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

第十二章 日

美国“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在波斯湾使用战术核弹灭了伊朗政府之后,经印度洋、穿过马六甲到达关岛。疲惫的美国大兵们还没来得及在这里享受一下南太平洋的温暖海风,就接到前往横滨基地加强防务的命令。

美国在日本拥有一百多个军事基地,其中主要力量还是集中在冲绳岛,当中国登陆日本后,不可避免地将要直接面对美国的问题,美国的想法很明确,等你打下日本,我们再谈怎么瓜分的事。

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美国知道自己想独霸日本不太现实了,为了在中国登陆日本前巩固自己在日本的利益,美国将在日本的军事基地进行了整合。

美国提出要进入被中国严密封锁的日本,以加强在日本的基地防卫力量,完全是为了试探中国,没想到中国竟然默认了,是中国还不愿意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呢?还是说中国根本就不在乎美国增加多少兵力?

“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庞大的混合编队,正在北进日本的时候,突然截获消息,得知日本的九艘“海之怒”正被中国潜艇围困在距航母编队一百五十海里的东侧海沟下面。

正在“里根”号上的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当然知道“海之怒”是什么玩意,不怕死的中国人竟然将“海之怒”避到绝境,那是摆明了要舍生取义,可千万别把我们美国舰队给拉上啊!

但现实和愿望常常是有很大出入的,不久之后,他们再次截获了令人绝望的信息,只有四个字:“立即引爆!”

整个航母舰队慌乱地调转队型,全速向西急驰、准备脱离,而就在这时,所有的水兵都惊讶地看见了一幕从未见过的壮观景象。那一刻,原以为对大海有着深刻认识的水兵们,才发现自己错得厉害。

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从远远的地平线上无声地隆起,并快速冲高,突起的海水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仿佛一座晶莹的雪山拔地而起,达到它的极限高度之后,再向喷泉一样四散而开落了下来,一团团巨大的云气从“喷泉”的中心射了出来,直冲蓝天。

此时,惊天的轰鸣声才由远而近地传到耳中,“里根”号舰队上的所有水兵,终于从美丽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接踵而至的恐惧瞬间充斥了每个人的大脑,排山倒海的巨浪呼啸着从舰队后面急追而至。

成吨的钢铁舰队在狂烈的海水撕扯之下,如同炸油条一般翻滚扭曲着,几分钟后,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了。

深海核爆引起的巨浪,由于缺乏后继能量的支撑,在肆掠了数百海里之后终于平息下来,海面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核爆发生处的海底却已经面貌全非,九颗核弹的爆炸总当量超过了一亿吨,虽然对于浩瀚的海洋来说,这也算不了什么,也不过就是波及了数百海里半径的范围而已,但对于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来说所造成的破坏就显而易见了。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目前发现的最深记录是11034米,核爆发的地方是位于日本南部最深的一段海沟。

躲在海沟深达3500米深处的日本自杀潜艇,爆炸时的巨大能量将上万吨的海水直接汽化,再把亿万吨的海水推上半空,而核爆产生的可以撕裂空间的膨胀力,大范围摧毁了狭窄的海沟岩壁,然后经过高空回落的海水冲洗,海沟向两测撕裂,变成了大“海盆”。

在这次海底核爆中,中国的九艘潜艇、一艘远洋补给舰、两艘护卫舰全部遇难,他们早已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为了祖国的安全,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原子核裂变的缝隙,全中国人民都将永远传诵他们的功绩。

美国一个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全军覆没,包括远东战区司令在内的全部将士无一幸免,继美军在伊朗创下二战后的伤亡记录后,又在太平洋创下了阵亡将领级别最高的记录,而且这是真正的误伤。

暴怒的美国人,没等中国政府做出反应,就首先从冲绳基地发射了两枚核弹头导弹,目标锁定在日本东京的皇宫和神户的军港,这些本来为中国准备的导弹,现在他们毫不犹豫拿来招呼日本,顺便也检验一下中国号称能消灭所有核弹的能力。

两枚导弹刚刚离地,就被天际射来的两条黑线扫中,而导弹仍然毫无知觉地继续飞向目标,最后,其中一枚将日本皇宫的仿唐屋顶砸了个洞,另一枚则一头扎进了神户军港的一间厕所,没有造成伤亡,这就是昔日谈虎色变的战略核导弹所造成的最大破坏!

对于美国借机向日本发射核导弹的做法,中国政府很清楚他们的心理活动,中国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让日本彻底亡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讨论日本问题,也不需要捡来的盟友。

中国政府大张旗鼓地把阵亡海军将士的追悼会放在了首位,此后,人民日报才对日本自取灭亡的做法发表了长篇社论,社论指出:日本现在只是在做最后的挣扎了,我们的军队即将等上日本岛,彻底清算所有的恩怨。我们英勇的战士可能还会在登陆日本的战争中牺牲,但为了人类的健康发展,我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社论还指出:日本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赋有不可推谢的责任,我们不欢迎美国在处理日本事务方面继续指手画脚,亚洲的事情将由亚洲人民自己处理,日本将成为历史,日本的美军基地也相应会成为历史,我们呼吁美国尽快主动地从日本撤军。

