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 踏入新闻行业的大门居然如此简单

正文1、 踏入新闻行业的大门居然如此简单

我的文化底子很薄,仅仅初中毕业而已。家庭条件不怎么好是客观

原因,自己在学习上不够刻苦,用功用心不够是主观上的过错。1989年‘学潮’那年我正好初中毕业,中考的成绩与梦中的中专师范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还差好远一截,那个年代工人老大哥也还是吃香的,所以尽管最低志愿报的是技校,而且录取分数也够,可技校当时不对农村户口的学生开放,无可奈何,上天入地皆无门五路,只好回到家和父母一起侍弄几亩薄地。田间地头劳作之余我开始写小说,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当个作家什么的,这个年代作家还是很吃香的。煤油灯下苦苦爬格子,少不了耗费灯油和早上起床的晚招来父母的怒骂。好在我的努力不完全是白费,199o年末的一天我正在往地理挑大粪,老父亲却兴冲冲地跑来说:“先歇歇吧,你写的那些求没名堂的东西可能有了点动静,邮局的人给你送来了钱,5o多块呢。”

我一激灵,将粪桶一扔,顾不得手上还有大粪的气息,从老父亲手里抢过汇款单,是本市文联的一个杂志社寄来的稿费,57块钱。稿费都来了样书怎么还没有?如此过了几天,刊有我文章的杂志寄来了,我的一篇4ooo多字的小说刊在本期杂志的最后面。有了这5o多块钱的稿费,父母对我的态度略微有所改变。

过了不久我母亲左手虎口处长了一个大肉包,县医院大夫说没办法治,要到地区医院去治疗。到了地区医院,大夫说要动手术,在得知我们来自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后,负责我母亲手术的一位年龄5o多岁胖胖的张姓女大夫让我们等候通知。我们讲在市里没有亲戚,住的是旅馆,经济条件又不好,能不能快点动手术?张大夫还是说等通知。一连两天我和母亲都在医院里傻傻的等,而张大夫还是那句话“等通知”。坐立不安之际,一名同样在医院看病的热心人提醒我们,说我们不明白“行情”,这样的手术不给主治大夫塞“红包”,这样傻傻的等到年底大夫也不会给你做手术。我和母亲一商量,决定从有限的钱里面拿出3o块钱给主治大夫做“红包”。那个年头工资很低,全国工人干部都月薪都只有几十块钱,3o块钱的“红包”不能算是很低。结果是张大夫笑纳了红包,手术也很快顺利地做了。回到家里我越想越生气,决定给那个张大夫找点麻烦,我写了一封投诉信,从邮局寄向地区报社。过了一个多月后的某天,一男一女在镇上干部的陪同下找到了我家,原来是我写的投诉张大夫的信报社收到后很重视,马上派记者到医院核实,医院也进行了调查,现在是报社记者和医院纪检干部联合到我家核实情况。结果是医院来的那名纪检干部当场退了3o块钱,又过了几天医院寄了一封信给我,里面是对那个张大夫降一级工资的处分决定。我觉得报社真厉害!

1991年,我被招工到一家电力建设单位做经济民警,合同制,不转户口的那种。这家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单位,有干部家属万多号人,主要从事火力电厂的建设。我被招录过去的时候该公司正在建设国家“85”期间的重点骨干工程“渭河12o千瓦火力电机组”。我的工作其实也就是看看生产现场的大门,巡巡逻,维护一下生产秩序,不很轻松,也不很累。烦恼的是集体宿舍写文章不方便,看公司不少人在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咨询之后也心动了,报名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工作之余开始啃起了厚厚的书本。先后参加过“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革命史”等8门学科的考试,还算可以,有4门成绩合格。到了1996年,自己年龄一年年大了,工资还是四五百块钱一个月,除却花费也所剩无几,眼看着这份工资难以改变自己和家中穷困的根本面貌,再加上最近几年跑广东打工很热闹,我也不由自主地萌生了辞职到广东打工的念头。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经济民警内部的一场评比活动给了我坚决辞职的动力:这年9月份,全省的经济民警系统进行了大比武,结果我所在的经警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队列队形第一名,擒拿格斗第三名,法规理论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公司拿出了部分奖金奖励。在奖金分配上经警队内部做了很不公平的分配,和科、队领导关系拉的好,训练工作均不积极的人员拿一等奖,部分业务骨干却只拿了“安慰奖”。我和另五名拿了“安慰奖”的同事立即递交了辞职报告,结果不批准。我索性来了个不辞而别,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直接离开公司到了广东。

