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河谷 上

消失的河谷 上

仙台、群马县、公共墓地。

我穿着黑色的西服,站在一个写有“松江俊吉之墓”的墓碑前,和他的家人一起向墓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

去世的松江俊吉是我在留学日本时结识的一个好朋友,最好的那种。可是就着这样的好朋友在前些时候的一次钓鱼中失足落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尸体是从离鲨浦四公里的海里打捞出来的,打捞出的时候尸体已经开始浮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意外,甚至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玩笑,可当我见到尸体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松江俊吉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悲伤的情绪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心头。

我叫欧阳云实,今年二十八岁,是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现在在一份数一数二的文娱性周刊当一位副主编的秘书。生活还蛮过得去。目前还是单身一人,不是不想结婚,只是生性不是稳的住的人,暂时还不想被婚姻所套牢,所以事情就这样一直拖着。

鞠完躬后,他的家人一一向我致谢,随后把一些我和松江以前在一起的时候所照的相片递给我,说是希望我能有个留念的东西。同时给我的还有一沓稿纸,说是松江写的小说,知道我和松江是好朋友就一并给我了。彼此道过节哀后,我就打车赶回东都了。

人们都说时间是伤口最好的愈合剂,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松江的去世所给我造成的伤害已经渐渐的愈合了。更何况我所工作的周刊是很繁忙的,作为一个秘书,我不仅要对投来的稿子进行甄别,以供副主编做出最后的决定,更要和一些知名作家定期的约稿。同时,一些明星的新闻也要我时不时地出马去采集第一手新闻。所以除了到松江的忌日的时候我还会拿出他的遗物凭吊一番外,松江的去世已经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了。毕竟死者长已矣,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由于我在文娱性周刊工作,所以常常能够接触一些十分有名的流行作家,小高省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实严格说起来,小高省吾也已经并不算是一个流行作家了,他已经完成了流行性向文学性的转变,所以对他更确切的定义是一名著名作家了。

今天我要做得就是去他的家拜访他,同时去约定下一个季度的文稿。

在客厅里,小高省吾接见了我。理节性的寒暄过后,我开始进入主题。

“小高先生,您上个季度在我们刊物所刊登的几篇小说都赢得了不错的反响,广告效应也相当不错,您的稿酬和其他的相关费用我们都已经打入了您的账户。我们这个季度还想继续向你约稿,您看——”

小高省吾拿起烟盒,给我递了一支烟,自己也拿了一支,我赶紧为彼此点着火。他不紧不慢的吸了一口,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向我这边倾了倾身子,问道:“数量上呢?还是那么多吗?”

“是的,不过长篇小说要减少,最好是不要了。从上个季度我们统计的情况看,短篇或者是中篇小说的收入和广告量都要好过长篇小说。”

“这个嘛——”,小高沉吟着,“你知道,我前一段时间都在创作长篇,现在也刚好有一部已经完成了,而且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算得上是我这段时间的代表作,你看我把这部小说给你怎么样?我想应该不会让你失望的。其余的我就按照你们说的办怎么样?”

我低下头,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小高以往的长篇的社会反响,把手里的烟头往烟灰缸里一按,说“那就这么办!交稿日期和稿酬还是比照老样子可以吗。”

“好,等一下我把稿子交给你,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再找我。”

“呵呵,能有什么问题,您的作品我们还能不放心吗?”见事情已经办妥,我也感到浑身的轻松,也向小高开起了玩笑。

彼此对视一眼,我们都愉快地笑了起来。

随后我们又闲聊了些文学和其他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联系了一下感情,我就起身告辞了。带着小高省吾的长篇小说《消失的河谷》我愉快地离开了小高的住宅。

回到单位,我向主编详细地介绍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主编十分痛快的肯定了我的做法,同时也对我的效率十分赞赏,高兴之余还把《消失的河谷》的校正工作交给了我。

回到自己的位子,我就开始认真地阅读起小说。小说的一开头就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以至到了下班的时候我还恍若未知。读着读着,我就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高潮的形成、主次人物的安排和刻画都十分巧妙,堪称是小说写作技巧的典范。不能不让我佩服小高省吾杰出的写作能力。

故事是描写一位警官和他所追捕的罪犯一同进入溪谷,突然遇见狂风暴雨,出入溪谷的唯一一座独木桥也被洪水冲走,两人无法走出溪谷,处于极限状况之下。这部作品将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十分成功,读着读着,就会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书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得也十分精妙,让人不时地产生自己就置身其中的感觉。

