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死亡档案
梗概:
描述现实社会隐形和隐藏的精神病人群的忧患,随时可能发生的狂躁与自杀行为的实录和写真。人群混入这样患者的无法确定和混淆。死亡的必然性和惊悚性。
惊点:
惊悚,现实,长期不为人知的精神科从业者的自身困惑和职业困惑。
精神病患者的真假症状和迷惑性,提醒社会关注此类人群的危险性和突变性。
人物:
敖灵:原小儿科医生,现精神病科随访医生
敖灵男友:精神病科医生,服毒自杀
17岁女患者:狂躁型精神病,坠楼,死后尸体做标本
其母:冷淡的家庭主妇。
敖灵调入精神病院已经二年了,当年她是分在小儿科的,她的男友分在精神病院,但是死心眼的男友在工作一年后,和精神病人密切谈话达千例后,固执的认为他的病人都是正确的,社会上的人是错的,逼他们接受治疗,折腾了半年,自己也进了病房被监管,并且狂躁的镇静剂量用到最大量。敖灵在爱情的感召下,为了男友主动要求来到精神病院,方便照顾他。理想是理想,现实是残酷的,他已经服毒自杀。成为精神科死亡档案的一个黑色的夹子而已。敖灵没有心思再给病人看病,神思恍惚,休整了一段时间,组织上只好安排她做出院患者随访。
随访一年多来,大部分所谓出院的病人都意外死亡了。对于他们建立起另外的随访死亡档案。黑色的厚厚的一打,占据了资料室的大部分档案架。
今天,有个广东的女孩要随访,17岁,曾入院三次,狂躁型精神病,因为家里资金问题父母闹着出的院,听说竟然还恢复上学,只是还在读初中。是否是例外的恢复不错?
进入那个老社区,一个物业管理公司正在洽谈接管小区事宜,要求住户拆除违规的突出的阳台护栏,远处一位似乎是女物管的和业主正大声争吵,极卖命的样子,唾液四溅。走进一看,正是要随访的精神病人。
她依然在发作期:明显的过于激动和爱插手与己无关的事。上学期间逃学,却在和居民争吵,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负责的人。
敖灵没有当场揭穿她。但她已经把一位阿婆气昏倒了,120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
敖灵找到她的母亲,一位邋遢的中年妇女。在麻将桌上,对于医生,她态度很冷淡,又与女儿的精神型的狂躁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交代的复诊事宜,随便的应付着,敖灵无奈的离开了。
......
敖灵预感不祥,就又来到小区,看见那女患者正自己锯开自己家的防盗网,她的妈妈正在骂她,不知道实情的还表扬她自己以身作则,敖灵有些不安,但是,却说不上什么,因为她的行为类似于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并未越位,只是在都市有些奇怪而已,以为受教育过度,实际上她的家庭教育是0.
没法强制她入院,只能罢手。
......
去母校学习,进入神经解剖教研室,同学正在解剖一个刚刚送来死亡不久的家属不愿理的尸体,说是神经系统神经节先天生长障碍,所以想除去肌肉和骨骼,留给骨科教学和生理教研室做肌肉引导实验。单独留下神经网丛,准备染成红色,精神神经科教学用。
“到时,你们医院研究时有的参考了。”
敖灵应着,随意的看了尸体一眼,她就惊呆了:
正是那显的激动和热心的患者。原来是她在锯好防盗网后的第三天,和妈妈厮打一阵,说为了警示街坊,从9楼,纵身唱着歌跳了下来。还被物管评为优秀业主。
解剖结束后,红色的神经网络丛被送给精神病院,因为精神病院也合并为第五附属医院,没有利益矛盾。神经解剖丛放置在患者生前住的病房。因为刚好做格局调整。
敖灵补填上特殊的死亡档案。
生前无钱医病,不来精神病院,死后长站在那儿了。标本挂在一个输液架上。
人群中,敖灵再度随访,无法收住医院的仍很多,因为,他们只是表现要么死板,要么热情而已,尤其是热情的,人缘还好,家属根本不承认有病,冷眼敌对医生,每次带的随查表格没有一份填好。
人都好吗?表格空白,人处边缘,人群在恐怖片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