马里亚纳海沟的核爆发生一周之后,紫海超能战队训练总算接近尾声,所有参加训练的队员,只要回到地面再经过几天自然观察期就可以结束了,中国对日本的登陆作战进入了最后的倒数及时阶段。

这时,一件所有地质学家都担心、并密切关注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日本北海道突然发生了里氏8.2级强烈地震。同一时间,琉球群岛也发生了7.5级地震。

随后的数天时间内,日本本洲岛多处地区发生地震,并波及朝鲜半岛,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火山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出现了十几个同时喷发的火山,厚厚的火山灰遮天避日。

更大的海底地震在太平洋海底产生,昏暗的天空下,太平洋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形成了,巨浪由东北至西南大面积横扫三千多公里,南太平洋诸、菲律宾群岛、台湾岛、中国浙江沿海都受到了海啸的正面冲击。

巨浪形成“水墙”携带超呼想象的能量,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冲上陆地,所过之处瓦硕无存,给海滨国家沿岸造成了巨大破坏。

数天之后,海面在逐渐开始恢复平静,汹涌的海浪给太平样各国留下的破坏痕迹处处可见:倒塌的房屋、海水退潮、半埋在沙子里的渔船,这些都成了幸存者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次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所冲击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损失之大,都远远超过了本世纪初发生在印度洋的地震海啸,其成因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核爆。

太平洋上声势浩大地翻江倒海的时候,海洋之下的地壳也正发生着缓慢而不阻挡的变化,位于亚洲大陆板快边沿的日本大陆架,与活跃起来的海洋板块频繁地碰撞,撞击能量则通过地震、火山释放,而日本大陆架在发生核爆的海沟处,正被海洋板块挤碎。

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本来就是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时,由于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而在发生碰撞的地方就形成了断裂的大海沟,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大陆板块的交汇处。

日本自杀潜艇在马里亚纳海沟的爆炸,引起了一系列大陆板块的异动,诱发了这一地区的强烈地震和大范围熔岩喷发,最终导致日本大陆架与亚洲大陆板快的分离,并使之向着南部的深海滑移。

日本正在逐渐沉没之中!而火山列岛却在不断喷发中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山岛,也许数十年后,这个由火山连接成的巨大岛屿,就会取代原先在人们心目中的日本岛。

日本在这一系列的灾难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上千万人死于各种灾难,而活着的人却要忍受日本岛每天50公分的沉没速度所带来的绝望冲击。

由于中国先前的打击,日本现在已经几乎没有可以飞得起来的飞机,也没有可以出海的远洋轮船,上亿的日本人找不到出逃的途径,像蝗虫一样在海水围困岛屿上四处乱窜。

中国说是要毁灭日本,但遇到现在这种情况,似乎再用不着再登陆作战了,将心比心,看看浙江的受灾情况,中国人又动了恻隐之心。

但整个太平洋地区需要救援的人很多,日本只好先放一放了,不过,中国还是没有忘记宣布解除对日本的封锁令,让他们进行自救吧。

在朝鲜半岛的日本远征军团,由于失去后方的供给,不过就是苟延残喘而已,如果不是讨日联军懒得在他们身上再做牺牲,他们在就已经成为俘虏或者幽魂。

现在日本岛毁灭在即,这些身处朝鲜半岛的日本兵虽然悲愤莫名,却也无计可施,杨华在征的朝韩两国同意之后,划出了一个临时避难区域,允许他们在朝鲜海峡救援日本难民。

美国忙着救援自己陷落在日本各处军事基地的士兵,自然没有工夫顾及那些自己作孽的日本人,不过他们救援美国士兵的军舰,却常常遭到绝望的日本人攻击。

不管怎样,美军就这样被迫从日本撤离了,一场灾难发生的时候,也许另一场灾难就在无形之中被化解。

大地按它自己的方式宣泄着不满,并不理会人类的期望,太平洋地区的地貌变更活动,一直持续了大半年时间才逐渐平静下来,此处的大陆板块终于停止活动的时候,原日本岛已经只剩下三分之一了,剧烈的环境变迁,使幸存的日本人已经不足三千万。

太平洋很长一段时间内,随处可见漂浮的矮胖尸体,以至于后世将太平洋别称为尸海。

三千万幸存的日本人,大多数是那种在危难时刻,舍人存己的自私之人,石原小浪那个干瘪的老头也竟然活了下来,虽然已经是奄奄一息,但也实在是巨浪无眼啊!

由于大多数的城市已经淹没在海平面以下,剩余的陆地基本上是原来的山丘森林,活着的大和族人种过上了野人的生活。

但食物的稀少,使存活的大和族人之间,不断地发生着更加野蛮的猎食战争,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成为别人的食物。

泉下晴贵现在无疑成了最大的山大王,他手下现有的230名改造武士理所当然的在森林中找到了自我,凭借这样的力量,泉下晴贵很快统一了大和亡族,一种野蛮的力量重新开始滋生。

中国汲取了千年来的教训,不会让自己的门前再次出现一个壮大野蛮种族,密切关注日本岛现状的中国政府,决定派遣文明之师,实现曾经登陆日本岛的诺言。

只不过,现在派兵的目的不再是消灭日本,而是去建立一种新的、和谐自然的岛国文明,大和亡族能接受文明教化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间无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间无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