一口气读完,放下稿纸,我深深的伸了一个懒腰,点着一支烟,默默的回顾小高省吾另外的几部长篇,怪不得说这是近来的代表作呢,水平确实是非常高的。不过,虽然小说无论从文字还是结构都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但是为了符合周刊刊登的要求,还是必须做出一定的修改的。而这也正是我下一阶段的工作。

不能不说校正的工作是枯燥和琐碎的。几个星期下来,我一直埋首在小说中,不断的研究小说的遣词造句和它的结构,时不时地还要和小高省吾通过电话联系,对一些问题进行沟通,以做出最佳的修改,使其适应周刊的要求。终于,小说的校正工作在我的努力中完成了,在疲惫之余,不能不说还是有那么一些成功感的。不过,虽然校正工作完成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马上就可以刊登了,在这之前还必须先进行一些寻找广告的准备工作,在这之后才是小说连续一个半月的刊登。不过这已经不是我的工作了。

而此时的我已经回到家里,准备好好的休息一下,同时好好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度过我那为期一个星期的休假。把勒在脖子上的领带随手扔到地上,让自己的身体以一种舒适的姿态扔到沙发里,舒服的呻吟一声,惬意的伸了个懒腰。在这之后我才看了看放在旁边的日历,惊奇的发现明天就是松江的三周年祭了,不由得一阵唏嘘:时间真的是太快了,一转眼松江离开这个世界也已经三年了。在感慨之余,我从箱底拿出松江的遗物,一张照片一张照片的看着,不时地会回忆起那美好的过去,不过,其中一些照片很快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几张照片并不是我和松江一起照的,而且其中的有些人我并不认识。不过从照片中的情形看,松江和他们应该是很熟悉的。

第一张照片是松江和一帮人拿着一沓子书在摆着胜利的姿势。书的封面用黑色的字体飘逸的写着两个大字——潮流。似乎是松江和这帮人一起协办的杂志,不过这本杂志似乎没有什么名气——至少我没有听过。不过,我放下这张照片,低下头认真地开始回想,松江对写小说是很有兴趣的,不过似乎他并不想当上作家,写作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兴趣罢了。想到这,我忽然对这本《潮流》起了一定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兴趣只是建立在我对松江的作品的兴趣。忽然,我想起在松江的遗物中似乎有那么一叠稿纸的,应该就是他的作品吧(自从把这些东西带回家,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没有认真地看过),不过还是先看完这些相片吧,小说有的是时间去看。

还有三张照片是松江和一位警官一起钓鱼的合影。我知道松江十分喜欢钓鱼,同时也确实有那么几个十分交好的钓友,只是没有想到其中竟然还有警察。

其余的照片都是松江和一个男人的合影,这样的照片那么七八张。似乎两人的关系很是密切的。而让我感到好笑的是这个人似乎和小高省吾长得有些像,如果不是我从没有听松江说起过我就会以为松江和小高一直是认识的。

就这样,我一边翻看着照片,一边回忆着过去,在灯光的映照下,我的背影似乎有些孤独。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十点了。随便的吃了些早点,随手给自己到了杯咖啡,就再次躺在床上。翻开松江的那本小说,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了细细的品味。

让我吃惊的是,这本小说出乎意料的精彩,甚至比我所知道的一些知名作家的都要好。就我目前所知道的也只有小高比他强——不,不能说强,只能说各有千秋,小高的某些小说甚至还没有这篇来的精彩。而让我吃惊的不只是这个,最让我吃惊的是小高和松江的文风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一致,虽然这可以用松江模仿小高来解释,但是我的心底隐隐的告诉我事实不是这样的,这件事情顿时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似乎冥冥中有种力量来推动我去搞明白这件事。

那么该如何下手呢?我在房间的地板上来回走动,思绪随着脚步而扩散开来。嗯——,首先,至少我要先把小高和松江的作品都尽可能的收集起来,应该能从这其中看出几分端倪。小高的作品还好说,毕竟我的工作就是编辑,收集一下小高的作品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还可以向本人要吗,就说是想做个专辑。难办的是松江,我不知道他写过些什么,更不知道这些作品是不是还存在,如果存在又是由谁保存着呢?忽然,我想起了那张照片上的《潮流》和那些人,这应该是突破口!想到这里,我立刻穿戴整齐,准备出发。在离开家前,我又给单位打了一个电话,让单位里一个和我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帮我把小高自出道以来的所有作品都收集起来,理由很简单,忽然对小高的作品感兴趣,想系统的看看。随后,我就打车奔向了松江的家乡。

