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余波未平
第四百九十三章余波未平
崇德二十三年正月二十,皇后肖玉茹去世。
皇后的去世给太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太子一事。
肖玉茹活着的时候,没有听从娘家和太后的话,跟皇上谈立太子,因为这个时候说这件事就几乎有以死相逼的意味。她不想让自己给他留下那样的印象,所以,她在生命的最后,第一次遵照了自己的心意。可是,她并不能预见,自己的坚持最终给誉儿带来了什么?
正月二十三,皇后的遗体还没有安葬,太后把皇上叫到慈宁宫,屏退众人之后,母子俩坐在一起。
眼前的他,已经年过三十二岁了。
这二十二年,太后一直处在矛盾中,看着儿子的生命一步步走向终点。她不止一次向神佛祈祷,祈祷儿子的命运会有转机。可是,对于她来说,如何让朝政大权不至于旁落,这才是最重要、最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她要让儿子听自己的话,不能让那些和自己异心的女子得到他的宠爱。所以,李婉儿必须要死,所以,蔡婷娥必须被废,所以,贤妃必须失去亲生骨肉。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最终的目的。
可是,儿子竟然轻松地越过了命运的藩篱!
难道说,这就是天命吗?
难道说,改变了他命运的人就是容语诗吗?
虽然已经是个而立之年的大男人了,可太后依旧觉得他是当初那个站在雪地里的儿子。
她抚摸着他的脸庞,仔细地端详着。
他跟他的父亲,长得不太像,更像他的爷爷。遗传了先帝相貌的人是翊宁,而非翊桓。
“母后,您今儿是怎么了?”他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住了,含笑问道。
“桓儿长大了!”太后叹道。
他把母亲的手握住,说道:“儿子长大了,不就可以更好地照顾母后了吗?”太后露出一丝笑意,他接着说:“儿子只要您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这样,儿子就有更多的时间报答母后的养育之恩!”
太后叹了口气,含笑不语。
“如果没有母后,儿子不可能拥有如今这一切,这一点,儿子从来都没有忘记!玉茹不在了,可是,后宫里还有许多人,她们都跟玉茹一样尊敬你、孝敬您。所以,您什么都不要多想!保重身体就好!”
“你能说这番话,母后的心中真是热乎乎的!”太后说道,“你是个好孩子,母后知道的。”
她注视着儿子,问:“桓儿,咱们母子有多少年没有这么坐在一起说话了?感觉已经太久了!”
“都是儿子的过失,没能好好陪着母后——”他赶紧说道。
太后微微一笑,道:“傻孩子,母后怎么会那么想呢?你现在能这样健康的,母后就知足了!”
火盆里的木炭噼啪作响,火星子跳了出来。
“桓儿,你登基都这么多年了,是不是该把太子的事定了?老是这么悬着,天下人会不安的。”太后说道,皇上这才明白母亲和自己谈话的根本目的,没有接话,就听母亲继续说。
“现在立储,可以多些时间来培养,将来更好的接替你,不是更好吗?”太后道,她盯着儿子,但见他微微一笑,拍拍母亲的手背,道:“母后,那几个孩子还都小,若是这么早的就把他们差别对待,不太好。”
太后眉头一蹙,并没有说话。
“您看,言儿对什么事都不上心;弘儿读书最用功,誉儿呢,现在还看不出来,至于辰儿和熙儿,都还小着呢。过几年,等他们慢慢长大一些,派些差事给他们,到时候再确定选谁,也不迟啊!何必急在这一刻呢?”他说道。
大殿里再次陷入了沉默,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射了进来,在地上投下那一个个影子。
“你是打算把惟熙立成太子,是不是?”太后终于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儿子心里想的什么,她清楚。
听母亲这么说,他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微微一笑,道:“母后,儿子不是说了吗,孩子们都还小,等过几年再说!”
太后叹了口气,道:“玉茹过身了,皇后之位悬空,你想要把玉妃扶正吗?”
他沉默片刻,反问道:“母后,到了今日,您还是不能接受她吗?”
“她曾经是宁儿的正妻,你认为她配做皇后吗?”太后盯着儿子。
“配或不配,如今的局面是儿子一手造成的,并非她的过错!况且,她为后宫做了那么多事,为别的妃子也做了许多事。若是要再立皇后,除了她,谁还有那个资格?”他答道。
“你说的这是事实,母后也承认。可是,皇后乃一国之母,你若是让她来做,叫天下人如何看待?”太后道。
皇上也没再解释,没有说那是自己对语诗的承诺,自己答应过她要给她正妻的名分。可是,这件事,正如太后所说,世人会如何看待?
便说:“母后,现在还是不谈这件事,等到以后再说。玉茹刚走,若是在这个时候提这件事,孩儿觉得不太妥当!”
“你能这么想,也不枉你们十几年夫妻情!”太后道,“只是,玉茹就留下誉儿和嫣儿,两个孩子还都小,就这样没了母亲,真是——”
太后没有再继续说,只是叹了口气,她想趁热打铁,借着皇上对玉茹心中的亏欠,把誉儿的事情定下来。
他也好似想起了往日和玉茹的情谊,神情黯淡下来。
“玉茹的心就在两个孩子的身上,若是孩子们不能过得好,她如何安心?”太后叹道。
“母后放心好了,淑妃她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一定会好好对待两个孩子,朕也会给他们一个好的安排!”皇上说道。
“那太子之事呢?”太后道,“早点定了吧!”
