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徐贵的新衣

第三十六章 徐贵的新衣

张行总结了一下今天说的:“好了!所有的事基本都说完了,我管这个计划叫‘飞天’。整个计划分三部分:新商行,车马行,酒楼,以后就靠我们兄弟的共同努力了。我们争取早一天冲出巴蜀,走遍大宋十六路,飞向全世界。

看着众人一片兴奋,张行心里知道他们并没理解自己整个计划。他用养伤的二个月,制定了这整套计划。他今晚和大家说起来简单,一旦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你想啊!要做一个网点遍布全国的商贸公司、物流公司和餐饮连锁公司,随便一个放在现代企业,不得弄一帮策划人员?另外还有三个工厂,设备可以剽窃现代的东西,可产品设计就不行了,你总不能搬出一堆八百年后的衣服吧?既要结合当时的特点,又要新颖别致;还有加工问题,一个简化版的缝纫机样机就花了张行整整七天的时间,钩子拿着不断改进的图纸,先后抱回来六百多个零部件。这中间付出多少辛苦只有张行自己能体会,也只有钩子才知道。

众人差不多吃饱喝足,张富顺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忙问张行:“小行!你前些天让我给你买来三百丈布是作什么用的?有什么新鲜玩意,你可这一回打击我们,别老让我们受刺激了!”

“那布的用处我知道,行哥领着职业学堂的娃娃们做了个可以飞~”看到张行在瞪他,胖子马上改成小声嘀咕:“是小清和我说的。”

看到瞒不住众人,张行说道:“是个为开服装推广会准备的一个大孔明灯,大到可以载人上去,现在基本做完了,但不敢保证能飞上天,等天气好试试再说。”

尽管大家已经被他刺激惯了,但对这可以让人飞上天的孔明灯还是充满期待,纷纷要求试飞的时候要去看看新鲜。

*成都蜀天楼

成都前几天还是炎炎的烈日,让人连头都不想抬一下。可刚进入十一月,秋老虎一走,绵绵秋雨随之而来,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了下来。

张行和张富德等人把徐贵送出客栈,刚返回房间便笑呵呵地对张富祥说道:“祥子!我敢保证徐贵走不出这条街,就会下马车步行回家,而且还不打雨伞,你信不信?”

正在收拾茶具准备重新泡茶的胖子张富祥停了下来,愣愣地想了一会,撒腿跑了出去。留下张富德和张行相视半天,然后是哈哈大笑。

望着在阴冷的细雨中匆匆忙忙的路人,徐贵抖了抖皮衣上的雨珠,又跺了跺脚上的长桶皮靴,他的心变得火热起来。安排张家兄弟下榻的蜀天楼是成都最大的客栈,离他家只隔两条街,一路上不断有熟人十分配合的送伞,让他一一谢绝,更是使他高兴。这两条街上自家的店就有十来间,买卖店户不认识他的更是屈指可数。有资格和他说话的和他寒暄几句,或关心地要送伞给他;那些小老板和伙计、路人则充满好奇地指指点点。

“王老板。那不是徐家大少爷么?这下雨地天。咱们淋淋雨已经习惯了。可他那么金贵地人怎么也不用伞啊?你看那徐宝自己打着伞。不给他家少爷用?”

“他还有车不坐哪?你看先前边他家地马车刚刚过去。”

“他们穿地戴地和以前不一样啊!好象不怕雨淋。走。我们到隔壁问问徐记布庄地伙计。他们徐家是不是有什么新布料了?”

看着三个布店地小老板嘀嘀咕咕进了自己家地布店。徐贵心里乐开了花。虽然没能买断张家地皮制品。可合作也是个不错地选择。想想自己接管家里地生意已经七个年头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老父身体不好。唯一地弟弟整日里游手好闲。自己一个人支撑着这么大地家族生意。真是不易啊!成都十六家商业大户。直接经营布匹、绸缎地就有十一家。另外五家和织造行业也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生意真是越来越难作。幸亏这次自己抢了先手。徐家总算又看到曙光了。

想到这里。徐贵伸手摸了摸张行刚刚送给他地羊皮大氅。又扶了扶皮制东坡帽。再看看脚上地皮靴:“真是好东西啊!”

