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浮想联翩的课堂

第五十八章 浮想联翩的课堂

当年中国学生基本上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从小到大考的都是听力、语法、汉译英等等,除了背诵课文以外,基本上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久而久之就都不会说、不敢说更害怕说了。那两节口语课黑妞老师其实什么都没有教,她只是打破了大伙儿对开口“说”英语的恐惧,所以这堂口语课效果好的一塌糊涂。

开学时就有言在先,集训期间在教室里不许说中文,谁说就罚谁,所以有些英语不好,甚至是有些英语虽然已经学得不错了,可是基本上没练过口语的,就下定决心不说话了。现在好了口语课不仅打破的这块坚冰,还让这块冰融化成了水,并且在口语课上时有了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沸腾。这温度还一直从口语课上保持了下去,再也没有冻结起来。

那时中国有一套口语教材,基本上凡是学果英语的人都学过它,至少是知道它。这套教材的第一部分是问候语,因为学英语的人往往都得过“第一页第一章中合症”。

症状是每当下决心要好好学英语的时候就把英语书拿出来,翻开第一页从第一章学起。所以后面的也许一点都没学,或是学了也学得也不怎么样,可是第一页第一章的内容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这第一页第一章上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hoareyou?”

“I’mfinetoo.”

老外到中国来后郁闷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遇到的每个人都是这一套。并且老外若是竟然不说“andyou”很多人都会张口结舌不知道下面该说什么好了。

其实许多美国加拿大早就不说:“hoareyou?”了,而是说:“hoareyoudoing?”,熟悉的干脆“hi”一声拉倒。“hoareyou?”相当于我们现在有一个人这样问候你:“请问兄台一向好?”。假如偶尔有那么一位,你可能觉得他是开玩笑的或是这个人不太正常。想象一下,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几乎所有懂点洋话的中国人都拿着:“兄台一向可好?”这种英国古代的英语来问候他,并且好似都是一个先生教出来的,可怜的老外们都快疯了。

明妮第一节课就把这个可怕的谬误给指了出来,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不约而同地想:“难道我们学的都是英语的文言文?”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一直到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以前都是两套体系,说的是一套,写的是另一套。这种采用两套体系的方法有他的弊病,最大的弊病就是知识文化不能普及。所以五四运动提出砸烂孔家店,废除老八股,提倡白话文。这样一来教育普及了、文盲减少了、与世界的交流加强了。可是新的问题来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基本上都用文言文记载着呢,提倡了白话文以后即使还有人能看懂文言文(当然水平与当年读书人都能用文言写作时的阅读水平差之千里),但是他们不再用文言文写作。语言的变迁是很快的,当今世界交流增进语言之间互相影响变迁就更快。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后还能有人看得懂当代作家的作品吗?五千年的传承也许因此就中断了。若是有人不信,可以去问问有多少英语水平很棒的人读不懂莎士比亚。

现代的学者中最有见识的要算是钱钟书,他凝聚一生心血的巨著《管锥编》是用文言写成的,等到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以后,只有《管锥编》得以流传。这样的当代巨著现在到处缺货,缺货的原因不是畅销而是十分地不畅销,看的人多买的人极少,新华书店都懒得经销它。

我们好不容易打倒了自己的文言文,却学起别的国家的文言文来了,真是个极大的讽刺。

后面两节课是阅读理解,据说老师是一个美国的退休教师,原来是教英国文学的。这个老师应该是这次培训的台柱了,因为大多数到各大学教英语混饭吃的所谓外教不是都够资格讲英国文学的,徐眉对这位老师无比地期待。

说实在的刚才那个上课的黑妞老师教教口语还可以,教阅读理解,就不行了。徐眉虽然英语水平不这么的,但也知道英语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拉丁语另一部分是盎格鲁撒克逊语,前面一部分多用于书面语言,后一部分对用于口语。中国虽然没有把口语和书面语言分得那么清楚,不过有谁在正式的文件上见到许多吗、了、呢之类的口语化极强的文字呢?有了这么一位有教英国文学底子的老师,语法方面就不要愁误入歧途了。

