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主伐夏决心不改 崔浩设计屡屡奏效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击破后燕之后,不久便死去。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国势更加强大。至公元423年太武帝拓跋秦即位,北方诸国经过相互吞并,只剩下北凉、北燕、夏、西秦和柔然、高车等部族国家,其中以夏和柔然较为强大。因而,北魏在统一北方的作战中,依照崔浩的策略,以柔然和夏为主要进攻对象。
为取得对这两国作战的胜利,北魏采取了颇为灵活的作战策略。当拓跋焘于宋元嘉元年至二年(北魏始光元年至二年),两次取得对柔然的作战胜利后,时值夏主赫连勃勃病故,太武帝拓跋焘便改变先灭柔然的计划,欲乘机立即灭夏。
为灭夏,大武帝拓跋焘把崔浩找到宫里,向崔浩询问夏国的各种情况,因为拓跋焘深知“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兵略。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焘报告说:“夏的建立者是赫连勃勃,是匈奴铁弗部族刘卫辰之子,故又叫刘勃勃。当道武帝拓跋珪击灭刘卫辰之后,赫连勃勃逃奔后秦,秦高平公没弈干将女儿嫁其为妻。后秦主姚兴十分赏识赫连勃勃的雄才大略,经常与他商讨军事和国家大事。姚兴对赫连勃勃的宠信超过所有大臣。姚兴弟姚劝谏姚兴不可过分宠信于他,姚兴不听,认为赫连勃勃有济世之才,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姚兴任命赫连勃勃为安远将军,后又以赫连勃勃为安后将军,五原公,率三交五部鲜卑族及各少数民族部落两万余个,镇守于朔方。”崔浩喝了口茶,接着又说:“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五月,道武帝拓跋珪将俘获的秦将唐小方送还后秦,接着后秦又以一千匹良马赎回将军狄伯支。赫连勃勃得知后秦与北魏复交,十分恼火,便欲起兵叛秦自立。此时,柔然可汗社献马八千匹于后秦,途经朔方,全部为赫连勃勃截获。然后赫连勃勃即率其部众三万多人假装于高平川(今宁夏固原地区)打猎,将其岳父没奕干从背后射死。吞并了他的部众后,便于6月,自称大夏大王、大单于,改元龙升,设置百官。这便是大夏政权建立的开始。”
太武帝拓跋焘问:“听说夏主赫连勃勃善征战,武略甚高?”崔浩说:“陛下,是这样。夏虽系东晋十六国后期建国较晚的割据势力,但其征战频繁,武功颇盛。”
太武帝拓跋焘说:“你给朕讲讲他用兵的事。”
崔浩说:“义熙三年(公元407年)10月,夏主赫连勃勃攻破鲜卑族薛千等三部,俘获其部众一万多人,接着进攻后秦三城以北诸戍守,斩秦将杨丕、姚石生等。此时,诸将劝谏赫连勃勃定都高平(今宁夏固原),赫连勃勃认为关中不易攻取,专守一城,又必被姚兴攻破,不如游击作战,出其不意。”
太武帝拓跋焘问:“听说赫连勃勃向南凉求婚,遭拒绝后曾发兵进攻南凉。”
崔浩说:“是有那么回事。赫连勃勃遭拒绝后大怒,率骑兵两万进击秃发傉檀。夏军进至支阳(今甘肃永登南)斩杀南凉一万多人,俘二万七千人、牛羊马数十万头,然后返回。秃发傉檀率军追赶,赫连勃勃返击,杀伤南凉军数以万计。秃发傉檀的名臣勇将死十之六七,秃发傉檀也几乎被夏军生俘。
接着夏军又转攻后秦将军张佛生部于青石原,俘斩五千余人。“
太武帝拓跋焘问:“听说东晋刘裕能灭亡后秦,与夏主赫连勃勃对后秦连年征战,大伤了后秦军的元气有关。”
崔浩说:“陛下,是这样。从公元409年起,夏更加频繁地进袭后秦北部边境地区,后秦防不胜防。当年四月,赫连勃勃率骑兵二万向后秦北部边境进袭,掠走平凉(今甘肃平凉)各族民众七千多户,进占依力川(今甘肃平凉境)。九月,双方又发生了贰城(今甘肃平凉东南)之战,秦军大败。
公元410年,赫连勃勃命今其左将军罗提在后秦之定阳(今陕西富县境),坑杀秦将士四千余人。公元411年,赫连勃勃攻安定(今甘肃镇原南),破秦尚书杨佛嵩于青石北原,俘其众四万五千人。公元415年3月,赫连勃勃率军进攻后秦杏城,攻占该城,斩守将姚逵,坑杀士卒两万人。公元416年6月,夏主赫连勃勃又于东晋灭亡后秦前2个月,联合氏王杨盛,大举向后秦腹地逼进。赫连勃勃亲率四万骑兵连克秦之上邦(今甘肃天水)、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雍城(今陕西凤翔)、郿城(今陕西眉县)等地,大伤后秦军的元气,为东晋灭亡后秦奠定了基础。“
太武帝拓跋焘又问:“夏国的边界……”
崔浩连忙回答说:“南起秦岭,北自黄河,东戎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与大荔县之间),西据秦陇。”
太武帝拓跋焘问,“听说夏都统万城十分坚固?”
