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城传说
卷词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红日西沉,用它仅有的余晖为天城山镀上了最后一层金边。山间的樵夫、猎户纷纷扛斧收叉转下山去,山下村庄里那一缕缕炊烟便是招唤他们回家的信号。脚步快些、再快些,不仅因为家中娇妻稚儿的等待,也因为天黑后的山林即变成野兽的乐园,处处充满着危险。然而就是在这黄昏之际,一青衣小婢却反其道而行之,急急惶惶往山上而来。该女子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虽作婢女打扮,但衣饰精致、容颜秀美,其身形气度非一般富贵人家的丫头所能相提并论。这样的小婢本当身处雕栏画阁之中陪侍在佳人左右,绝不该此刻独自一人出现在这略显崎岖的山间小路上。那女子边走边频频看向天空,愈阴沉的天色似乎让她愈地心急如焚,到最后竟不顾仪态拎起裙角一路小跑。
如此行至半山,突然停住脚步,由此看来不远处的望松亭便是这女子的目的地了。可她却一改方才的匆忙之色,面上现出了几分犹豫,仿佛犹豫着究竟该不该上前。此时,亭子里早已快步奔出一人前来迎她。
“青萍姐姐,你可算回来了”说话的女子似乎年岁还要小些,装束与那青萍相似,唯一不同的就在于她着的是一身紫衣。青萍苦笑着答应了一声,携手和那紫衣少女一起进入亭中。站定,紫衣女子一脸疑惑欲开口问,青萍微微摇头,示意她不可作声。然后将目光投向前方正凭栏远眺的白色背影,暮色中那身影越加显得柔弱无依。几番欲言又止,终究只喃喃地唤了声“姑娘”。
那白衣丽人却不回头,道“青萍,你不必为难,我全知道了。你刚才进来的表现已经告诉了我一切。”淡淡的语气,清冷的声音,就像这山间的风一样空空荡荡幽幽远远,竟似脱了这人世,因心灰而厌倦,因厌倦而脱。
青萍心中蓦然一酸“姑娘,我带回了这个。”她从背上解下一个包裹放在亭中的石桌上,打开来,赫然是一把古琴。她与紫衣女子互看了一眼,接着两人齐齐低下头退出亭子。她们均不忍目睹姑娘心碎的模样。
“青萍姐姐,我好恨哪”紫衣女气不平地跺着脚,满脸愤懑的表情。“紫砚――”青萍本想劝慰她几句,可话到嘴边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化作长长的一声叹息。
“苍天可鉴,日月同证,誓共此生,百折不回。”
言犹在耳,人事已非。一滴泪落在琴弦上,纤指一拨,泪珠儿应声而碎。
紫砚讶然回,望向亭中“姑娘弹的这曲子是――”
“孔雀东南飞,”青萍眼中的悲哀之色更盛,“姑娘弹的是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曾有不止一个村夫坚称于某年某月某日亲眼看见有仙女坐在毓秀峰的望松亭抚琴而歌,琴声凄切,闻者心伤。歌声引来无数白云围绕在亭子四周,接着便自半山腰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曲唱罢,雨过天晴,云雾散去,望松亭中却空无一人,那白衣仙女早已不知去向。很美丽的一个故事,说的人言之凿凿,听的人如痴如醉,然而不管是说故事的还是听故事的,大家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天城山有太多太多的传说,它既不是历史最悠远的一个,也不是最出名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关于天城山的传说,最为人们熟知并津津乐道的要算是建于主峰之上天城派的由来。
据说天城派的开山祖师当年也不过是这山下一名普普通通的樵夫,那日清晨他原本想为病中的母亲上山采些草药,却在不经意中远远看见凌绝峰上一片流光溢彩煞是耀眼,好奇之下便想爬上去看个究竟。凌绝峰为天城最高,山势奇险,故名“凌绝”,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地登上这天城主峰。就是后来那个自负文治武功海内无双的汉武大帝慕天城派之名上山求道,却同样因凌绝险峰难于攀登而只得作罢。也合该那樵子福缘将至,虽这一路攀爬历尽艰辛却有惊无险。到达峰顶之后,他习惯性抬头向上看了一眼,只这一眼却惊得他一跤跌坐在地上半天不敢动弹。原来比这更高的崖上,有一白衣男子在舞剑,或者准确地说是那剑围着白衣男子飞地舞动,所谓“流光溢彩”其实是剑气纵横,旁边的崖壁上划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剑痕。那男子身形隐于剑气之中却比那剑更快,只能看清一道若有若无的淡淡白影,转瞬即逝。舞到极至,但听得一声清啸,晴空也为之变色。刚刚眼花缭乱的樵子却在下一秒吓得差点魂飞天外,但见那柄光彩夺目的神剑直直地向他这边飞来,险险地擦过脸颊,闪电般**距他不过三尺有余的岩石之内。接着那重约千斤的巨石竟一寸寸地裂开,最后俱都化作粉末。剑身周围三尺以内草木尽枯。待樵夫回过神来再看崖上,仙人已杳无踪迹。崖壁上蓦然现出数行大字,奇的是这字并不是写在石壁,而是像漂在水面似的浮于其上。樵子每看清一句,之上的字便逐渐变淡被风吹散。自此,天城祖师因缘际会得仙人指点,以剑悟道,终开创了天城一派八千年的基业,相传至今。
这个遇仙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有多少人相信多少人怀疑,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山下村夫愚民的眼中,这些高来高去神龙见不见尾的天城中人和神仙根本没什么区别。而在所有修道炼气之人心里,道法高深莫测的天城派早已当之无愧成为天下玄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