一路上,我不断地分析着小高和松江之间的关系。我忽然感到这件事情可能并不如我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两个人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来到群马县松江的家的时间十分凑巧,松江的父母都在家。敲敲门,不一会就有人开门让我进去。自从松江去世以后,他父母的精神都不是很好,今天也是这样。一进入客厅就看见松江的母亲躺在摇椅上,精神还是有些萎靡。而松江的父亲则不在客厅。走上前,我来到她的面前,低下头,轻声地说:“伯母,我是欧阳啊,是松江的好朋友,你还记得我吗?今天我来看您和伯父了。”

松江的母亲认真的看看了我,微微的皱起眉头,似乎是在想着什么,随后轻出了一口长气:“噢,我记起来了,你是松江的好朋友,以前常来的,现在好像是在什么杂志工作吧?”

“对,就是我。我今天来看您和伯父了,你们最近的身体还好吧?”

“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的凑乎着过日子,就这点小事情还让你专门来一次。”

“没什么。谁让我和松江是好朋友呢。”

“呵呵,还是你人好啊!以前松江也有不少的朋友,现在还能来看我的也就是你一个了。”

“哦,松江以前的朋友您都有知道吗?”

“人老了,隐约还记得一些,怎么了,你有什么事情吗?”

“哦,是这样,我知道松江以前和一些朋友和办过一个叫《潮流》的杂志,我想和他的那些朋友借来看看。”说完,我还怕他误会就连忙补充道“主要是我想看看松江写的那些,我想这对松江或许很重要。”

“这样啊,他的那些的朋友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人老了,时间一长就容易忘事情。不过如果你想看那些杂志,我倒是还有一些,你拿去看吧,希望能帮上你——对了,这和松江有什么关系啊?”

“这个——,不好意思,我现在还不能说,等结果出来了我一定会通知你的,您说怎么样?”

“好吧,书就在里屋书架上,那些都是,希望能帮上你。”

“谢谢您。”我起身走进里屋,果然看到一个书架,上面零零散散的放着一些书,仔细一看,果然是我要找的那些杂志。把书装进书包,我就出来又坐在松江母亲跟前,打算陪她多聊一聊。

等到太阳要落山的时候,我才向她告辞。然后在这里随便找了个还可以的旅店就住下了,打算第二天再回东都。

等第二天我一回到东都,就又有一个好消息。单位里为我收集小高小说的那位朋友说事情已经办好了,自小高省吾出道以来的所有作品都收集好了,同时还收集了不少杂志、专刊对小高的简历介绍、逸闻趣事以及专访。我十分高兴,马上就赶到单位,飞快的将所有和小高有关系的作品都拿到了手。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那些纸袋,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来。

由于前一段时间我一直扑在小高的长篇中,所以对小高的作品可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这样一来上手也就轻松了很多。从收集到的资料看,小高出道至今也就六年的时间,当初是依靠参加《现代大众》这本杂志主办的“长篇小说新人文学奖”才脱颖而出的,当时他参赛的小说十分不错,可以说是充分地展示了小高的才华,自此使他一炮走红。接下来小高再接再厉,以惊人的创作能力接连发表了十数篇长短篇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书评家和读者的积极反响。可是让我奇怪的事情就在其中,在这段时期里,虽然小高的创作量确实惊人,但这并不是不能解释的,让我真正感到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小高的写作风格一直在两种全不同的风格中摇摆。一种深沉凝练,一种洒脱飘逸,而后一种风格在近几年已经消失了,只是在那篇《消失的山谷》里这种风格好像又突然复活了似的。而且从大众对小高作品的反响来看,似乎后一种风格所受到的欢迎要更多,那为什么小高在对这两种风格的选择中没有选这种呢?种种疑问不由得在脑海中纷纷涌现……

我烦躁的在屋子里走动着,烟一只一只的消耗掉,屋子里已经满是烟雾,可脑海里却也像这个屋子一样,充满了重重迷雾。

我烦躁的一挥手,暂时的放下心中的疑惑又把那些杂志拿出来,继续我的研究。

松江的文章在杂志里不是很多,但写得都相当不错,和那份稿纸里的一样精彩。虽然没有长篇,但是就在那些仅有的小说中就闪现了松江具有相当程度的写作天赋,而且是极为出众的。但是在我仔细的阅读中,一种莫名的且极为熟悉的感觉逐渐缠绕在我的心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田中俊彦事件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田中俊彦事件簿
上一章下一章

消失的河谷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