皇上本来是觉得对皇后有些亏欠,心情低落。可是没想到母亲竟然利用自己这样的愧疚之心,突然感觉有点心里不舒服,不由得叹了口气。
“怎么了?”太后问。
“没什么,母后,太子的事,过些年再说吧!”他说道,就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没有再让太后没有机会说到那件事。
皇上走后,太后派人把安国公和忠烈侯以及镇国公叫到慈宁宫,把皇上的意图告诉了他们。三人都没有料到皇上竟然到了现在还是这么坚持,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想个对策了!
目前的形势很清楚,皇上若是让语诗做了皇后,那么惟熙就会被册立为储君。皇上一直说三皇子年纪太小,立储这件事不必着急。可是,谁都清楚他的打算,他就想着立语诗的儿子。因此,现在只要语诗做皇后,惟熙的储君之位很快就会被确立了。一旦定了,想要再改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朝中士林派掌权,不管是其中的哪一个派系,都跟语诗走的很近,所以,他们会支持惟熙。因此,只要惟熙成为太子,他们必定会支持他坐上龙椅。
到那时,三皇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惟熙即位之后,朝中大权必然落在容语诗手中,到时候她会如何对付曾经千方百计陷害自己的肖家?朝中必然会是一场惨烈的斗争!
这一点,太后他们再清楚不过。
可是,如何阻止这一切?让皇上不要册封皇后吗?这也不是办法,即便是容语诗不做皇后,皇上依旧会把惟熙册立为太子。
怎么办?
难道要对惟熙下手吗?他们很难找到机会了!何况,即便是惟熙被害了,容语诗难道就不会再有儿子吗?
这个办法,实在不行!安国公一提出来,就被镇国公给否决了。
“那你说怎么办?”安国公问,“难道要坐等着容语诗的儿子登上皇位不成吗?”
镇国公不语,因为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应对?
众人思虑着,这时,听太后说:“实在不行,只有最后的一招!”
三人问详情,太后沉思道:“容语诗拥有士林的支持,可是没有兵权。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日,就带兵逼宫,逼迫她让步!等到兵临城下,看她还能奈何?”
“如今也只有这个法子了!”忠烈侯道。
“可是,禁军在薛峰手中,薛峰跟容语诗也是关系密切,更不用说顾锦南了。他们掌管着京城,到时候就算是逼宫,恐怕也不易啊!”镇国公道。
“话是如此没错,可是,来日方长!”太后道,“从今日开始,就为誉儿做准备。”
三人领命,开始为了那最后的一战而准备!
“谁说太子就一定能做皇帝的?容语诗,路还长着呢,不到最后一步,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你不要高兴的太早!”太后在心中说道。
的确啊,谁是最后的赢家,谁又能知晓?
皇后去世后,所有人都以为语诗会被册封,众妃到紫苑清辉来见语诗,都是那么说的,就连承安公主也那么说。语诗却什么都没有应答,她的心,也开始矛盾了。
“好像最近你这里很热闹啊!”皇上笑道。
晚上他回来休息,白天虽然不常在,可是也听说了紫苑清辉比以前热闹多了。
她经常亲自为他换衣、换鞋,这些事她喜欢为他做,时常时聊着聊着,什么都做完了。今晚也是一样。
她为他梳着头发,就听他说起了册封的事。
“你的意思呢?”他把她拉坐在自己的怀中,问道。
“我?我不知道!”她垂下头。
“你不愿意吗?”他问。
她想了一会儿,叹道:“算了吧,以后再说!这个时候提这件事,不好!”说完,又起身,拿着梳子继续为他梳。
其实,进入四月份以后,也有大臣提出让皇上立皇后的事。因为语诗一直没有同意,皇上便拒绝了。可是,他不明白她为什么不答应。
静静地躺在床上,两个人许久不语。她转过身就准备睡着了,他环抱着她,她就枕着他的胳膊。
“为什么不愿意,玉儿?”他问。
“我们中间有太多的人,过去如此,现在也没有改变!”她转过身望着他,“皇后她不在了,可是我感觉她从来都没有离开!”
“玉儿——”
她偎依在他怀中,“你若是册封我,老佛爷那边,你如何交代?万一让她借此向你发难,到时不是会引起朝局不安吗?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他默不作声。
“翊桓,我们只要在一起就好了!像现在这样,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欠你太多!”他叹道。
她仰起头,凝望着他,微笑道:“你从来都没有亏欠我什么,你已经给了我很多了,别再说那样的话了!能够和你在一起,我容语诗,就是死了,也了无遗憾!”
她将自己的唇凑近他,他一把把她拉在自己的身上。
她俯身亲吻他的唇舌、他的脸庞,他的身体······
月光洒到地上,淡淡的花香飘了进来。
十五的月亮,照的屋里也明亮了起来。
空气中,回荡着两个人情不自禁发出的愉悦之声。
那声音,如同潮水般一重又一重,最后归于寂静。
“不错啊,看来你今天心情很好!”他故意说道。
“我爱你!”她只有这简单的三个字,他亲亲她的额头,抚摸着她汗水未干的身躯。
“傻瓜!”他向来只会回她这两个字。
她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在他身边就好,只要能陪着他,这样就足够了。
不过,她知道他们的处境,即便现在国内局势平稳,而且商业繁荣,户部没有再抱怨税收不足的事,可是,他们依旧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晋王也知道皇后死后语诗很有可能会位列中宫,按照她和皇上的感情,皇后非她莫属。
或许,她真的就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过客吧!
这些年来,皇上很明显开始重用晋王,很多大事都会和他商量。只要他的想法好,皇上就会采纳。晋王也开始逐渐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当中,开始慢慢体会皇上的政治意图和政治梦想。从这几年开始,他才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哥哥,才了解语诗的梦想。
可是,他们都不曾预见,今日的决定,给未来带来了怎样的危机!
未来,是不可知的,也可能会被改变!