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箫声》有感:一枝一叶总关情(2)
,才子,情种,这些称谓在主人公那里都是贴切的,也都是富有褒义色彩的。行文至此,我恍然想到,作者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他曾是一个身居高位的地方官员。那么,用另外的一种眼光去打量这部作品及其所放射出的特殊光泽,我们也许就可获得异样的阅读感受。还是回到郑板桥的诗句上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的,像书中萧长玉这样的“州县吏”,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显得“些小”,但无论怎样,都要有着一份情怀。萧关心国家社稷,关心民生疾苦,关爱他人,不惜身负重伤,不惜丢掉乌纱帽。老百姓也关心他爱护他,他到农村去,农民春天为他捞鱼虾,秋天为他杀小鸡,过河为他搭人桥。为他伤心,为他讨公道,为他流泪。可以这样说,萧长玉的人生之所以绚丽,是因为他全身心都充满着人情味,故而他敢爱敢恨、敢歌敢哭,是位有血有肉的好官员。
从这一点上说,《箫声》无疑是一位充满**的**员给予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它所展示的高尚的情怀、美好的意境和弥足珍贵的历史画卷,必将大大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促使我们对今天的生活道路作以深沉的思索。
《萧声》在艺术方面也不无可取之处。整体结构虽是以史为经,但故事情节却似江河,曲折迂回,将人生旅途如舒展画卷般缓缓展开,使读者如同走进历史的长河,随作者一起歌哭,一起思考。作品尾出现的那位村姑和珠儿,则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是作者构思精巧之一。而每一章的结尾,他总要留给读者一些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只好继续读下去,这一点或许是得益于作者的古典文学功底吧。再看作品的行文,也相当流畅,全书读来给人以行云流水、荡气回肠的感觉。
箫声、琴声,贯穿全书,是箫长玉、龙雪梅情感的寄托,感情的桥梁,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书中故事情节的组成部分,虽有间断,但声断意联。他们青少年时期,便历尽悲欢离合、坎坷道路,曾几度分别,几度重逢。而每次分别,雪梅总是泪流满面地吹着长玉小时候送她的小口琴,思念时哭诵: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灞陵伤别,龙山伤别。开卷第一页,萧长玉病卧床榻,倍思雪梅,悲痛之中,借箫释愁,依床吹起《病中吟》、《梁祝》。后来雪梅认为箫声太悲,不让小萧吹箫,便互相约定:萧不吹箫,梅不泣诵:箫声咽。从此,箫声匿迹。
孰料,雪梅刚大学毕业,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洞房花烛后,突然出走。萧长玉悲痛欲绝,又吹起箫。他还自编了一《思念》的曲子,悲伤时吹箫,思念时吹箫,斗争激烈时吹箫,烦恼苦闷时吹箫。这一吹就是二十年。然而,箫声咽,肝肠断,惟有白云悠悠,孤鹤南飞。直至本书结尾,箫声、琴声,仍然如泣如诉。
著名诗人严阵同志对小说给予很衷肯的评价,并为《箫声》题词:
箫声琴声心声,声声相扣;
小说诗歌散文,皆在其中。
《箫声》将小说、诗歌、散文融为一体。既具有小说生动、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又具有诗歌、散文优美的韵味和意境。
书中个别章节虽略显拖沓,但毕竟白璧微瑕,无碍整部作品。我们应该为作者完成这样一部“宏伟工程”而祝贺!
感谢《箫声》作者,他用燃烧的**为我们奉献了又一束人生之光。
8年7月于北京和平里临风斋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中国诗歌
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