崔浩说:“据臣所知,赫连勃勃建统万城时,调动了十万民工,用蒸过的土筑城,筑城后又用铁锥刺之。如果刺进一寸,就杀掉筑城的人。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宽十步,其坚可以砺刀斧。”
太武帝拓跋焘问:“统万(今陕西榆林县西南)城坚不可摧,世人皆知。
但是北凉、南凉合兵困统万城,长达两年之久,听说城中无一人饿死,这又是何故?“崔浩说:”此事臣也听说过,至今还是个难解之谜。“
太武帝拓跋焘问:“以卿之见,我们攻击夏的第一步棋应该怎样走?”崔浩说:“‘用间’。孙子说:”贤明的君主、优秀的将领之所以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之上,就在于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祈求鬼神,不可类比推测,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只能从人、从知道敌情的人身上去了解。……所以,贤明的国君、优秀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功。‘“
太武帝拓跋焘完全同意崔浩的策略,让他见机行事。
于是,崔浩便精心选择间谍,潜入夏国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报。
有一天,崔浩手下的反间谍人员抓获了夏国的一个间谍。
崔浩亲自审问他,问:“你到魏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夏间谍说:“刺探北魏的军事情报。”
崔浩问:“你刺探到什么了?”夏间谍说:“还没来得及刺探就被抓了。”
崔浩用犀利的眼光盯着夏间谍一句话不说。
夏间谍躲闪着崔浩锐利的眼光,惊恐万状。
崔浩突然用严厉的声调问:“说实话,当年北凉、南凉合兵困统万城两年之久,听说城内无一人饿死,是何原因?”
夏间谍连忙回答说:“大人,我说实话,当年我大夏赫连勃勃建统万城时,曾将糜谷蒸熟舂成粘糕后做成米砖,战时城池被困,断粮,便取而食之。”
崔浩把这件事告诉了太武帝拓跋焘,两人在心里都佩服赫连勃勃的足智多谋。
在这之前,太武帝拓跋焘曾下诏书遍问朝中文武大臣:“现在我们要出兵讨伐夏赫连氏和蠕蠕(柔然),应当先讨伐哪一国?”