此后我在广东的佛山、深圳各打了一年多时间的工。1998年回到老家成了家,同时靠着手头的一点积蓄并贷了款买了一块地皮,修了三间两层的小楼房,结果,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1999年过完春节后没有合适的事情干,急的一筹莫展之时在县城街道闲逛时碰到了一个姓刘的初中同学,这个刘同学和我原来同班,有文学上的共同爱好,近几年少有联系,不知在哪里高就。刘同学拦住我问我现在在干什么,我老实说没有事情可做。他说在县城人民路上租了两间办公室,挂了块咨询公司的牌子,目前在招人手呢。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来到了他所说的办公室。深谈之后才进一步了解到我这个同学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现在已经是省作协的“理事”,批了一个“西部大开•山川秀美工程文库”的牌子,转战全省各县市出书呢。和他谈的结果是,他主持的文库要出本县卷,要我和他一块干,主要负责这本书文稿的采访撰稿,待遇是每千字5o元钱。我答应试试。他当即拿出了厚厚一沓一个政府单位的工作总结给我,要我在最快的时间写成一篇4-5oo字的报告文学给他。我回到家中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炮制成了一篇5ooo多字的报告文学,第二天刘同学看了连说好,当即先预付给了1oo元的报酬。此后三个多月我就在刘同学的手下采访,当写手。2ooo年春节过后本县的这本书出了,书名“青山绿水皆有情”,由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亲笔题写。此后我还和刘同学到其他一些县去联系过出书的事情,考虑到张口要钱和廉价文章的难堪和不好意思,我退出了这个行当。我开始在县里一个台商投资的家具厂打工。这一年我的孩子出生了。

2oo1年1o月,我大舅子在老家市区开了一个夜市摊,我妻子是厨师,因为要挣钱还债,我妻子去给我大舅子也就是她亲大哥打工。她走了我在家带孩子。我待在家里守着活蹦乱跳的孩子百无聊奈,便又想过广东打工去。父母竭力支持我的想法。我决定去市里看看妻子,顺便同她商量去广东的事情。从我老家到市区有8o多公里,约两个小时可到达。由于我对市区不怎么熟悉,更不知道他们在市区那一片,那时手机还是奢侈品普通人装备不起,我大舅子有个传呼,我打了几次均不见回电话,看来白天难以找到他们,只好在市区瞎转。转的过程中我在街头看到了一则招工广告,这则招工广告强烈吸引了我的眼球:某报驻汉水市记者站招聘采编人员多名,学历大专以上,文笔功底好条件可以放宽。我看看又看很是激动,暗暗思量自己尽管只是初中毕业的学历,但是以前在正式出版刊物上表过小说,还和同学一起编辑出版过图书,应该可以去面谈一下。我按照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无人接听。过了好一会再打,一个男同志接了电话。我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接电话的人让我过去面试,办公地点在市区青山路。我记住地址后正想挂电话,那头接电话的人告诉我今天特别忙,没有时间接待,让明天去面试。我答应了。

下午四点,我来到打听到的夜市摊所在的街头,我妻子和大舅子一行人已经开始在支摊棚。这个街边比较宽阔一些,两边各有十几家夜市摊。我过去给搭手帮忙。夜市摊这个行业非常辛苦,大约每天下午3点左右出摊,包括所有的家什都是出摊时从出租屋拉来,晚上1点左右再拉回出租屋,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家什用脚踏三轮车要运五六趟。每次摆摊和收摊都要一个小时以上。我大舅子的摊位主要供应小炒凉菜,面条米饭,砂锅等,人手方面有我妻子,我大舅子,以及生意合伙人小张两口子。做完基本的准备工作,接近下午五点了,66续续有顾客来吃饭了。期间我妻子一直很忙碌,我除了帮些简单的活外,没有机会和时间同妻子详谈。直到晚上十一点过后,生意开始淡了,我才和妻子简单谈了我的想法,她很担心孩子,对我独自外出打工也很不放心。我们商量的结果是:我先出去,到广东找好工作稳定下来后再设法接她过去。我在没有找好工作之前她暂时还给她哥打工,我有工资寄回家时她辞工回家先带一个阶段的孩子。到午夜两点开始收摊,一切收拾妥当已是凌晨3点过了,我和大舅子、小张挤一张床;我妻子、小张媳妇挤一张床,就这样凑合着过了一宿。

次日,我早早起床准备一番,然后按照电话约定去记者站面谈。由于我对于汉水市区很陌生,不知道这条路在什么位置,问了几个人,居然也不知道这条路。再打电话问记者站,一位男士说青山路是比较偏僻一些,在市火车站站前路十字以南的路段。我越一头雾水找不着地方。拦了两辆的士都说不知道。最后问一三轮车夫,他说五块钱包拉到地方。上了三轮车,很快就到了青山路。原来青山路在火车站煤场这边,比较脏乱,一般人也不到这边来,也就难怪该路的知名度很低了。青山路的中断一栋六层白色瓷砖装潢的楼房显得鹤立鸡群。楼房的一层是门面房,主要经营的是修车卖汽车配件和货运信息等生意。二楼临街的外墙上挂着两块很显眼的牌子,一块是“西部工人报驻汉水市记者站”;另一块是“法制报法制与新闻驻汉水市办事处”。同时还有块“汉水市厦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牌子。问了楼下修理铺的工人,得知我要找的地方在这栋楼的五楼。我从楼房侧面的一个小门进了院子。院子有两亩左右,中间是一栋厂房,周围堆着很多建筑用的材料。我顺着楼梯怀着忐忑的心情向五楼上去。

