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奸雄曹操

第三十三章奸雄曹操

有些人,可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而有些人,却可以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前一种人,令活着的人为之挂念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后一种人,虽受万人唾骂,却依然能够立于万人之颠,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究竟孰对孰错,人人心中自有公理。

原来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奔出城外,知道洛阳是待不下去了,便寻思着去陈留寻找自己的父亲。途经中牟县时,却被守关军士所擒,献与当地县令,那县令曾在洛阳求官,认得是曹操,便下命将其收监,明日送归洛阳请赏。曹操自觉死路一条,却不料至午夜十分,那县令竟派人从监中将曹操带至自己后院,问曹操道:“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你却为何意欲行刺丞相,自取其祸?”

曹操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既被你拿住,以抱必死之心,你直管拿我前去请赏,何必多问。”

那县令听曹操如此说,便喝退左右,对曹操说道:“你可不要太小觑了我,我虽只是一名县令,但也只是没有遇到明主而已,你有话可尽管直说。”

曹操道:“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董贼,实则欲乘机图之,为国除害耳。如今事败,实属天意也!”

那县令道:“不知孟德此行,将欲何往?”

曹操道:“吾将归乡里,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此乃吾之心愿矣。”

那县令闻言,随即解去曹操身上束缚,扶其坐下,道“公真乃天下忠义之士也!在下感公忠义,愿弃一官,随公而逃。”

曹操大喜,问其姓命,那县令道:“在下姓陈,名宫,字公台。”于是二人当夜便收拾行衣,连夜出逃。不想竟在这里遇上了张清与袁惜月二人。

张清听曹操将自己如何脱险之事说了,心中也对陈宫充满了敬意。可是一想到可如今四人身处荒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不知该往何出去,心中不禁黯然。

曹操似乎看出了张清的心思,道:“前方不远处住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我家父的结义弟兄。此人专好住在偏僻之处,外人一般不易查觉,不如我等今夜去投奔他处,住上一宿,如何?”

张清等三人一齐叫好,于是,三人跟着曹操。果然行不多时,见前方有一山庄。若非曹操认识,恐怕张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这种地方居然也会有人居住。

到了庄前,曹操当先进庄拜会庄主吕伯奢,吕伯奢见曹操到来,笑脸相迎道:“我闻朝廷遍行文书,要捉你归案。不知你是如何避过追捕,得以至此?”

曹操将事情又说了一遍,指着陈宫道:“若非陈县令相救,我早已粉身碎骨矣。”

吕伯奢连忙向陈宫行了个礼,道:“小侄若非使君相救,曹氏当灭门矣。使君还请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又与张清与袁惜月一一行礼后,转身进入内舍,过了良久方才出来,对陈宫道:“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说罢,匆匆骑上庄内毛驴而去。

夜色已晚,四人静坐在庄内,袁惜月已微微有了些困意,靠在了张清的怀里。忽然庄后传来了一阵磨刀之声,张清等三人面上尽皆变色,曹操道:“吕伯奢非吾至亲,如今天色已晚,而且荒野之地何来村庄?此去可疑,当悄悄前去听其所言。”于是张清轻轻摇醒袁惜月,四人潜步走到庄后,听到一人说道:“缚而杀之,如何?”

曹操直觉一颗豆大的汗珠从面颊上滑落了下来,对张清与陈宫说道:“看来吕伯奢必是将我卖了,现在若不抢先下手,必遭所擒。”张清与陈宫皆点头称是,于是三人留袁惜月藏于庄后,纷纷持剑冲了上去,不问男女,见人便杀,一连杀死八口人。曹操怕留了活口,一直搜到厨下,却见其中缚了一头猪正欲杀之。三人面面相觑,知道杀错了人,一时手足无措,站在了当地。

陈宫道:“孟德多疑,如今错杀了好人。此地不宜久留,我等还是离去为妙。”于是三人带上袁惜月,匆匆离庄而去。

行不多久,只见吕伯奢骑着毛驴,驴鞍前悬着两壶酒,手中提着果菜迎面而来。见到四人,叫道:“贤侄刚来,不知又要去往何处?”

曹操停下脚步道:“戴罪之人,不敢久住。”

吕伯奢道:“吾已吩咐家人宰猪一头款待诸位,况且现在天色已晚,诸位何不留宿一宿?还请回庄。”

曹操没有答话,低头而行,行不步,忽然拔剑回身,指着吕伯奢身后道:“此来者何人?”

吕伯奢回头看时,哪里有人?此时曹操早已举起手中之剑,一剑将吕伯奢砍于驴下。张清等人大惊,陈宫道:“方才只是误会,如今却又为何要滥杀无辜。”

曹操道:“吕伯奢到家,见家人皆死,岂肯善罢干休?若报于官府,率众来追,吾等必遭其祸矣。”

陈宫道:“如此行事,乃大不义也。”

袁惜月与张清见曹操如此心狠手辣,心中也有些不满。

曹操见三人面露不快,便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语气之中颇为不屑,丝毫没有一丝悔意。

众人听罢,齐皆默然。

由于刚刚吕伯奢说前往西村沽酒,众人料定前方不远处应该有一小村庄。走了数里,果然现。众人就在月色中敲开了一家客店投宿,曹操一路累极,先睡着,陈宫与张清走到门外。陈宫道:“我以为曹操是个好人,弃官跟他。却不料竟是个狼心狗肺之人!今日若留他于世,必后后患。”说罢便要提剑去杀曹操。

张清连忙一把拉住陈宫道:“此人毕竟是因前往刺杀董卓方沦落至如今田地,杀之不义,不若留其一命,使君再投别处去罢了。”

陈宫叹了口气,道:“罢了罢了,今日就且留他一命。”说罢也不愿久留,在此拜别了张清,独自一人去了。

张清回到房中,袁惜月虽已疲弱,独仍然未睡,她谓张清道:“清哥,以你之见,曹操此人,是好是坏?”