太尉长孙嵩、司徒长孙翰、司空奚斤都说:“赫连氏土生土长,暂时还不足为患。不如先伐蠕蠕,如果能够追上他们,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我们则到阴山作一次大狩猎,可以获取大批的兽皮兽角,用来充实军用物资。”
太常崔浩说:“蠕蠕来的时候,像飞鸟一样霎时集结;去的时候,也像野兽一样霎时逃散。用大军追赶,一定无法追上,如果用少量的军队追赶,又无法把他们制服。赫连氏土地不过一千里,政治残暴,刑法酷烈,得不到上天保护和人民的拥护,应当先讨伐赫连氏。”
尚书刘絮、武京侯安原则请求先行讨伐北燕。
太武帝拓跋焘听众臣意见不一,没有表态。随后,他从云中向西视察,抵达五原,率军到阴山狩猎。8月,才返回平城。
当太武帝拓跋焘听说夏国主赫连勃勃去世,儿子们内斗,民心不安,决心征讨夏国。长孙嵩等人却说:“夏国如果固守城他,以逸待劳。而柔然汗国的郁久闾大檀听说这一消息,会乘我们国内空虚,大举进攻,这可是危险的策略。”
太常崔浩说:“说起当年,火星两次紧傍着羽林星和钩已星运转,算卦占卜都预示了秦国一定灭亡。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显示西征一定胜利。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是互相呼应的,良机不可失去。”
但太尉长孙嵩仍然坚持不能西征。太武帝拓跋焘大怒,斥责长孙嵩贪赃枉法,命令武士将其拿下。
于是,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司空奚斤率领四万五千人袭击夏国的蒲阪;派宋兵将军周几率一万多人袭击陕城;命令河东太守薛谨为大军的向导。
太武帝拓跋焘打算让中书博士、平棘人李顺全权指挥前锋部队。他征求崔浩的意见,崔浩说:“李顺确实很有谋略,善于筹划。但是,我与李顺是姻亲,深知他的为人,他缺乏责任感,不可委任他要职。”太武帝拓跋焘于是收回了对李顺的任命。崔浩和李顺之间,却因此产生了隔阂。
公元426年十月,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从首都平城出发。
在行军路上,崔浩仍与太武帝拓跋焘探讨战胜夏国的策略。
崔浩说:“我们与夏国交战关键是要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战争主动权。”
太武帝拓跋焘问:“我们怎样才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呢?”
崔浩说:“根据夏国统万城坚固的特点,我们要调动敌人,使其错误地变更部署,分散兵力。我们集中兵力,攻虚击弱。这样,我们才能最终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抵达君子津,正遇寒流,气温骤降,黄河冰封。有人劝太武帝拓跋焘躲过寒流再进军。
崔浩对太武帝拓跋焘说:天气酷寒,黄河冰封,正帮了我们大忙,夏国一定以为我们不会此时来攻击他们。我们应立即渡过黄河,对夏国发起突然攻击。这对我们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太武帝拓跋焘完全同意崔浩的建议,亲自统率轻骑兵二万,踏冰渡过黄河,向夏国都统万进击。
当太武帝拓跋焘率二万轻骑兵兵临夏国都统万城下时,夏王赫连昌正在与文武群臣欢歌宴饮。
北魏大军的突然出现,正如崔浩所料,使夏国上下惊恐万状。
夏主赫连昌来不及准备,仓皇率军迎战,大败而回,急忙向城内撤退。
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上时,北魏禁军内三郎豆代田率众乘胜攻进西宫,纵火焚烧西宫城门;夏军关闭了所有的宫门,豆代田翻出宫墙撤出。拓跋焘为表彰豆代田的英勇擢升他为勇武将军。这天夜里,北魏军队在城北扎营。癸未(初八),北魏军队四处出动,抢夺掳掠,斩杀及俘虏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牛马十余万头。
太武帝拓跋焘与崔浩商量,认为统万城一时攻不下来,不如先撤军,等待时机。于是,太武帝拓跋焘对手下的各位大将说:“统万城恐怕暂时打不下了,以后再来攻取。”太武帝拓跋焘命令裹胁当地居民一万余户,班师回国。
夏国的弘农太守曹达听说北魏将军周几率军将要攻来,没等大军赶到,先弃城逃走。北魏军队乘胜长驱直入,迅速深入夏国南部腹地三辅。不料将军周几在行军途中去世,周几军暂停前进。
