击,就迅速商议对策。以当时的情况看,日本有若干选择,但总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求和,一种是求援。这也是自然而然的,自己打不过,就剩下这两条路了。

求和不是一个好办法,刚被原子弹轰炸完,此时求和,势必会付出太多,美国就算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也不甚希奇。

日本人考虑之下,自就选择了求援。求援的首选可不是中国,而是德国。在中国董的领导下,中国明显是见好处才上的。相比之下,德国与日本同处于一个战壕,都在对盟军作战,更可依*。

然而,德国还没有完成原子弹的研究,虽说快了,但没完不是。日本没有办法,被迫向中国求援。中国至少有云爆弹在手,甚至原子弹也未必没有。

有迹象表明,中国研究原子弹已经二十年了。美国和德国后研究的都成功,或者成功在即了。若说中国没研究成功,也得让人相信才行。

再说,前几年,新疆某地区,突然变成了地震多发区,五六级地震一次接一次。

日本人是最了解中国情况的,他们相信,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至少五年了。

这样看来,日本向中国求援算是对了。美国已经拥有原子弹,中国的技术保护政策是否会有所松动。

日内阁讨论到这里,一时间,前途光明起来,首相近卫也充满了希翼,提出了“相当优厚”的交换条件。比如说,同意日军控制的诸国成立政府加入“世联”,等等。

近卫安慰诸位阁员,只要“大日本皇军”仍然驻扎在那里,那日本就依然是那里的主宰。

日本外长丰田的中国之旅,简单形容一下,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人先是拖延了一段时间——这倒可以理解的,如果中国提供了相关技术,与直接参战没什么两样,决定不是那么好下的。

然后,中国提出了一份“无比苛刻”的条件。丰田大将见到该条件的第一反映,是中国人以此为借口来拒绝。后来才意识到,中国人是真心的提出以上要求的。

说起来,唐绍仪提出的条件,与日方的预案,也没有多少差别。但要求日军撤离上述地区,就是日本绝对无法接受的。这是根本问题,等于是剥夺了日本的殖民地。

近卫收到中方的草案详文时,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两年前才把俄罗斯人赶出家园,没两年,又成了民族独立的先锋了,中国董装什么大瓣蒜?!

在内阁会议上,近卫强硬地表示,“……决不能接受,宁愿与美国妥协……”。近卫的发言,在掌声中一致通过。

日本人的算盘打的精,德国的原子弹也快研制成功了,以此与美国谈条件的话,怎么也不会比这更差。

中日之间的分歧,一向是采取协商解决的。日内阁的诸位大佬,很自然就忽略了中日战争的可能性。眼前中国对日宣战的可能性,也确实不高。国会会支持政府合理地采取一切措施“解放亚洲各民族”,这措施是否包括战争,就值得商榷了。

是故,中国在十月引爆了一颗原子弹,宣布中国拥有核武器,也没有动摇日本的决心。

不过,着也是日本一相情愿了。美国知道中国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多半不会答应日本的求和。就算答应了,提出的条件,也必然很苛刻。要不然,美国民众都不会允许。日军一败涂地的话,中国出兵与否,就是另一回事了。

天不保佑日本。近卫的话音刚落,这边回绝了中国。东印度群岛就发生了“给水防疫部”事件,此事实在是骇人听闻,日本的多数内阁成员都不清楚。听说之后,皆是目瞪口呆。按日本人的看法,这事不是不能做,但绝对不能被人发现的。

随后,美国传来了更严重的消息,杜鲁门声称,绝对不与日本妥协,要使用一切手段,哪怕“核平”日本。

顺便说一句,董氏在美国控制的电影公司趁此机会,只用了十六天就拍摄完成了,并随即发行了一部电影——《黑太阳731》。该片从美军战俘史密斯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采用了大量的日军拍摄的照片和录像,以一个美军战俘“木头”的视角,描述日本拿美军等作人体实验的事。

影片一上映,就引起轰动,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不仅在全美热映,还发行到了世界各地。随着影片公开放映的,还有一份缴获的“给水防疫部队”官兵的名单,以及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决不宽恕,正义必须得到伸张”云云。

这一回,可就把日本害惨了。日本现在干脆就是两头不落岸。拖延时间是坐以待毙,唯一的希望就是德国了。但德国是否会成为日本坚定的盟友,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眼见得事情不妙,首相近卫便以健康原因,向天皇辞职。并不顾挽留,坚持辞职。

45年11月23日,近卫内阁垮台。在这个时候,首相的位置没人想接手的。直到12月15日,米内大将才在天皇的一再请求下,“荣幸”地接替近卫组阁,时人称之为“倒霉的米内内阁”。

米内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团,再次与中国展开谈判,总不能一颗树上掉死。中国的心态,米内看的很清楚。

一个好汉三个帮。美国有英国,德国有意大利。而整个亚洲除了日本,就剩下中国一国独大,这并不是件好事。中国需要一个帮手,唯有日本能担当这个帮手。

但日本发展迅速又令中国感到威胁,所以,中国的想法是削弱限制日本,却不想让日本过分虚弱,也不是灭亡日本。

既然如此,日本就可以与中国谈条件。

当然,米内也通过其它途径,秘密向美国发出了求和的试探,并督促在德使团作出更大地努力。米内用心良苦,两者却都没有结果。

美国人直接了当的拒绝,唯一的要求,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而德国,希特勒夸夸其谈,却不肯给予明确的承诺。在生死攸关的关头,德国并不是日本坚定的盟友。

德军与美军在地中海南岸,连场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盟军连续作战多年,也出了几员名将,又以逸待劳。德军字身就死伤百余万,才占领了中东,与盟军隔红海相望,却已无力进攻。

美国原子弹爆炸,希特勒也深感威胁。这回美国把原子弹投在了太平洋,但下回就谁也说不准了。希特勒命令全力以赴,人力物力全面向原子弹研制倾斜。获得苏联的资料后,德国的原子弹研究,本来进展就很快,很快就完成了研究。

12月29日,德国人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岛上,以空投的方式,引爆了一颗原子弹,正式宣布德国的原子弹,并已进入实战阶段。

这对日本是一个好消息,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德国的态度更暧昧了,有消息指出,德国正在与美英接触。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但真正成功后,就会谨慎许多。当初是“烂命一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身姣肉贵”,穿上了鞋,自不会那么拼命。发财立品,才是人之常情。

希特勒已经占据了整个欧洲,他的心态自然发生变化。德国是在虎视非洲,但并不一定需要武力解决。希特勒不是一个疯子,想象一下,两国间互扔原子弹的场景,疯子都会变正常。

德国是可以把原子弹空投到英伦三岛,然盟军一样能把原子弹投到德国。再严密的千里眼网络,也不能完全阻止敌机的入侵。如果这东西投在德国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希特勒并不希望,拿德国作代价,去毁灭英国。而且,德国炸的到英国,却炸不到美国——德国海军实力很弱,还没有航空母舰。

希特勒指示德外长,通过中立国,悄悄的与美国接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中国近代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新中国近代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1章[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