上课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个白人老头,腰杆笔直、精神矍铄,看外表就一点没让徐眉失望。

老人满头灰(黄种人老了是白,白种人老了是灰。),脸色是白种人中最常见的的那种透着红的肤色,看不出多大年纪。徐眉从他颈部的皮肤上猜测他一定是六十岁以上了。

纵然当今的美容手术遍地开花,纵然当今的化妆手法日新月异,人却有两个部位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年龄的秘密。这两处一处是脖子,另一处是膝盖。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如果不想透露自己的真实年龄,最好的办法是上穿高领的衣服,下穿长裙或是长裤。

老师自我介绍来自美国,苏格兰人,名叫亨利?斯图亚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结婚了,他退休以后带着老伴到中国教书来了。

“亨利?斯图亚特?这个名字好熟悉啊!一定在哪里听到过或者看到过。”徐眉暗想,拼命地调动着脑细胞,搜寻着这个名字的痕迹。

终于想起来了,不过徐眉觉得连脊背后面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斯图亚特这是一个和血腥、阴谋、杀戮等种种不祥有太多关联古老的苏格兰家族。亨利――亨利?斯图亚特,这个名字像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

徐眉用胳膊肘捣捣吴懿芝小声道:“苏格兰女王玛丽......”

可是第一排距离老师实在是太近了,老头居然听到了徐眉的话,还看了徐眉一眼,徐眉赶紧低下头,不敢与那双依然十分清澈的蓝眼睛对视。

“我听到有人小声议论了,我的一个祖先就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的第二任丈夫,我们都叫亨利?斯图亚特。”亨利老头语气中没有一丝的不愉快。徐眉抬起头,现亨利老头满脸是笑,正看着自己,这才松了一口气。

西方人很多都喜欢用家族里长辈的名字给自己的爱子命名,这与中国“为尊者讳”的习俗一点都不一样。中国尊长的名字小辈不仅不能说,也不能写。假如长辈的名字里有一个“九”字,连喝酒都要说喝“辣汤”、“杜康”、“杯中之物”等等,就是不能直接说“酒”,逢到真正的“九”就更不能提了。最让人觉得过分的是唐朝诗人李贺因为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连进士都不能考。现在虽然没有人再提什么“讳”,但不管哪个做儿子的生了自己的儿子会给过他取自己老爹或是爷爷或是哪一代著名祖宗的名字,没事挂在嘴边呼来喝去叫着玩。

看到除了徐眉以外的学生一脸茫然,亨利老头又解释道:“苏格兰的玛丽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表姐妹,被伊丽莎白囚禁了很久,最终被伊丽莎白所杀。玛丽和那个亨利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的英格兰国王王詹姆士一世。”

听完亨利老头的解释以后大多数人依然茫然,不过这几句话的单词和语法一点都不复杂,几乎所有人都听得懂,只不过大多数都不明白什么玛丽、伊丽莎白还有詹姆士。好在不过是英语课,不是英国历史课,听懂意思就行,别的也没有多少人去追究。

很长一段时间徐眉魂飞天外,回过神来时现自己牙齿冷,浑身鸡皮疙瘩。

徐眉想到了苏格兰女王受刑时身穿红色长袍......想到了那个喝醉了的刽子手砍了三斧头才把玛丽的头给砍下来......想到刽子手拿着玛丽面容冷峻的头颅向在场的人展示的时候却现死去的女王的嘴还对着下面的祈祷者在翕动.....想到玛丽的小猎犬躲在她的裙子里,当玛丽被处刑后逃了出来,反复清洗几次才将粘在它毛上的女主人的血迹清除......那只小猎犬被制成木乃伊,可怜的动物,现在还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今夜的距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今夜的距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浮想联翩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