夏国镇守蒲阪的守将东平公赫连乙斗听说北魏司空奚斤率领大军就要到达,忙派使者前往都城统万告急。使者到统万时,看到北魏大军已经包围了统万,便回去报告赫连昌的弟弟赫连乙斗:“统万城已经被攻陷。”赫连乙斗惊惧不已,放弃蒲阪城,向西逃往长安。奚斤于是进占了蒲阪。夏王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正在镇守长安,赫连乙斗到后,赫连助兴与赫连乙斗放弃长安向西逃往安定。十二月,奚斤率军进入长安,夏国秦州、雍州所属的氏族部落和羌族部落,全向奚斤投降。北凉河西王沮渠蒙逊和氏王杨玄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派遣使者向北魏帝国归附。
崔浩策划的首次攻夏都统万与长安、蒲阪、陕城之战,除统万城暂时未攻克外,其余城镇均被北魏军占领。可以说,这次出兵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同时也向北方的诸国显示了北魏的强大。
夏国不甘于长安的失败,决心夺回该城。公元427年正月,夏主赫连昌派其平原公赫连定率二万人,准备收复长安。
太武帝拓跋焘听到这个消息后,下令砍伐阴山林木,大规模兴造攻城工具,准备第二次进攻夏国。
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委派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同时命令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以备魏大军渡河。
四月,夏赫连定军进至长安,与魏军相持于长安城下。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焘建议趁夏国大军南下长安,后方空虚的战机,再次发兵进攻夏都统万城。
崔浩对太武帝拓跋焘说:“我们此次进攻夏都统万城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围点打援。如果我们大军包围统万城,夏主赫连昌肯定要让赫连定迅速返回夏都统万救急。我们应派侦察人员监视赫连定的动向,一旦发现赫连定率军向统万城赶来,我们在中途予以截击。奚斤军紧跟赫连定军之后,配合我们夹击赫连定,赫连定回救时一定精疲力竭,抓住这个时机,我们可以歼灭它。二是攻克统万城。如果赫连定不返回统万救急,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围攻统万城。抓住战机,攻克统万城。”
太武帝拓跋焘为了再次攻打夏国都城统万,挑选精兵,严格训练,部署将领。太武帝拓跋焘任命司徒长孙翰率领三万骑兵为前锋;任命常山王拓跋素等率领步兵三万人为后继;派遣南阳王拓跋伏真等率领步兵三万人,护送攻城工具;又任命将军贺多罗,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在前锋部队之前,负责搜索侦察。
五月,太武帝拓跋焘亲自带领崔浩等大臣从平城出发,临行前又命令龙骧将军、代郡人陆俟统率北方备路兵马镇守大碛,防备柔然汗国乘虚进攻。
拓跋焘率军从君子津渡过黄河西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抵达拔邻山,在那里兴筑城堡。
崔浩对太武帝拓跋焘说:“陛下,我们如果十几万大军全部抵达夏都统万城下,夏王赫连昌一定害怕,就更不敢出城作战了。我们应采取‘以强示弱’的策略,只派一支精锐骑兵,把辎重留下,这样夏王赫连昌就不会害怕了,很可能出城与我们交战,想趁机消灭我们的小部队。这样,我们就可以消灭它了。”
太武帝拓跋焘于是决定留下辎重,然后率领轻骑兵三万人,准备加速先行进发。朝中随行的文武官员都劝阻他说:“统万城十分坚固,不是一日之内可以攻破的。如今您率领轻装部队去讨伐,恐怕不能一时攻破,想要退回又没有粮饷及其他军用物资,不如与步兵一道,携带攻城工具一起进攻统万。”
太武帝拓跋焘说:“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策,非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现在我们如果与步兵和攻城工具一起开进,敌人见状,一定会恐惧并坚守城池。如果我们不能马上攻下,粮食吃完,士兵疲劳,城外又没有什么可以抢夺的,那时我们就会进退不得,陷入窘境。如先用骑兵长驱直抵统万城下,敌人见我们的步兵没有来,一定不会太在意。我们再故意装出嬴弱不堪的样子,引诱他们出击。他们如果出城迎战,就正巧中了我们的计谋,被我们生擒。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一条黄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啊!三万人的轻骑兵,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还绰绰有余。”于是大军启程。