五楼的布局是中间过道,两边是房间。楼梯口的第一间应该是卫生间。卫生间隔壁房间门口挂有一块“办公室”的牌子,门是开着的,我就直接进去了。里面比较拥挤,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在忙碌着。我开口说:“你们好。我是来应聘做采编的,该同那位同志联系呢?”

一男一女都回过头来打量着我。那个女的年龄很大,我估计不低于5o岁;那个男的年龄不大,不会过28岁。他们打量我的同时,我也仔细把整个办公室扫了一便:门口左侧是一台电脑及其配置,有电脑桌,功放,音箱;右侧是一组旧的布沙。在往里靠近窗户放着两张老式木制办公桌。左侧办公桌后面还并列放着两组木制文件柜,柜顶放着的报纸快要到天花板上了。整个办公室拥挤,杂乱。

我今天是刻意打扮过的,头理成了流行的小平头,脸上的胡子刮的光光的。上身穿一件新的藏青色夹克衫,一条西裤也笔挺笔挺的,脚上6o块买的皮鞋还没穿几天呢,再加上我1米72的个头,怎么着我自我感觉也良好。就这样的相互观察了2分钟。那个年龄大的女同志开口了:“来应聘采编的?欢迎。这位是我们办公室的刘主任,他负责招聘的事情,你先和他谈谈吧。”

那个男同志裂开嘴笑笑说:“我姓刘,叫刘铭。那位大姐姓张,我们都叫她张老师。”后面的程序就进入了老一套,无非就是问我的姓名,学历,年龄,文字基础,有没有表过文章等等。我据实做了回答,当然也略微有点添油加醋。比如我是省作家协会下属机构“文学创作研究会”的会员,我说成自己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还把自己参与的收钱入编图书的那段经历说的很详细。

刘辉主任听完我的经历后说:“听了你的丰富的个人经历,我个人很佩服。但是我最终能否聘用你还得我们站长考核并说了算。他现在有事情出去了,我马上给你联系,看站长什么时间回来。”

那个女同志也就是“张老师”很热情,招呼我坐,还给我倒水。张老师还说:“你没有问题。”

刘主任打过电话后告诉我“站长马上就回来”。我有些紧张。刘主任,张老师看出了我的不安,便和我闲聊起来。我知道了站长姓林,是本市南山县人,家也在农村,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年龄不大,但是在新闻界的经历很丰富,资格也比较老,在“新华社”等国家顶级新闻单位都任过职。办公室刘主任则是站长的高中同学。张老师是市属某国有企业的内退职工,在这里主要负责行事物。我同时也得知,这里目前是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但是总负责是林站长。我还想知道的更详细一些,这时一个戴着咖啡色眼镜夹着公文包的体型很胖的男士进了办公室,张老师先开了口:“林站长回来了。”

刘主任也站起来说:“这是我们林站长,这位是来应聘的王老师。”

林站长打量了我一眼说:“到我办公室去谈谈吧。”

林站长的办公室靠近里面一些,与站办公室隔着3间屋。不同的是林站长办公室的门是装修过的。他打开门以后,果然如同我的预料,里面也是装修过的。白色的地板砖,洁白的墙壁,屋顶没有吊顶,简单装饰过。一张中等的老板桌占据了屋子三分之一的面积。老板桌后面是一张大号的老板椅,老板椅后面有一对一米高左右的花瓶,里面插着雉鸡的长羽毛。门口和左侧各有两个式样豪华但是化纤面料的沙,还有一张玻璃钢的透明茶几。靠近窗户的左侧放着个漂亮的书柜,透过书柜上的玻璃门可以看见里面摆放着很多书。右侧的墙上挂着一些字画,我大略一看知道是汉水市几个知名政界官员的手迹。

林站长请我落座在靠近老板桌左侧的沙上,我正襟危坐等他问。不意他先抓起桌子上的电话说:“张老师你给我这边客人倒杯水。”

不到片刻,张老师敲门进来了,她在茶几下拿出杯子,茶叶,泡好茶后放老板桌上去了,我以为是林站长自己喝呢。岂料林站长端起茶杯走到我面前把茶杯递过来:“请先喝杯茶。”

我诚惶诚恐的接过茶,连说“谢谢!”