蜀天楼天字五号房。张宇行好奇地摸摸这。看看那。精工细雕地全套红木古式家具。古老地饰物架上摆放着各种花瓶、瓷盘。张行暗地里琢磨:“这些家具和官窑瓷器。要是放到他来地那个时代。恐怕随便一件都能卖个天文数字。

张行对瓷器没什么研究,但他知道在他来的那个年代,所有的瓷器中宋瓷最值钱。听说纽约、伦敦都拍卖过中国的宋瓷,动则几十万,北京最高拍过二百七十多万一件。什么传说中的哥窑、弟窑便是这些了。

张富德见张行在摆弄瓷器,就主动上来介绍一番。这些瓷器中有的哥窑、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等,这房间里五大名窑齐了。其中的一件青瓷瓶引起了张富德的注意,这是一件龙泉窑中的哥窑,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可算得上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张富德说道:“难怪这蜀天楼的天字号房住一天就要6o贯钱,这房间内真是奢侈豪华啊!紧这件哥窑青瓷市价就在3oo贯以上。”

张行暗想:“3oo贯?算个屁啊?本少爷要是能把它拿到香港,还不买个二、三百万?要是那样,本少爷就可以欧洲、澳洲、美国地逛逛了。可惜啊!可惜!”

什么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看张行这斯就知道了。他永远都忘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旅游。

除了中国传统的家具和瓷器等,房间内还有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银器,地上还铺着波斯地毯。

尽管都是高级货,每样东西也都让张行垂涎三尺,但这种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风格却让他嗤之以鼻,来自8oo多年后的白领给出的评价就是一个字“俗”。要是一定多说几个字,就是“俗不可耐”,最后他嘟囔了一句张富德听不太懂的话:“靠!这是开酒店?还是开广交会啊?”

这房间会弄成这样,要归功于宋朝达的对外贸易和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共有三条,最著名的就是东起西安经甘肃出玉门关再经新疆、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各国,终点是希腊。这条线路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留下的世界著名商业通道。也称西北丝绸之路。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盛世不在,中原王朝走向衰落,随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王国北侵,中唐之后经济中心逐渐南移,促进了华南对外贸易,从而带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泉州和成都也因此成为了经济大埠。

特别是在能此金人南侵,北方沦陷之际,南宋小朝廷的对外贸易基本由这两条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东起成都经雅安、西昌、大理、腾冲再由缅甸直达印度。如果说西北丝绸之路是大漠之上的声声驼铃和白骨铺就的;那西南丝绸之路则是马帮在崇山峻岭、丛林峡谷之间用鲜血所染成。

从古至今,人类每一次战胜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无不是以付出巨大牺牲为代价的。

在看卧室和客厅的月亮门前,一个锦绣的屏风,上面绣的是梅、兰、竹哥,这就是蜀绣么?”

张富德听到张行的问话,忙走过来也仔细地研究起这个屏风。“是啊!还一定是织锦院出来的东西,民间绣坊出来的东西虽然绣工也有这般精细的,但丝线就没这么高级了。”

“织锦院出来的东西不是皇家专用的么?这么民间也可以用啊?”

“虽说是皇家专用,但历朝历代都有向民间流出的,主管的官员以废品上报,饱自己的私囊。除了皇上,谁都知道这些废品比进入宫廷普通正品的还要好些,所以市价不菲啊!达官贵人们也多以这些东西炫耀身价。”

张富德停下来看了看张行,又接着说道:“实际上大部分贡品都是这样,你别以为皇上贵为天子就什么东西都是用得最好的,真正好的轮不到他那,他也不知道。比如说蒙山贡茶,甘露是选若干十六岁少女为采茶女,提前一个月戒斋沐浴,清明前用嘴唇采茶,再由高僧炒制,茶官鉴品之后进贡皇家。其中极品皇上也没资格喝,全都用来祭祀天地祖宗了。就这样的茶,都能被换掉,民间十两金一两贡品甘露。有钱人多得是啊!大宋富,不是国家富,也不是百姓富,而是富在达官巨贾。”

张行笑道:“那就是说以后我们得琢磨怎么赚这些达官贵人的钱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山水三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山水三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徐贵的新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