太武帝拓跋焘率部抵达统万,北魏大军分别埋伏在深谷之中,只派少数部队来到统万城下。
夏国大将狄子玉投降了北魏,他向拓跋焘报告说:“夏王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将到,就派人征召平原公赫连定回军。赫连定说:”统万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我生擒了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北魏大军,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所以夏王赫连昌专心守城,等候赫连定。“拓跋焘听到这席话,十分忧虑。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焘献计说:“我们把大军撤下来,显示懦弱,然后再派将士四处动掠,引夏军出城。”太武帝拓跋焘按照崔浩说的,让军队撤退,让将士向西大肆劫掠居民。
崔浩暗地又把一个管军中犯罪的官吏叫来,面授机宜。告诉他,把一个犯死罪的士卒单独关起来,每天减少给他的饭菜,如果他不满,就告诉他,我们也没粮食吃,天天吃菜,给他吃的就不错了。然后慢慢放松守卫,让他趁机逃跑。
那个官吏听完崔浩的话,有点迷惑不解。
崔浩严厉地对那个官吏说:“你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此事不能让那些看犯人的士卒知道,只能你知我知。如果泄露出去,必斩!至于怎样放松守卫,让罪犯逃跑,你自己想办法。”
那个官吏仍是迷惑不解地走了。
其实这是崔浩经过深思熟虑想出的计谋。
不久,北魏那个犯死罪的士卒逃走,投降了夏军,他向夏国报告说:“北魏军的粮草已经用尽,军中士卒每天只吃菜,而辎重补给还在后方,步兵也未能赶到。应当乘机急速地袭击他们。”
夏国主赫连昌经侦察对此深信不疑。
于是,夏国主赫连昌亲自统率步骑兵三万人出城。
北魏司徒长孙翰等人对太武帝拓跋焘说:“夏国的骑、步兵的阵势难以攻破,我们应该避开他们的锋锐。”
太武帝拓跋焘说:“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诱敌出城,怕他们不出。现在他们既然出城了,我们却避而不打,只能长敌人士气,灭我威风,这不是用兵的好计策!”于是,命令部队佯退,诱敌追赶,使敌疲惫。
夏军兵分两路,左右追击包抄,鼓声震天。追了五、六里,正遇风雨从东南而来,漫漫尘沙,遮天蔽日。北魏军中的宦官赵倪,精于占卜术,他对太武帝拓跋焘说:“如今风雨是从敌人头上袭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这表明天不助我。更何况我们的将士饥渴交加,希望陛下暂时避开他们的锋芒,等以后再寻找时机。”
太常崔浩在一旁厉声喝止说:“这是什么话!我们千里而来,自有制胜的策略。敌人贪图眼前的胜利,不会停止追击,也没有后继部队。我们应该埋伏一支精兵,适时出击,向他们发起突然的进攻。刮风下雨,乃自然现象,怎么可以认定是天不助我?!”
太武帝拓跋焘对崔浩说:“你说的极对!”于是,把骑兵分作两队,互相呼应。太武帝拓跋焘忽然因坐骑失蹄摔倒,掉下马来,几乎被夏军俘获。
拓跋齐用自己的身体遮挡敌人对拓跋焘的进攻,拼死搏战,夏军围攻的士兵才被驱退。太武帝拓跋焘趁此机会,翻身跳上马背,直刺夏国尚书斛黎文,当即把他刺死,随后又砍死敌人骑兵十多个人,自己也被流箭射中,但他带伤仍然奋力杀敌。夏军部队已开始崩溃。崔浩建议太武帝拓跋焘乘胜追击。
北魏军队乘胜把夏军残兵追到统万城北,杀死了夏王赫连昌弟弟阿南公赫连满和侄儿赫连蒙逊,斩杀士卒一万多人。夏主赫连昌来不及跑进城,于是便逃奔上邦。北魏国主拓跋焘换上士兵的服装追赶逃敌,进入了统万城内。
拓跋齐劝阻无效。夏国人发现拓跋焘已进入城内,立即下令,把几个城门都关上,企图活捉北魏国主。太武帝拓跋焘与拓跋齐等人乘乱混入内宫,找到几件裙子,绑成绳索,系在铁架上,借此爬上城墙,逃出城外。黄昏时,夏国尚书仆射问至保护着赫连昌的母亲逃出城外。北魏司徒长孙翰率领八百骑兵追赶夏王赫连昌,一直追到高平,但没有追上。
太武帝拓跋焘准备大举进攻统万城。
崔浩向太武帝拓跋焘献计说:“陛下,对统万城不能全部围死,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城门才行,全部围死,那对方必然坚守。这就是‘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的攻城谋略。当然,并不是留条路真放敌人逃跑,而是让敌人跑出来后再将其歼灭。”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崔浩的建议,十分赞同,问:“以卿之见该怎样实施?”