张清低头不语,日间刺杀董卓之时,此人畏头畏尾。先惧吕布,由其引开吕布之后又忌惮董卓力大,最终未能事成。而晚间诛杀平民之时却显得果敢异常,丝毫没有皱眉。其之所作所为,皆为自己考虑,他日必将是个大奸大恶之人。

袁惜月见张清不语,也不多问,便道:“夜深了,清哥,早点休息吧。”

次日,曹操一觉醒来,不见了陈宫,便问于张清。张清便将陈宫已走之事说了。

曹操大惊,道:“如此大事,何不早说?”

张清奇道:“曹公何出此言?”

曹操道:“若是此人前去报官,吾等哪有命在。此地不宜久留,吾等应离去。”

张清自信陈宫绝非告密之人,但曹操兀自不信,自己独自一人于村中买了匹马,飞奔而去。

袁惜月道:“想不到此人竟如此多疑,实非君子矣。”

张清道:“我等也快快上路吧,毕竟此处离洛阳城近,到底不宜久留。”

袁惜月点了点头,二人来到村中,各买了一匹马,往河北而去。

也许是这几日以来习惯了二人共乘一马,如今独自骑行张清竟然觉得有些小小的不适。袁惜月心中也是如此感觉,只是二人皆不愿先开口,就这样,一路无言,直到渤海。

听闻张清回来,袁绍急忙迎了出去,看见袁惜月果然与张清一道,心下稍安,对张清道:“我差你前往司徒府中送密书,你为何带小姐一同前去赴险。”

张清不知如何解释,袁惜月道:“爹爹莫怪清哥,这全是惜月一个人的意思,若是爹要处罚,就罚我一个人好了。”

袁绍见袁惜月改口叫张清为“清哥”,知道女儿早已芳心暗许,而且自己这个女儿的脾气自己也知道,若是她执意要求张清带她同往,张清也是无法拒绝。既然女儿都说不要处罚了,自己当然也就算了,便对张清道:“洛阳之事吾已听说,可惜没能手刃董贼实乃一大憾事矣。”

这时白冰也随袁绍出来,见到张清道:“张兄弟,一路无恙否?”

张清看到白冰,猛然想到了路上的四名黑衣蒙面人,他心中几乎已经断定那四名蒙面人乃白冰所派,可此时从白冰的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端倪,按理说,以那四名蒙面人的实力都没有能够干掉张清,他应该是会感到很诧异才对呀。

张清看到白冰没有说话,但袁惜月却忍不住了,指着白冰道:“爹,我与清哥在路上被四名黑衣蒙面人伏击,我怀疑是由白冰指使的。”

白冰听罢一脸错愕,道:“小生素知小姐不喜小生,但此事事关重大,可不能随便乱说。”

袁绍也道:“白公子随我多年,怎会做出如此之事,惜月,说话可要小心。”

袁惜月见连袁绍都不相信自己,便对张清道:“清哥,你快说呀,是不是白冰派人前来想要夺我们性命。”

张清对袁绍道:“半路之中,的确有四名黑衣蒙面人袭击了我们。但他们的目标只是我,与小姐无关,但奇怪的是,在他们看到小姐以后,纷纷畏畏尾起来,像是不敢伤害到小姐一般,所以我才猜想,那四名黑衣蒙面人会不会是袁府中人。”在袁绍的面前,他觉得还是应该称呼袁惜月为“小姐”的好。

袁绍问袁惜月道:“确有此事?”

袁惜月点了点头。

白冰问道:“不知那四人武功如何?”

张清道:“四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任何一人都能与我不相上下。”

白冰道:“既然如此,你又如何能够逃得性命,难道只是因为他们不敢伤害小姐?”

张清道:“非也。那四人刚开始时的确有些畏惧伤害到小姐,但随后他们见当时身处野外,纵使杀了小姐也无人知晓,便痛下狠手,决心将我与小姐一并诛杀。好在后来遇高手相救,我二人方才逃得性命。”

袁绍咬牙道:“居然连我的女儿也想伤害,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白冰道:“主公放心,此事重大,小生必当查个水落石出。”

其实袁绍打从心里就没有怀疑过那四人会是白冰派出去的,白冰现在是他手下的第一谋事,料事如神,算无遗策,他日若是与董卓正面交锋,此人必是他最重要的一张王牌。而且白冰跟了自己两年多,一向忠心耿耿,毫无二心,虽然自己的女儿对他颇有不满,但也不至于心生杀意,而张清更是与他无冤无仇,怎么会派人前往刺杀呢?便点了点头,道:“白公子,此事就交给你了。”

张清见袁绍到底还是没有怀疑白冰,知道多说无益,便欲回房休息。白冰忽然叫住了张清,问道:“不知救了你们的那位高手是何许人也,若有机会,我袁氏应当重重酬谢此人才是。”

张清道:“他叫典韦,不过我觉得他应该对酬谢没什么兴趣。”说罢与还有些气愤的袁惜月一起随着袁绍离开了。

望着张清渐渐消失的背影,白冰仰头看着天空,不禁长叹了一口气,道:“难道天意果真如此吗?人要逆天,当真如此之难?想不到,就连七武神中的老二典韦也出山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传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汉末传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奸雄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