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感怀伤世

第五十一章 感怀伤世

东道巡察使、大都府府尹张静进宫面圣,给皇帝详细的汇报了山匪不日将要前来攻打都城大消息,皇帝正在因为南方伐宋失利之事儿心烦意乱,现在又听见张静报说山匪来侵,气的把手里报章重重的摔在预案上大骂:“这些没用的东西,拿着朝廷的俸禄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眼看着到嘴的鸭子又飞了,那文天祥怎么就那么难抓呢?”

张静跪在殿上点头不语,皇帝一抬头看见他就问道:“张爱卿啊,你也是汉人,你说说,那个文天祥你应该知道他的名声了吗?”张静不知道皇帝要让自己说什么,只得回答道:“臣听说过文天祥。该章节由{中文网}提供在线阅读”皇帝头也不抬的又问:“那你给朕说说他的事情。”张静问道:“不知道皇上想知道他的什么事情?”皇帝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道:“你就说说他为什么不怕吧?”张静点头沉思了片刻说:“臣以为是源于一个责任。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白鹭洲院读,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蒙古军攻鄂州,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为臣之道,尽臣之忠,这就是文天祥之所以不怕死的原因。其实,臣以为不是他不怕死,而是朝廷、国家、命运都不允许他去怕死。”

皇帝赞赏道:“张爱卿果然是有学问的人啊,出口成章。好一句,为臣之道,尽臣之忠。”皇帝说着,走下御座,来到张静的面前拉着他的手和他席地而坐。张静跪在地上点头不语。皇帝问道:“张爱卿啊,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你今年也已经四十有七了吧?”张静心里一阵感动急忙道:“谢皇上还记得臣的贱更,实不相瞒,臣今年正好四十有七了。”皇帝点点头道:“爱卿忠君爱国,这些朕都知道。爱卿对我大元朝是有功劳的。前几日,丞相在奏章里提到爱卿了,说爱卿对大元朝的功劳可与狄怀英相论啊。”张静立刻跪倒在地上道:“臣不敢,臣只求天子脚下、臣之辖内平安无事儿。”皇帝点点头说:“朕昨天观看历史读到一个人物,很是佩服啊。今天朕说给爱卿听一听。”张静伏在地上道:“臣洗耳恭听。”皇帝道:“郭威,邢州尧山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正月丁卯日,称帝,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建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

郭威文仲,邢州尧山人。父郭简,后晋时任顺州刺史,后为刘仁恭所杀。唐天祐元年月二十八日郭威生于尧山,3岁时徙家太原,不久就成为孤儿,由姨母韩氏抚养。他身材魁梧,习武好斗时往依潞州故人常氏,其时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兵勇,郭威前去投军,得到李继韬的赏识。郭威有些违法犯禁之事,常得其庇护。一次,“威尝游于市,市有屠,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酒醉,呼屠,使进几割肉,割不如法,叱之,屠披其腹示之曰:‘尔勇,能杀我乎?’威即前取刀刺杀之,一市皆惊”1。结果还是李继韬设法让他脱逃后又招致麾下。后来李存勗杀李继韬,将其部属编入自己的亲军“从马直”的郭威也在其中,而且因通算而当上了军吏。这时他认真读了《阃外春秋》,因而略知兵法,处事也不再卤莽。

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候时,他已主动归隶其下,很受器重。不论刘知远调任何处,他都跟随左右而成心腹。契丹灭后晋时,郭威和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等力劝刘知远建号,成为后汉的开国元勋。“时百度草创,四方犹梗,经纶缔构”1,都悉心竭力,知无不为,是刘知远最重要的辅弼功臣之一。

讨平三镇刘知远临终前,以郭威与杨邠、史弘肇等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年仅18岁的刘承佑。刘承佑继位后,以郭威为枢密使。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动叛乱,刘承佑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而无功。刘承佑征求郭威的意见,想请他出征。郭威说:“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2于是刘承佑就加给他同中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督诸将征讨三镇。

郭威在军中接见宾客时,衣着宽袍大袖,风度儒雅;上阵打仗时,身着短装,与士兵一样。“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3。士兵立功,即与厚赏;作战负伤不管谁提建议,他都能和颜悦色地接待;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也不介意,因此深得部下爱戴。这次出征,在议论用兵先后时,他虚心听取部将扈彦珂的意见而先击河中。他自栅于城东,令常思栅于城南,白文珂栅于城西,又调壮丁2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用围而不打的战术消耗对方实力。一年后,城中兵食俱尽,他下令攻城,一举获胜,李守贞与其妻子而死。在此先后,势力较弱的赵思绾、王景崇也或降或死,从而稳定了局面。