崔浩说:“我们兵分三路,趁黑夜,只攻前门和左右两侧门,给夏军留下后门。然后,我们在后门外埋伏下精兵,待夏军突围出来,我们出其不意歼灭它,再趁势攻入统万城。”
天黑后,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北魏一将军率三千精兵,趁夜色潜伏到统万城后门外。
四更时分,北魏军携带云梯,和其他攻城工具,向统万城前门和左右侧门发起猛烈进攻。刹那间,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统万城里的夏国守军在睡梦中惊醒。
无奈统万城里群龙无首,夏王赫连昌已逃出城外。剩下的几个夏国亲王慌忙与将军们商量对策。
经过反复商讨,亲王和将军们达成共识:此次北魏军进攻,攻势凶猛,城内已无精兵,很难抵抗住北魏军的反复进攻;只有从后门突围出击,才是条生路。
于是,众将军把统万城内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打开统万城后门,保护着亲王、公爵向外突围。
寂静的统万城后城被嘈杂的脚步声和各种东西的撞击声打破。夏国的将军们以为能这样逃出城去,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夏国将军传令:“不准说话,不准咳嗽,加快行进速度。”
夏国的突围部队刚走出后城门不到二里地,突然,杀声四起,北魏军好像从地下钻出来一样,凶猛地向这支毫无准备的队伍扑来。夏军遭到突然袭击,仓惶应战,结果士卒被斩杀数百。三千名北魏军把夏国突围的人员团团包围住。
北魏的另一支骑兵队伍趁势从后门冲入统万城。随即,大量的北魏兵涌入统万城。
顿时,统万城杀声、哭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统万城里,硝烟滚滚,火光冲天,北魏兵残忍地斩杀着夏国剩下的守军。
夏国守军寡不敌众,纷纷倒在血泊里。
黎明时分,杀声,哭喊声、惨叫声渐渐平息了。统万城内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到处是被斩杀的夏国守军的尸体和攻城北魏兵的尸体。
天放亮了,太武帝拓跋焘带着崔浩等文武大臣和将军,耀武扬威地骑马进入统万城。太武帝拓跋焘脸上流露出占领者不可一世的神情。
崔浩尽管随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历经无数次战争,身经百战,但还是被眼前血肉模糊的尸体,浓烈的血腥味,熏得差点吐出来。他皱着眉头,默默地随着太武帝拓跋焘等进入统万城宫中。
宫中站着被北魏军俘虏的夏国的亲王、公爵、高级文官、军事将领以及皇后和嫔妃,赫连昌的姐妹,宫女等,数以千计。夏国被俘的男人们个个垂头丧气;女人们披头散发。
太武帝拓跋焘轻蔑地扫了他们一眼,对身边的一位将军说:“把他们押下去,让他们尝尝当阶下囚的滋味。”
北魏军攻入统万城,还缴获马匹数万匹,牛羊数十万头,国库中的珍宝、车辆、旌旗,各种精美的器物,多得不可胜数。太武帝拓跋焘把它们按等级分别赏赐给自己的将士。
太武帝拓跋焘带着崔浩等文武大臣及将军们,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统万城墙。当年,夏王赫连勃勃,强迫几十万百姓,日夜不停地修建了几年,才修筑了这座统万城,城墙高约五仞,墙基厚达三十步,上宽十步,坚硬可以用来磨砺刀斧。宫中的亭台楼阁、水榭也都十分雄伟壮丽,全都雕刻有精美的图画,锦绣装饰,精美侈华。
崔浩仔细观赏着雕画,暗自惊叹工艺的精美。崔浩走着,突然觉着脚下被绊了一下。他低下头,看到一支带血的矛。顿时,那种欣赏美物的兴致荡然无存。他猛然又想到这里刚刚发生的残酷战争,想到血肉模糊的尸体,想到宫中站着的被俘的夏国的亲王、大臣、王妃、将军……他仿佛看到一个战争中失掉父母的孩子哭喊着向他扑来……那些精美的雕画渐渐变成血肉模糊的尸体……一个国家的国都就这样沦陷了……这时,崔浩似乎又听到一个声音在安慰他:夏王赫连勃勃是暴君,你是为统一北方而战,是为后世子孙造福,……崔浩感到心里得到一些安慰,心情渐渐恢复正常。他独自走向城墙边,极目向远处眺望,似乎想从中得到什么答案,但什么答案也没有,只看见了荒凉无际的戈壁滩,被风吹得“呼呼”直叫,像是在呻吟……
此时,太武帝拓跋焘兴致正高,他是作为胜利者之王登上被占领国城的。
他看到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回头对左右大臣说:“你们看,拳头大的一个小国,却把百姓奴役到这种地步,怎么能不亡国呢?”大臣们赞同地点着头。
太武帝拓跋焘看到一篇夏国著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吹捧赫连昌的文章,大怒道:“无道君主,竟还如此吹捧。谁写的文章,应当赶快查出问罪!”