张老师乘机出去了。林站长重新从老板桌上拿起一个类似奖杯的估计是不锈刚材料的杯子,自行往里面添了些水喝了一口后,谈话介入了正题。还是俗套,无非年龄学历经历。我介绍说是有驾照,林站长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他要过驾照看了看说:“很好,站上以后会买车的,有驾照就方便多了。”其实给他驾照看的时候我差点冒冷汗:我的驾照没有审验,等于作废!好在林站长可能没有驾照,对这个东西也不怎么懂,总之他没有看出我的脱审作废的驾照。林站长每说几句话就要把眼镜摘下来擦擦。

林站长对我参与的收钱编书的那段经历特别感兴趣,问的也很详细,包括怎么写稿,怎么收费,收费标准等等。总的说来,我和林站长谈的还比较投机。在后来谈到待遇,林站长说采编(记者)基础工资36o元,但是有任务,比如说一个月必须15篇稿件,完不成稿件任务要按照比例扣钱的。另外,最重要的收入是广告提成,每个采编(记者)也有任务,为每月每人最低创收2ooo元,广告提成比例为18%,拉来的赞助款提成比例为2o%.对于这个方面,我不怎么懂新闻这个行业的行情,也自然无从知道这个行业的待遇究竟是怎么个样子的,我只关注只要能够跨进梦寐以求的新闻行业的门槛,就已经够幸运了,其他的一切可以慢慢来。林站长提出的和要求的一切,我满口答应。

林站长似乎也比较满意,他边擦眼镜边说:“看你有可能是搞新闻的料,这样吧,就留下来先试用。我这里是两块牌子,一块是‘工人报’,一块是‘法制报法制与新闻杂志’,其中法制报的有关业务已经承包给另一位副站长,以后你会认识他。我自己直接管理和经营‘工人报’。‘工人报’我也是刚刚接手不长时间,这块目前有部分人手,但是有业务能力的人很欠缺,所以我希望你尽快进入角色。”

林站长说到这里,又打了个电话,我听见他叫办公室刘主任来他站长办公室。刘主任敲门进来后,林站长吩咐他:“把新闻部的羽老师,蔡老师,办公室的张老师都叫到我办公室来,我给他们介绍这位新来的‘王老师’。”

少顷,又是一男一女以及张老师先后进了站长办公室。沙上只能坐4个人,我见状赶紧起来让座。张老师说你新来的坐着,我站着就可以了。林站长喝了口水,咳嗽两声准备说话,却忽又停住摘下眼镜擦拭几下戴上后才重开了口:“今天召集大家来是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同事,本市紫柏县的,以前他出过书,应该说介入新闻行业很快的。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同事了。大家掌声欢迎王老师。”

几个人还真鼓起掌来。我红着脸连声说“谢谢,以后请多关照!”

以为暂时就此打住,林站长意外的又开了口:“刘主任,把这几个人给王老师介绍介绍。”

刘主任介绍年龄大的男同志姓蔡,年龄稍小些的女同志姓羽。彼此客气地问了好,握了手。刘主任说站上还有几个同志,现在都出去采访了,以后再逐个介绍。

林站长又言了:“羽老师,蔡老师,王老师就交给你俩带了,把办公桌给安排一下。”

我随羽、蔡二位老师出了站长办公室,来到隔壁大办公室。大办公室摆有五张办公桌,是这样布置的:左侧门口摆着一张沙,沙里面靠窗户(窗户是深蓝色落地式占半面墙的那种)的位置有一张大些的办公桌,办公桌后面摆着一个木制老式两节头的文件柜;右侧两张一并摆放着4张办公桌,每张桌子的空间距离很窄。两位老师指着门边的一张桌子说:“你就用这张桌子吧,靠窗户的那张桌子有人用了,他们现在都出去了。”

我把属于我的桌子略微进行了整理。蔡老师坐我对面的桌子。羽老师坐左侧那张独立的较大的桌子,凭直觉,我估计羽老师是这间办公室的领导。和他们寒暄几句,我就到站办公室去给刘主任打招呼说今天主要是来应聘的,回去还要做些准备,明天再来正式上班,并问要不要同史站长打招呼。刘主任说明天准时来就可以,不用给林站长打招呼了,他会汇报给站长的。张老师问我住那里,我说暂时在朋友处凑合,以后准备租房子。张老师说这片的房子很贵,站上在五楼办公室对面租了几间房子,正准备去买床,买好床后就可以搬来住了,那时就不用自己租房子了。刘主任也这样的说。

刘主任告诉我同事之间以后都称“老师”。

从今天开始,我就算是跨入新闻行业的门槛了,我一定好好干,干出一定的名堂来!我给自己暗暗打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深喉之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深喉之殃
上一章下一章

正文1、 踏入新闻行业的大门居然如此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