刘承佑论功行赏,加给他检校太师兼侍中的官爵,要送玉带给他。郭威说破贼不是他一人之功,还有当朝将相安朝廷,抚内外,使馈饷不断的辛劳,不能独受。于是刘承佑把杨邠、史弘肇等一批大臣都召来赐以玉带。郭威又推功大臣,于是窦贞固、苏逢吉等都加官进爵。此外,他又提出汉诸宗室、天下方镇、州县官员等,于是滥赏遍于天下,而郭威则借此大大提高了声誉。邺都起兵乾祐三年月,郭威被任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且以枢密使名义节制河北各州军事。这年十一月,刘承祐不愿再受顾命大臣的控制,与舅父李业等定计,先杀在京的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又派人去各地杀郭威、王殷、王峻等人。郭威得知汴京事变后,与亲信魏仁浦商量对策,“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1。于是郭威就以清君侧、杀李业等为名在邺都起兵,渡河南下。刘承佑一面派兵抵御,一面杀郭威在京的全部家属,“婴孺无免”1。几天后兵临开封城下,刘承佑为乱兵所杀。郭威入京师,纵火大掠”2。为了稳住局面,他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太后下令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嗣,派大臣去徐州迎接,同时又让王峻派人在途中将刘赟杀死。他自己则以北伐契丹为名带兵北上,在澶州,“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然后返回汴京,迫使太后下令由郭威监国。他还布一篇文告,说自己“逊避无由,g俯遵承,夙夜忧愧”3。其实这场拥戴闹剧,只是为了遮人耳目。

灭汉建周,革故鼎新郭威就任监国不到一个月,就于次年正月正式即帝位,庙号太祖。他自认为是周朝虢叔的后裔,所以定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改为广顺元年建都东京开封府。

郭威虽是刺史之子,但幼年孤贫,知道民间疾苦,因而即位后就着手革除前朝弊政,减轻赋税和刑罚。即位当月下诏:“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余’、‘称耗’。旧所进羡余物,悉罢之。”这就减免了原先所收的“斗余”、“称耗”、“羡余”等额外税收,大为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诏又说:“犯窃盗及奸,并依晋天福元年前刑名,罪人非反逆,无得诛及亲族,籍没家赀。”这比后汉时“窃盗一钱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诛籍没”的规定有了明显的减轻。广顺二年月,针对后汉时“犯私盐、曲无问多少抵死”的规定,下诏:“犯盐、曲以斤两定刑有差”。具体规定:“诸色犯盐犯一斤已下至一两,杖八十,配役;五斤已。郭威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斤已上,徒三年;五斤已上,重杖一顿,处死。”1同年十一月又下诏:“约每岁民间所输牛皮,三分减二。计田十顷,税取一皮,余听民自用及买卖,惟禁卖于敌国。”这比起原先“兵兴以来,禁民私卖牛皮,悉令输官受直,”在政策上是大大放宽。因为所谓“受直”,后唐明宗时只给些盐;后晋天福中期,连盐也不给了;后汉更严厉到“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的程度。然而,牛皮“民间日用实不可无,帝素知其弊,至是李谷建议均于田亩,公私便之”2。

唐末以来,在中原有户部管理的营田务,流弊很多;还有当年朱温征讨淮南时,将掠得的以千万计的耕牛租给农民,可数十年后,“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帝素知其弊”。广顺三年月,“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农器并赐见佃为永业,悉除租牛课。”这样做无疑会大大调动受益农民的积极性,努力恢复和展生产。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人曾建议将部分肥沃的营田出卖,“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帝曰:‘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3由此可见郭威的确与那些只知一味搜刮的帝王不一样。

郭威在整顿朝廷加强皇权方面也颇有些作为。广顺元年二月,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弟泰宁节度使据兖州反,郭威随即于次年正月派曹英等前去讨伐,五月又亲征,斩慕容延等,巩固了政权。大臣王峻恃功不逊,干涉皇权,郭威于广顺三年其贬为商州司马,不久病死在那里。至于有“震主之势”的王殷,乘其入朝加以贬杀。

郭威在惩治贪官方面也有许多记载。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为后周世宗柴荣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局面。

此外,还应提及的是郭威是历史上较为节俭的皇帝。他即位伊始就对近臣说:“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下民乎!”1下诏悉罢四方贡献珍美食物出宝玉器及金银结缕宝装床几、饮食之具数十,碎之于殿廷。帝谓侍臣曰:‘凡为帝王,安用此!’仍诏有司,凡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宫。”2直到他临终前,又下诏薄葬:“陵所务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不计近远,不得差配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切不得伤他人命。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3这种精神在封建帝王中是难能可贵的。

公元显德元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养子郭荣(日后的周世宗柴荣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郭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郭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终年5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使编户增加3万多。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张静不知道皇帝给自己将这些是什么意思,所以,不敢答语。皇帝哀叹几声道:“朕欲有郭文仲之功,可惜命不少矣。”张静俯不敢答话。皇帝坐在地上闭上眼睛道:“张爱卿去忙吧!你的奏章朕都已经看过了,该怎么办你就怎么办吧!”张静扣头而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东方神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东方神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感怀伤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