崔浩劝阻说:“御用文人写文章,无论是赞颂,还是抨击,大多数都是言过其实,不一定发自内心,不过是不得不写而已。陛下不必动怒,也不必惩罚。”
太武帝拓跋焘这才作罢。
攻占统万城后,太武帝拓跋焘极为兴奋,也在尽情享受。他随后将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也收入后宫作自己的妃子。
北魏司空奚斤与夏国的平原公赫连定仍在长安对峙。
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骑兵五千人开赴关右一带。赫连定听说统万城已经彼攻破,于是率众投奔上邦。奚斤率部追到雍城,没有追上,班师回返,娥清与丘堆联合进攻夏国的贰城,顺利攻克。
太武帝拓跋焘下诏令北魏司空奚斤等将领班师回国。奚斤上奏说:“如今赫连昌逃到上邦自保,集结残部;但无法久留。我们应乘其危,彻底消灭他,请增加士卒和马匹,等我削干赫连昌再班师。”太武帝拓跋焘就此征询崔浩的意见。
崔浩说:“奚斤的想法是对的。夏国现在力量衰微,应当趁此机将其斩草除根。如果等它羽毛丰满了再收拾它,难度就大了。但要告诫奚斤,切不可轻敌,要稳扎稳打,抓住时机尽快消灭夏国的残余力量。”
太武帝拓跋焘拨给奚斤士卒一万人,派遣将军刘拔送去战马三千匹,并且留下娥清、丘堆二人,命令他们配合奚斤一道消灭夏国的残余力量。并让将军刘拔转告他的旨意:不能轻敌,稳扎稳打。
七月十一日,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返抵首都平城,他把缴获的战利品按等级分别赏赐给留守的文武百官。他记得崔浩多次给他讲过:赏罚严明是圣明国君的立足之本。只有这样,将士们才曾为你拼命打仗,才能成就伟业。
在崔浩眼里太武帝拓跋焘勇猛果敢,沉着镇定,无论是攻城防守,还是两军对阵,短兵相接;都能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即使左右士卒相继倒下,或死或伤,他都神色自若,毫不畏惧。因此,将士们对他无不畏惧钦佩,都愿尽力效忠。他生性节俭,衣服饮食够用就满足了。崔浩知道:有一次文武百官请求加固京师的城墙,修缮皇宫的建筑,说:仍《易经》说:“天公设险,以守其国。‘萧何也曾经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拓跋焘却说:”古人曾经说过:“只在恩德,不在险要。‘赫连屈丐用蒸过的土建筑城墙,却被我灭掉了,这怎么在城坚固不坚固呢?而今,天下还没有太平,正需要人力,大兴土木的事,我不想去做。萧何的话也未必正确。”拓跋焘常常把财物看作是军事的基础,不肯轻易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将士的遗属或有功之家,皇帝国戚以及倍受恩宠的人和显贵达官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得到赏赐。
崔浩看到,拓跋焘选任将领出征,都是亲自指挥谋划,面授机宜。他知人善任,有时在士卒中选拔将领,只要重并使用他的才干,不在乎他的出身。
崔浩了解拓跋焘观察极为敏锐,部下没有什么隐情能逃出他的眼睛。他赏赐不论贫贱,惩罚不避权贵,赏罚分明,即使他平时最宠爱的人,也绝不纵容包庇。拓跋焘常说:“国家的法律,是我与天下臣民应共同遵守的,怎么敢轻视呢。”
然而,崔浩也深知,拓跋焘生性残忍,杀人从不手软,而且杀人之后,又常常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